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发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半年揽超1800万境外游客,深圳瞄准全球钱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03:22
深圳入境旅游与消费增长 - 深圳通过科技手段如AI翻译设备提升外国游客体验,促进境外游客消费转化 [1] - 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下,上半年深圳入境游客达1839.35万人次,同比增长31.9% [1] - 经深圳口岸出入境外籍人员343.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 [1] 免税与退税政策发展 - 深圳现有6个离境退税口岸,上半年退税商店数量突破1000家 [1] - 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选址福田区深业上城,预计8月底开业 [1] 跨境支付与消费促进措施 - 微信香港钱包联合美团、滴滴等推出总值超600元优惠,覆盖深圳6个行政区重点商圈 [2] - 蚂蚁集团接入马来西亚Touch 'n Go、泰国TureMoney等电子钱包平台,方便国际游客获取消费信息 [2] 2025深圳购物季活动规划 - 活动设置"八月欢乐游购、九月时尚乐购、十月品牌嗨购"三大月度主题 [2] - 聚焦15大消费热点板块包括AI消费、低空消费、数字消费等 [2] - 计划开展12场"一区一活动"、36个市级重点活动及超670场分项活动 [2]
首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持续引燃消费热情
证券日报· 2025-08-08 16:27
首发经济发展现状 - 今年以来首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地积极开设首店,助力商业热度提升,掀起消费热潮 [1] - 前5个月北京新增落地首店近400家,累计举办首展、首演、首秀等活动近200场 [1] - 上海新增首店365家,其中全球及亚洲首店10家,全国及内地首店62家,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19.73% [1] 首发经济的驱动因素 - 消费者需求转向多元化、个性化和品质化,首发经济成为各地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 [1] - 开设首店能持续引燃消费市场,首店作为品牌在特定区域的第一次亮相,天然带有话题属性,点燃消费者打卡热情 [1] - 首店已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高能级首店的布局往往伴随着资源倾斜,如限量款产品、定制化服务或沉浸式场景设计 [1] 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3月份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因地制宜推进首发经济,鼓励开设首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 [2] -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加力促进上海市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新增三项措施、延续实施七项,共十项支持政策 [2] 长期运营策略 - 需从"短期流量"转向"长期价值"运营,建立持续创新机制,定期更新产品或服务,维持消费者关注度 [2] - 深入挖掘所在城市的文化基因,将地域特色融入品牌表达,避免同质化,增强消费者情感认同 [2] - 推动首店与周边商业、文旅资源联动,通过跨界合作扩大客群覆盖,形成"首发生态圈" [2] 差异化发展模式 - 各地应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差异化发展模式,开发地域特色IP产品,将非遗、老字号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 [3] - 北京、上海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聚焦高能级首店,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3] - 成都、西安等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可主打"特色场景+首店"模式,推动首店与文旅IP联动 [3] - 深圳、杭州等创新型城市应侧重"科技+首店"的融合,打造"未来生活体验场" [3]
抓住年轻消费者 新增杭州限定商品区 看好杭州消费成长性
杭州日报· 2025-08-08 02:40
公司动态 - MUJI国内首家焕新升级的世界旗舰店于2024年7月落户杭州湖滨商圈,该店销售额连续多日位居全国门店榜首 [1][2][3] - 旗舰店引入全国首家Gelato意式冰淇淋概念店、杭州限定商品区(如龙井桑叶口味冰淇淋、西湖龙井茶香香氛系列)及互动体验区(大头贴拍摄、扭蛋机) [2] - 公司计划联合杭州本土艺术家及手工艺人开展跨界合作,进一步融入"杭州基因" [3] 行业趋势 - 2024年杭州引进全国首店、浙江首店等388家,同比增长54%,首店数量仅次于上海 [5] - 杭州商业地标差异化显著:武林银泰为美妆销售高地(海蓝之谜等品牌全国销量第一),杭州大厦聚集顶奢珠宝(HARRY WINSTON等),湖滨商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in77、工联CC为品牌首发阵地) [6] - 杭州出台《关于发展"首店经济"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政策的实施细则》,对引进首店的运营主体给予资金奖励 [7] 市场表现 - 杭州消费潜力受品牌高度认可,市场空间广阔且预期乐观,首店落地被视为对城市营商环境的"信任票" [7] - 2025年中国首发经济规模预计达10万亿元,杭州将通过政策支持、文化融合及商圈联动进一步释放潜力 [7]
经济大省新亮点|零售“焕新升级”激发新需求——河南提振消费一线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8-07 20:51
首发经济提振消费 - 河南省通过发展首发经济打造特色消费新场景,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7.2%,高出全国2.2个百分点 [1] - 郑东万象城商业面积超24万平方米,汇聚540多个品牌,其中100多家城市首店及近50家城市旗舰店 [2] - 丹尼斯大卫城上半年客流量达1390万人次同比增长0.4%,销售额超55亿元同比增长3% [7] 首店经济效应显著 - 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日客流量达1500人次,现烤面包供不应求 [2] - 宇树科技河南首店吸引消费者体验智能产品,网红咖啡店"皮爷咖啡"正在装修 [3] - 山东特色美食品牌"吉屋出猪"河南首店日销售额2万元,计划年底前在郑州开6家店 [3] 消费升级与场景创新 - 河南零售业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打造"艺术、文化与商业"综合体 [8] - 华豫佰佳IP形象旗舰店开业首日客流量1.71万人次,销售额突破198万元 [15] - 永辉超市等6家商超调改后日均客流量和营业额增长3倍左右 [15] 商业基础设施升级 - 华豫佰佳拥有6000平方米中央厨房和15000平方米现代仓储中心,年营收超20亿元 [15] - 河南零售业通过生产基地、中央厨房和数字化供应链网络支撑高质量发展 [12] - 郑州形成二七商圈、花园路商圈、高铁站商圈等现代商业集群 [11]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零售“焕新升级”激发新需求——河南提振消费一线观察
新华网· 2025-08-07 13:46
核心观点 - 河南省通过发展首发经济、打造特色消费场景和优化消费环境 有效提振消费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2万亿元 同比增长7.2%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1][2][6] 首发经济成效 - 品牌首店对消费拉动作用突出 郑东万象城引入100多家城市首店及近50家城市旗舰店 日客流量达1500人次 [2] - 丹尼斯大卫城上半年客流量达1390万人次 同比增长0.4% 销售额超55亿元 同比增长3% [3] - 特色首店销售表现强劲 脂渣品牌"吉屋出猪"日销售额达2万元 计划年底前在郑州开设6家门店 [3] 消费场景升级 - 零售业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 打造集运动、娱乐、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体验空间 [4] - 华豫佰佳IP形象旗舰店开业首日客流量达1.71万人次 销售额突破198万元 [6] - 永辉超市等6家商超改造后日均客流量和营业额增长约3倍 [6] 供应链支撑体系 - 零售企业通过中央厨房和现代仓储中心保障品质 华豫佰佳拥有6000平方米中央厨房和15000平方米仓储中心 年服务顾客超5000万人次 [6] - 数字化供应链网络成为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6] 政策支持导向 - 河南省政府将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之首 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 - 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 培育放心商店、放心市场等消费载体 [5]
零售“焕新升级”激发新需求——河南提振消费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5-08-07 13:13
首发经济与消费提振 - 河南省通过发展首发经济(首店、首秀、首展、首演)打造特色消费场景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 42万亿元 同比增长7 2% 高出全国2 2个百分点 [1] - 郑州郑东万象城引入540多个品牌 含100多家城市首店及50家旗舰店 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日客流量达1500人次 [2] - 蜜雪冰城总部旗舰店 董明珠健康家郑州中原店开业 胖东来郑州首店 山姆会员店加紧建设中 [2] 首店经济拉动效应 - 宇树科技河南首店吸引消费者体验机器狗 皮爷咖啡装修中 山东品牌"吉屋出猪"河南首店日销售额2万元 计划年底前在郑州开6家店 [3] - 丹尼斯大卫城上半年客流量1390万人次(+0 4%) 销售额超55亿元(+3%) [3] 消费升级与场景创新 - 河南零售业从拼价格转向拼品质 胖东来 大卫城 万象城等成为"艺术 文化与商业"综合体 消费需求从商品转向服务 [4] - 推动百货店"一店一策"改造 培育"小而美"店铺 商超转型为运动 娱乐 文化综合体验空间 [4] 商业基础设施与供应链 - 华豫佰佳首家IP形象旗舰店开业首日客流量1 71万人次 销售额198万元 公司拥有6000平方米中央厨房 15000平方米仓储中心 年营收超20亿元 [6] - 永辉超市等6家商超调改后日均客流量 营业额增长3倍 [6] 商圈与消费载体 - 郑州二七商圈 花园路商圈 高铁站商圈汇聚商场 超市 品牌店 现代商圈成为拉动消费重要载体 [4]
政策驱动下的五大消费新场景
北京商报· 2025-08-07 12:27
首发经济 - 构建首发时尚新矩阵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体验区并集聚全球知名消费品牌 鼓励开设首店、旗舰店和创新概念店 举办全球首发节及高能级首秀首演首展活动 培育本土时尚品牌并支持国际品牌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3] -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 支持商圈商街商场改造提升 鼓励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大兴打造时尚消费品首发中心 鼓励海淀、石景山、怀柔培育科技电子消费品首发中心 便利审批或备案服务[4] - 加大科技资金支持力度 支持企业开展全球首发或国际领先的创新药械早期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 支持CRO机构对标国际标准提升临床试验服务能力[5] 数字消费 - 支持企业数字化场景应用 发展直播电商和即时零售等新业态 鼓励运用大数据、XR、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数字人导购和虚拟消费场景[6] - 树立数字消费新标杆 鼓励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模型优化智能购物服务 推动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 支持构建可感知的数字消费场景 培育30个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和50个直播电商示范案例[8] - 建设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 支持线上超高清视听内容消费和线下融合应用场景体验[9] 赛事经济 - 举办潮流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等赛事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 与商圈景区互动链接 举办北京马拉松等精品赛事升级竞赛服务 聚焦数智体育和虚拟体育举办创新赛事[10] - 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 培育20项国际顶级赛事、30项高商业价值赛事和50项本土影响力赛事 形成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 打造赛事+消费场景并扩大体育消费节影响力[10] - 引进国际电竞赛事 丰富电竞+消费场景 支持举办多元场景融合的电竞主题消费活动[11] 场景融合 - 加强旅游与百业融合 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场景和乡村旅游集聚区 加快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12] - 提升双枢纽消费能级 发挥机场汇集作用打造国际消费桥头堡 建设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世界级商贸旅游综合体 支持免税店扩大国货精品销售并拓展跨境电商即买即提试点[13] - 打造微观精品片区 依托文脉公园水域等资源在多个区域加强文商旅体多元功能融合 打造兼具生态人文与活力的城市精品片区[13] 文化消费 - 挖掘文娱消费新内涵 深化演艺之都和博物馆之城建设 鼓励历史文化场所活化利用 支持线上演出直播拍卖等新业态发展[14] - 丰富时尚文化体验区 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 培育天桥现代演艺群落等演艺集聚区累计认定百家演艺新空间 支持特色小镇发展原创艺术和演艺娱乐[15] - 激励技术创新应用 推动人工智能AIGC等科技与游戏电竞产业深度融合 支持企业布局游戏引擎交互式流媒体和扩展现实等领域 给予智能化技改最高3000万元奖励[16] 跨界融合与品牌建设 - 引领国潮消费新风尚 鼓励新老品牌跨界合作激发国潮产品潜力 支持老字号数字化转型与IP跨界合作 打造京彩四季消费主题品牌并规范发展谷子经济[7] - 打造国际美食新品牌 支持餐饮企业高质量发展 鼓励国内外餐饮品牌在京设立首店 推动传统餐饮技艺振兴[4] - 打造特色消费街区 深入挖掘烟袋斜街模式口等街区历史文化内涵 优化业态配置融合文化时尚元素 美化街区环境营造时尚消费氛围[17]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 支持消费活动广泛开展 针对同一主体同一场地同类活动推行一次性安全许可制度 提高进口首发新品通关便利度 实行海外预先检测试点和归类预裁定等措施[4] - 鼓励支持出海发展 用好文化新质生产力和服务贸易创新政策 鼓励游戏电竞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对出海成绩显著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16] - 促进消费开放协同 依托两区政策深化文旅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开放 加强京津冀服务消费协同联动 构建文商旅体跨区域融合新模式[13]
新晋消费第一城,重庆何以超越上海
经济观察报· 2025-08-06 13:47
消费市场格局变化 - 2025年上半年重庆社零总额达8300.37亿元,以不到40亿元差距超越上海的8260.41亿元,暂时领跑全国消费市场 [1][2] - 重庆消费增长势头显著,2018年社零总额首次破万亿达10705亿元,2024年达16190亿元但仍比上海少1749.78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重庆社零同比增长4.5%,上海仅增长1.7%,其中1-5月上海增速实现近一年来首次由负转正 [5] 上海消费疲软原因 - 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6%是主要拖累因素,中高端餐饮需求萎缩明显 [5] - 汽车类消费下降幅度最大达13.7%,新能源补贴减少和绿牌获取难度增加是主因 [6] - 服务消费占比近60%但不计入社零统计,且存在"跨地域消费"现象导致本地社零占比降低 [10] 重庆消费增长动能 - 餐饮收入1233.7亿元增长6.4%,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858万人次带动餐饮增长6.6% [6] - 3C数码产品纳入补贴后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1.9%,家电类增长6.5% [7] - 社零占GDP比重达52.1%远超上海的31.5%,显示更强消费意愿 [9] - 制造业转型成效显著,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5.6% [9] 两城消费特征对比 - 重庆消费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每100元可支配收入中约70元用于社零消费 [10] - 上海国际品牌集聚度超90%,2024年新增各类首店1269家,重庆仅389家且高能级首店较少 [14] - 重庆常住人口超3000万较上海多近千万,且生活成本较低(房价约为上海一半) [11] 未来发展趋势 - 重庆暑期旅游旺季和消费券政策将支撑下半年消费,但年底可能面临周期性收紧 [15] - 上海在"金九银十"和进博会带动下可能出现反弹,但预计幅度有限 [15] - 重庆需在高端精品消费和个性化特色消费上实现突破,以保持长期竞争力 [16]
新晋消费第一城,重庆何以超越上海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09:38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核心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称"社零总额")的重要性不言 而喻。自2018年超越北京以来,上海已连续七年稳坐全国"消费第一城"的宝座。然而2025年上半年,一 场"消费第一城"争夺战在上海与重庆之间上演。 2025年1月至2月,重庆以2831.83亿元的社零总额实现历史性突破,以54.43亿元的微弱优势首度超越上 海;一季度结束时,重庆将领先优势扩大至146.87亿元。进入5月,上海凭借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实现反 弹,以68.48亿元的优势重夺榜首。然而6月重庆再次发力,最终在上半年以8300.37亿元的社零总额力压 上海的8260.41亿元,以不到40亿元的差距险胜上海,暂时领跑全国消费市场。 重庆消费市场的增长势头在几年前就已显现。2018年,重庆社零总额首次破万亿,达10705万亿元,成 为继京沪之后第三个"万亿消费俱乐部"成员之一;2022年,重庆以13926亿元的社零总额首次超过北 京,排名全国第二。2024年,重庆社零总额达16190亿元,比上海少1749.78亿元。 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一,重庆消费"超车"是否会昙花一现?其消费增长的动能是什么?上海又为何 ...
重庆问鼎“消费第一城”背后的“烟火气”与“创新力”
搜狐财经· 2025-08-06 08:06
消费规模与排名 - 重庆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00.37亿元 超越上海8260.41亿元成为全国第一 [1] 消费活动策略 - 重庆通过高密度全域全季消费活动拉动市场 国际消费节联动所有区县推出超200场活动 [3] - 电商节整合700余家品牌企业及3000余款产品 联合百家MCN机构与200余位主播构建消费生态 [4] - 4-6月全域700余场消费活动直接拉动销售额70亿元 [7] 政策与补贴成效 - 全国首创3C数码以旧换新政策 涵盖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品类 [8] - 政策通过"1+4+N"服务生态支撑 依托1360个服务网点实现15分钟便民服务圈 [8] - 截至6月底家电手机数码累计涉补交易326.82万单 补贴资金达17.01亿元 [10] 线上线下协同模式 - 汽车直播狂欢节创新"线上导购+线下体验"模式 提升试驾效率 [4] - 电商节实现网络零售额534.2亿元 同比增长12.9% [6] 文旅融合与场景创新 - 洪崖洞等文旅景区人气十足 五一假期千厮门大桥封桥让路 [3] - 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水上音浪季融合音乐水景灯光演出 日均吸引游客超5000人次 [6] - 构建"江崖街洞天"消费空间体系 建成286处山城步道特色街区复合场景 [12] 特色商业与地标经济 - 观音桥商圈通过首发经济与地标联动 日均人流量突破百万 直接拉动区域消费超20亿元 [3] - 戴家巷崖壁后街聚集40余家特色店铺 利用崖壁地形形成青年聚集地 [12] - 特色商业带动沿线商铺租金上涨15%-20% [12] 企业参与案例 - 龙湖时代天街"数码宝贝"西南首展带动周边餐饮娱乐消费同比增长35% [3] - 问界汽车通过直播模式让消费者提前了解车型信息 [4]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增加首发经济与"渝伴礼"品质消费供给 做靓"不夜重庆"名片 [15] - 建议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消费市场"体系 提升现代服务业占比 [15] - 通过多元业态延长消费时段与空间 发展入境游提升服务消费质量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