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

搜索文档
镜头丨讲好抗战故事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15 03:37
纪念活动开展情况 - 各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包括讲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缅怀先烈等 [1] - 南京市档案馆举办"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展览 通过红色档案活化历史 彰显党领导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 [3] - 上海市虹口区纪委监委组织参观中共四大纪念馆 开展主题宣讲活动 教育引导干部传承红色基因 [5] 红色教育主题活动 - 杭州市拱墅区通过走访慰问抗日老英雄 留存影像记录等方式传承爱国情怀 [7] - 安徽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组织学生实地寻访抗战旧址 开展沉浸式教育 [9] - 沈阳博物馆举办"丰碑"主题展 回顾党领导东北抗战的光辉历史 [9] 活动形式与内容 - 展览形式包括档案文献展 主题展览等 结合图片影像资料 [3][9] - 活动内容涵盖走访慰问 实地寻访 主题宣讲等多种形式 [5][7][9] - 参与群体包括干部群众 学生 纪检监察干部等不同人群 [3][5][9]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海南日报· 2025-08-15 03:35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回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的庄严时刻,我 们更加怀念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牺牲的抗日英烈们。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同一切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的行为作斗 争;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将和平的 火种一代代传下去。 抗战时期转战在敌后的部分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战士。 伟大斗争造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滋养伟大事业。聆听历史的回声,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在自贸港 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应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努力拼搏,携手创造海南更加美好的 明天! 罪行昭昭 日军侵琼期间 在海南岛制造惨案、血案共计213桩 其中,民众被屠杀活埋死亡1000人以上的有2桩,死亡100人至1000人的有44桩,死亡100人以下的有167 桩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 利。这一天,和平的曙光从废墟中升起,浴血奋战长达14年之久的中国人民"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
西溪湿地这场书法展很有看头
每日商报· 2025-08-15 02:30
展览核心信息 - 展览主题为“翰墨铭史 共铸和平”,在印象西溪艺术空间开幕 [2] - 展览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与西溪湿地开园20周年的双重文化献礼 [2] - 展览将持续至8月29日,后期将移师至西湖区文化馆进行巡展 [2] 展览内容与意义 - 借助书法载体再现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诠释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 [2] - 用笔墨映照西溪湿地二十年来从生态保护到文化传承的发展历程 [2] - 旨在将抗战精神融入湿地建设的方方面面 [2] 艺术空间定位与发展 - 印象西溪艺术空间是西溪湿地与西湖区书法家协会共同打造的书法创作展陈基地 [2] - 未来将不定期举办各类主题书画展及多元艺术活动 [2] - 旨在成为市民游客亲近传统文化、涵养精神力量的好去处 [2]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 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
央视网· 2025-08-15 02:23
央视网消息: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的日子。这两天,全国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活动,缅怀先烈、铭记历 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地下一层第七部分展厅,这里陈列了众多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相关的展品。馆内还 首次展出了国家一级文物——"密苏里"号战列舰3号锅炉铭牌。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密苏里"号主甲板举行。 参观者们通过文物下方的多媒体大屏,观看当时的历史视频。此外,展厅还原了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 式举行时的历史场景。 还原场景里还悬挂着一幅名为《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的油画。 沿着展区继续前行,抗战时期缴获的日军战利品在5组低矮的斜面柜中展出。这种设计暗合着日军"低头"与"投降"的寓意。在第七部 分展厅结尾,一处沉浸式视听空间映入眼帘,这里循环播放着世界各国欢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像。 参观者张茜表示,刚开始看的时候大家可能内心都是悲伤和沉重的感觉,但是通过整个展陈的介绍,还有最后欢庆胜利的布置,还 是很鼓舞人心的。也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和平十分来之不易,不论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
胜利的回响(人民家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23:52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未发现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具体信息。文档主要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通过家书形式展现历史人物和事件,未涉及商业或经济领域的内容。建议提供其他与商业、公司或行业相关的文档以便进行分析 [5][6][8][9][13][15][18]
山河为证 光影为碑(烽火记忆·时代回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23:40
抗战纪录电影《山河为证》核心内容 - 国内首部完整记录14年抗战历程的纪录电影,时间跨度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 [8] - 影片时长104分钟,实现对抗战历史脉络的完整呈现,在国产电影史上具有开创性 [8] - 打破以往抗战题材作品聚焦单一战场或群体的局限,构建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图景 [8] 影片制作特点 - 团队遍访全国37家档案馆、博物馆,精选占全片80%的历史影像,部分为首次公开 [9] - 运用4K修复技术呈现中共七大影像,通过CG技术让历史场景"动"起来 [10] - 音效团队为无声老胶片配上5.1声道,增强沉浸式体验 [10] - 解说由演员陈建斌担任,其声线兼具力量与沧桑感 [11] 历史价值与创新 - 首次运用日军档案《步兵五十四联队史》等敌方史料,与中方记载形成互证 [10] - 发掘国际档案中苏联空军支援武汉会战的作战记录,填补历史空白 [10] - 获得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赠送的1938年珍贵影像素材,部分镜头在国内首次面世 [9] 叙事主线与精神传承 - 紧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这一核心叙事主线 [11] - 通过普通民众的家国情怀故事增强共情,如"王家川"名字背后的精神传承 [11] - 采访抗战老兵获得第一手感人素材,展现普通人的牺牲与贡献 [12]
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10
李竹如像。 新华社发 在山东东营利津县委党校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内,有一座雕像,总能吸引参观者驻足凝视——他昂首 挺胸,紧紧攥拳,目光凝望前方。这便是利津县走出的第一位中共党员、新华社山东分社首任社长、新 闻战线抗日英烈李竹如。 李竹如把目光投向寻常的有光纸,从未有人用这种纸印报,因此敌人查禁较松。"前人没做过,我们就 闯出一条路!"李竹如与工人们并肩攻关,吃住在机器旁,反复调整机器压力与墨量,终于解决了油墨 渗透难题,让有光纸的反面也能清晰印字。 "在抗战进入更加困难的今天,记者担负着更加光荣的任务,他站在宣传战的最前线,不仅是一个宣传 家、鼓动家与社会教育家,还应是一个组织者、督促者与指导者。"1940年9月,李竹如在文章《光荣的 历史与光荣的任务》中这样写道。 1941年6月28日,新华社山东分社在临沭县(今临沂市辖县)成立,这是新华社国内分社中的第一个省 级分社,李竹如兼任分社社长。当天,分社播发了《八路军破袭 敌伪皆望风披靡》《清河区广大青年 涌上抗日哨岗》《泰山区实行统一支差办法》等6篇消息。在战事频繁、通信设施简陋、人员紧张的条 件下,新华社山东分社起到了宣传群众、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作用。 " ...
最深沉的纪念
人民日报· 2025-08-14 21:51
胜利号角久久激荡。当硝烟散尽,记忆长存:那一座座青山,那一道道河流,都无声地见证着中华民族 的坚韧与不屈。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赓续他们的精神。我 们会永远铭记历史,让伟大抗战精神如不灭的灯塔,照亮民族复兴前路——这才是对那场伟大胜利最深 沉的纪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5日 08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一段历史永志不忘。回望那血火交织的14年,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沉重数字背后,是破碎山河与离散家 园的无声控诉。从沈阳城头的炮火到卢沟桥畔的枪声,日寇步步紧逼,抗日烽火自白山黑水间燃遍神州 大地。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奋起抗争。"一寸山河一寸 血"的壮烈誓言、"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这些永不褪色的精神刻痕,在历史深处熠熠生辉, 如星辰般照亮了民族最黑暗的夜空。 一种精神穿越时空。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敌强我弱,装备落后,是必胜信念支撑着全民族历经磨难考 验。将士血洒疆场,民众众志成城。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 难,所淬炼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
近400件文物亮相纪念特展 全景式展现华侨抗战历史
新华社· 2025-08-14 11:51
此次展览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联合广州、潮州、黑河、德宏四家分馆共同主办,并在四地启动巡展。 (记者唐健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侨联、国家文物局指导的"万里同心 ——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特展"8月14日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 幕。 本次纪念特展分为"为国呼号 支援抗战""烽火侨心 共赴国难""同仇敌忾 共卫和平""欢庆胜利 铭记历 史"4大篇章,共计展出馆藏文物展品近400件。 据介绍,这是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11年来,首次以实物形式对华侨积极参与抗战的一次系统梳理和 集中展示,旨在深切缅怀海外华侨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情怀,全景式 展现华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常德会战:从与城共存亡到与城共兴荣
新华社· 2025-08-14 09:33
历史背景与战略意义 - 日军于1943年秋策划"常德歼灭作战" 目的是牵制中国机动兵力以策应东南亚及太平洋战场作战 并劫夺洞庭粮仓常德地区的战略物资以实现以战养战[1] -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初 日军从湖南华容至湖北荆州一线发动攻击 常德城因地处平原易攻难守 守军第57师被切断与外线联系形成孤守态势[1] 战役过程与军民协作 - 第57师在师长余程万率领下与装备占优的日军血战 日军使用飞机大炮及毒气围攻 守军采取"一墙守一墙"的巷战策略[2] - 常德城于12月3日因弹尽粮绝失守 但百余剩余官兵与援军第58军新11师于数日后克复城池[2] - 会战期间常德军民协同作战 民众捐粮捐棉 120多名泥木工组成工程服务队修碉堡挖战壕 另有多人参与运输弹药抢救伤员等后勤支持[2] 战役结果与历史影响 - 中国官兵伤亡数万人 彭士量/许国璋/孙明瑾/柴意新等将领牺牲 会战坚守时间之长与牺牲惨烈程度为战略相持阶段罕见[2] - 会战重创日军进攻力量 部分破坏其南下作战企图 战略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斗争[2] 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 - 战后常德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现今已发展为国家级园林城市与国际湿地城市 经济总量居湖南省前列[3] - 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连续21年保持湖南省第一 鱼米之乡地位持续巩固[3] - 白马湖碉堡等战争遗迹与商圈/公园/校园融合 老西门区域经改造成为城市新地标[3] - 常德抗战文化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年接待海内外参观者达数十万人次 致力于抗战史料搜集与文化传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