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con
搜索文档
志愿服务促进青年精神生活富裕的意蕴
中国青年报· 2025-08-26 22:48
志愿服务对青年精神建设的核心作用 - 志愿服务为青年追求精神生活富裕提供重要选择 在促成青年精神生产 满足精神需要以及进行精神享用的全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1] 精神生产实践通路 - 志愿服务为青年参与社会生活 改造社会环境并促进自身精神发展提供具体实践路径 通过实际行动解决社会问题 在利他性实践中感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2] - 青年能将志愿服务中获得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识 通过辨析 归纳和总结上升为规律 原则 价值等高阶理性认识 再塑个人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3] 满足精神需要资源 - 志愿服务从情感 认知 道德 意志等多维度为青年提供精神资源 青年通过基层帮扶掌握志愿服务实施层面知识 通过大型赛会服务把握组织层面要求[4] - 青年在志愿服务中内化"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在乡村振兴 社区关爱 抢险救灾等多元实践中将其转化为个人成长的价值坐标[5][6] - 志愿服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场景 帮助青年深刻体会"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等价值目标 将对人类解放的终极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7] 精神享用窗口 - 青年通过对接个人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获得现实获得感 在社区帮扶中促进认知从"自我中心"向"他者关怀"转变 在文化传承中从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传播者[8] - 志愿服务通过社会互动生成认同感 青年在助残帮扶中获得服务对象肯定 在医疗义诊中获得他者评价 将这些碎片化认可转化为稳定的身份认同[9] - 志愿服务搭建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价值的桥梁 青年在科技助农中获得自我效能感提升 在环境整治中直观感受自身行动的社会意义 实现个人成就目标[10]
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精神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8-21 00:50
核心观点 -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强调通过党的创新理论指导 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文化发展及思想道德建设来凝聚精神力量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1][4][7] 理论指导与理想信念 - 党的创新理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指引 [2] - 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人民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3]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发展主流价值 舆论和文化 凝聚人心和民力 [3] 人的全面发展与文化作用 -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力 [4] - 需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 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传承中华文明 促进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协调 [4] - 发挥文化养心育情操作用 提高文化原创力 推出精品力作 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和审美趣味 [5] -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以文化人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 [5][6] 社会风尚与道德建设 - 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 需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道德意愿和情感培育 [7] -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聚焦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7] -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注重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8] - 树立模范典型 通过道德模范榜样力量营造崇德向善社会氛围 [8] 制度建设与长效机制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改进创新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9] - 需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建设长效机制 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 [9] - 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样化载体营造建设氛围 [9] - 广泛动员社会参与 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度和认同感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9]
任洁: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精神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8-21 00:07
中国式现代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1] -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4] 理论指导与理想信念 - 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2] -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人民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主流价值[3] 文化发展与精神供给 - 需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 充分发挥文化化人育人作用 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5] -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以文化人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 激发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激情[5] 社会风尚与道德建设 - 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形成善良道德意愿和情感 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6] -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通过道德模范榜样力量营造崇德向善氛围[7] 制度建设与长效机制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出部署 需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8] - 各级党委政府需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 贯通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广泛动员社会参与[8]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经济日报· 2025-08-20 23:16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 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 -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老路 [2] - 根本特征是以人民为中心 立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 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 -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资吸收国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3] - 强调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并重 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 避免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精神贫乏问题 [3] - 物质贫困和精神贫乏都不是社会主义 实现精神财富极大丰富需要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4]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 -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 - 精神世界丰富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 包括体力、能力、智力、创造力的综合发展 [7] - 需要让全体人民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 [7] 文化建设路径 - 首要任务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8] - 需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并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9] - 必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为精神世界培根铸魂 [10] - 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并赋予新时代内涵 [11]
山东救人牺牲医生张军桥入选2025年“最美医生”
大众日报· 2025-08-20 01:07
核心事件 - 山东医生张军桥入选2025年"最美医生"称号 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该荣誉[1][2] - 张军桥是卫生教育战线的先进典型 其事迹涵盖医疗救援 医学教育和国际援助等多个领域[2] 荣誉背景 - 评选时间为8月19日中国医师节期间 旨在弘扬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2] - 全国共10名医务人员获得本年度"最美医生"称号[2] 事迹特点 - 张军桥在援坦医疗工作中展现国际主义精神 体现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 甘于奉献 救死扶伤 大爱无疆"的核心特质[2][3] - 其职业行为包含三个维度:医疗实践中的生命护佑 医学教育中的技艺传承 以及国际援助中的人文交流[2][3] 学习要求 - 山东省委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 要求开展全省范围的事迹学习活动[2][5] - 学习重点包括四个方向:政治品格 国际主义精神 职业操守和公益情怀[3] - 宣传覆盖媒体 外事 教育 医疗等系统 要求结合各领域工作实际开展[5] 社会意义 - 事迹宣传旨在推动职业道德建设 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4] - 通过医疗外交故事展示中国价值 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5]
广州市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
广州日报· 2025-08-16 02:02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 - 广州市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2] - 会议总结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部署 [2] - 市委书记郭永航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志洋主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新山作传达并通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受全国表彰有关情况 [2] 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 - 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3] - 推动文脉赓续日进日新,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深入挖掘研究和丰富发展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 [3] - 推动价值引领入脑入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重大主题宣传,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力度 [3] - 推动城市文明向上向善,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 [3] - 推动群众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推出更多具有岭南特色的文艺精品,发展壮大数字音乐、动漫游戏、网络直播等文化产业 [3] 精神文明建设保障措施 - 坚持和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 [4] - 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文明办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推动、督促检查 [4] - 着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心系人民、作风过硬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和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 [4]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示 -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发言 [4] - 白云钟落潭镇、赤坭镇竹洞村、视源电子、广州供电局等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镇村、文明单位的代表发言 [4] - 沈燕芬家庭、真光中学等获得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代表发言 [4]
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杭州日报· 2025-08-14 03:05
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会议 - 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分析研究社会文明新高地建设情况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1] - 会议强调要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和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 文明创建 [1] 社会文明新高地建设重点 - 坚持凝心聚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 [2] - 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 结合"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推进全域文明建设 [2] - 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 优化阵地体系 活动体系 服务体系 队伍体系和项目体系 [2] -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践行 [2] - 完善"杭州市文明帮帮码"数字平台 推动文明实践中心和文化礼堂一体化建设 [2] -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覆盖全过程全环节 加快法治规则建设 培育主流价值 [2] 工作机制要求 - 建好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小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 统筹资源务求实效 [3] - 高效协同系统谋划 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3]
广安观潮丨增强党性系列谈④ 纯正道德品质
选人用人标准 -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重要标准 强调才能是德行的凭借 德行是才能的统帅[1] - 党员干部出问题多出在德上 道德堤坝一旦溃决后果不堪设想[1] 道德建设制度框架 - 党章要求加强道德修养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2] - 纪律处分条例对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作出严肃问责规定[2] - 党内监督条例提出陶冶道德情操 既重政绩又重政德[2] 道德提升路径 - 以学立德强化自我修炼 通过理论学习把握道德发展规律[2] - 以行践德在为民造福中升华道德境界 弘扬优良美德[3] - 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着手 始终保持健康生活情趣[3] 道德示范作用 - 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影响社会风尚 需以纯正道德品质为生命底色[3] - 通过高尚道德情操示范 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风气[3]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08 01:46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作出深刻阐释。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 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 义。" 原标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肩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 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源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深邃思考,凝结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为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 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人民精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08 01:11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作出深刻阐释。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 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 主义。"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 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考察。新时代的苏州绣出一幅人文经济的"双面绣",一面经 济繁荣,一面人文鼎盛。总书记点赞:"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 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如何和谐共生?答案呼之欲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 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古文化街考察。泥人张等不少"老字号"坐落于此,绵长文脉浸润 城市。总书记在这里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