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暗物质
icon
搜索文档
引力波探测器迎来技术升级战
科技日报· 2025-09-18 23:55
下一代探测器各有千秋 美国引力波研究团队计划建造的CE,结构与LIGO相似,但臂长达到40公里。一旦CE建成并投入运行, 每年有望探测到10万次黑洞合并事件,几乎能覆盖整个宇宙历史中的引力波源,甚至包括100多亿年前 星系大量形成恒星、黑洞频繁产生与合并的远古景象。 ET是欧洲提议建设的第三代地基引力波天文台。它采用三条干涉臂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CE主要探测 频段与LIGO相近(约10—1000赫兹),而ET则将频率下限扩展至1赫兹,使其能更早捕捉黑洞碰撞前 的动态,并能观测更大质量黑洞的合并过程。 LISA则是一项天基探测计划,由3颗卫星组成一个边长250万公里的巨型等边三角形。LISA致力于探测 频率在0.1毫赫兹到1赫兹之间的低频引力波。LISA卫星组预计于2035年发射。 中国也规划了类似的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天琴"与"太极",预计于21世纪30年代投入使用。 汇聚多项技术创新成果 下一代引力波探测器汇聚了多项前沿技术,显著提升了探测能力。 2015年9月14日,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直接探测到"时空的涟漪"——引力波。这 一发现不仅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更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新纪 ...
9.17犀牛财经早报:基金费率改革或影响短债基金 华为发布面向智能世界2035十大技术趋势
犀牛财经· 2025-09-17 01:49
基金费率改革与市场动态 - 证监会拟针对不同持有期限设置基金赎回费率下限 可能提高短期持有基金的赎回成本 影响短债基金等高流动性产品的投资价值[1] - 理财公司考虑三条替代路径应对费率改革 包括直接进行债券交易 通过专户配置债券 投资债券ETF及同业存单指数基金[1] - 9月1日至9月16日全市场共有122只基金启动募集 较8月同期的84只环比增长45.24% 新基金平均认购天数缩短近30%[1] 退市监管与违法行为整治 - 退市公司财务造假 欺诈发行 资金占用 违规担保等多项违法行为被曝光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累计被罚款数亿元 部分违规责任人被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2] 信托与芯片行业动态 - 信托公司股权投资事件频发 大业信托 建信信托 中信信托 华鑫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参股或新成立股权投资类合伙企业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2]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家电模拟芯片的国产化率达65%[2] 大宗商品市场走势 - 咖啡期货接近历史高位 最活跃的阿拉比卡咖啡合约触及每磅4.24美元 略低于2月份创下的4.3美元历史高点 自八月初以来期货价格上涨约50%[2]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华为发布面向智能世界2035十大技术趋势 指出2035年全社会的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 AGI将是未来十年最具变革性的驱动力量[3] - 国内首个支持1000专用量子比特的相干光量子计算云服务发布 标志着专用量子计算正式迈向千比特规模化实用新阶段[5] - 研究团队首次实现对极轻暗物质粒子的探测 设备灵敏度达到迄今最先进水平[5] 金融机构动态与风险事件 - 国联基金投研团队变动频繁 7名基金经理离任 其中5人在下半年 多为权益基金经理 同时新聘7名基金经理 6名为新人[6] - 阿里巴巴完成发行约32亿美元零息可转换优先票据[6] - 华安证券员工田柯存在向客户推介虚假金融产品 谋取不正当利益 给客户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8][9] - 东方汇金期货有限公司因资产管理业务管理不规范和互联网营销过程中合规管控不足被责令改正[10] 上市公司违规与诉讼 - ST应急因2022年年报财务数据存在收入确认和坏账计提不准确问题 被湖北证监局给予警告并罚款400万元 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190万元[11] - 西山科技涉两起仲裁案 合计索赔约3571万元[12] 券商合并与收购动态 - 华安证券回应与国元证券合并传闻 称将专注于内涵式发展 同时把握政策机遇寻求外延式扩张的机会[13] - 普冉股份筹划收购珠海诺亚长天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控股权 目前处于初步筹划阶段[13] 股东减持与业绩表现 - 雪龙集团实控人之一贺财霖减持633.4万股 占总股本3% 套现近1.14亿元 公司股价年内涨幅近95%[14] - 华大基因半年度扣非首亏 二股东生华投资解质485万股又质押280万股 累计质押占持股86.67% 大股东华大控股拟询价转让1673万股[15] - 奥康国际第三大股东项今羽累计减持1139万股 占总股本2.84% 套现超9352.68万元 公司已连续3年亏损[7] 美股及全球金融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道琼斯指数跌0.27% 标普500指数跌0.13%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0.07%[16] - 中概股逆市走强 中概指数收涨近2% 蔚来涨超8% 百度涨近8%[16] - 美债收益率连降两日 美元指数两连跌创三年新低 离岸人民币涨破7.11创十个月新高[17] - 原油三连涨至两周高位 美油盘中涨超2% 黄金连续两日创盘中历史新高 现货黄金首次盘中涨破3700美元[17]
【人民日报】探微观之谜 展创新之力
人民日报· 2025-08-25 00:38
高能物理研究现状与意义 - 高能物理研究物质最深层次结构 是分子 原子 原子核研究的自然发展与深化 [1] - 早期显微镜最小观测尺度为10米 电子显微镜提升3个量级至10米 加速器目前最小观测尺寸达10米 [1] - 加速器结合探测器构成研究前沿微观世界的关键工具 [2] 粒子物理发展历程 - 古希腊原子论为起点 19世纪建立现代原子论 20世纪初发现原子核结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现数百新粒子 [2] - 最终确立夸克和电子 中微子为基本粒子 标准模型获约30项诺贝尔奖 [2] - 标准模型成功描述已知粒子相互作用 但无法解释暗物质 暗能量 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等重大问题 [3] 中国高能物理突破与机遇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北京谱仪对XYZ粒子研究贡献全球关键数据 [3] -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展现前沿创新能力 [3] - 中国提出先建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后升级质子对撞的"一道两用"方案 比欧洲核子中心早5年确立相同技术路线 [4] - 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 实现多项概念与技术全球引领 [4] 加速器技术应用与产业影响 - 对撞机技术催生同步辐射光源和自由电子激光等应用 [4] - 同步辐射及散裂中子源成为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利器 [4] - 辐照效应直接影响芯片 手机终端 锂电池 先进制造 医药等高技术产业研究 [4] 科学领先与技术主导关系 - 科学领先是技术主导的前提 缺乏源头创新将导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5] - 必须承担前沿探索风险才能掌控科技创新全链条 [5] - 粒子物理是人类文明标志性成就 中国正从一席之地迈向全面领先 [5]
探微观之谜 展创新之力(院士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40
高能物理研究现状 - 高能物理研究物质最深层次结构 是分子 原子 原子核研究的自然发展与深化[1] - 目前可观测到的最小尺寸为约10米 通过加速器提高能量减小波长实现[2] - 标准模型描述基本粒子间相互作用与转化 共获得约30个诺贝尔科学奖[3] 粒子物理发展挑战与机遇 - 标准模型无法解释暗物质 暗能量及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等重大科学问题[4] - 实验发现中微子有质量等与标准模型不符现象[4] - 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大亚湾中微子实验[4] 未来研究方向 - 需要突破现有框架探索新的物理规律[4] - 在太空 地下 加速器或中微子设施中寻找暗物质 反物质 中微子等新物理现象[4] - 加速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手段[5] 中国高能物理技术路线 - 2012年确定最佳技术路线:先建设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 后升级质子对撞实现隧道资源高效复用[5] - 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 在许多概念和技术上实现全球引领[5] - 对撞机技术催生同步辐射光源和自由电子激光等关键技术[5] 科技创新全链条 - 科学领先是技术主导的前提 否则核心技术将受制于人[6] - 必须勇于承担前沿探索风险才能打通并掌控科技创新全链条[6] - 粒子物理是人类文明标志性成就 中国正从一席之地走向全面领先[7]
暗物质可探测参数空间扩宽两个数量级
科技日报· 2025-08-11 01:08
研究突破 - 利用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数据开展强相互作用暗物质直接探测研究 成功克服地面实验探测局限 将可探测参数空间扩宽两个数量级[1] - 提出新的暗图像处理方法 有效排除高能事件干扰 得到暗物质全新约束 填补地面实验探测空白[1] - 将宇宙中强相互作用暗物质在总暗物质丰度占比限制为0.4%以下[1] 技术应用 - 研究方法采用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近红外谱仪的暗图像数据 该类数据不受外界光源影响 可有效标定宇宙射线和仪器自身噪声[1] - 分析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空间望远镜数据 为未来空间暗物质探测器设计及数据处理提供理论支撑[2] 行业意义 - 研究成果为未来空间暗物质探测提供理论基础 在暗物质直接探测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1][2] - 揭示了空间探测器探测强相互作用暗物质的独特优势及可行性[2]
院士南疆开讲,激励边疆学子种下科学种子
南方农村报· 2025-06-30 14:36
活动概况 - 2025年6月"科学与中国"暨广东科普南疆行系列活动在新疆喀什地区和兵团第三师举行,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6位国内顶尖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参与[2][3] - 活动覆盖新疆多所中小学校园,共举办13场科普讲座,吸引10000多名南疆学子参与[3][4] - 活动旨在落实粤新两省区援疆工作部署,以高质量科普助力区域协调发展[6] 院士科普内容 -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以"理解宇宙-机遇与挑战"为主题,通过宇宙起源、暗物质等前沿课题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8][9][11][12][13][14][15] - 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从华为案例切入,讲解数学在AI、大数据、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并展示数学与艺术的美学关联[20][21][22][24][25][26] - 中国科学院院士田野通过"费马大定理"等数学难题,结合前沿科技应用案例,传递数学家的创新思维与毅力[27][28][30][31][32][33] 专家互动环节 -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任海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结合科研故事强调植物保护的重要性[34][35][37][38][39] - 研究员唐锡晋解读钱学森科学方法,介绍综合集成法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应用[40][41] - 研究员潘彦斌通过密码学案例,提升学生信息安全意识[42][43][44] 学生反馈与影响 - 学生表示讲座颠覆了对数学枯燥的认知,认识到科技背后数学原理的关键作用[57][58][60] - 学生对宇宙探索、AI技术等表现出强烈探索欲,部分学生明确表示未来将投身科技领域[49][50][51][52][62][63] - 教师群体认为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激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64][65][66][67] 活动组织与背景 - 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技厅等联合主办,得到广东省援疆指挥部等多方支持[72][73][74][75][76][77][78][79][80] - 广东省近年通过科技援疆在农业、数字技术等领域实施帮扶,并将科普列为重点内容[81][83][84][85] - 未来计划深化合作,持续向南疆输送优质科普资源,培养创新人才[89][90][92][93][94]
大学专业该如何选择?张朝阳建议综合考虑个人兴趣与就业前景
新浪财经· 2025-06-24 08:27
张朝阳解析高考物理压轴题 - 在直播中详细解析2025年高考物理湖南卷和新课标II卷的两道压轴大题 [2] - 将湖南卷"二体运动"问题分解为质心平动与小球绕质心圆周运动两个子问题 [2] - 讨论"细绳时刻紧绷"假设时赞赏中学生观点,指出需验证绷断条件和杆的状态 [2] - 将新课标II卷椭圆运动难题类比天体系统,运用开普勒第三定律简化计算 [2] - 与中学教师就题目解法展开热烈讨论 [2] 对高考物理难度的看法 - 认为两道压轴题难度很大,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极具挑战 [4] - 建议高考作为大学普适教育选拔,不宜设置过高难度门槛 [4] - 指出近年高考物理题常以暗物质、广义相对论等前沿物理为背景 [4] - 建议中学生可定性了解前沿知识,并在中学阶段学习微积分等基础工具 [4] - 认为将电磁感应中的相对论观念等内容下放至高中对大多数学生难度过大 [4] 对报考专业的建议 - 建议学生综合考虑个人兴趣与未来就业前景 [5] - 强调应与父母充分沟通达成共识 [5] - 指出大学是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 [5]
假想粒子“轴子”,终于被找到了?
虎嗅· 2025-06-20 00:38
轴子理论背景 - 1978年诺贝尔奖得主维尔切克和温伯格提出轴子理论,用于解决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强CP问题 [1] - 轴子作为假想粒子存在多年,近期在二维材料中以准粒子形态被观测到 [1] - 标准模型存在强相互作用中CP破坏的漏洞,轴子被引入以解释极弱CP破坏现象(概率小于十亿分之一) [3] 基本粒子与轴子特性 - 宇宙基本粒子共61种(含未发现的引力子则为62种),分为夸克、轻子和传播子三类 [2] - 轴子质量极小(电子质量的十亿至千亿分之一),几乎不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暗物质成分 [3][4] - 轴子与光子可相互转化,科学家设计闪光穿墙实验、轴子望远镜等探测手段,但尚未直接观测到 [5] 轴子准粒子与材料科学 - 凝聚态物理中,轴子以准粒子形式存在于"轴子绝缘体"材料,表现为拓扑磁电响应(电场影响磁性) [6][7] - 动态轴子准粒子需材料同时破坏时间反演和空间反演对称性,对应铁磁性和原子排布变化 [8] - 中国科学家2019年预言层状材料MnBi2Te4为轴子绝缘体,其偶数层结构满足对称性破缺条件 [9][14] 实验突破与应用前景 - 2025年Nature论文证实MnBi2Te4中磁电耦合系数θ以44GHz频率振荡,振幅达静态值12% [11] - 振荡源于贝里曲率偶极矩调制,可通过载流子浓度和外电场调控,或用于可编程量子器件 [11][15] - 多铁性材料(如Cr2O3、CrI3)和磁性外尔半金属(如Co3Sn2S2)可能也存在轴子准粒子 [11] - 潜在应用包括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声子媒介激光泵浦非平衡室温超导等 [11][13]
“宇宙之眼”将开启暗物质与银河系探秘之旅
科技日报· 2025-06-19 02:18
天文台建设与设备 - 鲁宾天文台耗资8.1亿美元,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能源部运营,位于智利帕穹山伊尔佩恩峰,预计年底全面投入使用 [1] - 天文台核心装备为8.4米口径西蒙尼巡天望远镜,搭载32亿像素LSST相机,每3天绘制一次南部天空全景 [3] - 望远镜采用三镜光学系统,主镜与三级镜由整块玻璃黏合,设计紧凑同轴,减少机械振动,支持每40秒快速转动拍摄 [3] - LSST相机重3吨,配备1.5米直径镜头和6个滤镜,视场达9.6平方度(满月面积的45倍),每晚产生20太字节数据 [3] 科学使命与观测能力 - 主要任务包括绘制全景宇宙地图、追踪暗物质、发现数百万颗太阳系天体、预警近地威胁、解码银河系结构 [2] - 可探测90%直径超140米的近地小行星,并识别柯伊伯带数万新天体,助力研究行星起源与太阳系演化 [7] - 通过追踪200亿个遥远星系的引力特征,探究暗物质分布与暗能量作用 [6] - 软件系统运用机器学习实时分析数据,每晚生成超800万条异常现象预警,支持全球天文学家协作研究瞬变事件 [5] 数据开放与科研影响 - 所有观测数据(包括校准图像和实时警报)将免费向全球科学界开放,打破专业与业余界限 [7] - 计划于6月23日发布首张全彩星空照片,以空前清晰度展示大量恒星 [7] - 数据将帮助重构银河系演化史,斯坦福大学专家称其为研究银河系历史的"金钥匙" [7] - 观测范围覆盖可见光天文学几乎所有领域,或成人类史上最强大天文台 [8]
从“一锅基本粒子粥”到星辰大海
人民日报· 2025-06-12 22:10
宇宙学研究进展 - 20世纪初物理学面临"两朵乌云"(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紫外灾难),直接催生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两大革命性理论 [2] - 21世纪物理学面临"两暗一黑三起源"核心难题: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宇宙起源、天体起源、生命起源 [2] - 现代宇宙学已从哲学思辨发展为精确科学,大爆炸模型预言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的基本粒子状态 [3][4] 科普著作方法论 - 全书以"光"为线索展开,通过测量天体质量与宇宙膨胀历史引出暗物质/暗能量概念 [3] - 采用案例化比喻手法解释复杂天体物理过程,全书刻意避免使用任何数学公式以提升可读性 [5] - 创作目标旨在激发公众对宇宙学的兴趣,部分读者可能因此选择科研道路,多数读者可获得哲学启迪 [5] 跨学科关联 - 将庄子"至大无外谓宇宙,至小无内谓粒子"的哲学观与现代宇宙学研究框架形成呼应 [3] - 引用南宋词人吴潜"宇宙竟如何无人省"的慨叹,对比现代精确宇宙学取得的实证突破 [4] - 生命组成元素需经历亿万年的宇宙演化过程,从时空尺度赋予生命存在特殊意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