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上丝绸之路
icon
搜索文档
“峇峇回来了”系列活动传续新加坡华人情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1:52
文化展览活动 - "峇峇回来了"系列活动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聚焦峇峇娘惹文化,包含专题展览、讲座、文创驿站开业及手工体验等活动 [1] - 峇峇娘惹文化是15世纪中国移民与东南亚居民通婚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男性后代称"峇峇",女性称"娘惹" [1] - 活动由泉州市侨联、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等联合主办,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传播华侨历史文化 [1] 中新历史渊源 -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时期商船与新加坡建立深厚商贸纽带,泉州先民将闽南文化融入新加坡 [2][3] - 泉州市侨联主席温锦辉强调两地千年情缘,希望活动促进中新民间友好往来,传承奋斗精神与传统美德 [2] - 新加坡庆德会会长陈坤祥指出,庆德会1831年创立,是新加坡最悠久的华人互助团体,其精神为两地重要文化纽带 [3] 庆德会专题内容 - "守望相助——新加坡庆德会的故事"展览分四大篇章,通过老照片、文献等展现其近两百年历史与人文价值 [2] - 讲座《探索发现——庆德会两百年密码》由学者柯木林解析庆德会的起源、管理哲学及现状 [3] - 展览与讲座系统追溯庆德会发展轨迹,突出其扶危济困的会务活动和建筑遗产"庆德楼" [2][3] 文化交流意义 - 活动深化泉州与新加坡的文化合作,闽南文化与多元文明交融成为两地共同精神财富 [3] - 华侨历史资源通过博物馆向公众传播,强化文化认同与跨种族人文连接 [1][2]
记者手记|阿曼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丝路上的时光印记
新华网· 2025-05-21 02:02
中阿文化交流与历史贸易 - 阿曼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中国瓷器具有浓厚东方韵味,包括青花瓷罐等精美文物,展示了中阿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1] - 瓷器上的传统纹饰如缠枝纹和"囍"字图案,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特色和文化寓意 [1] - 阿曼历史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往来可追溯至公元6世纪,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鼎盛 [2]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 中国与阿曼的海上贸易历史悠久,唐代已有阿曼使者向中国进贡乳香和阿拉伯剑羚的记载 [2] - 博物馆展出的中国瓷器是古代海上贸易的重要历史见证,反映了当时国际贸易的繁荣 [2] - 海上丝绸之路时期商船运输瓷器、乳香等商品,促进了中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 现代文化交流与民间互动 - 博物馆展览成为中阿民间情感纽带,参观者通过文物了解两国悠久交往历史 [2] - 阿曼民众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家长向孩子讲解瓷器故事体现文化传承 [2] - 展览生动反映了中阿在贸易、文化等领域的长期深厚联系 [2]
小县城有所“大学校”
人民日报· 2025-05-16 22:12
海丝首港景区发展 - 广西合浦海丝首港景区每晚进行6个多小时的交互式情景演出,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繁华景象 [1] - 景区以北10公里处建有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专题博物馆,包含文物陈列厅和汉墓保护展示厅 [1] - 演员通过参观博物馆获取灵感,博物馆展出的四合院式陶屋、玛瑙首饰等文物丰富了演出内容 [1]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 博物馆建于汉墓遗址之上,1970年因施工意外发现"望牛岭1号墓"而建,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羽纹铜凤灯等245件(套)器物 [2] - 馆内展出3869枚来自西亚、中亚的玻璃珠饰,印证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地位 [2] - 博物馆设有文物保管、修复、社会宣教等机构,与3家中小学合作开展"馆校共建",培养30多名"小小讲解员" [3] 考古发现与遗址保护 - 望牛岭1号墓出土文物显示合浦郡是汉代经略岭南及海外的支点,墓室车辙可研究当时车辆构造和运输情况 [3] - 望牛岭发掘出西汉早期至晚期的16座家族墓,将建设遗址公园,采用声光电全息投影技术展示历史 [3] - 博物馆通过汉墓保护展示厅直接向公众展示墓室构造和历史原貌 [3] 文化传播与教育功能 - 博物馆通过文物展览和互动讲解(如羽纹铜凤灯国际巡展)传播中国古代文明成就 [3] - 博物馆定位为"向海之路"主题,通过示意图展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及长安至合浦水陆交通路线 [2] - 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