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消费者成熟

搜索文档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高价争议: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在教育消费者成熟
搜狐财经· 2025-08-14 09:07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坚持高品质水果定位 绝不在品质上做让步 直接换品相降低品质不是公司选择的发展路径[1] - 公司拥有数千万会员基础 存在认可其价值的核心客户群体支撑业务存续[1] - 公司选择教育消费者成熟的商业路径 而非利用消费者无知 通过信息透明化帮助消费者做出知情选择[1] 行业供需特征 - 高品质水果存在供不应求现象 成为价格高企的核心原因[1] - 普通品质水果呈现供大于求状态 不同品质水果价差可达四五倍[1] - 外观相似的水果因品质差异可能导致价格差异达400%-500%[1] 价格策略方向 - 公司承认存在价格优化空间 将继续通过成本控制尝试降低终端售价[1] - 公司明确拒绝通过降低品质实现降价 坚持品质优先原则[1] - 公司认为单纯追求低价印象容易实现 但不符合长期发展战略[1]
财经观察丨月薪两万吃不起?风波中的百果园:超90%为加盟店,一年闭店966家
搜狐财经· 2025-08-12 09:55
公司创始人言论与市场反应 - 创始人余惠勇回应价格争议 强调高品质水果供不应求且价格差异可达四五倍[3] - 公司定位为教育消费者成熟而非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短期利益[3] - 言论引发网络热议 部分消费者批评教育消费者态度[7] 产品定价策略与市场对比 - 社交媒体存在高价吐槽案例 包括一个苹果23.5元和一个西瓜90元等具体价格[8] - 第三方比价显示部分水果均价差距不大 但果切产品价格相对偏高[8][10] - 公司坚持不降低品质换取低价 拥有数千万会员基础[7] 加盟商业模式分析 - 加盟店占比超90% 2023年6081家加盟店贡献99.4%产品销售收入[12] - 加盟总投资约23万元 包含5万加盟费和6万装修费等固定成本[12][14] - 加盟商毛利率约30% 损耗率3% 预计回本周期2年[14] 产品质量与品牌信任危机 - 2022年曝光卖隔夜果切和变质水果问题 涉事门店停业整顿[17] - 2024年3·15期间武汉门店被曝将腐烂水果做高价果切[18] - 2025年6月仍有消费者投诉荔枝严重发霉问题[19] 财务表现与战略目标 - 2024年营业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1% 归母净利润亏损3.86亿元[20] - 门店数从2023年6093家减少至2024年底5127家 净关店966家[20] - 公司制定万店千亿战略目标 计划门店超万家且营收达千亿级[20] 历史发展与运营特色 - 2001年以400元起家 2002年首家门店单日销售额1.8万元单月超40万元[16] - 实施三无退货政策 无需小票实物理由即可退货[14] - 招股书显示加盟商承担存货风险 公司风险有限[15]
董事长余惠勇言论持续发酵,百果园回应:系“断章取义”
经济观察报· 2025-08-11 12:25
董事长言论争议 - 董事长余惠勇公开表示商业分为利用消费者无知和教育消费者成熟两种 并强调公司选择教育消费者成熟的道路 不会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追求[2] - 该言论被指有意截取争议部分制造对立 公司投资者联络部称完整内容有前因后果 并非断章取义[1][2] - 网友调侃"月薪两万都吃不起百果园"反映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4] 经营战略与定位 - 公司坚持不降低品质换取低价 认为好水果供不应求是价格高的原因[5] - 2024年下半年推行"高质价比"战略 主动降价吸引消费者并加大促销投入[7] - 上市时提出要不断降低成本 追求好吃不贵的高性能产品并拓展全球市场[8]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 主要因门店规模收缩[7] - 门店总数从2023年6093家减少至5127家 净关闭966家降幅达15.9%[7] - 毛利7.64亿元同比骤降41.9% 毛利率从11.5%降至7.4%[7] - 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3.86亿元 同比降幅达206.7% 为2020年来首次年度亏损[7] 股价与市值表现 - 股价从上市最高6.98港元/股跌至1.74港元/股 跌幅达75%[8] - 当前总市值约27亿港元 较上市初期大幅缩水[8]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持有现金及等价物23.40亿元 其中非受限资金18.94亿元[7] - 短期偿债压力较小 资金流动性保持相对稳定[7]
教育消费者?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太贵言论引争议,网友:赚我钱还想教育我?
搜狐财经· 2025-08-11 10:39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坚持高端品质定位 强调不同品质水果价格差异可达四五倍 并认为高品质水果供不应求导致价格较高 [1] - 公司选择教育消费者认知品质差异而非迎合低价需求 主张通过信息透明化帮助消费者做出知情选择 [1] - 公司明确表示不会降低品质标准换取价格下降 仅通过成本优化尝试提供更低价格 [1] 市场反应与争议 - 董事长关于"教育消费者"的言论引发网络争议 部分消费者质疑水果品质实际价值及被教育感 [1]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消费者价格投诉 包括"月薪2万吃不起""单次消费过百元"等具体抱怨 [4] - 部分消费者反馈公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但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4] - 争议视频目前已从董事长社交媒体删除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2.73亿元 同比减少9.8% [7] - 净利润由2023年盈利3.62亿元转为2024年亏损3.86亿元 系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7] - 加盟店收入占比超过70% 为主要收入来源 [7] 运营状况 - 2024年底零售门店总数5127家 同比净减少966家 [7] - 加盟店数量从6081家减至5116家 相当于日均关闭近5家门店 [7] - 公司曾制定十年内营收超千亿、门店过万家的发展目标 与当前收缩态势形成对比 [7] 公司背景 - 公司2001年成立于深圳 为水果采购、种植支持、物流仓储一体化大型连锁企业 [6] - 2023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 成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6]
百果园董事长称“不会迎合消费者”,余惠勇去年领薪102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1 09:4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102.7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9.8% [3] - 毛利为7.64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41.9% [3] - 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 净亏损3.86亿元人民币 同比降幅达206.7% [3] - 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净利亏损 [4] 门店运营情况 - 门店总数从2023年的6093家减少至2024年的5127家 净关闭966家 降幅达15.9% [5] - 加盟店占比78.8% 数量减少779家 [5] - 自营门店仅11家 占比0.2% [5] 管理层战略与薪酬 - 董事长余惠勇强调坚守高品质战略 不通过降低品质来迎合低价需求 [2] - 公司定位为教育消费者成熟的商业类型 而非利用消费者无知 [2] - 余惠勇2024年薪酬为101.6万元人民币 较2023年微降 [7] - 董事长拥有31年生鲜食品行业经验 负责制定集团整体战略 [6] 市场反应与品牌定位 - 社交媒体存在"太贵了""月薪2万吃不起"等消费者价格投诉 [1] - 公司拥有数千万会员 目标客群为认可高品质价值的消费者 [2] - 好水果供不应求是定价较高的原因之一 [2]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太贵:不会去迎合消费者,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
金融界· 2025-08-11 09:08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坚持教育消费者成熟的商业路径而非利用消费者无知 强调不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追求但会在成本优化方面努力[1] - 公司坚守高品质水果定位 认为好水果供不应求是价格高的核心原因 不同品质水果价差可达四五倍[1] - 公司拥有数千万会员群体 认为存在认可其价值的客户基础支撑业务存续[1] 财务表现 - 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 除所得税前亏损3.91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3.81亿元 为近五年来首次净利亏损[1] - 公司2023年1月港交所上市时市值达94.74亿港元 截至2024年8月11日股价下跌1.71%至1.720港元每股 市值缩水至26.48亿港元[1] 舆情事件 - 公司董事长相关言论视频于8月8日被媒体截取发布 引发"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话题在8月10日登上微博热搜[1] - 公司董事长视频号及抖音账号"百果余惠勇"在8月10日上午均已下架相关争议视频[1]
董事长教育消费者后 百果园港股大跌
经济观察网· 2025-08-11 07:10
公司股价表现 - 董事长言论引发争议后 百果园股价盘中一度下跌8%至1 61港元 [1] 公司管理层言论与舆论反应 - 董事长余惠勇称公司"不会迎合消费者"且"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 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1] - 网友普遍吐槽公司产品定价过高 如"月薪2万吃不起"和"随便买买一百块钱就没了" [1] - 公司回应称相关视频存在断章取义 完整内容有前因后果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2 73亿元 同比减少9 8% [2] - 净利润由2023年盈利3 62亿元转为2024年亏损3 86亿元 系首次出现亏损 [2] 门店运营状况 - 2024年净减少门店965家 相当于日均关闭2 64家 [2] - 下半年关店速度加快 六个月关闭895家门店 [2] 公司背景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3日 于2023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 成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1]
百果园老板,凭啥教育消费者
搜狐财经· 2025-08-11 05:53
公司言论与市场反应 - 公司董事长回应水果定价争议 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而是教育消费者成熟 并认为商业有两种模式即利用消费者无知或教育消费者成熟[1] - 相关言论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话题"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及"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登上微博热搜[2][3] - 网友批评公司水果价格过高且质量下降 有评论称"月薪2万吃不起"和"随便买买一百块钱就没了"[2]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02.73亿元 同比减少9.8%[5] - 净利润由2023年盈利3.62亿元转为2024年亏损3.86亿元 系首次出现亏损[5] - 门店总数从2023年6093家减少至2024年5127家 净减少966家 平均每日关闭2.65家门店[5][8] - 加盟店数量从6081家减至5116家 减少965家 自营门店从12家减至11家[5] 战略调整与市场定位 - 2024年财报中25次提及"性价比" 显示公司主动推高性价比产品[2] - 专家指出公司定位"销售特色中高端水果"未能形成与商超菜场的差异化竞争[12][14] - 市场观点认为企业需引导而非教育消费者 需符合消费者刚需或痒点[6][12]
百果园跌超5%,此前董事长回应水果太贵称“不会迎合消费者,教育消费者成熟”引热议
搜狐财经· 2025-08-11 02:56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坚守高品质水果定位 不通过降低品质实现低价 利用教育消费者成熟策略而非利用消费者无知 [2] - 高品质水果供不应求导致价格较高 同等外观水果价差可达四五倍 [2] - 公司拥有数千万会员群体 存在认可其价值的稳定客群 [2] 市场反应与舆论 - 社交媒体存在"太贵了""月薪2万吃不起"等负面评价 消费者反映单次消费金额较高 [4][6] - 具体消费案例显示四个进口樱桃李售价达51元 [6] - 部分消费者质疑价格上升同时质量下降 [4]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市后业绩显著恶化 营收增速骤降至0.69% 净利润增速降至11.88% [4]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1% 净利润同比下降66.06% [4] - 2024年全年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 出现3.91亿元税前亏损 为近五年首次净利亏损 [4] 业务发展状况 - 门店数量显著缩减 2024年底零售门店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 加盟店从6081家减至5116家 日均关店近5家 [7] - 原定十年内营收破千亿门店超万家计划与当前收缩态势形成对比 [7] - 暑期借助《长安的荔枝》剧集营销取得成效 相关话题量过亿 荔枝品类销售额超7700万元 推动股价单日涨超13.7% [7]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太贵:不会迎合消费者,在教育消费者成熟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16:10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坚持走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线,不迎合消费者对低价的需求,强调高品质水果的价值[4] - 公司认为商业有两种模式:利用消费者无知或教育消费者成熟,公司选择后者[5] - 公司明确表示不会通过降低品质来换取低价,除非直接更换产品品类[5] - 公司承认听到消费者对价格高的反馈,但强调有几千万会员认可其价值[4][5]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5]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3.91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81亿元,为近五年首次净利亏损[5] - 公司市值从2023年1月上市时的94.74亿港元降至2024年8月8日的27亿港元[6] 运营策略调整 - 2024年公司零售事业群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门店运营效能及重塑"高性价比"用户心智[6] - 公司通过优化门店布局、升级加盟商支持体系来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6] - 2024年8月启动品类运营体系升级,基于消费者数据重构产品组合,包括"强流量属性大单品"和"极致性价比应季品"[6] - 公司表示将采取各种方式管控成本,同时想办法回馈顾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