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安全倡议

搜索文档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磅礴力量 ——写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将举行之际
人民日报· 2025-08-22 22:18
峰会背景与意义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 这是中国时隔7年再次举办该峰会 也是中方今年最重要的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活动之一 [1] - 习近平主席将同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商未来发展合作大计 共同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1] - 此次峰会将推动上合组织迈入更加团结 更重协作 更富活力 更有作为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1] 上合组织发展历程 - 上合组织成立24年来 从最初6个成员国发展至10个成员国 2个观察员国 14个对话伙伴 人口约占世界一半 经济总量约占全球1/4 [2] -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出席历次峰会 提出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等理念 并总结坚持政治互信 互利合作等五项成功经验 [3] - 中国去年7月正式接任轮值主席国 实施完成100多项主席国活动 推动组织机构 议事规则和国际合作等改革创新 [4] 经贸合作成果 - 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 观察员国 对话伙伴贸易额达8900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8]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已开通直达上合组织成员国20多个城市的跨境班列 成为地区重要物流新枢纽 [8] - 在哈萨克斯坦建设鲁班工坊培养技术人才 在塔吉克斯坦合作数字医疗平台 在白俄罗斯推广中白工业园等具体合作项目 [8] 安全与多边合作 - 上合组织在打击"三股势力" 深化禁毒和边防合作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定期召开国防部长会议 常态化开展"和平使命"系列联合反恐演习 [7] - 组织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支持发挥联合国中心协调作用 推动建立更加公正民主的多极世界体系 [11][12] - 中方将2025年确定为"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 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 [12] 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 - 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互派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教育 科技 文化 卫生 体育等领域合作丰富多彩 [9] - 人员往来便利化措施落地见效 各国民众面对面交流更频繁 彼此的获得感 认同感持续增强 [9] - 今年4月各国青少年在北京共同种下友谊之树 青年交流项目覆盖中国近50个城市 [9]
王毅介绍访问南亚三国情况
人民日报· 2025-08-22 22:03
南亚地区发展潜力 - 南亚各国人口众多且发展潜力巨大 21世纪将是南亚加快发展振兴的时代[1] - 印阿巴三国均将发展视为当务之急 认为和平稳定与繁荣符合各方共同利益[1] - 三国主张坚持多边主义 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1] 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 - 中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 坚持亲诚惠容和命运与共理念[2] - 中巴关系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 中巴命运共同体建设走在周边命运共同体前列[2] -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不仅惠及两国人民 还将向阿富汗等国延伸[2] 中巴战略合作领域 - 两国践行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 发展高水平安全合作[2] - 巴基斯坦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中国在安理会新增主持公道的伙伴[2] - 中巴将密切协调配合 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正当权益[2]
“中国的发展成就具有历史性意义”——访黎巴嫩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学教授加桑·迈尔海姆
人民网· 2025-08-22 09:04
人民网迪拜8月22日电 (记者管克江)"黎巴嫩和中国的关系可以说是不同大小和规模国家相处的典 范。"近日,黎巴嫩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学教授加桑·迈尔海姆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成 功经验对黎巴嫩意味着巨大机遇,黎巴嫩各界需认真审视黎中关系未来,探寻务实合作路径。 加桑谈起不久前他参加的一个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城市合作的国际会议时表示,"中方很多投资者 表示,希望加大对黎巴嫩的投资合作。这让我意识到,黎巴嫩已经错过了众多中国投资。我们需要更进 一步深化同中国合作,这不仅将给黎巴嫩带来更多经济上的益处,也会在知识、科学、文化等领域让黎 巴嫩赢得机遇。" 加桑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也代表了中方对于建立更加公 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愿景。广大阿拉伯国家认同中国发展理念,不少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展现了坚定同 中国深化合作的决心和行动,并从中受益。黎中务实合作有助于黎巴嫩坚定走自主发展的道路。作为学 者,他坚信加强教育科研领域交流,对促进黎中友好合作有着深远影响。 "中国的发展成就具有历史性意义。一个如此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国家,在很短时间内拥有如此强大 的综合实力,对国际关 ...
“中国的发展成就具有历史性意义”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22 03:30
加桑·迈尔海姆是在黎巴嫩学术界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也是黎巴嫩政治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创始院 长。他强调,黎中关系是互惠互利的,但黎巴嫩相对而言获得了更多实惠。近年来,双方关系获得快速 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应有程度。这其中有多重原因,一部分因素是黎巴嫩传统上受到西方影响过深,发 展对外关系时视野受限。 加桑谈起不久前他参加的一个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城市合作的国际会议时表示,"中方很多投 资者表示,希望加大对黎巴嫩的投资合作。这让我意识到,黎巴嫩已经错过了众多中国投资。我们需要 更进一步深化同中国合作,这不仅将给黎巴嫩带来更多经济上的益处,也会在知识、科学、文化等领域 让黎巴嫩赢得机遇。" 加桑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也代表了中方对于建立更 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愿景。广大阿拉伯国家认同中国发展理念,不少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展现了坚 定同中国深化合作的决心和行动,并从中受益。黎中务实合作有助于黎巴嫩坚定走自主发展的道路。作 为学者,他坚信加强教育科研领域交流,对促进黎中友好合作有着深远影响。 "中国的发展成就具有历史性意义。一个如此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国家,在很短时间内拥有如此 强 ...
王毅:21世纪应是亚洲、更是南亚加快发展振兴的时代
新华网· 2025-08-21 14:33
王毅强调,中方奉行的是睦邻、安邻、富邻政策,坚持的是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理念,始终致力于 同南亚各国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成就。中国同南亚各国是天然的伙伴,合作空间广 阔。中印关系历史悠久,虽经坎坷,但日益显示出清晰的历史逻辑。中巴友好历经考验,铁杆成钢,更 加具有强劲的内生动力。中巴、中印以及中国同其他邻国的关系都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任何第三方影 响。 王毅强调,中巴两国是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命运共同体建设走在构建周边命运共 同体的前列,产生着重要示范作用。中巴两国带头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经济走廊建设不仅惠及中巴两国 人民,还将向阿富汗等国延伸。中巴两国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观,致力于发展高水平安全合作。中巴重视全球文明倡议,超越不同文化、社会制度差异,推动两国人 民更加相知相亲。中巴同为全球南方重要成员,巴基斯坦今年起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中国 在安理会又多了一个主持公道正义的伙伴。我们将密切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 正当权益。 王毅表示,南亚各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是中国山水相连的近邻,也 是中方构建 ...
王毅:以“四个始终”发展好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新华社· 2025-08-21 14:21
中巴战略合作框架 - 中巴双方在第六次外长战略对话中达成全面共识 强调铁杆友谊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牢不可破[1] - 中巴战略合作对两国共同发展和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命运共同体建设走在周边前列[1] 政治与战略互信 - 双方始终高度互信相互支持 以两国领导人共识为战略指引 坚定支持彼此维护核心利益[2] - 中方欢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2] 经济合作与走廊建设 - 高质量共建中巴经济走廊2.0升级版 着力建设增长走廊 民生走廊 创新走廊 绿色走廊 开放走廊五大走廊[2] - 深化产业 农业 矿业三个重点方向合作 提升巴基斯坦自主发展能力和经济韧性[2] - 共同支持瓜达尔港建设运营 有序推进喀喇昆仑公路项目 欢迎第三方参与铁路升级改造[2] 安全与反恐合作 - 中方赞赏巴方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和牺牲 认为巴基斯坦反恐行动将取得最终胜利[3] - 巴方承诺保护中国在巴人员 项目和机构安全 深化反恐安全合作和地区反恐事务协作[3] 民生与社会交流 - 实施更多小而美民生项目 让巴基斯坦民众直接有效获益[3] - 推进教育 青年 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 夯实中巴友好民意和社会基础[3] - 中方将向遭受强降雨灾害的巴基斯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2] 地区与国际事务协作 - 加强地区事务协调配合 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践行亚洲价值观建设五大家园[3] -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 践行多边主义 反对单边霸凌行径[3] - 以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为平台 增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3] - 共同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3] 双边关系发展 - 共同筹备2026年中巴建交75周年纪念活动[2]
时代专论丨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21 0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理念 -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摒弃了通过战争、殖民、掠夺实现现代化的西方老路[1][9] -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共同繁荣,而非一枝独秀[1] - 和平发展道路已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国家的坚定决心[9] 中华文化的和平基因 - 和平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内在特质,5000多年文明积淀了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2] - 中华文化蕴含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等丰富的和平思想[2] - 历史上中国长期是世界强国,但对外交往中未殖民、侵略他国,输出的是丝绸、茶叶、瓷器等物产[2] - 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平等互利合作,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未占领一寸土地[2] 中国共产党对和平发展的贡献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华民族的和平、自由和独立而奋斗[6] - 新中国成立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占当时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实现独立自主[6]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交往准则[6] -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作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7] 中国对世界和平的具体实践 - 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行动出兵国,30多年来已派出5万余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1] - 中国是世界拥核国家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11] - 中国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打造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12]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连续8年被写入联大决议,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14] 中国对全球发展的经济贡献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曾达到50%,目前仍维持在30%以上[16]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5亿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16] -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物质生产能力长期保持全球第一,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16]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彰显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定位[14] 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 - 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15] - 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15] -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15] - 中国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坚持多边主义[14]
中方呼吁在反恐问题上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地缘政治考量
新华社· 2025-08-20 22:43
反恐形势与威胁 - 国际恐怖威胁在全球回潮蔓延 重大恐袭事件多发频发 造成的伤害与冲击不断上升 [1] - "伊斯兰国"和"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在叙利亚趁乱坐大 近半年来踞叙外国恐怖作战分子跨境流窜 严重威胁地区安全 [1] - "伊斯兰国呼罗珊省"、"基地"组织、"东伊运"、"巴基斯坦塔利班"、"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分支"马吉德旅"等恐怖组织在阿富汗及南亚地区相互勾连持续活跃 制造一系列严重恐袭事件 [2] 国际反恐合作呼吁 - 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 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地缘政治考量 筑牢反恐统一战线 共同打击各种形式恐怖主义 [1] - 敦促叙利亚临时当局切实履行反恐义务 坚决打击所有被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 [1] - 呼吁阿富汗加大反恐力度彻底消灭一切踞阿恐怖势力 呼吁地区国家增强政治互信 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加强反恐领域务实合作 [2] 制裁与政策立场 - 安理会应在认真研究基础上慎重调整涉叙制裁制度 因应当前叙利亚反恐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1] - 注意到美国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分支"马吉德旅"列入恐怖组织名单 呼吁安理会尽快将该组织列入制裁名单 [2] - 积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 通过双多边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加强反恐能力建设 [2]
荷兰华侨华人隆重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80周年
新华社· 2025-08-19 00:49
纪念活动概况 - 荷兰华侨华人15日在乌特勒支省马尔森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300余人参加[2] - 参与者包括中国驻荷兰使馆、荷中友好协会、侨团及中荷各界友好人士[2] - 活动内容包括大会致辞、《抗战要讯》集刊赠送仪式、《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图片展[10] 历史回顾与贡献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中国军民以3500万人伤亡的代价换来了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8] - 海外华侨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捐款捐物、宣传抗日,成为抗战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5] - 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日本侵占半个世纪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5]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立场 -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平面临新的挑战,否认侵略历史、粉饰侵略战争的言论仍在扰动人心[3] - 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全球发展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3] - 中国政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维护国际公正、巩固战后和平秩序作出重要贡献[3] 历史文献与纪念 - 《抗战要讯》集刊由荷兰华侨抗日救国会于1937年创办,记录了旅荷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感人事迹,1940年因战乱停刊,2025年正式出版[10] - 荷兰侨界向中国驻荷兰使馆赠送了《抗战要讯》集刊,以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10] - 大会期间举办了《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图片展,通过珍贵史料展现抗战时期的英雄事迹与民族精神[10]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11 02:32
"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更希望百花齐放,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现代化。"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着眼全人类共同福祉,郑重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 八项行动,表明中国携手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实现现代化的决心。 "习近平主席为人民谋福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倡导和平而非战争、合作而非对抗、创造而非破坏, 为世界做出了榜样。"巴西总统卢拉道出很多国家共同的感受。 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14亿多中国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意味着形 成一个超过现有发达国家规模总和的巨大市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不仅关乎中国 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深入思考中国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深刻总结国际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论断。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 王称霸的基因。 "中国人自古以来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和谐万邦'的理念,中国绝不会搞国强必 霸,也不认同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这种文化基因,也没有这种野心。中国的发展 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