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权益保护

搜索文档
奔跑的身影应有保障托举
经济日报· 2025-05-10 22:16
平台经济与新就业形态 - 平台经济发展催生了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 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1]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达8400万人 工作时间弹性化 工作地点灵活化 [1] - 新就业形态对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但用工关系复杂导致权益保护面临挑战 [1] 劳动者权益保障现状 - 部分平台与稳定从业人员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或购买商业保险作为补充保障 [1] - 人社部等部门已出台指导意见 重点保障休息权、劳动报酬等基本权益 [1] - 存在虚构劳动合同违规缴纳社保等乱象 需系统性解决方案 [1] 社保政策优化方向 - 部分地区试点将社保范围从医疗养老险拓宽至工伤险、生育险 效果显著 [2] - 需优化社保程序并扩大试点政策范围 解决跨地区流动带来的政策衔接问题 [2] - 社保政策差异需通过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以适应新就业形态的高流动性 [2] 劳动纠纷解决机制 - 需明确多平台就业场景下的劳动关系认定标准 [2] - 应推动实践检验的指导意见上升为法律法规 提供纠纷解决依据 [2] - 纠纷处理需结合调解诉讼等多元方式 平衡法理与人情 [2] 制度与企业协同 - 保障劳动者权益需制度创新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双轮驱动 [2] -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激发劳动者工作热情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
苏州劳动争议“十大案例”发布
苏州日报· 2025-05-01 00:36
劳动争议典型案例 工资支付 - 法院明确用人单位应以货币形式支付工资 否定了以消费券替代工龄补贴的做法 [2] - 袁某因恶意欠薪被追究刑事责任 彰显法律对恶意欠薪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2] 年休假权益 - 法院未支持以团建活动冲抵年休假的做法 强调尊重劳动者对休假时间、方式的自主决定权 [2] 职务行为与利益冲突 - 季某因未经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促成亲属交易 被认定为损害企业利益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合法 [2]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 - 聋哑骑手许某的职业伤害与工伤认定竞合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法院赋予其救济选择权 [2] - 超龄劳动者颜某因用人单位未及时申报工伤导致的待遇差额得到支持 明确参保期间应享同等工伤保险待遇 [2] 就业歧视 - 肢体残疾劳动者周某的平等就业权益得到法律保护 法院认定制造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行为违法 [3] 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 - 李某因违反规章制度拍摄存储公司商业秘密 被认定为严重违纪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合法 [3] - 郑某与医药公司的纠纷中 法院依法认定竞业限制义务范围和竞争关系 保障高技术人才有序流动 [3] - 徐某因拒不履行行为保全裁定被罚款 体现对高科技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 [3]
职业病防范要与时俱进
证券时报· 2025-04-29 01:43
职业病防治法更新 -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病和精神行为障碍成为职业健康新挑战 [1] - 现行《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和职业性精神行为障碍2个类别 调整后法定职业病增至12类135种 [1] - 新版目录将于2024年8月1日实施 与国际劳工组织及多数国家标准接轨 [1] 新增职业病覆盖人群 - 办公室白领、教师、交警、医护、驾驶员等长时间固定体位工作者面临肌肉骨骼损伤风险 此次调整将其纳入法定职业病范畴 [2] - 应急救援人员如警察、消防员、殡仪馆员工可能因职业暴露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类疾病首次被列入职业病目录 [2] 政策实施影响 - 用人单位需承担新增职业病预防责任 包括改善工作环境及加强疾病科普宣传 [3] - 配套措施需解决疾病认定标准问题 避免因操作性问题导致权益落地困难 [3] - 制度调整旨在填补职业伤害保障盲区 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