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热

搜索文档
“小而美”的博物馆为何突然大量走红?
新华网· 2025-05-18 03:52
中小博物馆走红现象 - 洛阳龙门博物馆"五一"假期接待游客3.7万人次 接近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水平 [1] - 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同期接待2.4万人次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更达7.7万人次 [1] - 抖音平台博物馆账号年增127个 新开通账号主要来自二三线城市 [2] - 十堰市博物馆等小城机构粉丝量迅速突破1万 [2] - 湖南桃江县博物馆开放18个月参观量达25万人次 [2]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山西晋商博物院推出算盘手作、密押破译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2] -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打造"精品文物群"展陈 营造沉浸式观展环境 [3] - 洛阳古墓博物馆开发"古墓探宝"项目 日均接待量达4000人次 [5][9] - 河北定州博物馆文创店销售额同比激增216% [9] - 广东中山龙泉博物馆与酒店结合 为灯饰产业赋能 [6] 创新运营模式 - 青岛市城阳区博物馆引入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大馆巡展 [7] - 徽州历史博物馆创新"夜游+剧情表演"模式 形成文旅IP [9] - 宁波地质宝藏博物馆与商业综合体实现客流互导 [6] - 基层博物馆通过老物件征集强化社区情感联结 [9] - 开展进社区、进学校等社会教育活动拓展服务场景 [10] 资源整合路径 - 国家文物局2021年启动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 [7] - 采用"大馆带小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7] - 组建退休专家工作组帮扶业务能力提升 [9] - 聚焦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 如岳阳楼历史细节展示 [2] - 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实现"免预约免排队"的流量转化 [2]
国际博物馆日将至 “文化+”亮点频现
消费日报网· 2025-05-14 02:38
□ 本报综合报道 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精彩纷呈 在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之际,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今年的中国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7日至19日在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届时将举办一系列主题展览和精彩活动,推出一大批普惠均等、优质精良的文 化服务,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要。 不断丰富供给 同时,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将启动"文明桥梁计划——文物出境展览精品"项目,以及"2025北京博物馆 季"活动。届时,还将推出中华文明起源系列之"看·见殷商"重磅展览,开展"步步皆景·博物馆之夜"沉浸 式体验活动,举办博物馆日主论坛、青年论坛和策展人论坛。全国各地也将围绕主题开展特色鲜明、形 式多样的活动。 当前,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信息快速更新迭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博热"持续升温。从过 去博物馆门可罗雀的冷清景象,到如今热门展览"一票难求"的盛况;从单纯的文化守护者角色,转变为 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重要力量,我国博物馆正以创新实践引领文化消费市场变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 新动能。 从文创到互动 博物馆更"好玩" 在新创意、新技术的加持下,如今的博物馆已打破时空界限,以花样创新的形式、丰富专业的内容,为 游客提供超越单一视觉享受的文 ...
莫让“假俗乱”讲解侵蚀“文博热”(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11 22:30
行业现状与问题 - 近年来"文博热"带动讲解服务成为文旅消费热点板块,游客在假期积极预约正规讲解服务以获取历史文化知识 [1] - 线下旅游市场和线上短视频平台存在大量"假俗乱"讲解内容,包括夸张媚俗的景区讲解和猎奇低俗的野史直播 [1] - 低质量讲解将文化遗产降格为娱乐消费品,用耸人听闻的噱头演绎历史故事,严重误导公众历史观和价值观 [1][2] 讲解服务核心价值 - 文物讲解应注重揭示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美学价值,将静态景观转化为可理解的知识体系 [2] - 讲解服务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其中文化属性是根基,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首要目标 [2] - 优质讲解承担着筑牢历史记忆、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是以史为镜的"传薪火"而非信口开河 [3] 监管与制度要求 - 文博场馆和景区需强化监管主体责任,建立讲解准入与评价制度 [3] - 应构建"技术防火墙+人文过滤网"双重机制,通过制度之尺和监管之绳保障历史真实性 [3] - 对编造野史、低俗牟利的讲解行为需依法监管治理,维护文化传承的严肃性 [2] 讲解员能力升级 - 讲解员需从知识搬运模式升级为美育引领模式,成为文化"传灯人" [4] - 讲解内容应做历史文化的"现代翻译",结合史家之识与诗人之眼呈现美育长卷 [4] - 专业讲解需要深厚知识素养支撑,需长期坚持才能实现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4] 行业发展方向 - 守护文化根基需同时运用制度刚性和人文温度,使讲解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 [4] - 当游客超越"听段子、拍照片"的浅层需求,文物才能真正转化为精神原乡 [4] - 优质讲解服务能让"文博热"沉淀出文化自信,成为彰显文化自强的生动注脚 [5]
博物馆里过“五一” 各地文博热持续升温
央广网· 2025-05-06 06:57
夜间文博经济 - 南京多家博物馆推出夜间沉浸式展演活动 包括瞻园《金陵霓裳》表演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灯塔音乐会 江宁织造博物馆《大梦·红楼》展演 [1] - 湖北省博物馆连续四晚开放夜场 陕西历史博物馆延长开放至21时30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延时至21时并推出百场社教活动 [2] - 南京博物院在展厅安排多场舞剧演出 舞者以"文化精灵"形式呈现艺术与历史的碰撞 [2][5] 博物馆客流与展览创新 - 安徽博物院"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展出900余件文物 其中一级文物180余件 单日观众量达2.55万人次创馆史纪录 [2] - 天津博物馆北朝历史文物展汇集14家单位220余件套文物 河北博物院推出远古文化展与珐琅艺术双展 [2] - 四川博物院"纹脉绵长"特展展出130多件各民族文物 包括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纹瓷杯等珍品 [4][7] 文创与互动体验 - 湖北省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超5000款 在售约600种 年轻消费群体占比70% 热销产品包括编钟纹样冰箱贴 越王剑U盘等 [8][10] - 成都博物馆推出石犀造型慕斯蛋糕和川味咖啡 江苏"数见苏韵"系列活动前九站吸引观众超144万人次 文创销售破千万元 [10] - 济南市博物馆推出AR旋转冰箱贴 甘肃简牍博物馆设置投壶蹴鞠体验 河南殷墟博物馆提供青铜器"握手"打卡 [8] 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 -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博物馆假期开放 提供AR互动 主题展览 青少年课程等活动 [11] - 高校博物馆设置印刷体验 航天展示 活体昆虫观察等项目 吸引青少年参与 [11]
解码历史根脉,蒙曼在内蒙古火速“出圈”
中国新闻网· 2025-05-02 13:54
文化传播与文旅融合 - 蒙曼作为《百家讲坛》主讲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地探访历史遗址,迅速引发社交媒体关注,掀起"文博热"和"文化热" [3] - 在包头市固阳县探访怀朔古城遗址时,蒙曼通过莲花纹瓦当解读北魏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并赞叹秦长城遗址的建筑智慧 [3] - 内蒙古大学教授郎宝如认为蒙曼的文旅活动对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有显著提升作用 [4] 历史研究与学术探讨 - 蒙曼在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为民众解答历史疑问,例如纠正"胡笳十八拍"中"拍"的古音读音为"pō",并引用蔡文姬《悲愤诗》佐证 [3] - 针对蔡文姬在鄂尔多斯的历史地位,蒙曼在学术著作中提出质疑,认为其可能仅为左贤王侍妾而非正妻,强调需严谨考证 [4] - 在秦直道遗址考察时,蒙曼体现学者严谨性,追问具体遗址位置,但未能获得明确答案,感叹历史真相可能已湮没 [4] 公众互动与社会影响 - 蒙曼在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与民众互动,通过细节(如读音考据)延伸文化常识,获得观众高度评价 [3] - 五一长假期间,蒙曼的历史解读活动吸引外地游客(如呼和浩特市民王佳)参与,增强公众对地方文化的认知 [3][4]
国博:4月22日起施行预约账号实名认证预约制度
快讯· 2025-04-15 01:15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遇“文博热”,“黄牛”行为扰乱秩序,自2025年4月22日起修订《观众预约须知》并施行预约账号实名认证预约制度 [1] 行业现状 - 2024年国博遇“文博热”,暑假日均近160万人预约2.6万张门票,淡季约52万人预约2.6万张门票,“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常态 [1] - “黄牛”抢占预约名额、恶意倒票等行为扰乱国博参观秩序,损害观众权益 [1] 应对措施 - 国博自2025年4月22日起修订发布新版《观众预约须知》,全面施行预约账号实名认证预约制度 [1] - 观众可注册手机号并提供身份证件信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或微信认证方式完成实名认证,实现免费预约参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