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深度融合

搜索文档
连续4年全线水流贯通 京杭大运河 水清岸绿业态新(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7-09 22:14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 - 2025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任务于2月启动,3月21日实现全线过流,7月初顺利完成,自2022年以来已连续4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 [1] - 补水集中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包括通惠河、北运河、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等,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涵养生态等多种功能 [3] - 水利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京津冀鲁4省份,统筹调度长江水、黄河水、永定河水、滦河水、当地雨水、再生水,截至7月1日累计补水7.88亿立方米,完成计划补水量的142% [3] 水资源配置与补水机制 - 跨流域配置水资源,多路水源合力补水,南水北调、引黄济津、引滦工程、官厅水库等水利工程相互配合,实现水资源跨区域跨流域配置 [4] - 在引黄济津潘庄线路应急输水漳卫新河倒虹吸工程,黄河水和长江水相汇,经过倒虹吸工程入南运河 [3] - 采用"人工+无人机+视频监控""夜间巡查+监督性监测"等举措,实时监测各断面流量,确保下游有足够下泄水量 [4] 生态与经济效益 - 2022年至2024年,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均实现全线水流贯通,水面面积较补水前有所增加或保持稳定,河道地表水质明显改善 [6] - 补水影响范围最远达到4.31公里,总入渗水量达5.31亿立方米,地下水水位回升 [6] - 沿线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如河北东光县油坊口村打造农家休闲游园,山东嘉祥县培育户外运动、生态休闲产业 [2][6] 可持续治理与未来规划 - 补水工作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供水和引黄供水同步开展,优化水资源配置,调剂余缺,实现空间均衡 [8] - 大运河沿线累计引水2.56亿立方米,用于置换58.14万亩农田灌溉取用地下水,完成计划置换深层地下水灌溉面积的126% [8] - 水利部门将着力改善河道水系、完善防洪排涝功能、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航运绿色发展,保护好大运河 [9]
林武在潍坊调研时强调 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7-03 01:13
文旅产业发展 - 青州古城保护修复与文旅产业发展受到重视 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文脉 [1] - 需严格规范管理各地古城建设 促进特色化经营 丰富旅游消费业态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1] 纺织服装行业 - 坦博尔智慧科技园被调研 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产品品质 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1] - 有关方面需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助力企业做强做大 [1] 花卉产业 - 青州市财金投资集团鑫和兰谷项目被调研 需提升花卉品质和附加值 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擦亮青州花卉品牌 [2] 农业与乡村振兴 - 仰天山人参种植基地被调研 需推进人参全产业链开发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以乡村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 经济工作部署 - 需持续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外资 突出以增量对冲减量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不确定性 [2]
迈向国际化 广元文旅打好三张牌
四川日报· 2025-07-02 06:43
文旅产业发展战略 - 广元市提出加速推进文旅资源优势向文旅产业优势转变,加快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目标打造国际旅游城市[5] - 实施三大核心策略:核心景区"二次创业"、全域"文旅+百业"、擦亮城市品牌[5] 核心景区提质升级 - 剑门关景区改造后游客通过速度提升40%,"五一"假期接待游客25.21万人次(同比增长18.47%),旅游收入1257.2万元(同比增长16.1%)[6] - 翠云廊景区推出沉浸式情景剧《点树交印》《蜀道镖运》已上演数百场[6] - 近两年累计投入超70亿元实施50余个重点项目,2024年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2871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30.67%),门票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22%)[6] "文旅+百业"融合实践 - 曾家山度假区建设荣乐水世界项目,联动古街、酒店、康养医院形成全产业链[8] - 民宿产业升级:布谷布谷民宿融入川北民居风格,烟云里民宿瞄准国家级标准[8] - 大华1939烟波坊美食城通过"文旅+工业"模式激活夜间经济,青川县"坝坝篮球"赛事吸引超1800支队伍[9] 文化IP深度开发 - 推出6条古蜀道徒步游线路、5条研学旅游线路,"蜀道金牛"游径入选全国十佳案例[9] - 蜀道马拉松等赛事吸引游客超120万人次,带动消费逾10亿元[9] 全球品牌营销 - 在西安等城市举办"游大美蜀道 品广元好茶"推介会,剑阁县聘请30名国际推荐官[10] - 优化多语种服务:剑门关景区配备英日韩语讲解员,更新百余处多语标识[10] - 2025年剑阁县吸引境外游客超4000人次,带动旅游收入突破200万元[10] - 出台营销奖励政策,第一季度兑现30余万元奖励资金惠及16家旅行社[10] 未来规划 - 2025年将举办"广元女儿节"等重大文旅节会,实施全媒体矩阵宣传计划[12]
莫让“标配”压抑景区特色
经济日报· 2025-06-28 21:56
行业现状 - 近年来特色街区统一规划开发导致"千街一面"现象普遍存在,过度规划使景区失去自身特色 [1] - 改造前的古镇古村普遍存在私搭乱建、管理缺失、建筑安全隐患、业态混乱等问题 [1] - 统一改造后街区基础设施完善度提升,业态布局更合理,视觉效果和服务品质明显改善 [1] 核心矛盾 - 规划设计者注重古风古韵的统一性,但游客认为"标配式"改造导致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 [1] - 特色街区核心要素"特"被削弱,简单复制小吃街/民俗体验等模式未能塑造真正差异化 [2] 解决方案 - 科学规划需平衡"统"与"特","统"指基础功能和服务标准,"特"指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 [2] - 有效路径是结合"好看的皮囊"(硬件改造)与"有趣的灵魂"(文化挖掘)实现相得益彰 [2] 开发原则 - 避免照搬成熟街区模式,需保留本地特有的文化底蕴、传统民俗、饮食特色和建筑风貌 [2] - 改造应统筹古建保护与商业开发,防止过度规划破坏原有历史风貌和地域特色 [1][2]
“穿越”场景看消费|“穿越”徽州古城看文旅消费新业态
新华社· 2025-06-27 08:51
徽州古城历史文化价值 - 歙县自秦朝置县、宋设徽州府,拥有绵延千年的徽州魂韵,被誉为"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派文化艺术馆" [1] - 徽州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城内古街、古巷、古桥纵横交错,民居、祠堂、牌坊"古建三绝"相得益彰 [3]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歙县深挖徽州古城文化内涵,打造《徽州府有喜》沉浸式实景演出,实现从"观光游"到"互动游"的跨越 [5] - 旅拍店、文创店、非遗夜市等文旅新业态与许国石坊、徽州府衙等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形成历史与现代的"反差感" [8]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徽州古城已成为徽文化的重要展示地和当地文旅产业的重要载体,吸引全国游客前来打卡 [10] - 游客可在古城内体验咖啡馆休闲、茶铺品茗、购买传统鱼灯等特色文旅消费场景 [9]
打破“名城不名”的尴尬,眉山擦亮“三张牌” 东坡故里如何突围
四川日报· 2025-06-26 07:07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眉山2024年接待游客343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0.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和10% [5] - 瓦屋山景区2024年1-6月接待游客超55万人次,实现营收1.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8%和56.7% [6] - "蜀山木兰行"追梦挑战赛吸引近4000名参赛者,推动周边餐饮住宿订单增长40% [6] - 2025年"眉山仁马"赛事实现旅游消费收入1.1亿元 [7] 文旅产品体系 - 推出《宋遇东坡》国风音乐剧,以"音乐+诗词"形式传播东坡文化 [6] -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作为"中华文化节2025"开幕剧吸引超3500名观众 [4] - 打造"周末到眉山"IP,构建"观赛+体验+消费"文旅新生态 [6] - 推出低空旅游、夜游打卡等体验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9] 城市品牌建设 - 提出打造"两城两地"目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尚体育运动名城、国际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都市圈近郊休闲度假基地) [7][8] - 通过文化、康养、赛事"三张牌"赋能文旅发展 [6][7] - 推动组建"宠客办",系统提升交通接驳、吃住行购等服务质效 [9] - 构建主要景区至交通枢纽"30分钟接驳圈",改造升级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9] 市场竞争分析 - 旅游咨询热度低于乐山大佛和三星堆博物馆等周边景点 [5] - 成乐高速公路、成绵乐城际铁路开通后游客多将眉山作为"可选项"而非"必选项" [5] - 面临"名城不名"困境,游客多在三苏祠匆匆一瞥而很少体验其他项目 [5]
石家庄正定县盘活“冷热”资源 丰富文旅业态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06:08
深国际·正定热雪奇迹项目 - 项目占地3万平方米,设有385米滑雪道、地形公园及3600平方米冰雪乐园,最大垂直落差46米、坡度13度,可满足专业竞赛、教培及亲子娱雪等多元需求 [1] - 总投资30亿元建设,占地502亩,是国内首个融合物流与商业的新型产城综合体,涵盖数智化物流产业园、冰雪运动、国际酒店、文化街区等业态 [1] - 以"滑雪+休闲"生态为核心,联动商业MALL与文化街区,目标成为辐射京津冀的周末"微度假目的地" [1] - 超10万㎡商业MALL及希尔顿欢朋、丽芮双国际酒店将陆续开业,构建综合生活圈 [1] 正定县文旅产业发展 - 正定县以"旅游兴县"为导向,深度融合文化、体育、冰雪产业,不断丰富文旅业态 [2] - 加快推进古城保护提升步伐,实施城门保护恢复、古寺群落修缮、阳和楼复建、荣国府周边环境整治等工程,重现古城风貌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 - 打造出南关古镇、阳和楼片区和旺泉古街等特色街区,推动文旅资源和新兴业态融合发展 [2]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摆渡车、直饮水、休闲座椅、共享轮椅、充电电源等便民设备,新建停车场扩容免费停车位 [2] 项目定位与政府支持 - 深国际综合体符合正定县铁西片区"休闲娱乐、康养胜地"的发展定位,被列为招商选资的典型代表 [1] - 政府预期该项目将点燃京津冀地区冰雪经济新引擎,让"冷资源"持续释放"热效应" [1] - 未来正定县将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深植文化根脉,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旅游品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2]
开在景区里的新闻发布会说了啥
四川日报· 2025-06-25 00:13
文旅融合新动向 - 绵阳和眉山通过景区发布会展示文旅深度融合策略 绵阳聚焦"场景打造、线路规划、产品创新、政策惠民"四张名片 眉山围绕"东坡文化、体育赛事、生态康养、周末经济"四个维度 [2] - 两地发布会传递出三大核心动向:场景升级、产品创新、线路提质 体现从资源驱动向体验驱动的转型趋势 [3] 场景升级 - 眉山以洪雅、彭山为核心发展滑翔伞联赛、低空旅游等新业态 依托玉屏山滑翔伞基地和瓦屋山景区开通低空旅游航线 探索"康养+"创新模式 [4] - 绵阳投入460万元支持16个新场景 重点开发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等品质场景 打造"绵州百集"消费品牌 发放1000万元文旅消费券 联合8家银行推出12项惠民政策 [5] 产品创新 - 眉山借体育赛事打造时尚运动名城 发展马拉松、攀岩、滑翔伞等项目 绵阳将文旅元素融入"川超联赛"等体育IP 利用《黑神话:悟空》取景地资源开发"跟着演出剧目去旅行"产品 [6] - 两地共同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 实现赛事流量向文旅消费增量转化 [6] 线路提质 - 绵阳推出三条精品线路覆盖科技、文化、生态主题 串联方特东方神画、李白故居等30余个景点 实现全域"一键畅游" [7] - 眉山打造东坡水街、幸福古村等网红打卡地 策划六大主题线路 发挥成眉同城优势建设都市圈近郊度假基地 [7] 行业趋势 - 文旅产业从"打卡式旅游"转向"沉浸式体验" 通过实景发布会强化政策与体验的深度融合 提升环境叙事的记忆点 [8] - 行业核心从资源规划转向可感知的体验落地 如乡村旅游政策与古村实景同步展示 历史线路与现场触摸结合 [9]
泸州内江乐山宜宾达州巴中眉山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6-21 01:39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战略 - 泸州市将全域全方位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1] - 内江市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集中打造特色文旅产品,擦亮"大千文化之乡""中国甜食之都"名片 [2] - 乐山市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 - 宜宾市将紧扣国际旅游城市新定位,以景城相融思路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 [4] - 达州市将以巴山大峡谷八台山深度融合发展为牵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5] - 巴中市将系统梳理文旅资源,全力打造文旅品牌矩阵体系 [6] - 眉山市将全力打造"两城两地"文旅品牌,加快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 [7] 文旅业态创新与产品供给 - 内江市将推广内江牛肉面,开发大千菜系,打造川菜文化地标 [2] - 乐山市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演艺赛事、特色美食、康养旅居等文旅产业 [3] - 宜宾市将以运营思维拓展丰富文旅消费场景,聚焦本地游客需求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4] - 巴中市将贯通一体推进"红色文旅+""赛事活动+""康养+""科普+"等重点领域工作 [6] - 眉山市将积极探索"文旅+AI""文旅+低空""文旅+美食"等模式,推出更多深度游精品线路 [7] 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 - 内江市将加大星级酒店培育,打造主题酒店、精品民宿,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2] - 乐山市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打造"主客共享"文旅新空间,完善以游客为中心的文旅服务体系 [3] - 达州市将加快推进城宣大邻高速等旅游通道建设 [5] - 巴中市将加快构建舒适便捷文旅设施体系,提升文旅服务智能化水平 [6] - 眉山市将构建舒适便捷的文旅设施体系,完善以游客为中心的文旅服务体系 [7] 区域协同与品牌建设 - 内江市将融入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建设 [2] - 达州市将协同共建"大巴山·大三峡"精品旅游线路 [5] - 巴中市将围绕融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 [6] - 眉山市将加强跨区域文旅资源联动 [7]
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二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四川日报· 2025-06-20 00:31
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背景 -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旨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并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 [1] - 四川具备文博 红色资源 生态康养资源等优势 21个市州四季有景 各具特色 有条件实现全域全业态发展 [1] - 加快构建文旅产业全域发展格局可释放各地资源禀赋优势 优化全省文旅空间布局 推动资源聚点成线 连片成面 [1] 文旅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 文旅产业链长 受益面广 涉及吃住行游购娱 可与农业 工业 商业 体育 教育等跨界融合 [2] - 文旅行业具有消费拉动 产业渗透 业态催化 民生提质等多重功能 [2] - "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是高质量发展大趋势 需加快推动全业态融合 [2] - 围绕首发经济 冰雪经济 银发经济 夜间经济 演艺经济等打造新场景可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五大重点任务领域 -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旅游发展 [3] - 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 [3] - 打造演艺赛事产业发展高地 [3] - 建设生态康养度假胜地 [3] - 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3] 具体实施措施 - 加快打造文博旅游 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 健康旅游等新产品 [3] - 培育"跟着演出游四川""跟着赛事游四川""跟着美食游四川""跟着影视游四川"等新业态 [3] - 围绕成都世运会等国际大赛发展票根经济 创新推出文旅新场景和旅游新线路 [3] - 构建全域全季全龄全时文旅高质量发展格局 [3] 系统性推进要求 - 需把握产业属性 立足特点 突出规划引领 加强资源整合 [3] - 各地需精准定位 做强特色 形成竞相发展 协同发展态势 [3] - 充分释放四川文旅资源价值潜力 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