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搜索文档
加强湿地长期保护 助力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8-03 22:04
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核心内容 - 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主题为"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 聚焦湿地生态系统修复 湿地城市建设和国际合作[1] - 通过《维多利亚瀑布城宣言》 呼吁各国与国际组织 私营部门合作确保湿地长期保护[1] - 全球湿地正以年均0.52%速度流失 主要受土地用途变化和气候变化影响[1] 湿地生态价值与保护现状 - 湿地具有调节水源 增强气候韧性 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障粮食安全等重要功能[1] - 《2025年全球湿地展望》显示湿地流失带来的生态风险已十分明显[1] - 城市扩张导致湿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2]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 16个国家的31个城市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中国占9个[2] - 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 位居全球第一[2] - 认证机制旨在鼓励城市将湿地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规划[2] 中国湿地保护成果 - 中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红树林面积净增0.83万公顷[3] - 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通过国际培训班共享保护经验[3] - 联合多国通过两项决议草案 涉及候鸟栖息地保护和新旧技术融合应用[3] 国际合作与倡议 - 中国代表团举办"湿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主题边会[3]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致力于加强湿地保护国际合作[2] - 《湿地公约》呼吁加大对湿地恢复与保护的投资[2]
《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呼吁—— 加强湿地长期保护 助力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8-03 21:55
7月24日至31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 是"保护湿地,共筑未来",来自公约缔约方、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代表围绕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湿 地城市建设以及湿地保护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探讨。其间举办的部长级高级别会议还通过《维多利亚瀑 布城宣言》,呼吁各国与国际组织、私营部门等加强合作,共同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保护,为子孙 后代留下可持续的生态遗产。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调节水源、增强气候韧性、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是全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今年7月发布的《2025年全球湿地展望》,受土 地用途变化、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上升与极端水文事件频发等因素影响,全球湿地正以年均0.52%的速 度流失,这一趋势延续所带来的生态风险已十分明显。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曾于2022年承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此次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 长闫振表示,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经历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转变,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 局面。近年来,中国通过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政策制度、全面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持续 ...
《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在津巴布韦闭幕
新华社· 2025-07-31 23:08
会议成果 - 《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通过《维多利亚瀑布城宣言》 倡议各方加强资源投入和政治承诺 加大对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投资 [1] - 中国联合多国提出的两项决议草案获得通过 内容涉及加强候鸟迁飞通道及其关键湿地栖息地保护 以及推动新技术与传统知识融合应用于湿地保护管理 [1] 国际合作 - 各缔约方表示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以促进全球湿地治理与保护 [1] - 津巴布韦环境部长呼吁缔约方将会议承诺融入本国政策 充分利用国际合作与金融机制弥补湿地保护资源缺口 [1] 会议概况 - 大会于7月24日至31日举行 以"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为主题 旨在凸显湿地在维系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及增强气候韧性中的关键作用 [1] - 中国代表团举办生态保护成就展 吸引约3000人次参观交流 [1]
全球第二批!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荣获“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
深圳商报· 2025-07-30 06:20
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获奖 - 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荣获全球第二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全球共有16家单位获此殊荣 [1] - 该奖项旨在表彰全球在湿地环境教育、交流与能力建设方面表现卓越的湿地中心 [1] - 这是深圳市第三个获得此项国际荣誉的自然教育中心,前两个为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 [1] - 目前全球两批次共有39个"星级湿地中心" [1] 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概况 - 成立于2015年,是深圳市首个设立在市政公园内的自然教育中心 [1] -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负责执行运营 [1] - 依托深圳湾独特的生态、历史与人文资源,研发了系列适合市民参与的环境教育活动 [1] - 通过趣味性的展陈和互动方式,重点围绕鸟类知识、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保护开展湿地科普教育 [2] 深圳湾生态价值 - 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点,每年冬春季节迎接数万候鸟 [2] - 是生物多样性特点区域,也是深圳最受公众喜爱的公园之一 [2]
洱海,成为生物栖息的乐园
人民日报· 2025-07-29 23:23
夕阳照在湖面,清风拂过,洱海轻漾微波,成片的海菜花摇曳。晚饭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湾桥镇古生村滩地管理员严炳其带着孙子漫步在洱海生态廊道,自在惬意。 当地时间7月24日,在津巴布韦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上,大理市被授牌 为"国际湿地城市",也是云南首个"国际湿地城市"。 "在大理,城市生活和发展与湿地紧密相连。"大理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孙家荣说,大理市对湿地实行 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以洱海国家级重要湿地为中心,大理的河流、湖泊、坑塘等构成的湿地总面积达 2.6万余公顷,湿地率达15.4%,湿地保护率达94.13%。 "我们有洱海国家级重要湿地、罗时江省级重要湿地以及9个一般湿地,同时采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地区等不同湿地保护形式,按照法律法规实行湿地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孙家 荣介绍。 守护一湖清水,先让沼泽变"绿肾"。随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 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大理州林草局结合洱海流域实际情况,科学编 制《云南省大理州洱海流域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大理州改建水网、搭建人工岛屿、 ...
国际红树林中心意向成员国增至19个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7 04:03
湿地保护国际合作 -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办湿地高质量发展边会,7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代表分享湿地保护经验[1] - 津巴布韦签署《关于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协定》,成为第19个意向成员国[1][6] - 国际红树林中心2023年落户深圳,2024年正式成立,首批18个成员国签署协定[6] 中国湿地保护成效 - 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数量全球第一,湿地类型多样且保护特色鲜明[3] - 中国湿地保护法强调资源清单与数据管理,明确城市保护角色[3] - 中国全面加强22个国际湿地城市管理,实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行动计划[3] 各国湿地保护实践 - 法国介绍国家保护区对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战略[6] - 马达加斯加宣介该国湿地保护成效[6] - 联合国粮农组织阐述湿地管理与可持续农业结合理念[6] 国际组织与城市案例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展示湿地作为生态减灾基础设施的作用[6] - 中国香港分享米埔后海湾湿地管理经验[6] - 深圳作为高密度城市展示湿地生态保护案例[6]
广东广州:印发湿地保护规划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5 06:29
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划核心内容 - 广州将构建"三区六廊三核九芯"湿地空间格局 到2035年省级以上重要湿地将不少于8处 湿地公园不少于26处 [1] - 规划提出分阶段保护目标 2025年省级以上重要湿地不少于5处 红树林面积不少于322公顷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9% [1] - 2035年全面建成智慧湿地管理体系 打造广州特色示范湿地城市 [1] 空间格局规划 - "三区"包括北部山地河湖湿地涵养区 中部城镇平原湿地品质提升区 南部滨海水网湿地功能优化区 [1] - "六廊"以珠江前后航道等为骨架强化湿地生态连通 [1] - "三核"为海珠湿地 花都湖湿地 南沙湿地 "九芯"包括麓湖—东濠涌湿地等关键节点 [1] 重点任务部署 - 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 推进分级分类保护 完善湿地公园保护体系 [2] - 实施北部水源涵养林提升 中部河涌生态修复 南部红树林扩面等专项工程 [2] - 计划修复流溪河115千米生态岸线 2025年前营造红树林43公顷 [2] - 建设高质量小微湿地 发展湿地生态农业和文旅产业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2]
我国国际湿地城市增至22个 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央视新闻· 2025-07-25 02:49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 我国新增9个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居全球第一 [1] - 新增城市包括上海崇明、云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萨、江苏苏州、浙江温州、湖南岳阳 [1] - 全球现有国际湿地城市74个,我国此前已有13个城市获此认证 [16] 湿地保护成就 - 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17] - 红树林面积净增长0.83万公顷 [19] - 2025年监测到途经我国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的候鸟总数较2024年增加14% [19] 特色湿地城市 - 上海崇明湿地覆盖面积近70%,拥有全球最大河口冲积岛 [3] - 福建福州创新湿地治理体系,打造从潮汐滩涂到红树林带的生态系统 [5] - 云南大理形成高山湖泊与城市相依相伴的独特格局 [6] -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8] - 江西九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重要节点 [10] - 西藏拉萨拉鲁湿地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 [12] - 江苏苏州展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湖滨湿地风光 [14] - 湖南岳阳洞庭湖湿地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长江江豚主要栖息地 [16] - 浙江温州实施滨海、海岛和城市湿地系统修复 [16]
上海崇明等获认证,中国成为“国际湿地城市”最多国家
第一财经· 2025-07-25 01:51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 全球共有74个"国际湿地城市",中国以22个位居全球第一 [1][4] - 2024年7月新增上海崇明、浙江温州、云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萨、江苏苏州、湖南岳阳等9个中国城市获得认证 [1][4] - 此前中国已有哈尔滨、海口、东营、武汉、盐城、南昌等13个城市在2018年和2022年分获认证 [1] 中国湿地城市特色 - 上海崇明湿地覆盖面积近70%,拥有全球最大河口冲积岛 [2] - 浙江温州实施滨海、海岛和城市湿地系统修复,构建全域保护格局 [2] - 云南大理形成高山湖泊与城市相依的独特格局,成为高原湿地治理典范 [2] - 福建福州创新湿地治理体系,打造从潮汐滩带到红树林的生态链 [4] - 浙江杭州西溪湿地是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代表城市湿地保护典范 [4] - 江西九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关键节点,被誉为"珍禽王国" [4] - 西藏拉萨拉鲁湿地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 [4] - 江苏苏州展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湖滨湿地风光 [4] - 湖南岳阳洞庭湖湿地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长江江豚主要栖息地 [4] 中国湿地保护成效 - 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4] - 红树林面积净增长8300公顷,为全球少数实现净增长的国家 [4] - 2025年监测显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候鸟数量较2024年增加14% [4][5] - 《湿地公约》执行秘书长肯定中国为全球湿地保护提供宝贵经验 [5] 国际公约背景 - 《湿地公约》是最早的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之一,现有172个缔约方 [5] - 公约目标为全球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5]
苏州跻身国际湿地城市
苏州日报· 2025-07-25 00:22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 苏州正式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授牌 成为我国9个新晋成员之一 也是江苏省此次唯一入选城市 [1] - 认证由《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颁发 [1] 苏州湿地资源概况 - 苏州拥有400多个湖泊 2万多条河流 158公里长江岸线以及四分之三的太湖水域 [1] - 全市湿地总面积3190平方公里 约占全域面积的40% [1] - 全市野生鸟类近十年增加100余种 现达418种 [1] - 17块湿地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 [1] 湿地保护措施与成效 - 出台江苏省首个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 [1] - 首创湿地生态补偿政策 每年对204个重要湿地周边的行政村进行生态补偿 累计补偿资金已超14亿元 [1] - 创新设立"湿地好不好 鸟儿说了算"的考评体系 将鸟类多样性作为反映湿地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1] -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1] - 全市认定省 市级重要湿地103个 建成湿地公园21个 划定湿地保护小区133个 [2] -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3处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处 [2] - 湿地保护率从2010年的8%提升至2023年的72.8% 位居全省第一 全国前列 [2] 创建工作推进情况 - 2022年全面启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2] - 连续三年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