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和平

搜索文档
“哪里有伤病员,我就到哪里去”(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46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关于抗战老兵张宜顺生平事迹的总结: 张宜顺的抗战经历 - 1933年出生于山东淄博贫困家庭,1944年11岁投身抗战成为看护员,后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6] - 9岁时被日军强征为矿工,在80厘米高矿道中遭受非人待遇,多次死里逃生 [7] - 1944年随父母投奔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成为鲁中军区后方医院看护员 [8] - 首次战场救护经历是1944年沂水县歼灭日伪军战斗,并参与照顾3名日军伤俘 [9] - 通过写字条和手势与日军伤俘沟通,最终感化他们支持抗战 [10] 张宜顺的军旅生涯 - 抗战胜利时入伍不足两年,被战友称为"幸福" [11] -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随部队南下福建部队医院工作 [11] - 通过持续学习深造成为医院业务骨干,最终完成大学学业 [11] 转业后的贡献 - 1978年转业至漳州卫生系统,曾任漳州市卫生防疫站党委书记 [11] - 92岁高龄仍积极参与"抗战老兵记忆抢救"专项行动,配合口述史采集 [12] - 经常走进学校社区讲述抗战故事,教育子孙传承爱国精神 [11][12] 思想感悟 - "日本帝国主义是死敌,但被强征士兵应被感化"的战场感悟 [9]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幸福生活"的人生信念 [12] - "保国保家保田保饭碗"的军人使命传承 [11]
永不熄灭的延安火炬(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8-16 22:03
油画《延安火炬》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 - 作品创作于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及中国革命博物馆落成,由27岁艺术家蔡亮绘制[2] - 主题为"延安军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描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当晚延安军民火炬游行的历史场景[2] - 通过火炬光流、锣鼓声浪和人群动态汇聚欢庆元素,展现中国人民14年浴血奋战后的胜利狂喜[2] 艺术手法与视觉表现 - 以暗夜为背景,用深色调反衬火炬灼灼光亮,形成强烈明暗对比[3] - 采用宽银幕式横幅构图,S形人流动线契合中国"游观"美学传统,营造磅礴气势[4] - 写意性表现与写实性刻画结合:写意笔触使火焰灵动跳跃,写实刻画令人物真实可感[4] - 色彩以红橙色为主调营造火光质感,蓝紫冷色增强空间感并平衡暖色躁动[4] 人物刻画与情感表达 - 以普通军民为主体传递集体情感,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3] - 擂鼓老者喜悦、唢呐汉子激昂、抱孩农妇与女兵亲切交谈、战士搀扶大娘等细节展现鱼水情深[3] - 人物表情动作细致入微,体现胜利后的温柔安宁与质朴生命力[3][5] 创作细节与历史真实性 - 细节源自《解放日报》真实记载:农民撕棉袄蘸油作火把、拆纺车燃烧等非虚构情节[4] - 艺术家深入陕北采风,观察夜间火把行进场景,反复试验光层次变化[5] - 作品体现军民团结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每个人物都贡献力量的集体记忆[4] 作品版本与艺术价值 - 艺术家先后创作多幅同一题材作品,构图相似但主要元素、空间处理及光影运用存在差异[6] - 作品将抗战胜利转化为具象可感的全民狂欢仪式,成为时代精神的视觉记录[2] - 火炬既象征胜利喜悦,也寓意黎明前的黑暗被驱散,如灯塔照亮中国前行道路[3]
中国驻土耳其使馆举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招待会暨研讨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16 02:33
外交活动 - 中国驻土耳其使馆在安卡拉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暨研讨会 主题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1] - 土耳其政商学媒各界代表出席活动 姜学斌大使出席并致辞 [1] - 活动现场举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主题图片展 姜学斌大使带领土方嘉宾参观展览 [2][5] 历史认知 - 姜学斌大使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2] - 指出任何试图歪曲二战历史真相或否定二战胜利成果的行径都不会成功 [2] - 表示世界各国人民不会容忍有人试图开历史倒车 [2] 双边关系 - 中土应以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 以史为鉴重温初心肩负时代重任开辟光明前景 [2] - 与会嘉宾认为中土在追求民族自立自强斗争中形成反殖反霸的共同价值追求 [2] - 双方应坚定维护多边主义 共创和平繁荣未来 [2] 国际评价 - 来宾们充分肯定中国为世界和平所作贡献 [2] - 活动通过研讨会和图片展形式深化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 [2][5]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40年接待观众1.5亿人次
新华社· 2025-08-15 09:12
纪念馆发展历程 - 开馆40周年 占地面积从2.5万平方米扩至10.3万平方米 馆藏文物史料从不足100件套增加至10.6万件套 年参观人数从10万人次增至超600万人次 总参观人数达1.5亿人次[1] - 1985年8月15日在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建成开放 纪念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事件[1] 展陈与传承体系 - 展陈以万人坑白骨 超1万盒个人档案组成的档案墙 1213位幸存者照片墙为核心 通过微观表达强化历史认知[2] - 2025年3月11日新增6位中外历史记忆传承人 包括美术教师胡静雅等 负责传承历史真相与和平理念[2][3] 象征仪式与精神内涵 - 2018年9月18日起每个开馆日早8:30由12名观众分两组撞响和平大钟13声 象征警醒与和平期望[5] - 馆长周峰强调纪念馆承载民族苦难记忆与觉醒力量 通过紫金草志愿者体系传播和平追求[5]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举办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影会
新华网· 2025-08-12 01:10
活动概况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举办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影会 逾200人出席活动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 活动同步举办图片展 各界人士被电影及图片展展现的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精神所感动 [1] 历史贡献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付出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1]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得到加拿大人民支持 两国共同怀念捍卫正义与和平的英雄 [1] 外交关系 - 中方希望坚定推动中加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携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 [1] - 渥太华居民表示要让更多加拿大人观看影片 强调需用心"感同身受"并"见证"历史 [1]
《南京照相馆》加拿大首映 观众深受触动
央视新闻· 2025-08-09 02:30
电影首映活动 - 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加拿大渥太华、多伦多、温哥华举办首映式,300余人参与观影 [1] - 首映式上观众共同举起海报和明信片表达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和平的珍爱 [1] - 电影放映结束时现场一片沉寂,许多人脸上挂着尚未擦干的眼泪 [1] - 电影还将于8月10日在萨斯卡通,8月11日在卡尔加里举办首映活动 [2] - 8月15日影片将正式登陆加拿大各大主要城市电影院线 [2] 观众反响 - 多伦多市民约翰·雷诺兹表示电影让他感到震惊,场面过于激烈而不忍观看 [2] - 约翰·雷诺兹认为加拿大人学习的历史忽略了南京大屠杀相关内容 [2] - 一位来自南京的观众表示每一代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铭记这段历史 [2] - 温哥华中华会馆理事长钱华表示电影真实还原了那段惨痛的历史 [1] - 钱华希望加拿大更多其他族裔的人士来看这部电影 [1] 官方表态 - 加拿大万锦市副市长陈国治认为电影意义非凡,为国际观众提供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机会 [1] - 中国驻温哥华代总领事曾智强调牢记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尊重历史,维护和平 [2] - 曾智表示中加两国在二战期间曾经在东方战场并肩携手作战 [2] - 曾智希望与领区各界一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名家名作展在港举办
新华社· 2025-08-06 09:20
新华社香港8月6日电(奚天麒)"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80周年名家名作展"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展期至8月10日。 本次展览的主要作品包括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雕、著名 画家张仃创作的抗战组画、著名版画家梁永泰创作的《战斗中的铁骑》等。 除此之外,香港艺术家的创作相当引人注目,沈平的《抗日英烈刘春祥》《夜袭》,王秋童的《英 雄花开遍地红》,张龙新的《英容》香港抗战人物组画等作品,聚焦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保家卫国的壮烈 史诗,生动诠释了香港与祖国休戚与共的历史篇章。 本次展览由紫荆文化集团主办,紫荆杂志社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联合承办,得到香港特区政府文化 体育及旅游局、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等机构支持。 展览汇聚了超过200件艺术珍品,通过"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春回大地""江山永固""开天辟地""珍 爱和平"六大主题单元,全景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从危亡中奋起、于和平中永续的壮阔征程。 紫荆文化集团董事长许正中在开幕典礼致辞表示,此次展览,既是对全民族抗战历史的集体回望, 也是对香港独特贡献的深情致敬——我们希望通过笔墨丹青,让这 ...
第一观察 | “七七”这一天,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馆
新华社· 2025-07-08 22:3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总结的关键要点: 历史纪念与考察活动 - 习近平总书记于7月7日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参观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并敬献花篮,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3] - 总书记强调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要求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4] -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出席抗战纪念活动并考察红色遗迹,宣示铭记历史的意志 [4] 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 - 百团大战于1940年夏发动,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 [5] - 战役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具有重大军事和政治意义 [5] - 中国共产党人以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5]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 总书记用3个"坚持"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6] -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海内外中华儿女空前团结 [6] 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 - 伟大抗战精神包括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 [7] - 百团大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敢于亮剑、不怕牺牲、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英雄壮举 [8]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9] - 勉励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9] 铭记历史与珍爱和平 - "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代价 [10] - 总书记呼吁各国人民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 - 今年9月3日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总书记将发表重要讲话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