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lation

搜索文档
亚洲经济: 与美国投资者的讨论要点-Asia Economics_ The Viewpoint_ What we debated with US investors
2025-09-28 14:57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亚洲经济前景 包括中国 印度 日本等主要经济体[1] * 纪要由摩根士丹利亚洲经济团队撰写 团队负责人为Chetan Ahya[4]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投资者对亚洲增长前景持更积极看法 尤其是股票投资者 其依据是美国IT资本支出强劲以及消费保持韧性 这应能支撑亚洲出口[6] * 摩根士丹利持更谨慎观点 认为关税造成的损害即将显现且可能被低估 目前亚洲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已达25% 远高于年初的5%[7] * 韩国9月前20日经工作日调整后的日均出口额同比收缩10.6% 较8月5.7%的增长显著恶化 科技与非科技产品出口均陷入收缩区间[8] * 鉴于对贸易周期和中国通缩挑战的更悲观看法 以及美元走弱的预期 摩根士丹利预计亚洲将出现比市场定价更多的降息 尤其是在印度 韩国 印尼和台湾等经济体[16] * 关于中国 投资者认同宏观形势依然严峻 通缩压力持续 但市场表现可与宏观脱钩 其关注点在于微观主题而非宏观叙事[22][25] * 投资者聚焦三大主题 新兴前沿领域(如AI和先进制造) 反内卷政策可能改善部分行业定价能力 以及股息收益率相对于存款利率的吸引力推动家庭参与股市[25] * 对于可持续退出通缩 摩根士丹利认为增长模式需进行四大关键转变 包括接受较低的实际GDP增长目标 停止创造新的过剩产能 削减现有过剩产能以及提振国内消费[24] * 在印度 投资者情绪悲观 主要担忧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长近期减速以及美印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26] * 摩根士丹利预计印度国内需求将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复苏 驱动因素包括累计100个基点的降息(预计还有50个基点) 个人所得税削减以及商品及服务税(GST)下调[27] * 美印贸易紧张仍是关键风险 受潜在关税影响的印度对美出口仅占GDP的1.2% 但若服务出口(占印度总出口近半)受影响 则将对增长产生实质性冲击[28] * 在日本 多数投资者预期日本央行应尽早加息 而摩根士丹利的基本假设是2026年前都不会加息[29] * 不加息的理由在于 当前通胀主要由货币贬值和供应因素驱动 而非需求因素 且全球贸易放缓将对日本企业营收和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进而影响其维持当前工资增长水平的能力[30][31] * 日本国内需求复苏仍处于初期阶段 实际GDP水平仅略高于疫情前(2019年第三季度=100)[33] 其他重要内容 * 固定收益投资者与摩根士丹利对中国宏观疲弱的看法一致 辩论围绕通胀前景和反内卷政策对通缩的影响[22] * 中国政策制定者倾向于通过投资刺激增长 但因财政收入的GDP占比已因通缩压力下降约4个百分点 而对实施社会福利改革提振消费持谨慎态度[23] * 摩根士丹利中国经济学团队预计还将有15个基点的政策利率下调[25] * 摩根士丹利外汇策略师指出 印度卢比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低于其10年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区间[28] * 若日本央行在美联储降息时激进加息 将导致货币大幅升值 影响利润并削弱企业维持工资增长的能力[31]
Dollar Climbs with Bond Yields
Yahoo Finance· 2025-09-19 19:32
美元指数走势及影响因素 - 美元指数周五上涨0.31% 受美债收益率上升和英镑疲软支撑 英镑因英国8月政府借款超预期而跌至两周低点[1] - 美元从高位回落 因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表示预计今年还将进行两次降息[1] - 美元面临压力 因市场担忧美联储独立性 特朗普试图解雇美联储理事库克以及斯蒂芬·米兰计划兼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职务[2] 美联储政策预期 - 卡什卡利支持FOMC本周降息25个基点 并预计今年还将进行两次降息[3] - 市场定价显示10月28-29日FOMC会议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1%[3] 欧元兑美元汇率表现 - 欧元兑美元周五下跌0.33% 因德国8月生产者价格出现15个月来最大同比跌幅 引发通缩担忧[4] - 欧元承压 因美元走强且德国政府表示第四季度借款将比原计划增加20% 用于基础设施和武装部队支出[4] 德国经济数据 - 德国8月PPI环比下降0.5% 同比下降2.2% 差于预期的下降0.1%和下降1.7% 同比跌幅为15个月最大[5] 欧洲央行政策立场 - 欧央行官员言论分歧 理事森特诺表示欧元区增长低于潜在水平 通胀可能很快低于目标并持续一段时间 可能需要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6] - 理事穆勒则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略微宽松 没有理由进一步降低借贷成本[6] 央行政策分化影响 - 欧元跌幅受限 因市场认为欧央行基本结束降息周期 而美联储预计年底前还将降息约两次[7]
美银: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推动力与阻力-Global Fund Manager Survey Push and Bull
美银· 2025-09-17 00:50
投资评级 - 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自2025年2月以来最看涨的情绪 现金水平低至3.9% 股票配置达7个月高点 全球增长乐观情绪大幅跃升 [1] 核心观点 - 67%的基金经理预计经济将实现软着陆 18%预计无着陆 仅10%预计硬着陆 [2][21][23] - 47%的基金经理预测美联储将在未来12个月内降息至少4次 [1][4] - 投资者要求更高资本支出(9个月高点)而非更强资产负债表(自2022年2月以来最低) [2][27][29] - 最大尾部风险是第二轮通胀浪潮(26%) 自2022年8月以来最多人预计债券收益率将上升 [2][31][33] 资产配置 - 全球股票超配达7个月高点 尽管创纪录的58%认为股票被高估 [3][45][47] - 投资者削减新兴市场和欧盟股票多头 回补美国空头 增加科技股(自2024年7月以来最高)、银行股(6个月高点)、医疗保健股(自2021年12月以来最大涨幅)的多头 [3] - 能源股空头增加 大型股对小盘股多头的削减为自2023年12月以来最大 [3] - 黄金配置仍低至2.4%的资产管理规模 [3][62][64] 逆向交易机会 - 逆向多头交易:债券、英国股票(有记录以来第二大配置降幅)、REITs(自2024年8月以来最大低配)、能源股 [4] - 逆向空头交易:华丽七股(调查中最拥挤交易)、银行股、医疗保健股 [4][42][44] 宏观经济预期 - 增长预期创2024年10月以来最大跃升 净16%预计全球经济将走弱(较8月净-41%改善25个百分点) [2][25][26] - 77%的投资者预计"滞胀"(低于趋势增长与高于趋势通胀) 仅9%预计"繁荣" [99][101] 行业配置变化 - 9月增配股票、医疗保健、电信和消费 discretionary [75][77] - 减配英国股票、公用事业、能源以及欧盟/新兴市场股票 [75][77] - 绝对配置最超配电信、银行和科技股 最低配能源、材料和消费股 [80][81] 人工智能观点 - 48%的投资者认为AI股票不存在泡沫 73%认为AI是通缩性的 [52][56][58] - 50%的投资者认为AI已经在提高生产率 28%预计2026年后才会显现效果 [54][55][59] 加密货币配置 - 67%的投资者目前加密货币配置接近0% 加权平均配置仅为0.4% [66][68] - 84%的投资者尚未开始结构性配置加密货币 [70][72] 货币与外汇 - 38%的投资者寻求增加对美元走弱的对冲 创2025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 [37][39] - 49%的投资者认为美元被高估 22%认为欧元被低估 [147][148][149]
中国零售销售-2025 年 8 月增长进一步乏力-ChinaHong Kong Consumer-China Retail Sales – August 2025 Growth Faltered Further
2025-09-16 02:03
- **行业与公司** 该纪要聚焦于中国零售销售行业 涵盖多个消费品类及上市公司 包括ANTA Sports Products (2020 HK) Giant Biogene (2367 HK) Yili Industrial (600887 SS) Yum China (YUMC N) 和 Pop Mart (9992 HK) 等[1][4][108] -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零售销售增长持续放缓 8月同比增长+3 4% 低于7月的+3 7%和市场预期的+3 8% 反映需求持续疲软[1] - 分品类看 电子和家电增速显著放缓至14% (3-7月增速为30~50%+) 主因补贴效应正常化 (以旧换新补贴始于2024年8月) 家居增长亦放缓 烟酒类增长转负 可能受季节性和需求疲软影响 而黄金珠宝增速加速最明显 化妆品 软饮 服装和餐饮增速亦较7月有所提升[2] - 与2019年相比 (复合年增长率) 整体势头稳定在2 7% 但各品类趋势分化[3] - 消费意愿低迷 主因通缩 工资增长担忧和房地产市场疲软 企业评论亦指向需求未有效复苏 下半年关注复苏节奏和定价趋势 消费支持政策或提振需求情绪[4] - **其他重要内容** - 投资偏好包括 1) 高增长股 如Pop Mart和Giant Biogene 2) 转型股 如Yili 3) 盈利韧性和股东回报良好的公司 如YUMC和ANTA[4] - 详细数据表显示各品类增速 如黄金珠宝8月同比增长16 8% (7月为8 2%) 化妆品为5 1% (7月为4 5%) 餐饮为2 1% (7月为1 1%)[5] - 风险提示包括宏观疲软 竞争加剧 成本上升及扩张不确定性等[40][41][46][47][48] - **数据引用** - 零售销售整体增速 +3 4% YoY (8月) vs +3 7% (7月)[1] - 电子和家电增速 14% (8月) vs 30~50+% (3-7月)[2] - 黄金珠宝增速 16 8% (8月) vs 8 2% (7月)[5] - 复合年增长率 vs 2019年 2 7% (8月) vs 2 7% (7月)[3]
中国经济评论:通缩持续、信贷与出口走弱、地方债务置换-China Economic Comment- Lingering deflation, softer credit & exports, local debt swap
2025-09-16 02:03
行业与公司 * 该纪要聚焦于中国经济 特别是2025年9月前期的宏观经济数据、政策动态及高频活动指标[2] * 内容由UBS经济学家团队(Ning Zhang, Grace Wang, Jennifer Zhong, Tao Wang, Robin Xu)编制 涵盖对中国通胀、信贷、贸易、房地产及工业活动的分析[5] 核心观点与论据 经济数据与通胀 * 8月CPI同比增速超预期下滑至-0.4% 前值为0% 主要受食品价格疲软拖累 其中猪肉价格同比显著下降16.1%[3] * 8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9% 前值为-3.6% 为2025年3月以来首次录得同比降幅收窄 环比稳定在0%[3] * 核心CPI同比微升0.1个百分点至0.9%[3] 信贷与金融 *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保持疲软 为5900亿元 较去年同期减少3100亿元 其中住户中长期贷款(200亿元)和企业中长期贷款(4700亿元)均同比降低[4] * 政府债券净发行保持强劲 为1.37万亿元 但仍比去年8月的高基数少2480亿元[4] * 社会融资规模(TSF)信贷增速放缓0.2个百分点至8.8% YoY 信贷脉冲也软化至GDP的2.7%(7月为3.2%)[4] * 住户存款继续呈现较大缺口(同比减少6000亿元) 而非银金融机构的新存款比去年8月多5500亿元 可能表明部分家庭资金从银行存款流向金融市场[4][6] 贸易与出口 * 8月出口增长放缓至4.4% YoY 前值为7.2% 略弱于市场预期但基本符合UBS预期[7] * 对美国出货量降幅扩大至-33% YoY 其月度出口值录得自4月美国互征关税公告以来的最低水平[7] * 对东盟和欧盟的出货增长似乎有所改善 分别达到22%和11% YoY[7] * 8月进口增长放缓至1.3% YoY 前值为4.1%[7] 高频活动指标 * 9月前11天30城房地产销售同比反弹至8% 8月为-10% 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分别反弹至3%、12%、6% YoY[2] * 9月第一周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微升至6% YoY(8月为5%) 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加快至12% YoY(前值为8%)[2] * 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在过去一周(9月6日至12日)继续环比平均下降-2% 而美国东海岸航线环比微升至0% 西海岸航线环比微降至-2% 两者同比均大幅下降约-40%[2] * 8月粗钢生产增长保持疲软 为-3% YoY(7月为-4%)[2] * 9月第一周汽车零售销售增长减弱至-4% YoY(8月为3%) 汽车批发增长软化至9% YoY(前值为12%)[2] * 上周(9月8-14日)国债净发行量进一步增加至4160亿元 新发行专项地方政府债券总额显著增加至1320亿元[2] 政策动态 * 财政部宣布提前下达明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 以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债务置换 2024年和2025年前8个月已发行约4万亿元专项再融资地方政府债券(计划2024-26年总额度为6万亿元)平均利率降低超过2.5个百分点 节省利息成本超过4500亿元[8] * 中国据称正考虑要求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银行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 以偿还企业欠款 若报告准确 新发放的银行贷款可能仍会授予LGFV[8] 未来展望 * 对于即将发布的8月数据 UBS预期房地产销售疲软(-6%至-8% YoY)房地产投资持续深度下降(-14%至-16% YoY)基础设施FAI和制造业FAI从7月的意外同比下降中回升 零售销售增长略好(4.1% YoY)以及工业生产力增长放缓(5.4% YoY)[9] * 中美高级官员计划于9月14-17日在西班牙举行新一轮贸易谈判 讨论关税、出口限制以及TikTok相关事宜 UBS的基本假设仍是 加权平均附加美国关税在未来几个季度可能徘徊在当前的30-35%水平左右[9] 其他重要内容 * 大量图表支持数据论点 包括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10][11]、30城房地产销售[12][13]、政府债券发行[14][15]、汽车零售销售[17][18]、港口吞吐量[20]、粗钢生产[21]、CPI与PPI[22][34]、贸易增长[25][26][35]、进口产品篮[28][29]、信贷增长[23][24]及新信贷流[31][32]
中国展望下一个五年规划-社会福利改革-China-Previewing the Next Five-Year Plan – Part 1 Social Welfare Reform
2025-09-15 02:00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该纪要主要聚焦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体系改革 并未涉及具体的上市公司[1][2][12] * 讨论的核心是中国下一阶段的五年规划 特别是社会福利改革如何作为应对债务、人口结构和通缩(3D挑战)的关键政策杠杆[1][2][12] 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经济的3D挑战与前期进展** * 过去五年在控制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方面取得切实进展 通过平衡分配房地产部门损失(家庭-未交付房屋 地方政府-土地销售收入减少 开发商-未售库存和破产 银行-住房相关不良贷款)和中央政府转向支持地方债务解决 避免了系统性风险[2][8] * 2024年9月政策重大转向 推出为期五年、规模10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 缓解了市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风险的担忧[9] * 经过多年的风险消化、政策转向和反内卷运动等措施 经济增长、通胀和金融稳定的下行尾部风险已基本得到控制[10][11] **社会福利改革的必要性与核心作用** * 中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的一个决定性特征 过去三十年平均约占GDP的44% 2023年仍保持在44%左右 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在相似发展阶段水平[25] * 高储蓄率主要由家庭驱动 其可支配收入储蓄率约为35% 约占国民总储蓄的50% 原因包括文化规范、人口压力、资本市场不发达以及社会福利体系不足引发的预防性储蓄[27][28][32] * 当前社会福利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和城乡分割 导致风险共担不足 维持了高企的家庭及国民储蓄 阻碍了经济向消费主导的再平衡[3][12] * 碎片化的体系限制了劳动力流动 并因户籍限制导致农民工参保率低 他们无法像真正的城市居民那样消费和储蓄[80] **改革路线图与潜在挑战** * 改革路线图核心是缩小城乡差距 提高农村居民和非正规就业者的福利覆盖面和慷慨程度[4][17] * 为确保资金可持续性 需要一个一揽子计划 其核心是国有股权划转、国有企业治理改革以及建立多支柱社会保险体系[4][118] *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萎缩使社会福利体系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 目前财政转移支付覆盖了约25%的社会保险支出 2024年规模达2.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GDP的2%)[18][104] * 将农村养老金提高到略高于生存水平(如提议的五年内达到每月1000元人民币) 可能每年增加约1.5-2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负担(约占GDP的1%)[19][111][113] * 中国养老金体系预计将在2028年开始出现赤字(包括财政转移) 并在2035年左右耗尽结余 延迟退休改革可能将耗尽时间推后8-9年[104][105] **改革的权衡与影响** * 短期可能带来增长拖累 因财政资源从资本支出重新分配到社会福利支出 以及强制社保缴费增加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20][93] * 模型显示 养老金支出每增加GDP的1% 需要家庭储蓄率下降约0.6个百分点以保持总需求稳定;工资份额增加5个百分点 则需要家庭储蓄率下降2.4个百分点或政府增加相当于GDP 1.5%的赤字支出[21][98] * 长期益处巨大 包括通过更好的风险共担将储蓄转向消费、缩小城乡差距以加强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流动性以提升生产率 以及建立更强的社会缓冲以支持向新兴产业和AI转型[23][99] * 长期看 改革可能导致适度的实际增长(由全要素生产率TFP锚定)但健康的通胀 增长战略将适应从投资到消费的资源转移[2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当前社会福利体系的具体问题** * 中国公共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11.7%(2023年) 低于OECD近年的20%的平均水平 保障水平不足 如城镇职工养老金收入替代率仅约40% 低于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55%阈值[61] * 城乡福利差距巨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23年支出6.4万亿元人民币 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出的14倍;年均养老金支付额城镇职工为44,913元人民币 农村居民和非正规就业者仅为2,227元人民币[75] * 即使在城镇职工内部 体制内人员年均养老金(73,778元人民币)也远高于体制外人员(39,247元人民币)[75] * 区域碎片化问题突出 保险资金池和福利计算公式因地区而异 给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积累缴费年限带来困难[80] * 当前的缴费结构存在抑制参保的激励 最低缴费基数通常设定为当地平均工资的60% 对收入低于此门槛的雇主和雇员都造成财务负担[81] **改革的窗口期与信号** * 未来几年是更大胆改革的关键窗口期 因为相对稳定的人口结构(老年抚养比从2028年开始指数级上升前)为改革提供了空间[14] * 2025年10月下旬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审议并部分 unveil 下一个五年规划 是观察北京改革决心的关键时点[2][15][122] * 2024年三中全会在社会福利改革上的基调相对审慎 仅表示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进一步统一养老保险的管理” 市场关注十五五规划是否会展现出更强的紧迫感[123][126]
中国经济市场反馈与四中全会前瞻(第一部分)-China Economics Marketing Feedback and 4th Plenum Preview Part 1
2025-09-15 02:00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经济 特别是财政政策 社会福利改革 储蓄与消费再平衡 以及短期经济指标等领域[1] * 纪要由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的中国经济团队撰写 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为Robin Xing 经济学家为Zhipeng Cai[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国民储蓄率系统性偏高 过去三十年平均为44% 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在相似发展阶段的表现 体现了体系性重生产轻消费的偏向[8][9] * 高储蓄主要来源于家庭和企业部门 2024年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34.7% 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企业储蓄率也较高 表现为企业增加值中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份额(约45-55%)和股利支付份额(约2%)均低于美国[11][12][14][16][17][18] * 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自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直低于潜在水平 投资回报率递减 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攀升[20][22] * 解决地方债务的进程预计将加快 财政部誓言提前下达2026年地方债务置换额度 并可能获得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高达1万亿元人民币的初始资金支持[3][5][6] * 通过社会福利改革进行再平衡是一条有前景的路径 省级数据显示 提高社会福利支出与GDP中消费份额上升相关 向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低收入家庭进行收入再分配有望促进消费[24][25][26] * 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在总量上不足且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异 2023年城市职工基本养老金平均支付额为44,912元人民币(替代率44%) 而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仅为2,671元人民币(替代率12.5%)[28][30][32] * 人口老龄化给社保基金带来资金压力 预计真实余额将出现赤字 延迟退休改革可以缓解但无法完全消除偿付能力风险[34][35][36] * 潜在的改革方案包括 到2030年将养老金福利提高到略高于基本生活水平(每月1000元人民币) 预计每年将增加约占GDP 1%的额外支出 资金可能来源于提高国有企业股权划转 净资产收益率和分红比例[39] * 下一个重要的观察时点是10月下旬的四中全会[40] 其他重要内容 * 近期已出台或考虑中的政策包括 每年约1000亿元人民币的全国生育补贴(三岁以下儿童每年3600元) 约500亿元人民币的消费贷款利息补贴 每年200-300亿元人民币的免费学前教育 以及总投资3000-3500亿元人民币、历时10年的新疆-西藏铁路项目[3] * 出口增长预计将放缓 但在2025年下半年可能保持基本正增长 对美出口受关税进一步传导影响 但对其他地区出口保持强劲 反映内需的一般进口仍然疲软 但加工进口有所改善[41][42][43] * 核心CPI继续受到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撑 PPI环比进一步改善 其内部构成符合反内卷的基本情况判断[45][46][47][48] * 随着财政脉冲开始消退 广义信贷增长放缓 但市场流动性改善 家庭存款继续配置于股市 新增家庭存款低于季节性水平[50][51][52][53]
中国:股市上涨之际,8 月通缩持续-China_ Deflation persists in August amid stock market rally
2025-09-15 01:4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中国宏观经济,特别是通胀数据、制造业价格及上游原材料行业[1] * 公司未直接提及,但分析基于中国国家统计局(NBS)数据及Nomura研究团队预测[1][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8月通胀数据显示通缩压力持续,CPI同比降至-0.4%,低于预期(共识和Nomura预期均为-0.2%),PPI同比改善至-2.9%,符合预期[1] * CPI疲软主要受食品价格拖累,食品通胀同比降至-4.3%,非食品价格略有韧性,核心CPI连续第四个月上升至0.9%[1][5] * PPI改善集中在上游行业,采矿业PPI同比从-14.0%升至-11.5%,原材料制造业从5.4%降至4.1%,而下游消费品制造业PPI同比从-1.6%微降至-1.7%[9] * 反内卷运动可能无法成功重振经济,原因包括需求冲击、投资削减可能抑制需求、贸易计划引发价格战、地方政府过度投资未受控及股市繁荣可能加剧产能过剩[2] * 预计9月CPI同比仍为负值-0.2%,PPI通缩同比缓解至-2.2%,部分受低基数影响[3] * 上游行业如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太阳能设备制造等价格同比降幅收窄,合计对PPI同比下降的负面影响比7月减少约0.50个百分点[10] 其他重要内容 * 食品中猪肉、蔬菜、鸡蛋和水果是主要拖累,同比分别为-16.1%、-15.2%、-12.4%和-3.7%,合计拖累CPI同比0.47个百分点[6] * 非食品中黄金相关珠宝价格飙升,提振CPI同比0.22个百分点,家电和娱乐耐用消费品因贸易计划同比通胀分别升至4.6%和2.4%,合计提振CPI同比0.09个百分点[6] * 服务通胀同比升至0.6%,贡献CPI同比0.23个百分点,主要来自家政、医疗、教育、交通租赁和旅游价格[6] * 7月关键原材料价格飙升(特别是煤炭和新能源领域如太阳能和电池)在8月初已基本消退[1] * 预计PPI通缩将延续至2026年,因缺乏实质性需求侧催化剂[1]
Explainer-What is "involution", China's race-to-the-bottom competition trend?
Yahoo Finance· 2025-09-14 23:07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中国领导人承诺遏制部分公司的激进降价行为 这些行为被监管机构认为刺激了损害经济的过度竞争[1] - 发起"反内卷"运动以应对制造商产能过剩问题 这是过去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遗留影响[2] - 价格战已引发对通缩固化的担忧 可能阻碍19万亿美元规模经济的稳定努力[2] 内卷现象的定义与演变 - "内卷"一词2020年开始在中国网络流行 最初被年轻人用来描述高度竞争且往往自损的传统成功追求[3] - 具体表现为质疑高强度工作模式的价值 如科技公司"996"工作制与高毕业生失业率并存的矛盾[4] - 该概念源自拉丁语 经美国人类学家Clifford Geertz在1960年代研究爪哇农业时推广 描述投入增加但回报停滞的现象[5] - 现已扩展为中国从房地产驱动向占全球制造业三分之一的工业复合体转型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与回报不匹配问题[6] 竞争过度的经济影响 - 社交媒体存在政府干预方向的对比:其他国家防止反竞争行为 而中国则需遏制竞争本身[7] - 竞争程度已达到不仅回报递减 更威胁经济稳定的临界点[7] - 北京正针对产能过剩 过度竞争和残酷价格战采取行动 因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临持续通缩压力[8]
Walser: Market "Absolutely" Pricing in Higher Rate Cuts, Tariffs Add Inflation Uncertainty
Youtube· 2025-09-11 20:30
通胀数据与美联储政策 - 9月CPI数据略高于预期 核心CPI保持31基本持平 显示通胀压力仍存[2] - PPI数据低于预期 环比下降01% 为市场带来积极信号[3][4] - 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FOMC会议上启动降息周期 并定价2025年累计三次25基点降息[6][8][12] 利率政策与市场预期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4% 反映市场已提前定价降息预期[5] - 美联储面临平衡劳动力市场与通胀的双重压力 可能优先关注就业数据[3][12] - 预计9月会议将实施25基点降息 后续采取数据依赖型决策路径[9][10] 关税与通胀动态 - 关税政策对通胀影响存在双向性 可能通过价格传导抑制需求 产生通缩效应[16][17] - 中美关税政策最终方案将成关键变量 目前尚未形成明确通胀/通缩趋势[18][19] - 需求端变化将与价格上升形成新均衡 需持续跟踪关税对消费模式的影响[15][16] 经济风险与增长挑战 - 经济学家预测利息成本年增3-4% 超过GDP1-2%的增长率 存在滞胀风险[21] - 联邦债务达37万亿美元 需依靠人工智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增长超越利息增速[22] - 当前通胀率较美联储目标高1个百分点 叠加就业增长停滞 构成轻度滞胀条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