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索

搜索文档
美国宇航员返回地球,却发现「变天」了
36氪· 2025-03-21 13:05
核心观点 - 两名NASA宇航员因技术故障滞留太空9个月后安全返回地球 但政治博弈和NASA内部变革成为后续焦点 [3][4][8] - SpaceX龙飞船完成救援任务 但波音"星际客机"技术故障导致原计划8天任务被迫延长 [10][19][21] - NASA正经历特朗普政府主导的深度重组 包括裁撤DEI部门、削减科学预算并转向商业化运营 [8][37][41] - 国际空间站合作模式面临挑战 马斯克主张退役旧站转向火星殖民 与NASA传统科研导向产生冲突 [18][35][36] 宇航员任务与贡献 - 威廉姆斯打破女性太空行走时长纪录 完成植物栽培、水回收系统等关键实验 [25][27] - 威尔莫尔参与太阳能帆板升级等设备维护工作 确保空间站能源供应稳定 [26] - 两名宇航员主动延长驻留时间 确保空间站维持最低美国宇航员配置 [19][20] - 威廉姆斯晋升为国际空间站指挥官 成为首位两次担任该职位的女性 [27] 商业航天竞争格局 - 波音"星际客机"推进器故障直接导致任务延期 暴露技术可靠性问题 [19] - SpaceX凭借成熟龙飞船体系获得NASA更多依赖 接替波音完成关键救援 [3][22] - 马斯克SpaceX获得政策倾斜 可能主导未来火星探索任务 [37][39] - 私营航天公司高薪挖角导致NASA面临40%科研人员年龄超过55岁的人才断层 [43] NASA战略转型 - 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前景不明 SLS火箭项目因预算问题面临调整 [39] - 特朗普提名商业航天从业者担任NASA局长 加速机构商业化进程 [39] - 总部可能迁离华盛顿 反映机构与传统政治中心的疏离 [40] - 解散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等关键部门 削弱独立科研决策能力 [41][43] 国际空间站合作 - 美俄宇航员完成指挥权交接仪式 展现太空合作传统 [33][38] - 空间站内跨国团队保持工作默契 与地面政治紧张形成反差 [34] - 马斯克公开质疑空间站价值 主张两年内退役并转向火星 [18][35] - NASA传统科研导向与商业公司盈利目标出现根本分歧 [36]
史上最大独角兽诞生,25000亿
投资界· 2024-12-16 07:37
SpaceX估值与融资 - SpaceX最新估值达3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0亿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独角兽企业 [3] - 近期以每股185美元价格完成12.5亿美元内部股票收购交易 [3] - 2021年累计融资18.5亿美元,估值1000亿美元 [16] - 2022年完成17.2亿美元股权融资,估值达1250亿美元 [16] - 2024年6月估值接近2100亿美元,半年内又上涨超60% [16] SpaceX核心业务与技术 - 猎鹰9号火箭低地球轨道运力22吨,同步转移轨道运力8.3吨,2015年实现首次火箭回收 [10] - 龙飞船2010年试飞成功,2021年完成首次平民太空旅行,实现货运向载人转变 [11] - 星舰系统运载能力100吨,可运送100人至月球或火星,计划建造1000枚以上实现百万人火星移民 [13] - 2024年10月完成星舰第五次试飞,实现"筷子夹火箭"回收技术突破 [14] - 星链计划部署4.2万颗卫星,当前在轨卫星6764颗占全球总量超60% [16]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 - 星际荣耀2024年9月完成7亿元C轮及C+轮融资 [18] - 深蓝航天3个月内完成3轮融资,B2轮锁定资金近10亿元 [18] - 天兵科技完成超15亿元C+轮融资 [18] - 垣信卫星2024年2月完成67亿元A轮融资,创行业纪录 [18] - 北京市计划2028年培育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0家独角兽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19]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全球航天产业进入商业化时代,SpaceX开创私营航天新纪元 [8] - 星链计划预计2024年实现66亿美元收入并首次正向自由现金流,或将启动IPO [16] -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密集融资,民营火箭公司发射成功率提升 [18] - 上海计划2025年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