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言论自由
icon
搜索文档
哥大校长毕业典礼遭嘘,美国高校风波预计暑期解决?
搜狐财经· 2025-05-30 05:17
哥伦比亚大学事件 - 哥伦比亚大学新校长克莱尔·希普曼在2025届毕业典礼演讲时遭到学生嘘声,原因是学生对研究生马哈茂德·哈利勒因支持巴勒斯坦被关押的抗议 [4][6] - 哈利勒于3月8日被移民局拘留,期间其妻子分娩,他未能参加毕业典礼并通过公开信控诉美国政府剥夺其家庭权利 [8] - 希普曼在演讲中强调国际学生应享有言论自由权利,并承认学生对政府和校方的挫败感,同时分享其作为记者对抗审查制度的经历 [10][11] 美国高校行业动态 - 特朗普政府施压高校导致行业进入调整期,措施包括削减资金、逮捕外国学生及启动联邦调查,高校需在三个月内重组应对 [11][12] - 南加州大学教授肖恩·哈珀建议高校结成联盟(如常春藤盟校)集体谈判,避免单独行动被政府压制 [14] - 美国高等院校协会主席林恩·帕斯奎雷拉呼吁高校战略性地结合使命与价值观应对政府压力,并加强内部沟通 [15] 高校与政府关系 - 宾夕法尼亚大学因跨性别运动员政策争议失去联邦资助,尽管其政策已与NCAA一致 [15] -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主席托德·沃尔夫森批评特朗普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破坏研究基础设施,强调需保持联邦支持但不应屈服 [18] - 哈佛大学等高校发起多起诉讼对抗联邦政策,7月将举行哈佛案听证会,行业倾向以统一战线谈判避免让步 [18][19] 特朗普政府策略分析 - 特朗普对高校施压兼具党派斗争(针对民主党阵地)和财政缩减目的,即使高校妥协也未放松政策 [21] - 其政策被视作"极限施压"手段,实际意图可能通过炒作掩盖真实目标,如保留留学生带来的经济与人才利益 [19][21] - 行业认为若高校集体施压并开出足够价码,特朗普可能妥协,因其政策内核"并非固若金汤" [21][23]
再次施压哈佛,特朗普到底想干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5-27 11:22
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的施压行动 - 特朗普威胁取消哈佛大学30亿美元的助学金,并计划将其拨给职业学校 [1] - 特朗普政府冻结哈佛大学超过22亿美元的联邦拨款,并威胁取消其免税资格 [6] - 政府要求对哈佛大学的外国礼物和捐赠进行调查,并严格监督其管理和教师任命事务 [6][7] - 特朗普政府宣布取消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招收国际学生 [7] 哈佛大学的回应和法律行动 - 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称其撤销决定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和其他联邦法律 [7] - 哈佛大学表示政府的决定对学校和7000多名签证持有者产生"直接和毁灭性影响" [7] - 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发出临时限制令,要求在听证会前"维持现状" [1] 法律专家对事件的解读 - 专家认为特朗普政府的举措可能违反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和正当程序原则 [7][8][9] - 政府的行政措施必须符合"比例原则",否则可能面临法律挑战 [8][9] - 哈佛大学在法律诉讼中赢面很大,因为政府的命令明显违反多项法律原则 [9] - 案件可能最终进入最高法院审理,但专家对最高法院的倾向表示一定担忧 [9] 特朗普政府的动机和潜在影响 - 特朗普试图通过打压哈佛等藤校改变美国学术研究方向,如针对多元化和唤醒文化的研究 [15] - 国际学生占哈佛学生总数的27%以上,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5] - 全美高校国际学生超过100万人,许多人支付全额学费,是人才和学费重要来源 [15] - 专家认为特朗普最终可能撤回行政令,因为彻底驱逐国际学生对美国高等教育和经济损失过大 [15][16] 特朗普的后续行动和策略 - 特朗普继续批评哈佛大学,要求提供所有国际学生的姓名及国籍信息 [7][14] - 特朗普称哈佛一些国际学生来源国"对美国不友好"且"未支付教育费用" [13] - 专家分析特朗普可能通过施压迫使哈佛妥协,而非彻底驱逐国际学生 [2][16] - 特朗普被视为现实主义者,会根据形势变化灵活应对,可能以"见好就收"方式结束冲突 [15][16]
微观天下丨胖东来,请少一点激愤,多一点平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7 08:54
事件概述 - 胖东来商贸集团官网在关闭半个月后于5月16日恢复开放 [1] - 网站关闭原因是抖音玉石博主"柴怼怼"发布多条视频攻击公司,包括指控玉石定价虚高、品质低劣、超市不赚钱靠玉石割韭菜等 [1] - 公司迅速采取法律行动,于4月5日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和名誉侵权,索赔不低于500万元 [1] - 4月30日公司主动公开和田玉定价标准,显示珠宝部综合毛利率仅15%~16%,和田玉销售仅占集团总营收0.34% [1] - 人民网5月7日发文支持公司,呼吁依法打击网红碰瓷行为 [1] 公司经营理念 - 提出"把顾客当亲人,把员工当家人"和"坚持热爱至上"的理念 [2] - 在经济下行和零售业内卷严重的环境下创造了销售传奇 [2] - 公司经营理念被认为值得零售行业乃至其他行业借鉴 [2] 行业环境与挑战 -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零售业内卷严重,线上线下竞争白热化 [2] - 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舆论焦点,企业面临更多非议和批评 [2] - 玉石行业存在普遍乱象,包括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问题 [3] 企业应对策略 - 对恶意诋毁采取法律手段坚决维权 [2] - 对一般质疑和批评应保持平和态度 [2] - 建议加强玉石供应链管理和监督,采用专业鉴定技术和第三方鉴定 [3] - 目标是将公司打造为全国最可靠可信的玉石交易平台 [3] 事件影响 - 公司董事长于东来曾表示如不严惩诋毁行为将关闭或离开公司 [1] - 事件最终以公司胜利告终,官网重新开通 [1] - 事件引发对企业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的思考 [2][3]
马斯克如何改变Twitter
虎嗅· 2025-05-10 02:05
马斯克收购推特的动机 - 马斯克是推特重度用户,在平台拥有巨大影响力[3] - 认为改造推特有助于人类文明进步[3] - 资金过剩导致投资决策冲动(440亿美元全现金收购)[3][7] - 看重推特绕过主流媒体的直接传播价值(特斯拉无需广告)[4] 推特对马斯克商业战略的价值 - 建立个人叙事体系对抗传统媒体负面报道[5] - 实时回应争议(如2013年Model S电池起火事件)[5] - 指控既得利益集团通过媒体操纵特斯拉股价[5] - 通过算法优先推送机制(author_is_elon代码)强化个人影响力[22] 收购后的激进改革措施 - 裁员50%(7500人团队减半)并关闭冗余办公室[9][11] - 发现运营浪费(多支付8500人软件许可费)[14] - 拖欠多地办公室租金(旧金山总部欠680万美元)[12] - 核查全球7000员工真实性以防"幽灵员工"[13] 管理风格与运营冲突 - 要求全员办公室办公并监控门禁数据[21] - 直接干预产品设计(认证系统改革)[17] - 广告收入暴跌(耐克、迪士尼等撤资)[18] - 公开辱骂广告商导致品牌关系恶化[20] 财务表现与估值变动 - 收购一年后内部估值降至190亿美元[24] - 富达基金2024年估值118亿美元(较收购价缩水73%)[24] - 2025年xAI以330亿美元估值换股收购[25] - 包含120亿美元债务后接近原始收购成本[25] 战略误判与行业差异 - 将航天/汽车行业经验错误移植至社交媒体[26] - 忽视平台社会心理学属性导致决策失效[26] - 内容审核放松引发广告商大规模撤离[18] - 政治立场转向加剧用户群体分裂[15]
1100万欧盟用户停用X平台,法媒:欧洲人反感马斯克政治立场是主要原因
环球时报· 2025-05-07 22:55
用户流失情况 - X平台在法国2024年第一季度流失270万用户[1] - 欧盟范围内过去半年流失近1100万用户[1] - 欧洲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从1.05亿下降至9480万 同比降幅接近10%[1] 地区用户分布 - 法国是X平台欧洲最大用户来源地 报告期内约有1700万用户[1] - 德国以约1560万用户位居欧洲第二[1] - 卢森堡用户流失比例最高达25% 波兰流失比例接近20%[1] 用户流失原因 - 欧洲用户对马斯克政治立场产生反感[2] - 平台大幅放松内容审查政策 被用户认为充斥仇恨言论且有害[2] - 马斯克与特朗普深度捆绑加剧欧洲用户厌恶情绪[2] 平台内容政策变化 - 马斯克以言论自由为由大幅放松内容审查[2] - 平台被指削弱事实和客观信息传播[2] - 缺乏监管导致仇恨言论和虚假信息问题日益严重[2] 机构撤离情况 - 多家法国主流媒体包括《法兰西西部报》《新观察家》自去年11月起陆续退出平台[2] - 巴黎市政府于今年1月正式关闭平台账号[2] - 巴黎市政府指责平台助长仇恨言论和虚假信息[2]
全文翻译:TikTok、字节跳动诉美国司法部长起诉书
晚点LatePost· 2024-05-10 14:15
TikTok上诉法案合宪性 - TikTok和字节跳动向美国法院提交诉状,请求判定《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案》违宪,并阻止禁令实施[3] - 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在270天内剥离TikTok美国业务,否则将面临禁令,公司认为这实质上是强制关闭[2][3] - TikTok在美国拥有1.7亿月活跃用户,全球用户超过10亿,公司认为法案将切断美国用户与全球社区的连接[6][10] 法案内容与影响 - 法案禁止应用商店和互联网托管服务为"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特别点名字节跳动和TikTok[16][17] - 法案设立两类"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一类自动包含字节跳动相关实体,另一类由总统酌情指定[17][18] - 公司认为法案将导致其美国业务被关闭,或被迫以极大折扣出售,构成对私有财产的非法征收[110][113] 公司反对理由 - 剥离在商业、技术上不可行,将导致美国TikTok成为"孤岛",与全球10亿用户社区脱节[26][27] - 中国出口管制规定使出售推荐算法需要政府许可,技术上无法在270天内完成剥离[29] - 公司已投入20亿美元建立"德州项目"保护美国用户数据,并与CFIUS达成90页国家安全协议草案[8][20] 宪法争议点 - 公司认为法案违反第一修正案,限制1.7亿美国用户的言论自由,构成对特定发言者的歧视[47][52] - 法案被指是违宪的褫夺公民权法案,对特定公司集团实施立法惩罚[95][97] - 法案违反平等保护原则,对字节跳动采取比其他类似公司更严厉的标准[104][105] 行业背景 - TikTok全球平台由多国团队支持,源代码最初由中国工程师开发,但针对全球市场定制[11][13] - 字节跳动约58%股份由全球机构投资者持有,21%由创始人持有,21%由员工持有[14] - 公司除TikTok外还运营十多个面向国际市场的应用,包括内容分享、电子商务等平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