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搜索文档
烽火砺肝胆 杀敌无所惧(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7-03 00:3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整理的关键要点: 抗战老兵黎洪的生平 - 黎洪1924年10月出生于香港,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 [5] - 1943年因表现优异被调到东江纵队司令队,负责司令部保卫工作 [8] - 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1] - 抗战胜利后,东江纵队主力撤往山东,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 [12] - 1958年转业到广东省水电厅工作 [12] 抗战经历 - 1942年初参与护送"水客"(后证实为文化名人)回内地,共撤离800余名进步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 [6][7] - 1944年5月参与东莞梅塘战斗,与约500名日军激战,最终击毙、打伤40多名日本兵 [9] - 1944年5月到年底带领第五大队南虎队第二中队沿东江打游击,依靠群众帮助多次化险为夷 [11] 革命信念 - "国难当头,怎能不站起来反抗"是黎洪参加抗战的初衷 [6] - "怕死就不革命,革命就不怕死"展现了坚定的革命意志 [9] - "党和人民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我要为老百姓而战"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1] 晚年活动 - 近年来常参加宣讲活动,向学生讲述抗日故事 [12] - 希望年轻人永远跟党走,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12] 注:原文中未提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故按照要求仅整理与人物生平相关的关键信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烈蒋志英:铁血骁将誓守海门
新华社· 2025-07-01 08:54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内容主要涉及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不包含公司和行业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市场数据或行业趋势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分析。
日军疯狂围剿抗日英雄杨靖宇的相册在辽宁曝光
新华网· 2025-07-01 08:26
历史相册曝光 - 一本记录日本关东军围剿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历史相册近日在辽宁沈阳曝光 [1] - 相册中一张照片记录了关东军杀害杨靖宇后在其头颅前合影的场景 [1][3] - 该相册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力罪证 [1][4] 相册内容与背景 - 相册名为《吉林通化间岛三省治安肃正工作纪念写真帖》,由日本关东军于1941年出版发行 [3] - 相册包含近百张照片,记录了1939年至1940年关东军围剿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 [3] - 照片中关东军与杨靖宇头颅合影的目的是自我宣扬并威胁东北民众,但反而激起了反抗意识 [3] 杨靖宇与东北抗日联军 -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3] - 在敌我力量悬殊、环境艰苦的情况下,杨靖宇率领抗联开展山地游击战,成为日寇的强劲对手 [3] -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附近壮烈殉国,年仅35岁 [3] - 敌人剖腹后发现其胃中仅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无粮食 [3] 相册的历史意义 - 相册是日本关东军自我宣扬的内部资料,现成为侵华战争的有力罪证 [4] - 相册从侧面反映了杨靖宇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历史 [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炸不垮的山城
新华社· 2025-06-27 10:39
炸不垮的山城 6月5日一早,90岁的程铭从床上起身,身体站不稳,却执意要出门。他对老伴说:"我一定要去,我没 有第二个80周年了。" 这天,他要参加重庆大轰炸纪念日活动。6月5日,重庆全城拉响防空警报,举行纪念活动,向在重庆大 轰炸中遇难的同胞致哀,警醒市民勿忘历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 际,今年的活动也邀请了程铭等大轰炸亲历者参加。 大轰炸中,程铭的多位亲人被夺走了生命,只有他幸运地活了下来。 "雷锋的士"把程铭和老伴送到了位于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的活动现场。那段时间,程铭身体虚弱,躺在 床上,已经很多天没下楼了。当天早上出门天气凉,程铭还穿着毛背心。当防空警报响彻重庆上空,程 铭的思绪也回到了80多年前。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成为中国战时首都和大后方政治、 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成为侵华日军的重要军事目标。 1938年2月18日,侵华日军集中主要航空兵力,开始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地毯式轰炸,山城随即沦 为一片火海。 1939年5月3日至4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制造了历史上罕见的空中大屠杀,向重庆人口最密集的 住宅区投弹,死者几乎全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日军当年在此开始走向败亡——重访深河桥
新华网· 2025-06-27 01:00
历史事件回顾 - 深河桥作为贵州独山县北部交通要道上唯一横跨深谷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始建于明隆庆年间[1] -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为阻止日军北上,中国军队炸毁深河桥,成为侵华日军走向失败的历史见证[1][3] - 日军在黔南地区烧杀掳掠,造成"黔南事变",当地各族人民组成村寨护卫队进行抵抗[2] 遗址保护与开发 - 深河桥抗战遗址于202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3] - 2023年深河桥所在的麻万镇麻抹社区被纳入全省第三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3] - 当地以"深河桥抗战文化遗址"为核心,划分为"抗战文化研学区和乡村文化体验区",发展红色旅游助农增收[4] 交通设施变迁 - 被炸断的深河桥桥墩现掩映在树林间,一旁重建的深河桥已成为210国道上的重要桥梁[6] - G75兰海高速上的深河大桥与都独同城大道凌空飞架,见证着独山交通设施的沧桑巨变[6]
马本斋:抗战楷模 民族脊梁(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6-26 22:00
马本斋的军事成就 - 率领回民支队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7万余名[1] - 1939年7月任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采用炸桥梁、破公路、打伏击等战术屡创日伪军[1] - 1940年康庄伏击战以零伤亡歼灭日伪军8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2] - 1943年八公桥战斗中提出"牛刀子剜心"战术,直插敌军总部取得胜利[4] 马本斋的生平与信仰 - 1902年生于河北献县贫苦回族农民家庭,1938年1月组建回民抗日义勇队[1] - 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申请书中表达为民族解放奋斗的决心[1] - 母亲白文冠1941年被日军抓走后绝食殉国,马本斋写下"儿承母志"誓言继续抗战[4] - 1944年2月因积劳成疾逝世,年仅42岁[4] 马本斋纪念馆现状 - 纪念馆位于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东村,包含主馆和母子烈士陵园[4] - 累计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 - 2024年9月启动升级改造工程,持续搜集核实马本斋战斗故事[5]
新疆:抗日战场上的国际物资重要通道
新华社· 2025-06-24 08:58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的交通建设与物资运输 -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成为连接中国与苏联的重要陆上通道,承担了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的关键任务 [1] - 1937年至1944年间,新疆建成可通车公路5301公里,为飞机、坦克、弹药等重型装备的运输提供了保障 [1] - 西北国际通道的主要运输路线从霍尔果斯进入新疆,经迪化、吐鲁番、哈密等地,最终运往抗日前线 [1] 新疆各族群众在交通建设中的贡献 - 新疆各族群众积极投身筑路运动,在戈壁沙漠、高原山区等恶劣地形条件下义务参与公路建设 [2] - 果子沟区域作为西北国际通道的必经之路,各族群众在人拉肩扛的条件下完成修筑,部分人员甚至献出生命 [2] -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前就重视新疆的战略地位,组织动员各族群众参与通道建设,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2] 新疆现代交通运输发展成就 - 当前新疆公路总里程超过23万公里,实现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客车 [3] - 铁路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全长2712公里并形成闭环 [3] - 霍尔果斯口岸成为中欧班列重要通道,新疆建成27个民用机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3]
吉鸿昌:“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6-23 22:10
吉鸿昌生平事迹 - 吉鸿昌1895年生于河南省扶沟县 1913年入伍因骁勇善战从士兵升至军长 人称"吉大胆" [2] - 1930年9月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 因不愿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 1931年8月被解除兵权强令出国"考察" [2] - "九一八"事变后请命北上抗日未获批准 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寻求国际声援 [2] - 193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 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 [3] - 1934年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 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 [4] - 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被捕 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被害 时年39岁 [4] 纪念馆展示内容 - 馆前广场矗立7米高戎装铜像 馆内设模拟实景展示吉鸿昌就义场景 [2] - "浴血奋战 收复河山"展厅陈列抗日战争时期军旗 军衣 军帽 臂章等实物 [4] - 激光装置投射吉鸿昌就义诗"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2] 社会影响与纪念活动 - 扶沟县将城区主干道命名为"鸿昌大道"和"将军路" [4] - 成立思政教育工作室挖掘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4] - 实验小学学生表示要发扬革命先辈优良传统 [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马本斋:抗战楷模 民族脊梁
新华社· 2025-06-21 08:37
马本斋军事成就 - 组建回民抗日义勇队并发展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后任回民支队司令员[1] - 率部经历870余次战斗,歼灭日伪军3.67万余名[1] - 1940年康庄伏击战以零伤亡歼灭日伪军80余人[2] - 1943年八公桥战斗运用"牛刀子剜心"战术攻克敌军总部[2] 马本斋个人经历 - 1902年生于河北献县贫苦回族家庭,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 - 入党申请书中宣誓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一切[1] - 母亲白文冠被日军抓捕后绝食殉国,激发其抗战决心[2] 纪念与传承 - 马本斋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3] - 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 - 2024年9月启动升级改造工程以扩充史料展示[3]
岁月不曾模糊英雄身影 白山黑水间铸就中国人挺立的精神丰碑
央视网· 2025-06-20 06:04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要点总结: 历史背景 -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 杨靖宇将军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8] - 1929年杨靖宇从河南奔赴东北开展革命工作 [8] 军事活动 - 1932年秋杨靖宇被派往南满地区领导抗日武装斗争 [7] - 1936年初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歼灭关东军"肉弹十勇士" [7] - 1938年8月指挥长岗战斗,以450多人兵力歼灭伪军索旅,击毙西田重隆和高冈武治 [14] - 1939年夏被日军列为伪满洲国第一心腹大患,悬赏两万元收买其人头 [16] - 1939年10月至1940年2月与日伪军作战达47次 [24] 精神象征 - 提出"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著名言论 [5] - 创作《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鼓舞士气 [13] - 在断粮6天情况下仍坚持战斗直至牺牲 [24] - 牺牲后胃中仅发现枯草、树皮和棉絮,无一粒粮食 [26] - 日军战犯岸谷隆一郎在遗书中承认"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28] 纪念活动 - 濛江县更名为靖宇县以纪念将军 [32] - 1948年杨靖宇将军头颅在长春被找到 [32] - 1958年头颅安葬于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