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中外嘉宾将共议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2 23:05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 [1] - 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1] - 论坛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及多项配套活动 [1] 活动安排 - 9月23日上午举行主论坛 中外重磅嘉宾将致辞演讲 [1] - 下午举办6场平行论坛 聚焦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视听产业融合破圈等热门议题 [1] - 论坛汇聚约800名中外嘉宾 包括中央和各地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世界知名文化机构代表 头部文化企业代表等行业领军人物 [1] 配套活动 - 举办重要成果专场发布和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等配套活动 [2] - 特别策划"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 法国知名影人让·雅克·阿诺 朱丽叶·比诺什出席 将首次公开放映一系列珍贵历史影像 [2] - 9月23日晚发布《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4》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等重要文化成果 并进行项目签约 [2] - 9月24日举办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 组织优质项目推介 引导金融活水注入文化产业 [2] 文化推广 - "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作为常态化活动已于9月12日开启 展销近50万种出版物和文化产品 [2] - 20余场专业沙龙遍布城市多个文化空间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传播 文化遗产价值阐释 大模型助力主流媒体变革等前沿话题 [2]
沉浸感拉满!科技赋能,文化破圈:服贸会展现文旅融合新图景|聚焦2025服贸会
华夏时报· 2025-09-12 05:28
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 - 科技赋能文化产业革新 集群生态加速形成 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1] - 政策引领与科技赋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新业态生态体系 提高生产效能 优化产业结构[1] - 通过可感知可参与的沉浸式科技体验 可开发利用的传统文化创新转化 可观赏可消费的文商旅体融合服务展示新成果[1] 服贸会文化展示亮点 - 文旅专题展区成为最喧闹吸引人的打卡胜地 展示文商旅体融合场景[3] - 搭建长城脚下主题景区 推出京剧文化之旅 北京礼物 国潮文创店系列文创市集[6] - 集中展示博物馆文创 公园礼物 天桥演艺区等主题文创产品 涵盖13大类506款 其中20余款首次亮相[6] 传统文化创新转化案例 - 全聚德推出毛绒玩具售卖场景好鸭好呀坊 在五个门店上线 将非遗技艺毛绒化 购买过程情景化[6] - 颐和园与服贸会联名推出有燕来颐 福燕游颐冰箱贴 北京动物园推出北动AI智能陪伴毛绒玩具[6] - 韩美林团队设计河喜IP首次亮相 泡泡玛特开发水运儿IP文创 以现代设计讲述大运河文化故事[6]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体验 - AI数字人导览系统实现98%以上语音识别准确率和毫秒级响应速度 提供千人千面个性化服务[10] - MR技术首次应用于博物馆文物展示 打破传统静态展示时空局限 提供沉浸式观展体验[12] - 全息舱技术开发与偶像合影产品 民族服饰AI换装产品采用4K超高清裸眼3D形式呈现[12] 旅游业数智化转型 -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重构旅游产业链条 重塑旅游发展格局[2] - 推动智慧化发展 培育数字虚拟游 文化体验游等新业态 打造互动性与沉浸感并存的新空间[2] - 促进旅游业从单一产业向综合产业提质升级 推动国际化发展 实现资源互享信息互通游客互推[2] 国际服务与文化交流 - 旅游服务板块系统呈现北京服务高品质形象 展示全链条企业矩阵和服务保障品牌输出[7] - 入境旅游展示优质丰富产品 宣传境外游客在签证通关住宿交通支付等方面的便利化措施[7] - 邀请29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参展 新增AI一键游世界和丝路漫游互动打卡 共建文明交流国际平台[7]
科技赋能文旅创新 文化贸易新成果丰硕
证券日报· 2025-09-11 16:40
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 - 区块链 AIGC AR/VR 8K超高清等前沿技术构建AI+互动场景助推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2] - 全球首个8K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同步播出歌剧 3A级画质VR作品《梦回圆明园》实现历史场景虚拟还原[2] - PICO打造XR沉浸交互体验区 颐和园AI数字人1秒生成游览方案 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GalbotG1等智能科技产品吸引大量互动[2] - 科大讯飞电视大屏智能直播同传系统实现多语种实时翻译 已在故宫博物院应用[2]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围绕北京中轴线申遗 博物馆之城建设等重大主题挖掘历史文化资源[3] - 搭建长城脚下主题景区 推出京剧文化之旅 北京礼物 国潮文创店等系列文创市集[3] - 北京礼物展区200平方米沉浸式布展 还原胡同四合院与京味商业街区场景[3] - 际华首文推出AI旅拍设备 北京邮政提供个性化定制冰箱贴服务[3] 入境旅游服务升级 - 首都机场模拟通关设备展示快捷流程 国际航班衔接时刻表及免税店新增国际品牌[4] - 去哪儿旅行上线英文版平台 将完善多语言支持与跨境支付功能[4] - 滴滴出行推出英文版服务 支持国际手机号注册与国际银行卡支付[4] -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发行5.3万张BEIJINGPASS国际卡 实现63万次交易[5][6] 政策支持与行业复苏 - 文化和旅游部通过签署旅游协议 举办文旅年 落实签证便利化及增加国际航班等措施促进国际交流[6] - 全球旅游业全面复苏 中国扩大免签范围 延长停留时限带动北京上海入境游客显著回升[6] - 航空连通性提升与签证便利化政策推动行业向高端化 个性化与可持续发展[6]
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将亮相首钢园,科技与创意共融解锁文旅产业新图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6 11:54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9号馆和11号棚举办 围绕"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主题设置四大板块[1] - 专题展采用"展+会+演+销"多维度联动模式 实现内容展示 市场推广与资源对接价值叠加[1] - 吸引456家企业线下参展 包括85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3] 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 - 2024年上半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1.22万亿元 同比增长13.3%[3] - 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 同比增长15.9% 占总体营收比重72.1%[3] - 通过政策引领与科技赋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新业态生态体系[3] 科技应用创新 - 运用区块链 AIGC AR/VR及8K超高清技术构建多元化"AI+"互动体验场景[4] - 京东方中联超清推出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 实现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跨地域高清同步观赏[4] - 《梦回圆明园》VR体验运用LBSS大空间追踪技术 1:1复刻历史古迹[4] 人工智能应用 - 颐和园AI数字人"智慧客服"与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Galbot亮相展会[5] - 中影年年推出可真人式交互的3D AI数字人 灵狐AI提供编剧加速功能[5] 传统文化创新 - 通过数字技术促进非遗产品跨界融合 组织潮玩时尚文化IP展示[6] - "隆福寺藻井"数字艺术展与"亚马逊探险狂想"MR混合现实体验展现技术赋能传统文化[6] - 妙应寺白塔采用异形木质雕刻技术实现场景复制 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6] 文商旅体融合 - 展区搭建长城脚下主题景区 举办京剧文化之旅等系列文创市集[7] - 推出文化+科技 文化+体育 文化+商业等融合型体验空间和消费场景[7] - 市属公园及园博馆展出506款文创产品 含20余款新品[7] 产业链与服务展示 - 首旅集团展示酒店集群+老字号餐饮+交通服务+旅行服务全产业链矩阵[8] - 重点展示大型活动服务保障品牌输出案例及入境旅游全链条服务[8] - 境外游客可享受签证 通关 住宿 交通 支付等方面便利化措施[8] 国际交流平台 - 举办第十届"炫彩世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设立国际图书展等专区[8] - 推出丝路漫游打卡 迷你书创作等体验项目[8] - 邀请20余个国家驻华使馆及重要国际组织参与构建文化贸易与国际交流平台[8]
亮点纷呈,2025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9月亮相首钢园
新京报· 2025-08-26 10:54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9号馆和11号馆举办 围绕"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主题设置四大板块 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新质生产力 文商旅体融合和文化产品海外传播交流 [1] - 展会采用"展+会+演+销"多维度联动模式 实现内容展示 市场推广与资源对接价值叠加 吸引456家企业线下参展 包括85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 [1] 文化产业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万亿元 同比增长13.3% 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 同比增长15.9% 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72.1% [2][11] - 2023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4% 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2024年上半年文化核心领域企业实现收入11252.4亿元 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92% 同比增长14.2% [11] 科技应用展示 - 展会展示区块链 AIGC AR/VR等前沿技术 构建多元化"AI+"互动体验场景 包括京东方中联超清的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和3A级画质VR大空间体验《梦回圆明园》 [3] - 人工智能应用集中亮相 包括颐和园AI数字人 银河通用人型机器人Galbot G1 中影年年3D AI交互数字人和灵狐AI编剧系统 均可与观众现场互动 [3] 文化IP开发 - 聚焦北京中轴线申遗 "博物馆之城"建设等成果 通过数字技术促进非遗产品跨界融合 组织潮玩时尚文化IP展示 包括"隆福寺藻井"数字艺术展和"亚马逊探险狂想"MR超级混合现实体验 [4] - 推出定制化文化体验项目 包括《国色芳华》《归队》影院级裸眼3D复刻场景和妙应寺白塔异形木质雕刻技术再现 创新探索文化资源多元开发模式 [4] 文创产品展示 - 市属公园及园博馆展出最新文创品共计13大类506款 其中20余款首次亮相 包括颐和园与服贸会联名冰箱贴 北京动物园AI智能陪伴毛绒玩具和中国本土动物AR拼搭积木 [6] - 韩美林团队设计"河喜"IP与泡泡玛特"水运儿"IP文创共同展示大运河文化 同时设立国际图书展 主题创意展等专区 邀请20余个国家驻华使馆参与 [6] 文博科技融合 - 北京市文物局设立"文博数智科技展"与"文博生活创享荟"两大联动展区 展示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 数智赋能展览展示等突破性成果 包括房山琉璃河遗址科技保护成果 [7][8] - 推出多项沉浸式互动体验 包括MR设备感知殷商文物 AI数字人导览服务 "穹天玉宇"藻井数字艺术体验空间和《龙潮觉醒》大型沉浸式裸眼3D展示 [8] 文商旅体融合 - 展区搭建长城脚下主题景区 举办"京剧文化之旅""北京礼物"等文创市集 推出"文化+科技""文化+体育"等融合型体验空间和消费场景 [5] - 首旅集团展示品牌酒店集群+老字号餐饮+交通服务+旅行服务全链条企业矩阵 重点展示大型活动服务保障品牌输出案例和入境旅游全链条服务 [6] 国际交流平台 - 以第十届"炫彩世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核心 设立国际图书展 主题创意展 插花艺术展等专区 推出丝路漫游打卡 迷你书创作等体验项目 [6] - 户外展区设置北京中轴线 长城主题拍照打卡区 结合2025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成果打造城墙烽火台微缩景观 并开展文化研学体验和非遗技艺展示活动 [10]
以文润心 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陕西干部群众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目标谈落实话举措
陕西日报· 2025-08-17 00:23
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 陕西省委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 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拓展西部影视品牌效应、丰富优质文化供给等具体措施 [1][2][3][4] - 政策要求建设XR电影产业基地和汉语电影内容AI辅助创作平台 引领影视生产制作模式革新 [2] - 推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发展 包括小剧场演出、"村BA"、"村晚"等新大众文艺样式 [4] 影视行业技术升级 - 西部电影集团自主研发出国内首个电影领域AI大模型"影谱·汉语电影辅助创作平台" 覆盖剧本创作至成片分析全流程 [3] - 行业深入探索生成式AI和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垂直应用 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3] - 陕西影视剧生产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装台》等作品产生重大影响 "西部影视"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2]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 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通过图书馆空间优化、设施完善提升阅读体验 [2] - 实施"西安天天有秦腔"城市惠民演出品牌 开展戏曲进校园、进社区等五进活动 [4] - 推进"薪火相传 名家传艺"工程 通过精品创作与人才培养双向反哺机制传承戏曲艺术 [4]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依托文王山文化挖掘、村史整理和湿地公园建设 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4] - 岚皋县通过"村BA"赛事打造文体旅促商贸活动品牌 实现传统文化守正创新与旅游促进 [5] - 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 结合乡村游、采摘热实现村庄形神兼备提升 [4]
本市拟开发样式雷交互体验系统
北京青年报· 2025-08-10 18:19
科技赋能文化"揭榜挂帅"项目榜单 - 北京市发布全国首个科技赋能文化"揭榜挂帅"项目榜单 围绕博物馆之城 演艺之都 书香京城 北京大视听四大方向形成六项需求榜单 [1] - 榜单由国家大剧院 国家图书馆 央视网 首都博物馆等文化场景方作为"出题人"提出真实需求 科技企业及高校作为"答题人"开展技术攻关 [1] - 项目征集以重点文化载体真实科技需求为导向 推动新技术 新产品 新模式和新解决方案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1] 项目技术方向与应用场景 - 强调前沿技术深度赋能 打造智能伴游 AI互动剧场 数字博物馆 AI辅助智拍 图档沉浸式交互 空间视频生成等系统 [2] - 推动文化领域数字化 沉浸化 智能化升级 打造科技赋能文化的"北京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2] - "博物馆之城"方向包含三个项目:基于国产AI大模型的智能伴游导览系统 博物馆AI互动剧场体验系统 首钢园工业遗产人工智能数字博物馆 [3] - "演艺之都"方向为音乐类节目总谱解析与AI辅助智拍系统 "书香京城"方向为"样式雷"图档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 "北京大视听"方向为AI+光场的超高清沉浸式空间视频生成平台 [3] 重点项目案例 - "样式雷"图档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针对现存规模最大 体系最完整的古代建筑图像资源 开发VR大空间体验产品 [3][4] - 项目解决传统展陈缺乏沉浸感的问题 为建筑文化遗产现代转译树立新范式 贡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 [4]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上半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收入12429.5亿元 同比增长13.2% [5] - 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8808.8亿元 同比增长15.9% 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72.1% [5] 项目申报要求 - 申报单位需为北京市注册企业或事业单位 拥有专业研究团队 近3年无不良信用记录 [5] - 申报需对榜单任务全覆盖 具有明确研究内容 建设方案 技术路径及可量化考核指标 截止日期8月21日 [5]
文保视听作品助力文物鲜活起来(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7 22:42
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的发展现状 - 近年来《护宝寻踪》《登场了!洛阳》《赵小姐的日记》《西夏死书》等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不断涌现并逐渐精品化 [3] - 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打造《足迹》《文博河南》《发现郑州·先秦篇》《闪耀吧!中华文明》《叩问殷墟》等作品从不同角度讲述中原历史 [4][5] - 自2015年起影视产业持续涌现《鬼吹灯》《老九门》《黄金瞳》《古董局中局》等爆款作品拓宽传播文物知识的路径 [6] 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的创作特点 - 《护宝寻踪》深入考古一线采风由考古专家提供专业支持确保情节科学性和专业性 [4] - 《叩问殷墟》采用广播剧形式以双重视角艺术化讲述殷墟考古重要事件 [5] - 《闪耀吧!中华文明》通过悬疑解谜和热血国漫等形式吸引年轻观众 [5] - 《护宝寻踪》利用多线交叉叙事杂糅考古悬疑和刑侦等类型元素体现对文物的保护 [7] - 《九鼎谜踪》展现考古队为找寻宝鼎付出的艰苦努力 [8] - 《国宝奇旅》讲述爱国军官和知识分子保护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 [8] 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的社会影响 - 《护宝寻踪》热播引发观众对陕西的向往取景地汉阳陵白鹿原等景区关注度显著提升 [9] - 《唐朝诡事录·西行》提升观众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期待其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在多地门店开业 [9] - 《登场了!洛阳》通过文物展现城市文化底蕴刺激旅游消费 [10] - 《赵小姐的日记》用革命文物讲述烈士故事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体验红色文旅 [10] 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 需要夯实内容根基准确再现文物的历史背景和考古历程 [11] - 充分运用多种视听技术多维度展现中华瑰宝的魅力 [11]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办
消费日报网· 2025-07-22 02:53
文博会概况 -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7月17日至21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主题为"创见北疆 智汇文博" [1] - 设置九大展区,汇聚海外2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个省(区、市)的500余家展商 [1] - 开幕首日吸引大量观众及专业参观团,部分观众专程从外地前来 [1] 北疆文化展示 - 设立"印象北疆 文脉华章"主题展区,通过三大板块展示内蒙古文化底蕴与发展成果 [2] - 各盟市展示特色文化项目,如呼伦贝尔四季盛景、通辽"科尔沁秘境之门"、锡林郭勒蒙古马超级联赛 [2] - 举办第四届自治区文化品牌(IP)创意设计大赛和"北疆文化新质生产力"研讨会 [2] 科技与文化融合 - "数联万象 智启未来"展区展示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风语筑脑电波可视化技术等创新产品 [3] - 首次设立智慧旅游展区,展示氦豚机器人咖啡吧、云境科技智能温控服饰等50秒至2秒快速响应产品 [3] - 杭州云深处科技展示"绝影Lite3"四足机器人等创新技术 [3] 产业交流与合作 - 吸引宇树科技、商汤科技、风语筑等国内文化科技头部企业参展 [4] - 邀请殷墟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文博机构代表促进文化交流 [4] - 国际展区面积扩容20%,吸引俄罗斯、蒙古国等20余国展商参与 [4] 文化消费与活动 - 设立休闲生活和时尚消费展区,汇集工艺美术、珠宝、茶文化等消费产品 [5] - 举办3项主题活动、5项配套活动和1项总结活动,涵盖展示、推介、研讨等内容 [5] - 文博会持续发挥检阅台、风向标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5]
城记|一周聚焦:从线上到线下,长三角城市积极拥抱“流量入口”
新华财经· 2025-07-18 14:02
城市流量经济竞争 - 线上关注流量与线下到访流量共同构成城市活力评估的双重维度,前者提升城市知名度,后者促进价值转化 [1] - 长三角地区近期通过政策支持、交通基建升级等方式加速争夺流量资源 [1] 上海互联网内容产业政策 - 上海发布"沪九条"政策,明确九项措施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目标打造全球影响力的创作集聚区 [2] - 黄浦区将依托小红书总部及金融科技产业优势,重点吸引金融、科技、时尚类内容创作主体 [2] - 杨浦区凭借B站总部及千亿级"在线新经济"产业集群基础,已形成MCN机构与内容平台集聚效应 [2] 长三角低空交通网络建设 - 昆山-杨浦复兴岛-浦东机场低空航线试飞成功,通勤时间缩短至高峰时段的1/3,串联长三角"半小时飞行圈" [3] - 杨浦复兴岛基地定位为长三角低空航路网枢纽,未来计划延伸至舟山群岛等旅游目的地 [3] 丽水机场通航影响 - 丽水机场作为4C级支线机场开通,弥补当地高铁覆盖率不足的短板,首航日开通北京、上海航线 [4][5] - 计划2024年新增广州、深圳等5条航线,年内总航线超10条,2026年目标拓展至14条以上航线 [5] - 机场建设直接服务于当地旅游业,破解"行路难"瓶颈,助力22家4A级景区及5A级缙云仙都景区客源拓展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