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驻巴西使馆领区侨界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24 03:42
人民网巴西利亚8月23日电 (记者邵世均)当地时间8月23日下午,中国驻巴西使馆领区侨界举行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使馆邢文聚公使出席。领区侨胞、中资 机构、孔子学院及当地友人代表110余人线上线下参会。 会后,与会代表们集体观看了抗战主题电影《百团大战》。 与会代表表示,海外中华儿女将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继续与祖(籍)国同心 同行,做抗战精神的传承者、祖国统一的捍卫者和中巴合作的建设者。 邢文聚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 志、模范行动,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无愧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和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希望广大侨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重温抗战校史 厚植家国情怀
人民日报· 2025-08-24 01:38
抗战时期高校西迁与教育传承 -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进行疯狂破坏导致多所大学被迫迁往西南西北等地恢复办学[1] - 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南迁合组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部分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历时68天从长沙抵达昆明[9][10] - 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院校迁至西安组建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师生员工徒步500多里到达汉中全校分置城固南郑勉县等三县六处坚持办学后改称西北联合大学[17] - 浙江大学辗转西迁四易校址最终在贵州湄潭办学达7年之久[25] - 同济大学在抗战中六次迁校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李庄办学6年[21][22] - 中山大学迁往云南澄江办学[27] 高校办学成果与人才培育 - 西南联大在艰苦物质条件下师生精神振奋以严谨态度治学弥补物质条件不足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等著名物理学家[11] - 西北联大1939年一分为五后发展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为西北地区留下完整高等教育体系[17] - 浙江大学西迁期间在湄潭培养出一大批吃苦耐劳精通专业的专门人才包括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等著名学者[25] -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陕北公学培养坚定革命战士后发展为中国人民大学[19][20] 校地合作与持续影响 - 同济大学在李庄办学期间医学院为百姓治好"麻脚瘟"工学院发电机让古镇有第一盏电灯2006年以来100多名同学重返李庄支教开设"同李讲堂"和"长江信帆"书信活动[22][23][24] - 浙江大学农学院在湄潭引进优质茶种和龙井茶生产技术奠定现代茶产业基础2022年成立浙江大学湄潭茶业研究院助力茶产业标准化发展[25][26] - 中山大学在澄江办学期间与公路部门合作打通澄江至昆明主要公路恢复校内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2023年与云南省共建玉溪市中山医院引进12名学科带头人10名银龄医师[27][28] - 中国人民大学与延安中学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包括线上联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延中学子来京研学等[20] 精神传承与当代实践 -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参加"寻梦西南联大"物理营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带来6场学术报告涵盖量子计算机光电子技术等领域[9][15] - 西北大学组织专家学者撰写《西北联大亲历者口述史》收录47篇回忆战时校园故事采访亲历者和亲属后代30余人查阅期刊著作70余本[16] - 中国人民大学延河讲师团赴延安开展社会实践与当地青少年围绕理想信念时代担当展开青春对话[19][20] - 多所高校通过支教科研合作医疗服务等方式延续抗战时期的校地情缘和服务精神[23][25][28]
省领导走访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河南日报· 2025-08-23 23:13
纪念活动与领导慰问 - 河南省领导在8月21日至23日期间分别带队走访慰问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 包括鲁自祥 康瑞华 石西 高芳芹 魏继娥 李春林 杨桂花 荀朱红 原峰 王瑞 杨耀淮 张珊宝 翟玉梅 郭敬华 王永洪 姜秉惠 崔书印等 [2][3][4][5][6] - 领导代表省委 省政府向老战士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 并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发放慰问金 [1][3][4][5] 服务保障与政策落实 - 领导叮嘱有关部门要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 在医疗保健 生活照料 精神慰藉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 确保老战士安享幸福晚年 [2][3][4][5] - 要求深入细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为晚年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4][5][6] 精神传承与宣传教育 - 强调要深入挖掘 广泛宣传 传承弘扬老一辈的红色精神和英雄事迹 在全社会汇聚起见贤思齐 崇尚英雄 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 [2][3][4] - 要求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传承优良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力量 [3][4][5]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8-23 22:42
8月9日,在香港西贡区斩竹湾烈士碑园,"纪念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西贡斩竹湾抗 日英烈纪念谒碑典礼"举行。图为典礼现场。 侯 宇摄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的抗战主题展览厅。 李志华摄 从港九大队浴血奋战,到澳门同胞倾力支援……80多年前,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祖国的大好河 山,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港澳同胞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 略者的洪流之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血浓于水、共御外侮。 鉴往事,知来者。回望港澳抗战烽火岁月,让我们共同感受港澳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爱国热情, 缅怀英烈抗击侵略、救亡图存的不朽功勋。 ——编 者 香港汇聚起缅怀先烈、爱国爱港热潮—— "深刻的历史教育与精神洗礼" 本报记者 冯学知 前不久,访问香港的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属舰湛江舰迎来两位老英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以下 简称"港九大队")老战士罗兢辉、林珍。 "以前我坐木船,摇摇晃晃。现在多好啊,有大军舰了,为祖国开心!"95岁的罗兢辉拉住年轻战士的 手,先道辛苦,又说"为祖国辛苦,是光荣而伟大的"! 穿越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看到祖国的繁荣强大,两位老英雄感慨万 ...
重温抗战校史 厚植家国情怀(深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8-23 22:30
西南联大办学历史与精神传承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南迁合组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部分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历时68天从长沙步行抵达昆明[12] - 西南联大办学条件艰苦 教室为土坯墙铁皮顶 地面泥土轧成 雨天叮当作响 但师生精神振奋 以严谨态度治学 诞生杨振宁 李政道等杰出物理学家成果[13] - 西南联大培养学生科技报国担当 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专家开展量子计算机 光电子技术等前沿学术报告 激励学生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13][14] 西北联大迁徙办学与教育体系构建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北平大学 北平师范大学 北洋工学院等院校迁至西安组建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因战局紧张迁往汉中 师生坐火车到宝鸡后徒步500多里到达城固 南郑 勉县三县六处坚持办学 后改称西北联合大学[16] - 西北联大迁徙途中翻越秦岭峭壁陡立 师生啃锅盔嚼咸菜 白天崎岖泥泞山路行军 夜晚留宿荒郊 但一路放歌坚持办学[16] - 1939年西北联大"一分为五"发展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等 为西北地区留下文理工农医师范完整高等教育体系[16]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基因传承 -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陕北公学 校风"忠诚团结紧张活泼" 师生物质条件艰苦但朝气蓬勃斗志昂扬 开展大合唱跑旱船扭秧歌等丰富活动[18][20] - 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赴延安开展抗战胜利80周年社会实践 与延安中学开展青春对话 共学历史共悟精神[20] - 两校坚持联学共建 从线上联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到延中学子北京研学 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要造就一大批革命先锋队"的办学精神[20][21] 同济大学李庄支教与校地互动 - 1940年同济大学第六次迁校落脚四川宜宾李庄镇 办学6年 医学院为百姓治愈"麻脚瘟" 工学院发电机让古镇有第一盏电灯[21][22] - 2006年以来100多名同济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重返李庄中学支教 发挥专业所长开设"同李讲堂" 分享德语 土木工程 广电编导等知识[22][23] - 开展"长江信帆"活动 数百封信笺从李庄到上海再返回 点亮学生梦想 同济校史讲解员到李庄讲解历史 李庄中学生到同济参加科普活动[24] 浙江大学湄潭茶产业合作 - 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办学7年 农学院引进优质茶种和杭州龙井茶生产技术 奠定湄潭现代茶产业基础 与当地合办职校开设茶树栽培课程[25] - 浙大茶学系副教授去年往返杭州湄潭20多次 完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物标准样工作 产品在贵州茶博会亮相[25] - 2022年成立浙江大学湄潭茶业研究院 搭建乌龙茶品种与红茶工艺结合溯源系统及茶叶风味物质数据库 实现从靠人看茶到设备看数据的产业升级[25][26] 中山大学澄江医疗合作 - 抗战期间中山大学迁往云南澄江 校内党组织成为澄江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学生社团推出《最后一滴血》等爱国剧目唤醒民众支援抗战[28] - 去年10月云南省与中山大学共建玉溪市中山医院 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 引进中山一院12名学科带头人10名银龄医师[29] - 中山一院牵头完成5台高难度腹腔镜胃肠微创手术 超4300名外科医师在线观摩 派驻专家指导当地年轻医生提升团队服务水平[29]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白乙化:投笔从戎 战死杀敌场的抗日英雄
新华网· 2025-08-23 22:29
核心观点 - 白乙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和民族英雄 他投笔从戎 组织抗日武装 开辟敌后根据地 最终在战斗中牺牲 其事迹和精神至今仍被传承和弘扬 [1][3][5] 人物背景与早期经历 - 1911年6月11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农村家庭 1929年中断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业考入北平中国大学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3] - 九一八事变后留下"吾当先去杀敌 再来求学"的誓言 返回东北组织义勇军抗战 [3] 军事指挥与作战成就 - 1939年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司令员 后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并任团长 [3] - 率部参加粉碎日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10路围攻的战役 在东胡林阻击战中击落敌机1架 [3] - 1940年4月率十团到密云潮白河以西地区 经大小100余次战斗开辟丰滦密敌后抗日根据地 [4] - 智勇双全 指挥作战灵活机动 十团屡战屡胜 被当地百姓称为"小白龙" [4] 牺牲与荣誉 - 1941年2月4日在密云县马营西山战斗中击溃伪满道田讨伐大队 但不幸被子弹击中头部牺牲 年仅29岁 [5] - 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发表《告全军同志书》 赞扬其为"优秀的指挥员 民族英雄 无产阶级的先锋" [5] 精神传承与纪念 - 白乙化故居由侄子白成亮看守并收集遗物故事 2015年开放后成为重要纪念场所 [5] - 2023年九一八事变92周年时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暗战1931之白乙化》上映 讲述其组织抗日武装打击侵略者的事迹 [5] - 故居成为缅怀先烈和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场所 吸引全国各地人们前来致敬 [5]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白乙化:投笔从戎 战死杀敌场的抗日英雄
新华社· 2025-08-23 14:19
白乙化:投笔从戎 战死杀敌场的抗日英雄 新华社记者赵洪南 "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在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宏伟 区石厂峪村的白乙化故居,一群小学生围坐在一棵与烈士同龄的枣树旁,听讲解员娓娓讲述着抗日英雄 白乙化在国破家亡时发出的铮铮誓言和他的抗日传奇。 丰滦密抗日联合县对日伪来讲,犹如芒刺在背。1941年2月4日,伪满道田讨伐大队进犯根据地,在密云 县马营西山很快被十团击溃,白乙化却不幸被敌人一颗子弹击中了头部。 战斗胜利了,而他——传奇的抗日英雄"小白龙",却永远倒在抗日根据地的热土上。那一年,他只有29 岁。白乙化牺牲后,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发表了《告全军同志书》,赞扬他是"优秀的指挥员、民族英 雄、无产阶级的先锋"。 英雄虽逝,但英雄的精神至今仍在传承和弘扬。多年来,白乙化的侄子白成亮一直看守着故居,搜集伯 父留下的遗物和他当年的战斗故事。2015年白乙化故居开放后,白成亮更忙了,只要一有空,他就会为 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英雄的故事。 2023年,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时,白乙化的抗日故事被搬上了大屏幕。这部名为《暗战1931之白乙 化》的电影,根据白乙化的真实故事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在朝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23 02:51
活动背景与参与方 - 旅朝华侨和留学生共同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 [1][3] - 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出席并讲话 朝鲜华联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赛铁军主持 [1] - 使馆外交官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褒扬代表处及在朝中资机构和媒体代表等参加 [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旅朝华侨代表结合祖辈抗战事迹发言 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华儿女英勇抗战光辉历程和中朝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历史 [3] - 留学生代表围绕弘扬抗战精神发言 表示将把抗战精神转化为留学报国使命感和行动力 [3] - 全体参会人员共同观看抗战纪录片《砥柱中流》和音乐视频《不屈》 [5] - 座谈会结束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5] 核心观点与精神传达 - 旅朝华侨表示将铭记抗战历史 发扬爱国传统 为推动中朝社会主义事业和两国友好合作贡献力量 [3] - 留学生表示将牢记先烈不朽功绩 刻苦学习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争当中朝传统友好的传承者贡献者和建设者 [3] - 王亚军大使强调回望历史永远铭记抗日先烈为民族独立作出的伟大贡献 立足当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放眼未来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传承中朝友谊共同谱写中朝友好新篇章 [3]
上海老干部演绎红色经典
解放日报· 2025-08-23 02:28
活动概况 - 上海市举办老干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 由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主办 [1] - 活动地点为上海交响音乐厅 全市老干部系统1200多名老同志参与演出 [1] - 演出形式包括合唱 朗诵 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演绎红色经典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 [1] 领导致辞 - 市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张为出席活动并致辞 强调上海作为红色之城 光荣之城的定位 [1] - 指出对抗战胜利的最好纪念是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接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1] - 要求引导老同志结合自身经历讲好中华民族发展故事 激励党员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坚定信仰 勇于斗争 [1] - 强调要继续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 实现老有所养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的目标 [1]
“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抗战专题展开幕 306件(套)文物再现川渝抗战贡献
四川日报· 2025-08-23 01:32
展览主题与背景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以"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为主题 聚焦川渝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 [4] - 展览由四川省委宣传部 重庆市委有关单位等联合主办 四川博物院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承办 汇集49家文博及档案机构藏品 [5] - 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网信办 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4] 展览结构与内容 - 展览分为"引领方向" "共赴国难" "稳固后方" "挺起脊梁" "高奏凯歌"五个篇章 系统呈现川渝地区支援抗战的史实 [5] - 展陈306件(套)文物 包含一级文物及日本侵华直接物证 覆盖13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 [6] - 包含川军"死"字旗复制品 冯玉祥隶书"还我河山"真迹 故宫南迁文物如康熙款画珐琅莲花纹盖碗等代表性展品 [6][7] 历史数据与文物亮点 - 展出1945年《新华日报》社论《感谢四川人民》放大喷绘 明确记载"四川成为正面战场政治军事财政经济中心"的历史定位 [9] - 呈现日本投降直接物证 包括《大公报》刊登投降消息的报纸 丰子恺创作于投降后第三天的《胜利之夜》画作 [7] - 通过东北抗日联军简章 赵一曼烈士靰鞡鞋 出川抗日将士家书等文物具象化历史场景 [6] 展览形式与教育意义 - 设置抗战老兵寄语区 多媒体互动区 抗战遗址查询系统及歌曲选听功能 增强参观体验 [8] - 采用互动感应装置 参观者经过时可触发烟花绽放特效 呼应抗战胜利庆祝场景 [8] - 开展馆校合作 联合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及中小学校征集"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主题创意作品 [8] 社会反响与参观者反馈 - 展览开幕后参观者络绎不绝 成都市民专程带子女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0] - 初二学生观展后表示被川军奉献精神震撼 将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