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倡议

搜索文档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3 00:09
国家形象与文化软实力战略 - 中国正通过文创产业、数字支付、离境退税政策等措施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形象,展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开放新图景 [1] - 文化软实力竞争已成为国际战略重点,国家形象优劣直接影响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发展先机 [2] - 需打破西方国际舆论垄断,通过主动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消除刻板印象,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 [3] 中国话语体系构建路径 -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供战略指导,强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智慧 [4] - 中国话语体系需兼具历史底蕴、中国特色和时代感召力,成为世界理解中国发展逻辑的桥梁 [5] - 需创新叙事手法,结合宏大叙事(如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与微观叙事(个体奋斗故事)增强传播感染力 [6] 国际传播实践案例 - 北京冬奥会通过"冰墩墩"等文化符号及开闭幕式理念,成功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7] - 《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文化节目以创新艺术形式推动中华文化出海 [7] - 华为、比亚迪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履责实践塑造"中国智造"高品质形象 [7]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 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运用AI、大数据技术优化内容生产分发 [9] -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通过文化展览、学术研讨、青年交流等形式促进民心相通 [10] - 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多元传播格局,动员全民参与国家形象塑造 [10]
“‘一带一路’创造了合作共赢”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2 09:15
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 - 儒教确立的重要规范对中国治国理政思想和现代化成就发挥重要作用 [1] - 国际儒学联合会通过文明对话大会促进不同文明平等交流 [1] - 费尔哈特撰写《儒学和中国历史简介》向阿拉伯世界普及儒家文化 [1][3] 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合作 -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合作共赢 与西方国家掠夺式现代化形成对比 [4] - 中国对外政策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推动沙特伊朗和解等地区和平进展 [4] - 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不同制度国家对话 中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4] 中国经济发展与科技成就 - 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 [4] - 中华民族振兴加速 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 [4] - 中国正自信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4] 中黎合作与文化交流 - 2002年中黎签署扫雷合作协议 中方组织能力获高度评价 [1] - 费尔哈特三次访华经历体现中国民众工作热情与纪律性 [1] - 阿拉伯读者通过书籍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1][3]
传承胞波情谊 捍卫人间正道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2 08:31
中缅历史合作 - 两国共同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记忆,中国远征军入缅抗击日本侵略者,守护中国西南门户并助力缅甸独立斗争 [2] - 两国民众修建滇缅公路(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戍),开辟国际援助物资运输生命线,打破日本对华封锁 [2] - 二战期间合作彰显同甘共苦的胞波情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2] 和平共处与外交协作 - 缅甸是最早承认新中国并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邻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缅等29国倡导"不结盟"和"求同存异",成为发展中国家反殖民运动的标志事件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精神体现亚洲文明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历史性贡献 [3] 国际事务相互支持 - 1971年缅甸签署"两阿提案"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第2758号决议),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确保程序公正并通报中方 [4] - 中国在联合国框架下维护缅甸等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公平正义 [4] 新时代战略合作 - 2020年习近平访缅后,两国关系进入构建命运共同体新时代,深化全面战略合作 [5] - 缅甸地震(2024年3月28日7.9级)后,中国首个派出救援队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获缅方高度评价 [5] - 两国在自然灾害、疫情、金融危机等挑战中相互支持,续写胞波情谊新篇章 [5] 未来合作方向 - 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捍卫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5] - 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落实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 [5] - 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建设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 [5]
推动构建更高水平中阿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 2025-05-18 22:02
5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轮值主席伊拉克总统拉希德致贺信,祝贺 第三十四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在巴格达召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阿拉伯国家各界人士表 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彰显中方对阿中关系发展和阿拉伯国家正义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为阿中 在各自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前行、构建更高水平阿中命运共同体注入信心和动力。 "阿中合作不断壮大全球南方力量" 伊拉克外交部副部长希沙姆·阿拉维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凸显中方对发展阿中关系的重视,必将推 动阿中友好合作进一步深化。阿拉伯国家高度赞赏中国提供的坚定支持。 伊拉克政府发言人巴西姆·阿瓦迪表示,伊方感谢习近平主席向拉希德总统致贺信,相信伊中、阿中关 系将继续取得长足发展。 伊拉克共产党总书记拉伊德·法赫米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彰显中国与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的友好情 谊。中国始终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和平发展事业,贺信传递出中方坚定站在阿拉伯国家人民一边、站在阿 拉伯国家正义事业一边的明确信息。 "阿中合作树立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卡迪尔表示,近年来,阿中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 2024年阿中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阿中积极开拓 ...
新华时评丨道义相通 命运与共
新华社· 2025-05-18 08:28
中阿关系发展 -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阿盟峰会致贺信,高度评价阿盟成立80年来推动阿拉伯世界联合自强的贡献 [1] - 中阿关系近年来蓬勃发展,政治互信加深,经贸往来稳步增长,人文交流活跃,国际协作水平提升 [1] - 2022年12月首届中阿峰会在沙特利雅得举行,擘画中阿关系发展蓝图,一致同意构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 [1] - 第二届中阿峰会已确定2026年在中国举办,将成为中阿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 经济与科技合作 - 中阿能源合作稳中有进,中资企业积极参与阿拉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区发展转型 [2] - 中阿在5G通信、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等高新技术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逐步深入 [2] - 中阿经贸往来稳步增长,为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2] 人文交流与理念共鸣 - "汉语热"在阿拉伯世界持续升温,中医药文化广受欢迎,青年、教育、旅游等交流项目频频落地 [2] - 和平、真知、诚信、包容是中阿人民共同追求,双方在理念上深度共鸣 [2] - 中阿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在多边框架下协调立场 [2] 政治立场与国际协作 - 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主张落实"两国方案",支持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3] - 中国在中东热点问题上秉持劝和促谈立场,推动地区和平与安全 [3] - 中国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战略自主,倡导多边主义和包容性全球治理,赢得阿拉伯国家尊重 [3] 未来展望 - 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为中东和平增添稳定性,为双方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4] - 中阿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双方需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释放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正能量 [3][4]
高端访谈丨专访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7 07:13
中哥双边关系与"一带一路"合作 - 哥伦比亚正式加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强调核心原则是互利共赢 [1][23][31] - 两国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合作规划》 将开辟投资、技术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新机遇 [23][25] - 中哥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深化 合作重点转向共同生产而不仅是原材料运输 [29] 中拉经贸与基建合作成果 - 中拉论坛十年间推动26个建交国中16国建立伙伴关系 20多国加入"一带一路" [9] - "一带一路"框架下实施200多个基建项目 创造超百万就业岗位 包括波哥大地铁、秘鲁钱凯港等标志性工程 [9][15] - 中哥绿色能源合作典范伊图安戈水电站由中方企业承建 [33] 产业合作方向 - 哥伦比亚计划重点发展太阳能产业 希望引进中国技术在当地生产太阳能电池板覆盖拉美市场 [35] - 农产品贸易潜力显著 哥伦比亚热情果、咖啡等特色商品已进入中国市场 [37] - 生态产业合作空间广阔 依托哥伦比亚多样的地理气候条件发展花卉等特色农产品贸易 [37] 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 - 哥伦比亚主张超越"门罗主义" 向全球开放市场 反对单边制裁和移民压迫政策 [20][22] - 中拉共同捍卫多边主义 通过文明对话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18][27] - 中国参与拉美产业价值链重构 改变原材料单一出口模式 [31]
共同朝着光明方向前进——来自“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的声音
新华社· 2025-05-16 10:51
新华社记者郑可意、刘澈、彭嵩涵 新华社宁波5月16日电 题:共同朝着光明方向前进——来自"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的 声音 世界正大步迈向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时代。卡卡尔表示,掌握新兴技术非常重要。中国不仅通过技术革新 造福本国人民,还通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等实践惠及友邦伙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2025年会议15日在浙江宁波举行。来自多国的咨委会委员 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初夏的东海之滨,见证了一场思想交融的智慧盛宴。"我们来自世界不同大洲,任职经历不同,有着多 元想法,但都努力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咨询委员会委员、非盟委员会前副主席姆温查说。 当前,多边体系正面临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国际经济秩序,损害国际社会利益。中国在 其中的角色,成为委员关注焦点。 英国标准人寿安本集团主席范智廉在受访时表示,中国作为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既具备基建技术优势,又拥有庞大市场容量,理应在倡导多边主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中国不仅为中小型经济体注入发展动能,更以自身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 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16 01:09
中国文创产业国际推广 - 文创产品与图书展示相结合成为第34届多哈国际书展中国展台的核心亮点,吸引大量观众关注[1] - 敦煌莫高窟壁画、良渚玉琮纹饰等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数字光影技术实现与卢浮宫雕塑、希腊浮雕的跨文明对话[1] 全球文明倡议战略内涵 - 2023年3月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包含四大支柱:尊重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创新、加强国际人文合作[2] - 倡议以"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为哲学基础,主张文明平等互鉴,反对"文明优越论"[2][3] - 中欧班列作为实践载体,实现技术标准互认与文化符号共生,日均开行量达15列以上[9] 中华文明特性分析 -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构成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5] - 创新性体现为改革开放推动GDP年均增长9.5%,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5] - 包容性表现为佛教等外来宗教本土化,形成儒释道融合的独特文化生态[5][6] 文明交流实践案例 - "墨子号"量子卫星国际合作项目建立技术标准共享机制,已与奥地利等16国开展实验[9] - 《全球数据安全倡议》覆盖83个国家,推动建立跨境数据流动"数字丝绸之路"[9] - 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践"国家民族观念",2024年爱国教育投入同比增长23%[4] 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系 - 和平发展等六大价值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核,已获120余国签署支持[8][10] - 价值体系突破西方"普世价值"桎梏,提出"共商共建共享"治理观[9] - 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3000亿美元合作项目[10]
马小军:稳步推进包容性软实力建设正当其时
环球网· 2025-05-15 23:43
美国软实力衰落 - 巴黎经济学院教授皮凯蒂指出美国不再值得信赖 华盛顿正在瓦解其全球领导地位的道德与政治威望 [1] -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美国软实力遭受削弱 全球主导地位加速衰落 [1] - 英国咨询公司数据显示中国全球软实力排名从第三升至第二 美国对抗性软实力急剧下挫 [1] 美国政策冲击 - 美国新政府加剧国内社会矛盾 包括族群撕裂 意识形态撕裂 国家法制体系撕裂 阶层撕裂 [2] - 美国对欧洲盟友采取离弃态度 抨击欧洲价值观 破坏多边主义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2] - 华盛顿掀起全球关税战 涉及欧盟 墨/加 中国 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 破坏国际经济规则 [3] 中国软实力崛起 - 中国外交关键词高频出现"合作"41次 "稳定"18次 "开放"14次 体现和平包容特质 [4]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选择空间 [4] - 深度求索采用宽松开源模式 为全球南方国家加入AI生态系统提供机会 [4][5] 中国文化输出 - 《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 彰显中国软实力 [5] - 中国网络文学快速发展 超过30%新剧改编自网络小说 并与网飞 迪士尼等75家国际平台合作 [5] - 中国社交平台吸引美国网民 激发学习中文和探索中国文化的兴趣 [6] 中国全球影响力 -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取得丰硕成果 [7] - 中国在东南亚 南亚 非洲 中亚 拉丁美洲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逐步上升 [8] - 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实施民生 教育 卫生项目 消弭技术鸿沟 [8]
乌拉圭外长:期待同中国在多领域深化合作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5 09:34
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周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13日在北京成功举行。28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6个地 区组织,50余位部长级官员来华参会。会议通过《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和《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 (2025—2027)》,达成超过100项三年合作项目。中方还宣布了20项支持拉美发展的举措。 乌拉圭外长卢贝特金在14日答记者问时表示,本次会议成果丰硕,相关成果在乌拉圭及拉美地区引发广泛关注。卢贝特金强调,中拉论坛是中国同拉美 和加勒比国家开展对话与互利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地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 谈及乌中贸易关系,卢贝特金指出,中国已连续12年保持乌拉圭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地位。乌拉圭对华出口结构已从最初的纺织品为主,逐 步转变为以纸浆、木材等林产品及肉类、大豆等农产品为支柱。双方期待未来在服务贸易、通信技术、旅游、文体产业等领域挖掘新的增长点,推动贸易结 构多元化升级。 针对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带来的机遇,卢贝特金表示,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其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影响深远。他特别提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 全倡议和全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