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域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暑期旅游“爆单”之后 甘孜如何守住长红
四川日报· 2025-08-27 07:48
行业旅游需求激增 - 甘孜州暑期旅游需求显著增长 8月首个周末日均进州车辆超过3.4万辆 较去年同期最高值增长约100% [2] - 住宿餐饮行业出现"爆单"现象 客栈及民宿基本处于天天客满状态 [2] 行业基础设施压力 - 客流激增导致交通系统超负荷运转 对道路畅通及应急处理能力形成挑战 [2] - 住宿餐饮供给面临保质保量的运营压力 [2] 政府应急管理机制 - 建立"1+5"扁平化假日指挥体系 包含应急指挥中心及5大协调小组(假日办/12345热线/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森防指办/宣传网信) [5][9] - 通过多部门协同实现快速响应 例如交警开辟应急通道救治高反游客 10余家机关单位释放300余个免费停车位 [4][5] - 推出"康定住宿停车余位表"数据清单 整合酒店空房数量及停车场信息为游客提供精准指引 [5]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 启动《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修编 打造"十一环十骨干"精品旅游圈体系 [6][7][9] - 开发36项牧民生活体验项目(如挤牦牛奶/骑马放牧)及马文化综合体等新型文旅体验场景 [6] - 推进旅游产品多元化 涵盖生态观光/温泉康养/研学旅游/户外徒步等类别 [7] 交通基础设施升级 - 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 目标2027年底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突破700公里 [8] - 实施国省干道提质改造工程 优化支线交通网络 [7][8] - 规划建设国道318线绿色超充走廊 包括新都桥超级服务区等交旅融合示范项目 [8]
宁夏聚力打造八大特色旅游业态
人民日报· 2025-08-25 21:52
发展目标与规划 - 宁夏计划构建"一轴一廊一核三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重点发展八大特色旅游业态 [1] - 预计到2027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亿人次 [1] 历史业绩表现 - 过去5年接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24.08% 旅游花费年均增长40.23% [1] - 已培育葡萄酒酒庄类和枸杞类旅游景区24家 [1] 具体实施举措 - 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发展轴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长廊 [1] - 强化银川文化旅游发展核心区功能 [1] - 开发中卫休闲度假旅游区 六盘山生态红色文化融合区 东部历史文化展示区 [1] - 发展沙漠深度游 贺兰山文体游 酒庄度假游 文化遗产游 城市休闲游 特色乡村游 红色研学游 生态康养游八大业态 [1] - 已打造银川凤凰幻城 漫葡小镇等旅游新场景 [1] - 连续举办四届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节 [1]
驴迹科技盘中最低价触及0.177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金融界· 2025-08-25 08:58
股价表现 - 截至8月25日收盘价0.180港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1% 盘中最低价0.177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85.06万港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成立于2013年12月 专注于景区导览和全域导览两大核心战略 业务涵盖导游软件研发及旅游配套服务 [1] - 基于智慧旅游产业云脑构建旅游生态圈 提供在线电子导览和智慧管理服务系统 [1] - 以2018年交易额计占据国内市场份额86.2% [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开发全球46,917个在线电子导览 覆盖中国297个5A级和2,734个4A级旅游景区 [1] 战略合作与行业影响 - 积极响应国家智慧旅游与全域旅游政策 与腾讯合作"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 与高德合作"未来景区"项目 [2] - 与国内多家旅游局建立深度合作 改变旅游行业服务方式及数千万消费者旅行模式 [2] - 为"旅游产业+互联网"开创更广阔应用前景 [2]
三大龙头景区引领 阿坝文旅全域绽放
四川日报· 2025-08-25 06:49
核心观点 - 阿坝州文旅产业呈现"月明星稀"格局 三大龙头景区客流优势显著但区域发展不均衡 州政府提出2030年建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 通过全域发展策略推动"星汉灿烂"式均衡发展[5] 景区运营现状 - 九寨沟景区2024年截至8月15日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 连续20多天门票售罄[5] - 黄龙景区截至8月19日年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 较2024年提前14天达成该目标[5] - 四姑娘山景区7月下旬年游客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次[5] - 同属九寨沟县域的神仙池 爱情海等景区接待量仅为数万人次 与龙头景区形成显著差距[6] 发展战略与目标 - 提出"五动"策略:景区带动优布局 线路联动兴全域 产业互动增效益 品牌推动拓市场 机制促动强活力[4] - 打造"五个之州":自驾之州带动基础提升 研学之州带动内涵提升 民宿之州带动品质提升 网红之州带动业态提升 好客之州带动服务提升[4] - 目标203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8亿元 旅游总花费达2700亿元 建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4] 空间布局优化 - 构建"三核驱动"发展格局:以九寨沟 黄龙 四姑娘山龙头景区为引领 高品质A级景区为骨架[6] - 差异化开发提升四大片区景区景点 实现多点开花全域绽放的布局[6] - 九寨沟县推动生态旅游景区与特色文化融合 涵盖神仙池 爱情海 甲勿海·熊猫园等7大景区[6] 交通配套提升 - 九寨沟县延伸县内景区直通服务 开行核心景区至金猴谷 甲勿海·熊猫园等周边景区直通车[7] - 推动18家租车公司开通高铁站 城区 景区间租车业务 100辆网约车已获批将逐步投入运营[7] 线路开发计划 - 提出7大主题线路:世界遗产之旅 生态康养之旅 科考研学之旅 藏羌风情之旅 红色育人之旅 户外探险之旅 冰雪浪漫之旅[11] - 重点打造大九寨旅游草原环线 理小路自驾精品线为目标的世界级旅游风景道[9] - 理小路串联毕棚沟和四姑娘山两大景区 被誉为"川版独库公路"[9] 资源开发潜力 - 全州共有3600余处优质文旅资源 目前五分之四(约2880处)尚待开发[9] - 第二梯队景区包括毕棚沟 莲宝叶则 中国古羌城 黄河九曲第一湾等7个景区呈现强劲发展态势[9] 特色文化开发 - 马尔康市深耕"幸福锅庄城·诗歌马尔康"文旅IP 嘉绒锅庄民俗活动首次邀请马来西亚等国舞蹈队参赛[12] - 首设马尔康半程马拉松赛吸引25个国内省份和英国 波兰等国1450余名选手参赛[12] - 松潘县下八寨乡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红谷驿站自去年9月开张以来收入约10万元[11]
内蒙古电力集团:电力赋能沙海大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1 12:14
内蒙古电力集团对文旅产业的电力支持 - 内蒙古电力集团通过保障可靠电力供应和电网安全 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 - 集团推动电能替代和绿色电力服务 包括新能源设备检测和一站式充电桩报装 指导景区实现全电化运营[3] - 在响沙湾景区已建成充电桩38个 满足25辆观光车和10艘电动沙洲的充电需求[4] 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 - 鄂尔多斯供电公司在东胜区 达拉特旗 杭锦旗等热门旅游地点新建配网工程58项 推动电网建设与文旅产业发展相适应[4] - 阿拉善供电公司对英雄会场地 胡杨林景区等重点区域实施电网改造升级 将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5] - 阿拉善供电公司累计新建630千伏安变压器6台 配备120千瓦直流快充桩6个和充电枪12支 满足新能源车主充电需求[5] 保电措施与运营保障 - 鄂尔多斯供电公司在旅游季全面开启保电模式 针对重大文旅活动最多同时出动187人次和60余台电力车辆[4] - 阿拉善供电公司采用主供电源加应急发电车的保电模式 确保旅游旺季电力供应零中断[5] - 公司依托配电可视化系统实时监测负荷曲线 并应用人机协同巡检模式对电力设施实施立体化巡检[5] 新能源项目与生态治理 -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和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并网 年发绿电20亿千瓦时和41亿千瓦时[1] - 光伏治沙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和320万吨 使库布其沙漠1/3面积实现绿化[1]
新疆文旅市场“现象级井喷”,豪华酒店扎堆掘金|夏游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1:39
新疆旅游行业核心观点 - 新疆旅游市场呈现现象级井喷 上半年接待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11.15% 旅游收入1425.6亿元同比增长11.59% [1] - 国际高端酒店集群加速布局 15个国际品牌启动建设 高端酒店项目总投资超126亿元 [6][7] - 自驾游成为核心驱动力 租车订单量增长近50% 阿禾公路通车首月通行车辆超3万辆次 [2][5] 旅游消费特征 - 自驾游需求结构性爆发 异地运车客单价超千元 环博斯腾湖公路刷新单日接待纪录 [2][3] - 出行成本显著上升 自驾费用较飞机方案降低50% 租车价格弹性显著 [2] - 文化演艺成为新引擎 李宗盛演唱会带动酒店预订量同比暴涨120% [4][5] 交通基础设施升级 - 新公路网络提升通行效率 阿禾公路将禾木景区通行时效压缩50% [5] - 机场吞吐量创新高 乌鲁木齐机场单日旅客量达10.8万人次 暑运期间旅客量269万人次同比增长9.01% [8] - 全疆推进33个机场新建改扩建工程 交通瓶颈逐步破除 [9] 企业运营表现 - 西域旅游业绩显著改善 半年预盈近千万元 部分景区接待超千万人次 索道业务营收翻番 [1] - 酒店连锁化率仅25% 远低于行业85%平均水平 4700家存量酒店中仅500家为星级酒店 [6] - 租车门店业务量增长近50% 机场租车与异地运车成为主力业务类型 [2] 市场供需矛盾 - 景区接待能力面临挑战 独库公路 赛里木湖等多地出现长时间拥堵 [3] - 旅游配套快速发展 公路沿线牧家乐及精品民宿迎来高速增长期 [6] - 消费生态向文化IP融合演进 票根可兑换公交专线 餐厅折扣等权益 [5]
新疆文旅市场“现象级井喷”,豪华酒店扎堆掘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1:34
行业趋势 - 新疆旅游市场呈现现象级井喷 上半年接待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11.15% 旅游收入1425.6亿元同比增长11.59% [1] - 国际高端酒店品牌加速布局新疆市场 目前15个国际品牌启动建设 在建及签约高端酒店项目总投资额突破126亿元 [6] - 文旅消费结构升级 文化演艺成为新引擎 李宗盛演唱会期间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暴涨120% [4][5] 交通与基础设施 - 阿禾公路通车显著提升交通效率 运营30日内通行车辆突破3万辆次 引流旅游人次超10万 [5] -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暑运期间旅客吞吐量达269.19万人次 同比增长9.01% 单日峰值达10.8万人次 [7] - 新疆推进33个机场新建及改扩建工程 交通瓶颈逐步破除 [8] 企业表现 - 西域旅游实现业绩逆转 半年预盈近千万元 部分景区接待人次超千万 索道业务营收翻番 [1] - 租车行业需求旺盛 乌鲁木齐租车门店订单量增长近50% 异地运车客单价超千元 [2][3] - 酒店连锁化率仅25%远低于行业85%平均水平 显示市场仍处初级发展阶段 [6] 消费行为特征 - 自驾游成为主流出行方式 昌吉回族自治州风景道日均通行车辆逾2800辆 [3] - 游客为控制成本选择自驾 自驾费用较飞机出行降低50% [2] - 公路贯通提升旅游效率 阿禾公路使通行时间压缩50% 单日可游览景点数量翻倍 [5] 市场挑战 - 景区接待能力面临考验 独库公路 赛里木湖等多地出现严重堵车现象 [3] - 旅游配套服务亟待完善 包括停车 购票等环节出现系统性拥堵 [3]
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29
全域旅游核心理念 - 全域旅游强调"全"的概念,包括全过程体验、全空间拓展、全产业联动 [1] - 推动旅游业从单一产业向综合产业转型升级,催生特色旅游新业态 [1] - 实现从"旅游+"到"+旅游"的转变,提升旅游体验深度 [1] 旅游产业融合与创新 - 旅游业与农业、工业、体育、生态、数字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 [4] - 农旅融合使田园变乐园、农产品变特色商品 [4] - 工旅融合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工厂车间成为体验馆 [4] - 数旅融合形成全域旅游智享模式 [4] 资源优化与场景改造 - 以全域视角优化配置经济社会资源,构建宜居宜游环境 [3] - 废弃工业厂房改造为创意艺术空间,农耕活动成为沉浸式体验 [3] - 传统手工业通过游客参与拓展市场空间 [3] 产业协同与机制建设 - 建立跨层级、跨部门的全域旅游综合协调机制 [5] - 政府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市场主导社会资本参与 [5] - 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推动跨领域联合执法和智慧平台监控 [5] 居民参与与社会效益 - 本地居民成为旅游服务提供者、文化传承者和环境守护者 [6] - 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推动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受益者"转变 [6] - 全域旅游促进就业增收和环境改善,满足游客与居民需求 [6] 旅游新业态发展 - 民宿聚落、康养小镇、研学营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新业态涌现 [4] - 构筑多业共生、相互赋能的经济生态圈 [4] - 丰富旅游供给链和价值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实现从“旅游+”到“+旅游”的转变 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22
建立全域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亟须建立跨层 级、跨部门的全域旅游综合协调机制。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发展梗阻,打破部门壁垒,推动资 源整合与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全域旅游纳入地 区整体战略,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与公共服务供给,同时用好市场的"无形之手",鼓励社会资本参 与建设运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有效整合文 旅、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建立跨领域、跨区域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推动常态化联合执法和智 慧平台实时监控,促进监管集约化、治理主动化,更好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游客权益。健全协同联动保 障机制,完善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明确规划、建设、服务等部门的职责边界,形成联动协同工作格 局。引导行业协会自律、企业诚信经营、社区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既要全域整合资源,更要坚持全民共建共享。旅游地的居民不仅可以成为旅游服务的提 供者,也可以成为当地文化的传承者、历史故事的讲述者和生态环境的守护者。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 彰文,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 ...
海韵干年 渔启新篇 2025茂名博贺开渔嘉年华即将启幕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14:00
南海潮涌,千帆 待发。8月15-17 日,广东最大渔 港--茂名博贺港 海韵干年 渔启 新篇 2025茂名 博贺开渔嘉年华 即将启幕_南方 +_南方plus 载着当地渔民世 代相传的海洋敬 畏与生存智慧, 是博贺渔港千年 渔业文明的鲜活 见证。祭海大典 是博贺疍家赶海 习俗的重要组 成,该习俗于 2023年5月入选 第七批市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 追溯过往,祭海 仪式由出巡、祭 海、回巡三个环 节组成,各种形 式的方阵如锣鼓 队,狮子队,渔民 代表队等伴着欢 快的锣鼓声前 进,出巡从妈祖 庙出发到渔港码 头全程约1.3公 里,每经过一个 停留点,队伍就 会驻足表演舞 狮、舞龙等,祭 海大典是博贺镇 渔民开渔前夕举 行的重要仪式, 由德高望重之人 主持祭海仪式, 仪式庄重而肃 将举办开渔嘉年 华活动。这场 以"海韵千年·渔 启新篇"为主题 的盛会,首次 以"三天两晚沉 浸式体验"模式, 串联祭海仪式、 头鲜拍卖、万人 渔市等十大活 动,打造从文化 传承到产业升级 的海洋经济新样 本。 千年渔脉 活化 传承与现代共舞 千百年来,这片 海域总在开渔前 夕被一场古老的 仪式——"祭海 大典"唤醒,它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