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恐怖袭击
icon
搜索文档
一天发生24起恐袭!中使馆紧急提醒
第一财经· 2025-06-11 15:24
哥伦比亚恐怖袭击事件 - 哥伦比亚发生24起恐怖袭击 造成5名平民和3名警察死亡 另有28人受伤 [1] - 袭击集中发生在西南部考卡山谷省和考卡省 包括卡利市等地 袭击方式包括汽车炸弹、摩托车炸弹、投掷爆炸物和持枪攻击 [1] - 袭击目标为警察设施和政府大楼 尚无组织宣称负责 [2] 哥伦比亚政府应对措施 - 哥伦比亚国家警察总局与军方开展联合行动打击非法武装活动 [2] - 哥伦比亚国防部悬赏3亿比索(约合7.2万美元)征集袭击者线索 [2] 中国驻哥伦比亚使馆提醒 - 中国驻哥伦比亚使馆提醒在哥中国公民及机构提高风险意识 加强安全防范 [4] - 建议谨慎前往冲突严重地区 辨识不明物品或装置 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区 [4] - 遇突发状况及时报警并与使馆联系 [4] 紧急联系方式 - 哥伦比亚报警电话:123 [5] -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86-10-12308或+86-10-65612308 [5] - 驻哥伦比亚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57-3176370920 [5]
俄称挫败一起乌方策划实施的恐怖袭击图谋
快讯· 2025-06-10 10:19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通报 -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拘捕一名俄罗斯公民 [1] - 该公民涉嫌向乌克兰提供俄军舰艇动向情报 [1] - 该公民还涉嫌策划实施恐怖袭击 [1]
美国“涉以”袭击事件爆出新细节,马斯克回应“美国际开发署资助恐怖主义”说法:是的
环球网· 2025-06-05 09:22
袭击事件定性 -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发生针对亲以色列团体的袭击事件 被联邦调查局定性为"有针对性的恐怖袭击" [1][3] - 袭击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约1时26分 造成多人受伤 一名嫌犯被捕 [3] -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文称美国绝不会容忍此次恐怖袭击 [3] 嫌犯关联信息 - 嫌犯车内发现写有"美国国际开发署"字样的文件 引发舆论争议 [1] - 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澄清该嫌犯不是美国国际开发署雇员 [3] 美国国际开发署相关 - 美国国际开发署是联邦政府负责大部分对外非军事援助的专职机构 [3] - 据美国媒体报道 该机构长期以对外援助为名资助干涉他国内政 [3] - 特朗普政府已告知国会将裁撤美国国际开发署几乎所有的剩余职位并关闭该机构 [3] - 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已完成对国际开发署的第一轮裁员 [3] - 美国国务院已取消国际开发署超九成"对外援助"合同 [3] 舆论反应 - 部分网友指控"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恐怖主义"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回复中表示赞同 [1] - 马斯克的言论获得不少人肯定 [1]
通话75分钟!普京誓言回应乌袭击俄机场,特朗普称事先不知情!普京明确:俄方拒绝乌方至少30天停火协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4 23:17
俄乌局势最新动态 -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约1小时15分钟通话 讨论乌克兰袭击俄机场事件 普京态度坚决表示将作出回应 [1][2][4] - 双方同意继续就乌克兰问题进行接触 通话持续70分钟 普京详细介绍俄乌谈判成果 [1][4] - 特朗普表示美方对乌克兰打击俄方机场计划不知情 [4] 俄乌谈判与停火协议 - 普京拒绝乌方提出的30天或60天停火协议 认为这将给乌方喘息重整军备的机会 [1][5] - 俄方已准备好于6月7日至9日与乌方交换1200名被俘人员 或成规模最大交换 [5] - 普京指责乌方在布良斯克州和库尔斯克州发动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 称乌政府"权力比和平更重要" [5][6] 国际社会反应 - "乌克兰防务联络组织"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缺席 系三年来首次 [1][7] - 德国防长表示欧洲国家将领导该组织 英荷两国承诺继续援乌 [7] - 舆论分析美防长缺席是特朗普政府与乌克兰"拉开距离"的最新举措 美方自1月以来未提供新军事援助 [7] 乌克兰外交动向 -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在华盛顿与美国务卿鲁比奥会晤 讨论伊斯坦布尔会谈、战俘交换等议题 [7][8][9] - 双方重点探讨加强乌克兰防空领域支持的必要性 [9]
犯罪行为早有预谋,目标明确涉及“反犹”,FBI披露科州恐袭嫌疑人背景
环球时报· 2025-06-03 22:53
袭击事件概述 - 一名激进分子使用自制喷火器突袭科罗拉多州亲以色列团体"为生命奔跑"的集会活动,造成至少12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需空运至丹佛救治 [1] - 受害者多为老年市民,包括一名纳粹大屠杀幸存者,袭击者高喊"解放巴勒斯坦,杀光所有犹太人"的口号 [1] 袭击者背景 - 袭击者名为苏莱曼,45岁埃及人,持过期非移民签证非法居留美国,曾为优步司机,无犯罪前科 [2] - 苏莱曼声称筹划袭击一年多,原计划使用枪支但因身份限制改为自制燃烧瓶,作案时携带16个未使用燃烧瓶 [2][3] - 被捕后承认意图"杀光犹太复国主义余孽",并留下手机和日记给家人 [2] 法律与政治反应 - 苏莱曼面临40多项联邦及州重罪指控,包括仇恨犯罪和谋杀罪,保释金达1000万美元,若定罪最高可判384年监禁 [3] - 白宫将事件归咎于上届政府移民政策,特朗普批评拜登边境政策并强调严惩恐怖分子 [3] - 国务卿鲁比奥宣布将筛查恐怖分子关联者并驱逐出境,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要求FBI彻查反犹主义暴力 [3] 社会影响 - 美国犹太社群近期频遭攻击,犹太权益组织称反犹主义已从潜在威胁转变为现实危机 [3] - BBC报道显示美国犹太裔普遍担忧安全状况,部分人开始改变传统生活方式以规避风险 [3]
俄侦查委员会:俄两座桥梁被炸系乌克兰所为
快讯· 2025-06-03 15:40
俄乌冲突升级 - 俄罗斯侦查委员会指控乌克兰策划并实施了对布良斯克州和库尔斯克州两座桥梁的爆炸袭击 [1] - 事件被定性为"恐怖袭击",造成7人死亡,113人受伤,包括儿童 [1] - 俄方缴获爆炸装置部件及其他物证,称袭击系"精心策划针对平民" [1] 俄方后续行动 - 俄侦查委员会将在俄联邦安全局和内务部支持下追查事件组织者和实施者 [1] - 俄方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追究责任 [1]
美国两周内再次发生“涉以”袭击,以总理发声谴责
环球时报· 2025-06-02 22:52
袭击事件概述 -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发生针对亲以色列团体的袭击事件,一名男子使用自制喷火器向人群喷火并高喊"解放巴勒斯坦",造成至少8人受伤 [1] - 袭击发生在6月1日下午约1时26分,受害者年龄介于52岁至88岁之间,至少一人伤势严重 [1] - 警方封锁事发街区并疏散邻近街区,FBI将此事件定性为"有针对性的恐怖袭击" [1] 嫌疑人信息 - 嫌疑人为45岁的穆罕默德·苏莱曼,国籍为埃及,于2022年持非移民签证抵达美国,签证于2023年2月到期 [1] - 嫌疑人居住在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在袭击中受伤并被逮捕 [1] 国际反应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谴责袭击事件,称受害者"仅因为他们是犹太人"而遭到袭击 [2] - FBI局长卡什·帕特尔在社媒发文称此为"有针对性的恐怖袭击"事件,正全力展开调查 [2] 背景关联 - 这是美国过去两周以来与加沙冲突相关的第二起备受关注的暴力事件 [2] - 5月21日两名以色列驻美使馆工作人员在华盛顿犹太博物馆附近中枪身亡,嫌疑人曾高喊"解放巴勒斯坦" [2] - 以色列今年3月重新封锁加沙地带并加大军事行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 [2]
美国发生恐袭
证券时报· 2025-06-02 02:29
袭击事件概述 -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发生针对亲以色列团体的袭击事件 造成多人受伤 美国联邦调查局定性为"有针对性的恐怖袭击" [1] - 袭击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约1时26分 亲以色列人士在市中心街区举行活动时遭到燃烧瓶攻击 5人烧伤 包括1名严重烧伤的妇女 [3] 事件细节 - 袭击地点为13街和珍珠街交汇处 袭击者被目击者指认后遭警方逮捕 [3] - 亲以色列团体"为他们的生命奔跑"每周举行活动 呼吁释放在加沙冲突中被扣押的以色列人员 [3] - 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通过社交媒体确认事件性质 联邦调查局与当地警方联合展开调查 [3] 后续处理 - 警方封锁事发街区并疏散邻近街区 博尔德市警察局长称此次袭击是"悲剧"且"不可接受" [3]
美国突发“恐怖袭击”
第一财经· 2025-06-02 00:43
袭击事件基本情况 -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发生燃烧瓶袭击事件 造成多人烧伤 嫌疑人已被拘留且伤势较轻[1] - 伤者伤势范围从非常严重到轻微不等 具体人数尚未公布[1] - 事发时亲以色列团体正在当地举行游行活动[1] 调查进展与定性分歧 - 地方警方表示尚未定性为恐怖袭击 强调动机结论尚不明确[1] - 科罗拉多州检察长认为事件呈现仇恨犯罪特征[2] -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将其作为针对性恐怖袭击展开全面调查 已部署探员现场工作[2]
俄罗斯两座桥梁坍塌 被俄方定性为“恐怖袭击”
新华社· 2025-06-01 17:02
事件概述 - 俄罗斯布良斯克和库尔斯克地区分别发生桥梁坍塌事件,共导致至少7人死亡,70多人受伤 [1] - 两座桥梁均被定性为"恐怖袭击",布良斯克州桥梁爆炸导致客运列车被砸,库尔斯克州铁路桥被炸导致火车坠落 [1] - 俄侦查委员会发言人确认事件为"恐怖袭击",俄总统普京已听取汇报,执法机构正在调查 [1] 事件影响 - 俄多地加强安全戒备,图拉州检查桥梁和立交桥,加强交通枢纽反恐措施,利佩茨克州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2] - 俄联邦委员会宪法委员会主席建议加强边境铁路运输安全措施,并提议建立俄乌缓冲区以防止恐怖分子入侵 [2] 政治与谈判背景 - 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称肇事者应受严惩,并怀疑事件可能是破坏俄乌第二轮谈判的挑衅行为 [1] - 乌克兰反虚假信息中心主任称俄方可能利用该事件为破坏谈判准备理由,并试图将乌克兰描绘为"恐怖主义国家"以拒绝谈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