Workflow
抗战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血战台儿庄 激战禹王山——徐州会战回眸
新华社· 2025-07-25 10:27
历史背景 - 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在鲁南、苏北地区与日军进行的大规模战役,以台儿庄为重心[1] - 战役始于1938年3月23日中国军队第31师骑兵连北上诱敌与日军遭遇[1] - 日军企图南北对进会攻徐州,再西进郑州南攻武汉[1] 战役过程 - 中国军队组织了众多"敢死队",如第27师连长王范堂率57人夜袭敌阵,最终仅13人生还[1] - 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抗日武装炸毁铁路桥、公路桥,中断日军军运10余日[2] - 滇军第60军在禹王山一带阻击日军20多天,4万人部队伤亡近2万人[3] 战役结果 - 1938年4月7日中国军队取得胜利,歼灭日军1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2] - 这是全国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激发了中国军民抗战热忱[2] - 滇军在禹王山的阻击战为中国军队战略转移赢得宝贵时间[3] 历史意义 -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速胜论"[4] -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年接待量超200万人次,计划在海外举办展览[3] - 战役展现了中华儿女共御外侮的精神力量[3][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走进红色大悟 探寻抗战印记
新华网· 2025-07-23 13:49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围绕红色历史文化和旅游发展展开,以下是关键要点总结: 红色历史文化 -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白果树湾村是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驻地,曾作为华中敌后抗战的重要指挥中心[1] - 新四军第五师在艰苦条件下进行了1200多次主要战斗,阻击了15万日军进攻[10] - 该部队建立了跨鄂豫皖湘赣五省边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有力支持了全国抗战[10] - 当地军民同心抗战,如村民主动腾出住房并提供棉衣棉被支援部队[10] - 红色故事在当地口耳相传,如一位母亲曾为战士制作81双布鞋[15] 红色旅游发展 - 大悟县建有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展示历史图片、战时实物和抗战故事[5] - 纪念馆与司令部旧址相邻,保留着青砖黛瓦建筑群[10] - 近年来大悟县持续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推进红色教育与旅游融合[15] - 当地正以红色精神为引领,走好新时代发展道路[15] 注:文档中部分内容为乱码或无意义数字,已跳过;未提及公司或行业相关内容,故未包含相关分析。
79年接力,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守望·追寻红色记忆)
人民日报· 2025-07-21 22:12
夜雨初歇,一大早,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陈户烈士纪念园里,陈户镇西河西村村民王建亮弯着腰,正在 清理砖缝里新长出的杂草,"雨后草根松,不拔干净了,它能把砖拱起来。" 纪念园紧挨着一条省道,广场上,手绘长廊、游客服务中心分列两旁,广场最北侧是一座烈士纪念塔。 风吹过广场,叶子沙沙响。忙活完,王建亮坐在塔边的石墩上,思绪回到了2011年的正月。那个时候, 王建亮的父亲王玉顺已是弥留之际,他躺在自家炕上,嘴里却不停地念叨着"回家,回家"。王建亮心里 明白:父亲魂牵梦萦的"家",是烈士纪念塔旁边那间低矮的小平房。 小平房是王建亮的爷爷王侦祥盖起来的,目的是方便守塔。1945年5月,博兴县抗日武装力量在陈户店 一带与日伪军展开激战,伤亡较大。后来,为了纪念牺牲的烈士,当地决定建立一座烈士纪念塔。 "消息一传开,老百姓都自发捐砖捐瓦。为啥?很多烈士就是邻村的,就是自己家里人呐。"王建亮顿了 顿,"我爷爷的一些叔伯兄弟,也在那场仗里牺牲了。"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抗战岁月,英雄儿女前赴后继,用生命 和热血浇铸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间的长河奔 ...
“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河南开展
河南日报· 2025-07-20 23:34
展览概况 - "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河南主展览于7月19日在河南博物院郑州分院开展 [1] - 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晋冀鲁豫四省省委宣传部指导,四省文物局联合主办,四省博物院共同承办 [1] - 展览首次突破地域界限,实现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四省同步联展 [1] 展览内容 - 共展出四省革命文物1000余件,其中河南主展场展出280多件 [2] -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系统展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从创建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 [2] - 生动诠释了以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为内涵的伟大抗战精神 [2] 展览特色 - 在晋冀豫、冀鲁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联盟框架下实现片区革命文物统筹利用 [1] - 郑州二七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等全省30多家场馆将推出同一主题图片展 [2] 历史意义 -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主战场之一 [1] - 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辐射面最大、影响力最广、对敌打击力度最强的根据地 [1] - 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和人民军队战略反攻的起点 [1] 展览时间 - 展期为7月19日至10月20日 [2]
乌斯浑河畔 奋进谱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7-20 00:22
红色教育产业 - 牡丹江市林口县骏升学校开发校本教材《英勇八女魂》并融入团体操表演,培养红领巾讲解员传承红色文化[4] - 牡丹江师范学院创作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并列为新生必修课,累计1600名学生参与演出衍生合唱曲目[5] -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改造工程采用投影技术动态呈现战斗场景,新展陈提升沉浸式教育体验[8] 鹅养殖及加工产业 - 林口县海华大鹅养殖合作社应用恒温孵化室与手机APP监控系统,实现鹅苗存活率提升并避免数十万元损失[6] - 县内建设年孵化500万羽的现代化基地,3年发放产业补贴超3亿元,创新"鹅业贷"金融产品支持养殖户[7] - 鹅羽绒加工产业实现高附加值转化,分拣后的翎毛、绒子分别用于羽毛球和羽绒服,优质鹅绒每吨溢价3万元[7] 特色农产品产业 - 林口县沙棘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通过现代化生产线加工浆果提升产品附加值[7] - 鲜食玉米产业年加工量突破9000万棒,采收与加工环节形成规模化产业链[7]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铁血绥远:烽火淬炼的抗战壮歌
新华社· 2025-07-18 07:09
绥远抗战历史背景 - 1936年日本侵略者侵占察东、察北地区后,绥远地区直接暴露在日军威胁之下[1] - 红格尔图位于绥远与察哈尔交界要冲,战略位置重要[1] - 1936年11月日军率领5000余日伪军进攻红格尔图,配备装甲车、飞机、野炮等重型武器[1] - 驻守红格尔图的中国军队仅300余人,武器装备简陋[1] 红格尔图战役 - 傅作义部迅速调整部署,于11月19日发起突袭[2] - 成功摧毁敌前线指挥部,毙伤日伪军数百名,俘虏300余名[2] - 缴获汽车、弹药等大量军用物资[2] - 中国军队以300余人对抗5000敌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绩[2] 百灵庙战役 - 百灵庙是绥远北部经济与交通中心,当时已被伪蒙政权控制[2] - 傅作义部于11月23日夜冒零下20度严寒秘密进军[2] - 24日发起总攻,激战至上午毙伤俘敌1300余人[2] - 缴获枪炮、电台、粮食等大量物资[2] - 日伪军后续多次反攻均被击退[2] 历史意义与现状 - 两大战役向全国和世界展示了中国军民抗战决心[3] - 新建红格尔图抗战纪念馆展示当年武器、战地日记等文物[3] - 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万余人[3] - 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3]
记者手记丨火炬照亮新征程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未提及任何公司或行业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分析总结。文档内容主要围绕历史事件和精神传承展开,与金融、投资或商业领域无直接关联。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行业数据或经济事件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不带枪出去,也要带情报回来”(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7-17 22:02
核心观点 - 抗战老兵孙洪秀分享战斗经历与革命精神 强调群众支持对军队作战的关键作用以及武器装备进步对战斗力的影响[6][7][11] 军事经历 - 孙洪秀1943年参加新四军 最初担任通信员并执行情报搜集任务 常伪装成店铺伙计用毛驴送货传递情报[7] - 部队物资紧缺 新兵领用驳壳枪但无多余弹药练习 执行任务时常需不带枪以避免暴露身份[7] - 参与攻打敌人地堡 用手榴弹迫使敌人投降 战后仅取敌军装备而不拿百姓钱粮[9] - 最艰难战役发生在江苏 敌军据守护城河城墙导致七八十人牺牲 最终用迫击炮三发炮弹攻破城门[9][10] - 作战期间每日主要活动为吃饭走路打仗 从江苏至东北再到广西全程依靠步行[11] 群众关系 - 军队高度依赖群众支持 在东北期间百姓提供乌拉草防冻疮并提前备好米和热水[11] - 为维护群众关系 战士主动帮百姓大扫除 遵守不踩庄稼不拿一针一线的纪律[11] - 孙洪秀转业后持续深入群众 在公安检察院粮食局等多部门保持亲民作风[11] 装备对比 - 孙洪秀指出当前步枪弹容量达30发 远超抗战时期5发子弹的装备水平[6] - 强调精良装备对战绩的提升作用 认为当年若有现役装备可取得更好成果[6] 精神传承 - 孙洪秀坚持宣讲抗战故事与革命精神 旨在让新一代理解国家强大的来之不易[12] - 虽已百岁仍每日关注新闻 并深入军营与官兵分享战斗经历[4][12]
“参加游击队,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7-17 06:50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这是一篇关于抗战老兵陈胜利的人物报道,主要讲述了他的个人经历和抗战故事。由于内容聚焦于个人历史而非公司或行业,因此没有符合任务要求的关键要点可提取。建议提供与公司经营、行业发展或经济数据相关的新闻内容进行分析。
观点丨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整理的关键要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转兴的关键转折点 [1]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主动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 [1]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形成 -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与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共同构成 [2][6] -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员数量从近六万名锐减至一万余名,秋收起义军余部不足千人,近五万名革命烈士献出生命 [2] - 井冈山精神包含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等核心要素 [6] 井冈山精神的具体表现 -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突破共产国际束缚,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4] - 艰苦奋斗:面对物资匮乏,创办军械所、被褥厂、红色圩场等自力更生 [4] - 依靠群众:将"做群众工作"列为红军三大任务之一,建立军民鱼水关系 [5]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传承 - 深刻影响了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的形成 [7] -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衍生出大寨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 [8] 新时代弘扬井冈山精神 - 需要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9] -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 - 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10]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