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自7月8日恢复开放以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接待观众超30万人次
人民日报· 2025-08-08 21:4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情况 - 纪念馆自7月8日恢复开放至8月7日接待观众超过30万人次 [1] - 推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吸引观众驻足深思 [1] 主题展览内容与规模 - 展览分为8个部分总面积达12200平方米 [1] - 共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 [1] 展览形式与特色 - 运用现代展陈手段结合实物展品和场景展示 [1] - 静态陈列与动态演绎相结合突出互动性和参与感 [1] - 立体呈现珍贵文物档案文献历史影像艺术品和历史场景 [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
新华社· 2025-08-08 14:56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李竹如把'一张报纸胜过一发炮弹'这句话常挂在嘴边,他主办过多种报 纸,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新闻抗战的铿锵旋律!"每当参观者来到这里,中 心讲解员丁洁都会动情讲述抗战烈士的故事。 夏日,利津县黄河大堤上,草木葱郁。大堤旁的庄科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文化村,李竹如就出生 在这里。 在山东东营利津县委党校,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内,有一尊雕像,总能吸引参观者驻足凝视 ——他昂首挺胸,紧紧攥拳,目光如炬,凝望前方。这便是利津县走出的第一位中共党员、新华 社山东分社首任社长、新闻战线抗日英烈李竹如。 "我要把妨碍社会的丑恶肃清,叫社会美化!"在李竹如的遗物里,有1929年他在南京中央大学法 学院政治系读书时写的十几篇日记,这是当年6月24日日记中的一句话。 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九一八事变后,他参与领导南京中央大学和南京各校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奔走办报,如在济南 创办《新亚日报》、在上海参与创办《文化报》等,用文字把抗日救亡的火种播撒在山川大 地…… 1940年1月,寒风裹挟着物资封锁的阴霾,一位报社同志焦灼地找到李竹如说:"印刷厂油墨纸张 告急,咋办?" 李竹如把目光投向寻常 ...
重走抗战战场|首战平型关 美名天下扬
新华社· 2025-08-08 14:22
历史事件 -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平型关一带发动伏击战取得重大胜利被称为"平型关大捷" [1] - 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乔沟长约4公里沟底最窄处仅容一辆马车通行两侧山岗高20米-30米地势平缓 [3] 战斗成果 - 八路军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 [5] - 这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 历史意义 - 平型关大捷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5] - 战场承载着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不屈的伟大精神激励后人向更光明的未来勇毅前行 [5]
【抗战胜利80周年】抗战老兵后人吴军捷忆父奋勇冲锋:抗击日寇 死了血也会发光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13:05
历史传承与教育 -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回溯父亲吴柏松参与东江纵队抗战经历 包括18岁投身抗日并在深港一带与日寇周旋 [1] - 东江纵队曾营救包括克尔中尉在内的8名美国飞行员 2006年通过网站促成克尔后人跨国寻访 [1] - 2015年搭建1:1飞虎队P-40战机模型举办体验式展览 吸引数万香港市民参与 [1] 抗战精神传承 - 通过殊死突围战例展现抗战精神 数十名战士被百余日伪军包围时成功突围 [1] - 强调抗战历史是香港与国家血脉相连的铁证 旨在增强国家归属感与责任意识 [1] - 以创新展览形式传承同舟共济精神 让公众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 [1]
山河壮歌丨高邮城下战旗红,铁血青春续峥嵘
央广网· 2025-08-08 12:02
央广网北京8月8日消息(记者潘嵘 钱成 王德俭)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在江苏省高邮市中心,矗立着一座青砖黛瓦、古朴肃穆的民国时 期公园礼堂。1945年12月26日,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表我军接受了日方驻高邮最高长官岩崎学大佐的投降。这座礼堂,见证了日寇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投降的最后一次受降仪式,更彰显了苏中抗日坚持斗争、夺取最后胜利的万丈豪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密令华中日军"维持现状",要求所有的日伪军不得向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投降,等待国民党军队接 收。彼时,部分苏中城镇仍处于日伪军控制之下,战略要地高邮城便是其中之一。 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 高邮区划图 高邮城位于江苏中部,南临扬州,北靠两淮,西倚运河,东接水网田畴,是当时国民党进攻华中解放区领导机关所在地淮安、淮阴地区的必经之路。由 于战略上的重要性,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多次向中央请求优先攻打高邮城。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讲解员刘子牧介绍说:"当时的粟裕司令员 心急如焚,立马向中央军委写出了一篇千字长文,重申高邮战役的重要性。中央军委在看到了粟裕司令员的千字长文之后,也是 ...
何以中国|信仰如磐耀津沽,烽火同心铸丰碑
环球网· 2025-08-08 11:29
红色历史教育资源 - 吉鸿昌将军故居通过七重门设计展现隐蔽战线历史 [1] - 梁启超饮冰室书斋保存救国图强文献典籍 [1] - 盘山抗日根据地展示军民以简陋武器抗击强敌的史实 [1] 精神价值传承 - 吉鸿昌将军以"恨不抗日死"诗句展现不屈气节 [1] - 盘山根据地军民凭借"当兵救国"信念筑起防御体系 [1] - 梁启超"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体现爱国信仰 [1] 抗战物资支援体系 - 天津人民突破封锁构建钢铁运输线 [2] - 输送通讯器材药品机械设备等上百种战略物资 [2] - 物资支援成为盘山根据地持久坚持的生命线 [2] 人才与技术贡献 - 爱国青年进步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奔赴抗日根据地 [2] - 在军工生产和技术支援等关键领域贡献才智 [2] 红色教育基地建设 - 吉鸿昌故居梁启超纪念馆李叔同故居成为教育阵地 [3] - 通过场景复原和科技手段使革命文物活化 [3] - 创新展陈方式让红色故事获得广泛传播 [3] 精神传承与当代实践 - 抗战精神激励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 - 继承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光荣传统 [3] - 增强斗争本领在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3]
《南京照相馆》《东极岛》上映,国防部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8-08 08:49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未提及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财经信息,主要内容为国防部发言人就二战历史影视作品的评论及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相关内容[2],其余部分为编辑信息和无意义字符[3][4]。因此无法提取符合任务要求的公司和行业分析要点。
红色金融赋能老区振兴 抗战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8
金融支持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分行牵头建立红色金融服务联盟 联合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6家保险机构和4家证券经营机构制定专项行动方案[2] - 截至2025年6月末牡丹江市革命老区贷款余额达298亿元 同比增长15.7%[2] - 金融机构主动减费让利 为老区小微企业减免手续费 利息等费用800余万元[7] 信贷投放情况 - 累计投放红色旅游产业贷款13.4亿元 支持开发红色研学线路23条[2] - 为老区特色农业提供信贷支持64亿元 助力黑木耳 石板水稻等特色农产品发展[2] - 邮储银行牡丹江市分行为红色旅游项目提供500万元低息贷款[3] - 农业银行牡丹江分行累计发放贷款8000万元 支持建设2万亩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4] - 交通银行牡丹江分行为黑木耳产业累计发放贷款3.6亿元[5] - 中国银行牡丹江分行为重大项目累计投放贷款18亿元[7] 普惠金融服务 - 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136个 布设助农取款机具582台 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6] - 龙江银行牡丹江分行为创业群体提供最高300万元贴息贷款 累计扶持1200余个创业项目 带动就业5000余人[6] - 哈尔滨银行牡丹江分行对15个老区村进行集中评级授信 授信总额达2.3亿元[6] 产业振兴成效 - 红色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 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年增收1.2万元[3] - 上官地村"响水大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品牌价值突破15亿元[4] - 形成黑木耳种植 加工 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条[5] 党建与服务创新 - 金融机构与革命老区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 组织党员干部到抗联遗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7] - 工商银行牡丹江分行建立红色金融宣讲团 开展金融知识宣讲惠及群众两万余人次[7] - 农发行牡丹江分行发放粮食收购贷款保障农民权益[7]
《南京照相馆》《东极岛》上映,国防部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07:42
国防部涉军问题回应 -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 [2] 二战历史影视作品评论 - 近期国内上映多部反映二战历史的电影 包括《南京照相馆》和《东极岛》等作品 [4] - 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犯下严重罪行 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4] - 影视作品帮助更多人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以及中国和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的英勇斗争 [4] - 国际友人主动捐献揭露侵华日军暴行的历史证据 在铁证面前任何歪曲历史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 [4] 抗战胜利纪念与军队使命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5] - 中国军队将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以更强大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6]
抗战中流砥柱 复兴坚强核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巡礼
新华社· 2025-08-07 15:5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化的关键要点总结: 展览概况 -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主题展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累计接待观众超30万人次[2] - 展览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景式展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抗战史诗[4][5] 历史回顾 - 14年抗战中,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首次展出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等文物印证了沈忠明、邓玉芬等烈士的牺牲[3] -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地雷战""地道战"等战术,以持久战战略成为抗战中流砥柱[5][6] - 1938年瑞士记者拍摄的《通往延安之旅》纪录片首次展出,反映当时延安的青年活力与军民关系[6][7] 社会反响 - 94岁抗战老兵曹殿林等观众通过展览重温"宁愿站着死"的民族气节[6] - 8岁小观众至现役军人杨女士等留言强调"以史为鉴""珍惜和平"[9] - 巴拿马驻华大使评价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树立榜样[10] 精神传承 - 展览通过5098张老照片拼成的照片墙象征中华民族浴血奋战5098天的重生[8] - 新时代青年表示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动力[7][11] (注:原文为历史纪念类内容,无直接涉及公司或行业的数据,故按展览核心信息分类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