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

搜索文档
“世界遗产在北京”国际交流对话活动在京开幕 海内外专家学者探讨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
中国经济网· 2025-09-28 06:42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8日讯(记者 成琪)9月26日,为提升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影响力,以世界遗产 为媒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京促会)、北京市文物局及黄廷方 慈善基金共同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国际青年汇聚北京参加"世界遗产在北京"国际交流对话,活动在北 京饭店金色大厅开幕。 北京中轴线在2024年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目前,北京拥有8处世界文化遗 产,成为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一直以来,北京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标准不断提升遗产 保护水平,提高遗产管理阐释水平;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凝聚社会力量,展现独具特色的中国故 事、北京故事;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更好传承发展中华文明。 活动邀请多名专家学者展开主旨演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指出, 北京处在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生活区域交界线,古代就是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地方。中华文明 的文化特质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都在这座城市当中以不同方式呈现。 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s Bénédicte de Montlaur介绍了基金会目的是与当地合作伙 伴保护相 ...
诗琳通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奠基25周年暨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庆典在泰国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8 03:11
人民网清莱9月27日电(记者简承渊)当地时间26日,诗琳通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奠基25周年暨皇太 后大学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庆典在泰国北部清莱府皇太后大学举行。清莱府政府官员、皇太后大学师生 代表、厦门大学校领导及中泰各界嘉宾逾200人出席相关活动。 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表示,诗琳通公主在 25 年前播下的文化种子,以及 20 年前两校共同孕育的孔 子学院,如今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孔子学院成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标杆,构建起"孔子学院— 汉学院—诗琳通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育人大平台,培养出一大批精通中文、理解 文化、传递友谊的青年才俊,成为中泰文明互鉴中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对于未来合作展望,张校长希 望在共筑文明互鉴之桥,扩大青年双向交流;共筑数字教育之桥,构建智慧学习生态;共筑创新发展之 桥,拓展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前沿领域加强合作。继续以教育厚植信任,以青年汇聚力量,以创新激 发可能,共同助力泰友谊之桥历久弥坚,推动世界文明之花灿烂绽放。 皇太后大学校长玛其玛·纳拉迪实致辞。人民网记者 简承渊摄 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授予泰国皇太后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牌匾,并捐赠教育资 ...
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黄坤明傅华王伟中洪大用出席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8 02:41
会议概况 - 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7日在广州举行 主题为以文明互鉴推动文化繁荣 [1] - 近110名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出席 [1] - 由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新华社协同研究基地 中山大学 广东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 [4] 核心思想阐述 - 习近平文化思想被定位为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 建设文化强国的思想指引 [1] - 该思想被视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全球学说 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2] - 包含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揭示了不同文明的相处之道 [1] 实践路径 - 广东将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 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1] - 着力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打造展示中华文明之美的重要窗口 [1] - 中山大学探索高校文化思想传播路径 聚焦国家战略和大湾区发展需求 [2] 国际视角 - 乌兹别克斯坦代表认为文明互鉴理念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 为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指明路径 [2] - 中乌两国在文明互鉴方面秉持共同理念 将通过合作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2] - 文明交流互鉴被视作中华文明发展壮大的历史动力 能化育出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的文明秩序 [3] 成果输出 - 论坛期间发布《文明发展论——构建以发展为核心的新型文明观》智库报告 [4] - 举行四个分论坛 涵盖文化繁荣 文化遗产保护 新闻传播转型及全球文明互鉴等领域 [4] - 与会嘉宾认为研讨会有助于加强中外交流 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 [3]
2025北京文化论坛发布系列重要成果
新浪财经· 2025-09-25 08:43
文化成果发布 - 发布《从倡议到实践:2024中外文化交流报告》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等重要文化成果 [1]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与12个国家主流媒体达成新闻服务合作 [1] - 促成一批重要项目签约以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1]
报告:中外文化交流正在形成多维立体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5:05
在实践发展方面,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多维立体发展的新格局。中外合作广度拓展,深度融合成果 丰硕。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中外科技合作强势驱动,形成文化交流创 新生态链;中外卫生合作深入推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外环境治理合作拉紧纽带,引领全球 生态文明建设;中外媒体夯实合作基础,促进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 报告谈到,2024年中国文化遗产传承焕新,文明互鉴激活文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大突破,北京 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外共同 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发掘古典文明的当代价值,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力量。 展望未来,报告称,中外文化交流正迈向繁荣兴旺的新阶段。中外文化交流将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 史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愿与各国携手,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为桥梁,共同应对全球性 问题,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贡献智慧和力量。(完)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徐婧)从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系列全球倡议落实见效,中华文化与 世界文化深度交流,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包容共存、交流 ...
2025年三星堆论坛将于9月26日至28日在德阳举行 三星堆最新研究成果发布在即
四川日报· 2025-09-23 00:16
主论坛邀请考古科研院所、高校、博物馆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三星堆的独特魅力、三星 堆文明研究的多重维度和国际化视野、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思考等进行主旨发言。 平行论坛上,文明解码论坛主要聚焦三星堆考古发掘与多学科研究,专家学者将分享三星堆考古发 掘、器物工艺、生物形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三星堆与其他区域文明的互动关系。全球对话论 坛重在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邀请海内外学者以国际化视野探讨文明互鉴与共生。文化传播论坛则聚 焦国内外公众考古的方法和路径,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推动文化传播的公众化与 国际化。青年创新论坛将着眼于年轻一代对三星堆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推动三星堆文化突破学术圈、 博物馆的边界,走进大众视野。 9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主持召开 2025年三星堆论坛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该论坛由四川 省文物局、德阳市委宣传部、广汉市委共同举办,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广汉三 星堆遗址管委会(三星堆博物馆)、广汉市委宣传部承办,由四川大学、四川省考古学会支持,将于9 月26日至28日在德阳举办。 大会以"考古学视野下的文明互鉴"为主题,设置开幕式暨主论坛,"文明 ...
十三年弦歌不辍 让世界听见西安
西安日报· 2025-09-22 02:41
国粹经典《百鸟朝凤》以唢呐再现百鸟和鸣、凤凰展翅的盛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在现场炮声中震撼 全场,将情绪推向顶点;石倚洁的《我住长江头》与《我和我的祖国》唱出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全场观众挥舞国 旗齐声合唱,让大雁塔北广场成为最动人的舞台……这些来自中西方的经典曲目,既有世界音乐的广度,又保留 中国声音的根脉,让市民与游客在秋夜星空下共享高水准的交响乐盛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音乐厅童声合唱团的天籁之音萦绕古塔,与千年梵音遥相呼应;而央视派出与维也 纳新年音乐会同规格的转播团队,更让这场盛会通过荧屏传向世界。 大雁塔户外公演已连续举办十三年,成为全国唯一坚持至今的大型免费户外交响乐公演。十三年弦歌不辍, 它不仅是西安的文化盛事,更是全国公共艺术项目的标杆。这持续了十三年的音乐公演,让世界看见的不仅是古 都的历史厚度,更是一座现代都市以文化为媒,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 金秋桂香漫溢古都,八方乐音汇聚长安。晚7点半,演出在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的辉煌乐声中拉开帷 幕,天籁之声在千年古刹的飞檐下乘风而起,抵达数千现场观众与千万网友的耳畔。央视频、新华社、人民日 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西安发布等90家媒体 ...
命运与共好伙伴 | 传承中瑞建交精神 开创合作共赢的未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2 01:29
9月的哥德堡港,海风轻拂。"哥德堡号"仿古帆船静静停泊,高耸的桅杆仿佛仍在诉说着两个多世 纪前中瑞海上贸易的辉煌历程。 280多年前,"哥德堡号"载着瑞典的黑铅、粗绒等货物远航中国,回程时满载丝绸、茶叶和瓷器, 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驶回北欧。这条跨越大洋的航线,不仅开启了中瑞两国最早的贸易往来,也架起 了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桥梁。 1950年5月9日,瑞典成为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75年来,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 待,推动双边关系稳健发展。目前,600多家瑞典企业在中国市场深耕发展,近万家瑞典企业开展对华 贸易。沃尔沃、爱立信、斯堪的亚等瑞典品牌在中国家喻户晓。同时,中国高科技企业也为瑞典的绿色 转型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大疆、北极星、极氪等中国品牌纷纷落户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优质的产品、 合理的价格和便捷的服务,赢得越来越多瑞典消费者的认可。 面向未来,中瑞双方可继续弘扬"哥德堡号"所代表的友好精神,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推动各 领域交流合作走向深入,不仅为中欧关系注入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与方 案。 科技创新成为中瑞合作的新引擎。双方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 ...
这几天,一群东盟青年深度感受了四川——“一起为青年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四川日报· 2025-09-22 00:36
本次研修班于9月16日至23日在四川和甘肃举行,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四川省青年联合 会、甘肃省青年联合会承办。在川期间,青年代表们围绕青年话题,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 为青年发展搭建优质平台 "未来之桥"中国—东盟青年领导人研修计划是中国—东盟青年合作品牌项目,2023年被纳入《东亚 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合作倡议清单》。本次研修班代表由东盟区域和国家青年组织机构选派,来自青年 工作、文化教育、创新创业等领域。在川期间,他们听讲座,参加中国—东盟青年工作研讨会等交流活 动,围绕青年发展、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主题与中国各界青年深入研讨;参访成都青年之家、天府长 岛数字文创园、成都博物馆、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成都国际铁路港、通威集团等地, 全方位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青年时期有很多美妙时刻,比如顿悟的瞬间,以及意识到自己如何对社会产生独特而有意义影响 的瞬间。"东盟秘书处教育、青年与体育处项目官员普里斯基拉认为,应该为这些美好可能搭建起更多 平台,"有了这个目标,哪怕是小步前行,也能慢慢积累出巨大贡献。" "搭建强化青年生活技能、社会能力和跨文化理解的平台和机制,能有效推动可持续性发展。" ...
敦煌文博会:丝路重镇的文化辉映与文明交响
新华网· 2025-09-21 16:16
新华社兰州9月21日电 题:敦煌文博会:丝路重镇的文化辉映与文明交响 新华社记者杨晓静、张文静、何问 金秋时节,丝路重镇敦煌迎来一场文化盛会。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文博会)21日开幕,来自97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 千余位中外嘉宾齐聚敦煌,文化展览、研学交流、文艺演出等活动同步举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多元文明在敦煌荟萃交融,孕育出璀璨又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 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正如本届敦煌文博会的主题——"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彰显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 "敦煌文博会作为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在推动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甘肃省委书 记胡昌升在开幕式上说。自2016年以来,敦煌文博会已成功举办7届,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嘉宾参加了论坛、展览、演出等一系列文化 交流活动。 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桥梁。如今,文化遗产保护、人文交流与合作、文明互鉴对话、敦煌文化传承成为 敦煌文博会的热议话题。 "丝绸之路的意义不在于'抵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