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RNA technology
icon
搜索文档
CureVac (CVAC)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01 11:59
财务状况 - 公司财务状况强劲,拥有4亿欧元的前期资金,现金储备为5.51亿欧元,预计资金可持续到2028年[9] - CureVac的现金储备为5.509亿欧元,预计资金可持续到2028年[82] - 与GSK的合作中,CureVac获得4亿欧元的现金收入[83] - 预计2025年运营支出将减少超过30%,包括2500万欧元的人事成本减少[85] - CureVac计划在2024年底前完成30%的员工裁减[88] 研发进展 - 公司优化规模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专注于高价值的传染病和肿瘤项目[9] - 在针对未满足需求的新药物方面,推进关键管线里程碑[10] - 84%的T细胞反应是针对个体肿瘤相关抗原(TAA)新诱导的,16%是对已有T细胞反应的增强[31] - 针对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启动,第一阶段研究将与Pembrolizumab联合进行[32] - 公司在非呼吸道感染疾病方面启动了针对尿路感染的UPEC疫苗候选项目,显示出比蛋白质基础比较者更强的免疫反应[14] - 公司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管线扩展,计划在2025/2026年推出新的临床候选药物[18] - 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获得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数据[28] - CureVac的mRNA疫苗在狂犬病疫苗小鼠研究中显示出与市场上最先进的LNP相当的病毒中和滴度[66] - CureVac的感染性疾病LNP在2-8°C或25°C下存储1年后,关键性能指标未发生变化[62] - CureVac的mRNA疫苗在尿路感染(UTI)疫苗开发中,针对Uropathogenic E. coli (UPEC)的IND申请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提交[92] - CureVac的制造许可预计在2023年11月获得,框架许可预计在2023年12月获得[80] - CureVac的LNP技术提供超过12个月的温度稳定性,适合大规模交付和长期存储[60] - CureVac在肿瘤学和传染病领域的管道扩展,正在推进个性化和现成的癌症疫苗[89] 合作与市场策略 - 目前与GSK的合作项目包括季节性流感、禽流感和COVID-19疫苗,所有项目已完全授权给GSK[37]
Moderna (MRNA)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6-16 15:0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肿瘤学、疫苗、罕见病 公司:Moderna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肿瘤学领域 - **核心观点**:Moderna的肿瘤学组合广泛,涵盖疾病多阶段和多种治疗应用,有望为肿瘤治疗带来新方法 [4][5][24] - **论据** - **领先项目**:Intisiran Auto Gene(INT)是个体化新抗原疗法,在辅助性黑色素瘤2期研究中,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49%,关键研究已完全入组,预计2026年公布数据 [5][7] - **癌症抗原疗法**:基于INT数据推进癌症抗原疗法管线,有mRNA - 4106和mRNA - 4359等项目。mRNA - 4359编码PD - L1和ide蛋白部分,能训练免疫系统识别过度表达这些蛋白的细胞,在剂量确认研究中表现良好,已进入2个不同环境的2期研究,有望2028年为患者所用 [8][11][14][15] - **T细胞衔接器**:利用平台技术实现T细胞衔接器多路复用,可靶向癌细胞上多个蛋白质,还能编码增强T细胞反应和特异性的额外蛋白质,拓展抗原靶点范围 [16][17][18] - **体内细胞疗法**:有两种不同方法,一是增强离体细胞疗法,二是利用mRNA LMPs在体内直接转染免疫细胞进行工程改造 [20][23][24] 非肿瘤学领域 - **核心观点**:尽管面临政策挑战,Moderna仍积极应对,有望通过新产品获批实现收入增长并在2028年实现收支平衡和盈利 [83][103][105] - **论据** - **政策应对**:与监管部门合作,提供所需信息和证据,如M - Next Spike获批用于65岁以上及12 - 64岁高危人群,公司将继续与相关部门合作 [86][87] - **产品研发**:流感和COVID组合疫苗撤回申请,待流感数据出来后,若结果积极将重新提交申请;RSV获批,关注ASAP会议;预计2026 - 2028年有多种新产品获批,包括诺如病毒、INT、PA、CMV等,推动收入增长 [94][95][103][104][105] - **成本控制**:第一季度SG&A和R&D费用同比下降20%,公司将继续控制成本,预计2025 - 2027年现金成本分别为55亿、47亿和2亿,有望实现收支平衡和盈利 [101][102][10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INT研究细节**:INT在辅助性环境中开发,开始探索一线转移性患者和早期阶段的不同机会;在2期研究中,将其与派姆单抗联合使用,也在考虑将INT作为单一疗法 [6][7] - **mRNA - 4359研究进展**:在剂量递增研究中,16名可评估反应患者中有8名病情稳定;剂量确认研究与派姆单抗联合,针对检查点抑制剂难治性患者,数据未公布但已推动进入2期研究 [12][13][14] - **政策影响**:政治环境变化使COVID疫苗开发政治化,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但FDA对疫苗开发提出更可预测要求,为公司指明方向 [80][81][85] - **研发决策**:未暂停罕见病开发,PA处于注册研究阶段,MMA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注册研究;暂停潜伏病毒1 - 2期研究,正寻求合作伙伴推进到3期研究 [107][108][113]
BioNTech boosts cancer mRNA pipeline with CureVac acquisition
Proactiveinvestors NA· 2025-06-12 14:34
关于作者背景 - 作者Emily Jarvie曾担任澳大利亚社区媒体的政治记者 后转战加拿大多伦多报道新兴 psychedelics 领域的商业、法律及科学进展 并于2022年加入Proactive [1] - 其作品发表于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多家媒体 包括《The Examiner》《The Advocate》《The Canberra Times》等 [1] 关于出版商定位 - Proactive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快速、易懂且可操作的商业及金融新闻 内容由经验丰富的独立新闻团队制作 [2] - 团队覆盖全球主要金融中心 包括伦敦、纽约、多伦多、温哥华、悉尼和珀斯 [2] 内容覆盖领域 - 专注于中小市值公司 同时涵盖蓝筹股、大宗商品及广泛投资主题 [3] - 重点领域包括生物制药、矿业与自然资源、电池金属、油气、加密货币及新兴数字与电动汽车技术 [3] 技术应用策略 - 采用前瞻性技术辅助工作流程 但内容始终由人类编辑和撰写 [4][5] - 选择性使用自动化工具与生成式AI 遵循内容生产及搜索引擎优化的最佳实践 [5]
BioNTech Announces Strategic Transaction to Acquire CureVac in Public Exchange Offer
Globenewswire· 2025-06-12 10:45
文章核心观点 BioNTech拟全股票收购CureVac,旨在加强mRNA癌症免疫疗法的研产销,为双方股东创造长期价值,交易预计2025年完成 [1][2][5] 收购信息 - BioNTech与CureVac达成最终收购协议,将收购CureVac全部股份 [1] - 全股票交易,CureVac每股将换约5.46美元的BioNTech美国存托股票,CureVac隐含总股权价值约12.5亿美元 [3] - 收购价有价格区间机制,交易完成后CureVac股东预计持有BioNTech 4% - 6%股份 [3] 收购目的 - 加强mRNA癌症免疫疗法的研产销,是BioNTech肿瘤战略执行的下一个里程碑 [2][6] - 补充BioNTech在mRNA设计、递送配方和制造方面的能力和技术 [2][6] 管理层观点 - BioNTech CEO称交易是肿瘤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推进创新癌症治疗发展 [4] - CureVac CEO认为交易体现利用mRNA技术开发变革性疗法的承诺 [4] 交易优势 - 基于BioNTech在mRNA领域的经验和财务状况,收购有望为双方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5] - 加速和拓宽mRNA药物开发,满足患者需求 [7] 交易进程 - 交易需满足惯例成交条件,包括至少80% CureVac股份接受要约(特定情况下可降至75%)及监管批准,预计2025年完成 [6][9] - 交易获双方管理和监事会一致批准 [9] - 部分股东已签订要约和支持协议,支持率达50.08% [10] - 要约结束后将进行公司重组,未参与要约的股东将获相同对价 [8] 公司信息 - BioNTech是全球下一代免疫疗法公司,专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型疗法,有多元化肿瘤产品管线 [12] - CureVac是跨国生物技术公司,利用mRNA技术开发癌症疫苗和其他疗法,在多地有运营点 [14][15] 顾问信息 - Covington & Burling等律所担任BioNTech法律顾问,Skadden等律所担任CureVac法律顾问 [11] - PJT Partners是BioNTech独家财务顾问,Goldman Sachs Bank Europe SE是CureVac独家财务顾问 [11]
Is it Time to Dump Your Shares of Moderna?
The Motley Fool· 2025-06-12 08:25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新冠疫苗需求下滑导致公司收入暴跌 过去三年股价下跌约80% [1] - 2022年新冠疫苗收入达到峰值184亿美元 但随后成为投资者主要担忧点 [5][10]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首年销售表现平淡 季节性因素影响明显 [6] 产品管线进展 - 获得RSV疫苗和更新版新冠疫苗批准 并推进成本削减计划 [2] - 晚期管线包含7种癌症疫苗候选药物 覆盖黑色素瘤和膀胱癌等适应症 处于2/3期临床阶段 [9] - 未来几年目标获得10项产品批准 包括多个癌症疫苗 可能带来重磅级别收入 [8][9] 成本控制与战略调整 - 计划到2027年将GAAP运营成本削减14-17亿美元 [7] - 重新分配资源以支持多治疗领域疫苗上市目标 [6] - 持续应用mRNA技术平台 推进巨细胞病毒(CMV)等潜伏病毒疫苗研发 [5]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特朗普政府疫苗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形成阻力 卫生部长更换疫苗顾问团队 [11] - 每个流感季来临都会重新引发市场对疫苗销售表现的关注 [10] 长期发展前景 - 尽管积极因素尚未反映在股价上 但产品管线具备改变公司收入结构的潜力 [12][13] - 肿瘤学等领域关键候选药物若获批 可能显著改善收入前景 [14] - 长期投资者需耐心等待下一轮增长周期 突破可能需较长时间实现 [14]
Moderna, Inc. (MRNA) Presents at Goldman Sachs 46th Annual Global Healthcare Conference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06-12 00:38
公司业务现状 - 公司拥有多年建立的mRNA技术平台 专注于传染病疫苗、肿瘤学和罕见遗传疾病领域 并可能拓展至自身免疫疾病领域 [3] - 当前业务重点为三项:推动现有产品收入重回增长轨道 新产品上市准备 以及持续优化运营效率 [4] 行业环境 -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医疗政策变化 以及药品定价动态正在影响行业格局 [2] - COVID-19需求变化和监管环境构成当前行业主要外部变量 [2] 技术平台 - mRNA技术被定义为信息载体 具有"零药物或多药物"的爆发式应用潜力 [3] - 平台应用已从传染病疫苗扩展到肿瘤治疗和罕见病领域 展示技术延展性 [3]
Moderna, Inc. (MRNA) Bernstein 41st Annual Strategic Decisions Conference Call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05-29 19:15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致力于利用mRNA技术开发多种产品以影响患者治疗领域 [3] - 公司正通过广泛的产品组合实现业务多元化 包括传染病、癌症、罕见病及正在研发的自身免疫疾病领域 [3] - 当前年度三大优先事项为:推动已获批的COVID和RSV产品销售 推进10个新产品在未来几年上市以拓展收入来源 以及从成本角度调整公司规模以适应后疫情时代 [3][4] 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已有多个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提交 并计划在今年提交更多申请 [4] - 自身免疫疾病被列为mRNA技术应用的下一前沿领域 [3] - 未来几年计划推出多达10款新产品 以促进收入多元化和增长 [4] 运营调整 - 因COVID产品销售变化 公司正从成本角度进行组织规模调整 以应对从大流行到常态化的过渡 [4]
Moderna Stock Looks Ripe for a Short Squeeze
MarketBeat· 2025-05-22 11:15
公司股价表现 - Moderna股价在2025年下跌35% 成为医疗股和整体市场中表现最差的股票之一 [1] - 过去12个月股价下跌超过80% 过去5年累计下跌约60% 已回吐COVID-19疫苗上市带来的全部涨幅 [1] - 当前股价25.80美元 较分析师平均目标价53.95美元存在109.10%上行空间 [4][12] 股价下跌原因 - 市场对疫苗和mRNA技术整体情绪低迷 [2] - 疫苗怀疑论成为全国医疗讨论焦点 新任卫生部长任命加剧政策审批担忧 [3] - 5月21日撤回流感/COVID-19联合疫苗申请 需等待流感疫苗后期试验数据 预计推迟至2026年获批 [5] - 特朗普政府"最惠国"药品定价政策引发价格管制担忧 [6] 技术前景与研发管线 - mRNA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 安全性高 效力强等优势 是传染病防治的理想候选技术 [7][8] - AI技术加速mRNA药物开发效率 [8] - 多个肿瘤疫苗候选药物处于后期临床试验阶段 部分与默克公司合作开发 [9] 市场情绪与交易动态 - 空头头寸达6000万股 需6天平均交易量才能平仓 存在轧空潜力 [10] - 8月到期30美元看涨期权交易活跃 显示市场预期财报后股价可能大幅波动 [11] - 近期股价出现个位数涨幅 技术面可能已形成底部 [2][6] 行业比较 - 核能板块表现强劲 2024年Cameco、Paladin Energy等公司涨幅超40% [16] - 分析师推荐的五支股票中未包含Moderna [13][14]
1 Beaten-Down Stock to Buy Right Now, and 1 to Avoid
The Motley Fool· 2025-05-16 09:30
股市中的机会与风险 - 股市中存在表现不佳但有望反弹的股票 也有表现不佳且近期难以反弹的股票 投资者应区分这两类股票 [1] - 以Moderna和Teladoc Health为例 分别代表有潜力的被低估股票和前景黯淡的股票 [2] Moderna投资价值分析 核心优势 - mRNA技术因新冠疫苗成功得到验证 Moderna是该领域领导者 [4] - 尽管过去三年股价表现落后市场 但公司在临床进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mResvia获批 [5] - 拥有深度研发管线 未来五年可能大幅扩充获批疫苗组合 [5] 研发管线亮点 - 个性化癌症疫苗mRNA-4157在二期研究中显示优异效果 与Keytruda联用可降低黑色素瘤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 目前正在进行六项二期或三期研究 [6] - 独立流感疫苗和新冠/流感联合疫苗接近获批 [7] 财务与运营规划 - 2024年新冠疫苗收入指引中值为20亿美元 计划到2027年削减14-17亿美元运营费用 [8] - 凭借更快开发的mRNA疫苗管线 收入增长和成本降低可能带来优异回报 [9] Teladoc Health风险分析 经营困境 - 远程医疗需求下降导致收入增长停滞 2024年Q1收入同比下降3%至6.294亿美元 每股净亏损0.53美元 [10][11] - 总访问量同比下降 心理治疗服务BetterHelp订阅用户同比减少4%至39.7万 [12][13] 结构性挑战 - 尽管毛利率约70% 但持续亏损 近年多次因收购相关商誉减值导致巨额亏损 [10][12] - 面临激烈竞争 美国市场尚未取得主导地位 国际扩张计划成效存疑 [14]
BioNTech SE(BNTX)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5 12: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约1.83亿欧元,主要来自新冠疫苗销售,2024年第一季度为1.88亿欧元,符合公司对新冠疫情流行后期季节性的预期 [26]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达5.26亿欧元,2024年同期为5.08亿欧元,增长主要因推进管线候选药物的后期临床研究 [26]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约1.21亿欧元,2024年同期为1.33亿欧元,减少主要因外部服务减少 [27]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4.16亿欧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3.5亿欧元;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和摊薄后每股亏损1.73欧元,2024年同期为1.31欧元 [27] - 截至季度末,公司现金加证券投资总额为159亿欧元,较去年年底减少,原因包括支付约8亿美元用于BioThese收购,以及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解决合同纠纷支付约7.92亿美元 [28] - 公司确认2025财年财务指引,预计收入在17 - 22亿欧元之间,研发费用在26 - 28亿欧元之间,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在6.5 - 7.5亿欧元之间,资本支出在2.5 - 3.5亿欧元之间 [30][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肿瘤学业务 - BNT327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一线转移性TNBC研究显示,与化疗联合的客观缓解率达73.8%,18个月总生存率达69.7%,安全性可控 [18] - BNT327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II期临床试验中期数据显示,缓解率为85.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6.8个月,安全性可控 [20] - BNT32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单药一线治疗转移性PD - 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I期试验显示,总缓解率为47%,疾病控制率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6个月 [22] 新冠疫苗业务 - 公司启动准备工作,以推出适用于下一季的新冠变异疫苗 [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愿景是成为拥有多种获批产品的完全一体化生物制药公司,将科学转化为拯救生命的疗法 [5] - 肿瘤学战略聚焦组合疗法,投资有潜力改善多种肿瘤类型患者预后的技术和候选药物,重点发展BNT327和mRNA癌症免疫疗法 [11][12] - 继续加强肿瘤学商业能力建设,目标是支持向商业阶段过渡,最早2026年可能推出BNT323 [37] - 在传染病领域,维持新冠疫苗市场全球领先地位,推进下一代和联合疫苗的临床开发 [3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是公司向多产品肿瘤学公司转型的过渡年,将继续有纪律地投资长期增长战略 [28] - 公司认为BNT327和mRNA癌症免疫疗法有颠覆潜力,有望为患者带来积极影响 [28] - 公司预计新冠疫苗收入受疫苗接种率、定价、市场份额、法律政策、公众情绪等因素影响,正积极监测关税情况并评估风险缓解策略 [3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宣布新首席财务官Ramon Sapater将于2025年7月1日上任,现任首席财务官Jens Holstein将于6月底退休 [10][11] - 公司计划在本月底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展示五项肿瘤学管线临床数据更新 [24] - 公司2025年将举行年度股东大会(5月16日)和创新系列活动(秋季) [3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子宫内膜癌首次上市的可寻址人群规模,BNT323的生产地点及关税影响 - 公司估计美国和欧洲子宫内膜癌二线市场约有1万名患者;BNT323目前由中国的合同开发和生产组织(CDMO)供应,公司计划未来几年建立多个供应节点;目前预计关税对财务影响不大,但会持续跟踪政策 [40][41][44] 问题2:五年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市场,VEGF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化疗或联合新型ADC能否取代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以及BNT327与化疗联合的安全性演变 - 公司认为两者都有可能,会同时推进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化疗和联合ADC的开发;公司有多款可用于NSCLC的ADC,包括COT2 ADC、B7 - H3和HER3 ADC BNC326 [48][50][51] 问题3: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6月关于新冠加强针建议的投票结果及对美国新冠疫苗销售的影响 - 公司预计未来4 - 6周会有更多关于2025年新冠季节毒株选择和政策的明确信息;美国过去几年大部分疫苗接种人群为65岁以上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占美国人口约20%,公司认为市场已朝此方向发展,预计美国疫苗接种率仍维持在20%左右;过去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政策变化,部分人会不受年龄建议影响接种疫苗,具体影响难以预测 [53][54][56] 问题4:Harmony公司初步总生存期数据是否符合预期,对公司非小细胞肺癌试验设计有无影响 - 公司认为Harmony的数据令人鼓舞,但对公司Rosetta Lung - 2试验无直接影响,该试验针对不同人群且联合化疗 [58][60][61] 问题5:BNT327的ROSETTA - 102研究II期剂量、数据时间和III期试验的样本量 - 目前无法评论II期探索的剂量,预计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年初有II期数据,III期试验样本量根据共同主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确定 [63][64][65] 问题6:未来美国生物制药关税对公司的影响,Comirnaty是否在美国生产,以及BNT327与iminezumab开发计划的差异 - 公司目前唯一商业化产品Comirnaty通过与辉瑞的合作,在大西洋两岸都有生产基础设施和能力,可在美国和欧洲生产;现有中国关税对公司财务影响较小,未来关税若影响制药行业,临床试验和研究成本可能上升,但目前认为影响不严重;BNT327的开发策略是先在多种实体瘤适应症中获批,首批试验联合化疗,长期策略是与其他药物(如ADC)联合,公司因拥有广泛管线和内部ADC等疗法而具有差异化 [68][69][72] 问题7:考虑到对mRNA技术的不同看法,公司如何看待治疗性疫苗业务的潜力,是否更关注双特异性抗体 - 公司对mRNA疗法有核心兴趣,认为BNT327和mRNA癌症免疫疗法有巨大潜力,特别是在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群体中;两者结合也提供了巨大机会,公司认为mRNA疗法将是未来的颠覆性平台,会继续投资该技术 [75][76][77] 问题8:BNT327在二线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情况,BNT323二线子宫内膜癌今年预期数据、加速批准的终点和样本量 - 公司近期公布了该人群的缓解和无进展生存期数据,目前也在进行ADC试验,数据令人鼓舞,考虑将两者联合;BNT323二线子宫内膜癌试验是单臂试验,终点是客观缓解率,公司正在与监管机构讨论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的期望;试验人群涵盖所有HER2阳性评分 [79][80][84] 问题9:Rosetta Lung - 2研究II期结束和进入III期的时间,以及公司双特异性抗体与其他公司的差异 - Rosetta Lung - 2研究II期预计今年完成,将有数据为III期确定剂量,III期今年启动;公司选择PD - L1双特异性抗体是因为预计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锚定作用优于PD - 1,且分子格式能在肿瘤微环境中实现正确的交叉连接模式 [86][87][88] 问题10:BNT327与其他疗法(如ADC和细胞疗法)组合的关键因素和原理 - 公司组合疗法的产品包括免疫肿瘤学(IO)管线(如TJPVIG双特异性抗体等)、mRNA疫苗和免疫疗法、ADC;IO管线化合物有临床前协同作用;mRNA疫苗和免疫疗法不仅可延缓无进展生存期和改善总生存期,还可根除检查点阻断后残留的肿瘤细胞;公司已证明BNT327与ADC组合的临床前概念验证,ADC可减少肿瘤负荷,利用其介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结合双特异性抗体的优势 [90][91][92] 问题11:BNT327与TROP - 2 ADC联合的ACR数据中口腔黏膜炎的管理,以及其他DALITYBIO的ADC是否有类似情况 - 联合治疗中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与BNT325(抗Trop - 2 ADC)单药治疗相似,未观察到额外的叠加毒性 [94] 问题12:BNT327在小细胞肺癌和TNBC的全球II期数据对进入III期的决策影响,TNBC进入III期是否取决于II期全球数据,以及何时能看到II期全球数据 - 公司在全球多地开展临床试验,有信心中国患者的研究结果能在全球试验中重现;未提及TNBC进入III期是否取决于II期全球数据;未明确能否在ESMO或世界肺癌大会看到II期全球数据 [97] 问题13:对辉瑞新冠疫苗开发的看法,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关于随机研究治疗毒株更新的可行性和公司策略 - 新冠疫苗首次获批是基于4.3万名参与者的大型全球研究,公司认为FDA的讨论短期内不会影响新冠疫苗业务;公司目前关注多个地区为2025 - 2026年秋季选择毒株 [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