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

搜索文档
统联精密分析师会议-2025-03-12
洞见研报· 2025-03-11 23: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统联精密进行调研分析,展现其业务发展、财务状况及行业前景等情况,指出公司在精密零部件制造领域有一定优势和发展潜力,业务拓展和市场布局积极,行业也因新产品和新应用领域发展前景良好 [18][23] 各部分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统联精密,所属行业是电子元件,接待时间为2025年3月5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黄蓉芳、证券事务代表唐磊、证券事务专员吕一波 [13] 详细调研机构 - 参与调研的机构及相关人员包括:融通基金管理公司的陈甲铖、民生证券股份证券公司的卢瑞琪、中国银河证券股份证券公司的王子路、华西证券股份证券公司的孟令儒奇 [14] 主要内容资料 公司介绍 - 公司专业从事精密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聚焦金属材料应用,拓展技术和业务,制造工艺获国内外一流客户认可,产品用于新型消费电子领域,服务知名品牌及EMS厂商,还布局非消费电子领域业务 [18] 相关问题解答 - **业绩情况**:2024年营业总收入约8.14亿元,同比上升44.90%;MIM精密零部件业务收入约3.19万元,基本与去年持平;非MIM精密零部件业务收入约4.60亿元,同比上升101.9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0.74亿元,同比上升26.17%;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约0.72亿元,同比上升36.85%;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净利润约1.01亿元,扣非净利润约0.99亿元 [19][20] - **产能分布**:有四个生产基地,分布在深圳坪山、惠州惠阳、湖南长沙、越南;坪山和惠州工厂旺季产能需求高位运行,长沙和越南工厂处于办理手续、购置设备、逐步投产阶段 [20] - **越南工厂业务**:规划MIM和非MIM业务,非MIM更多,后续灵活调整,承接海外新老客户业务需求 [20] - **非MIM业务**:包括CNC、激光加工、线切割等,因客户需求多样化及业务需求释放实现较快增长 [21][22] - **毛利率情况**:MIM和非MIM金属件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 [22] - **净利率影响因素**:研发投入、股份支付费用、汇率波动等短期因素影响净利率,但随着业务规模提升和客户需求释放,盈利能力整体稳定 [22] - **利润率高原因**:项目前期做很多验证,寻找最佳工艺路线,提升生产效率和良率 [22] - **其他领域布局**:持续布局医疗器械及汽车电子等非消费电子领域业务,完成相关资质认证,有一定技术储备 [23] - **MIM行业发展**:MIM产品有优势,随着新产品和新应用领域出现,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23] - **3D打印和MIM区别**:3D打印设计自由度高,适合复杂结构和外观要求高的产品;MIM批量化生产综合性价比高,但产品结构受限 [23] - **折叠屏手机业务**:提前针对折叠屏手机业务进行技术储备和业务布局,2023年切入铰链业务,有技术储备和量产经验,看好市场前景,争取更多业务机会 [23][24] - **回购计划**:2024年11月启动回购计划,截至2025年2月底,回购股份60.0527万股,累计回购金额1210.9710万元,后续根据市场和资金状况择机选择 [25] - **存货增长原因**:2024年前三季度存货增长因客户新品发布需求增加和节假日效应存货储备,与收入增长匹配 [25]
血管外科医生的跨界探索:亓明教授谈医工交叉与器械创新
思宇MedTech· 2025-02-28 03:56
医疗器械创新与医工交叉 - 70%的医疗器械创新想法来自临床医生的实际经验和需求 [1] - 东北地区医工交叉处于萌芽阶段,探索机会与挑战并存 [1] - 亓明教授作为血管外科专家,代表医工交叉领域的探索者 [1] 医工交叉的驱动因素 - 头部专家已开展创新理念的科技成果转化,启发更多医生参与 [3] - 24年血管外科经验使亓教授对器械创新需求敏感 [3] - 参与多中心临床试验加深对医工交叉潜力的理解 [3] 医工交叉实践路径 - 器械研发需从临床需求出发,涉及传感器/AI/3D打印等技术 [5] - 必须考虑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实用性 [5] - 临床反馈与工程研发需密切配合形成持续改进循环 [6] - 跨学科团队合作是必要条件,需整合医生/工程师/材料专家等资源 [6] 区域医工交叉发展 - 东北地区学术氛围和资源整合相对薄弱 [7] - 计划成立医工交叉分会搭建临床与工程对接平台 [7] - 平台将促进本地医院/企业/政府间合作,对接外部资源 [7] 行业发展趋势 - 医疗器械创新需结合临床需求/患者体验/治疗效果 [7] - 不同地区/科室的多样化需求为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7] - 期待更多创新者深耕本地市场推动全国医工交叉发展 [8]
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2-19 08:02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4,143.23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10] - 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1,416.88万股[10]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10] 业绩数据 - 2021年全球增材制造产值为152.44亿美元[30] - 2021年公司设备销售市场占有率为1.42%[35] - 2019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46.78%,2021年营业收入3.34亿元[54] - 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113,856.93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24.10%[59][60] - 2022年末负债总额为37,330.80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43.34%[59][61] - 2022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76,526.13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16.47%[60][61] - 2022年度营业收入45,657.15万元,同比增长36.67%;7 - 12月营业收入28,036.67万元,同比增长8.29%[63][65] - 2022年度净利润9,918.22万元,同比下降15.5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19.07万元,同比增长25.06%[65] - 2022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803.15万元,同比减少12.51%;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10,473.75万元,同比增加49.2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250.16万元,同比减少101.32%[69] 业务收入 - 报告期内,公司航空航天领域3D打印设备及辅机配件收入分别为2,942.14万元、10,066.70万元、17,343.06万元和5,562.22万元,占3D打印设备及辅机配件收入总额比例为23.56%、55.15%、59.43%和35.91%[30] - 报告期内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964.94万元、4,772.67万元、5,727.11万元和8,197.93万元,占比分别为32.06%、21.98%、17.24%和46.72%[34]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内公司高分子设备毛利率分别为56.91%、51.52%、44.09%和46.05%,呈下降趋势[35]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5,272.64万元、6,474.37万元、12,486.89万元和14,419.74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15.34%、14.71%、18.97%和22.17%[37]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逾期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61.26%、66.81%、67.34%、58.91%[37]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账龄在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分别为75.77%、72.60%、81.91%和84.60%[3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共计2,220.77万元[37] - 报告期内,公司3D打印设备及辅机配件毛利率分别为59.46%、57.88%、56.37%和53.55%,呈略微下降趋势[95]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5497.66万元、7605.01万元、14375.38万元和16520.17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5.99%、17.28%、21.84%和25.40%[98] -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中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合计占比分别为69.21%、71.29%、78.68%和83.25%[98] - 报告期内公司汇兑损益分别为 - 68.16万元、297.61万元、276.69万元和 - 172.87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 3.64%、6.46%、2.16%和 - 4.96%[99] 研发情况 - 公司2019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42%,累计研发投入金额10,185.39万元[54] - 2021年末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比例为27.76%,2022年6月末为28.92%[54]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有146项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关的发明专利[54] - 2022年1 - 6月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5.14%[56] 未来展望 - 预计2023年1 - 3月营业收入区间为8,500.00 - 10,000.00万元,同比变动9.27% - 28.55%[73] - 预计2023年1 - 3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1,374.71 - 2,024.96万元,同比变动 - 25.99% - 9.01%[73] 募集资金 - 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总投资66395.61万元,包括增材制造设备扩产项目32940.50万元、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应用中心项目28385.48万元、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上海)研究院建设项目5069.63万元[78] 公司架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美纳科技,发行前持股16,596.36万股,占比44.53%,发行后持股比例40.07%[177][200] - 侯银华发行前持股4,610.09万股,占比12.37%,发行后持股比例11.13%[200] - 龙鹰贰号发行前持股707.59万股,占比1.90%,发行后持股比例1.71%[200] 子公司情况 - 上海华曙2022年6月末总资产726.69万元,净资产238.77万元,净利润 - 201万元;2021年末总资产754.32万元,净资产239.77万元,净利润37.27万元[153] - 深圳华曙2022年6月末总资产561.57万元,净资产554.11万元,2022年1 - 6月净利润 - 9.87万元;2021年末总资产572.20万元,净资产563.98万元,2021年度净利润125.28万元[155] - 华曙新材料2022年6月末总资产910.19万元,净资产481.00万元;2021年末总资产95.25万元,净资产95.25万元[156] - 美国华曙2022年6月末总资产510.16万美元,净资产79.05万美元,2022年1 - 6月净利润124.87万美元;2021年末总资产691.03万美元,净资产 - 45.84万美元,2021年度净利润23.68万美元[161] - 欧洲华曙2022年6月末总资产380.48万欧元,净资产62.05万欧元,2022年1 - 6月净利润46.88万欧元;2021年末总资产370.14万欧元,净资产15.17万欧元,2021年度净利润 - 22.31万欧元[165] 风险提示 - 增材制造装备关键核心器件依赖进口存在风险[82] - 新兴行业或领域产业化应用存在风险[83] - 技术路线替代存在风险[84] - 核心技术泄密和技术人才流失存在风险[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