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维峰电子(301328)
icon
搜索文档
业绩仍承压,长期持续受益于“工业+汽车+新能源”三位一体布局 公司研究/公司快报
山西证券· 2024-05-06 1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1.32%[1] - 公司2024年Q1毛利率为37.06%,净利率为18.60%,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2] - 公司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858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79.6%[10] - 公司2026年预计营业利润率将达到34.8%,较2023年增长17.7个百分点[10]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率将达到21.5%,较2024年下降2.1个百分点[10] - 公司2026年预计ROE将达到8.1%,较2025年增长1.6个百分点[10] - 公司2026年预计EV/EBITDA比率为11.2,较2022年下降11.7个百分点[10] 业务展望 - 公司工控连接器业绩短期承压,但未来将受益于工业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同时积极拓展新应用场景[3] - 汽车连接器是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业务支撑,公司持续加大对汽车连接器、新能源连接器的研发投入[4] 其他信息 - 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16] - 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16] - 公司不对投资建议负责[16] - 公司可能持有或交易报告中提到的证券[16] - 公司对报告保留版权所有权[16]
一季度短期承压,静待行业回暖
长江证券· 2024-04-29 05:02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1.32%[1] - 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同比下滑12.24%[1] - 公司2023年工业连接器实现收入2.67亿元,同比下滑14.19%[3] - 公司2023年工业连接器业务毛利率为43.16%,同比提升1.14pct[3] - 公司2024Q1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7.06%、18.60%[3]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有望实现长周期稳健增长,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1.38、1.81亿元[4] - 公司2026年预计营业总收入将达到806百万元,较2023年的487百万元增长66%[9] - 预计2026年净利润将达到183百万元,较2023年的132百万元增长39%[9] - 公司2026年每股收益预计为1.65元,较2023年的1.19元增长38%[9] - 预计2026年市盈率将为22.55,较2023年的41.14下降幅度较大[9]
维峰电子:2023年年度审计报告
2024-04-24 09:5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02年11月29日由李文化、李小翠出资组建,注册资本50万元[16] - 2019年7月15日公司以2019年1月31日为基准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16] - 公司于2022年9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6] -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10,989.36万股,注册资本为10,989.36万元[17]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486,633,959.82元[6] 子公司情况 - 本期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共8户,较上期增加2户[20][21] - 昆山维康、香港维峰、衡阳维峰、新加坡维康、泰国维康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均为100%[20][21] - 欧洲维峰WEE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均为52%[20] - 东莞维康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均为60%[21] - 合肥维峰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均为51%[21] 财务数据 - 2023年12月31日库存现金24,638.59元,银行存款1,196,134,998.28元,合计1,206,489,118.43元[188] - 2023年12月31日期末受限制的货币资金中保函保证金2,025,000.00元[190] - 2023年12月31日期末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16,806,165.12元[191] - 2023年12月31日期末已背书或贴现且未到期的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未终止确认金额3,539,236.28元[193]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龄1年以内137,535,676.22元,小计137,540,710.42元,坏账准备6,877,287.22元[194] - 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137,540,710.42元,比例100.00%,坏账准备6,877,287.22元,计提比例5.00% [195] - 期末预期信用风险组合账面余额为137,540,710.42元,占比100%,坏账准备为6,877,287.22元,计提比例5%,账面价值为130,663,423.20元[196] - 期初预期信用风险组合账面余额为134,549,997.55元,占比100%,坏账准备为6,727,499.88元,计提比例5%,账面价值为127,822,497.67元[196] - 期末1年以内账龄预期信用风险组合账面余额为137,535,676.22元,坏账准备为6,876,783.80元,计提比例5%;1 - 2年账龄账面余额为5,034.20元,坏账准备为503.42元,计提比例10%[197] - 本期按组合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期初坏账准备余额为6,727,499.88元,计提149,787.34元,期末余额为6,877,287.22元[198] - 本报告期无实际核销的应收账款[200] - 期末余额前五名应收账款及其合同资产汇总期末余额为76,217,676.98元,占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期末余额合计数的比例为55.41%,已计提坏账准备余额为3,810,883.85元[200] 会计政策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所有子公司均纳入[38] -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抵销内部交易对各报表的影响,若认定不同从集团角度调整[39]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纳入相关收入等并调整比较报表[40]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纳入购买日至期末相关数据[41] - 处置子公司,将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等纳入合并报表,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43] - 分步处置子公司,符合特定情况作为一揽子交易处理[43] -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差额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44] - 不丧失控制权部分处置子公司股权,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44] - 公司根据相关因素将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45] - 公司对共同经营按规定确认相关项目并进行会计处理[46] - 现金流量表编制时,库存现金及可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确认为现金,符合四个条件的投资确认为现金等价物[49] - 外币业务交易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合成人民币记账[50] -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按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处理分情况计入当期损益或资本化[50] -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5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即期汇率折算,差额处理分情况[50] -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外采用发生时即期汇率折算[51] - 利润表中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51] - 公司根据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54]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5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相关利得或损失等计入当期损益[58] - 公司对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相关利得、损失、股利和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59] - 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其他金融负债、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初始以公允价值计量[60] - 交易性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除与套期会计有关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61] - 公司将满足一定条件的金融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除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外,其他计入当期损益[62] - 除特定情形外,公司将金融负债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62] - 不属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初始确认后按损失准备金额和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担保期内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孰高计量[63] - 金融资产满足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终止或已转移且满足终止确认规定时终止确认[64] - 金融负债现时义务解除时终止确认,以承担新金融负债替换原金融负债且合同条款实质不同或对原合同条款实质性修改时,终止确认原金融负债[64] - 公司回购金融负债一部分,按继续确认部分和终止确认部分在回购日公允价值占整体公允价值比例分配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66] - 金融资产转移时,根据保留所有权上风险和报酬程度分别处理,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将相关差额计入当期损益[67] -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负债以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受限售的按报价扣除补偿金额确定[70] - 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负债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70] - 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等金融资产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71] - 由收入准则规范的交易形成的应收款项等运用简化计量方法计量损失准备[71]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处于第一阶段,按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73]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显著增加但未发生信用减值处于第二阶段,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73] - 金融工具已发生信用减值处于第三阶段,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73] - 利用前瞻性信息比较资产负债表日和初始确认日违约风险确定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74] - 以共同信用风险特征将金融工具分为不同组合评估预期信用损失[77]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以相互抵销后的净额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80] - 应收票据账龄1年以内、1 - 2年、2 - 3年、3年以上预期信用损失率分别为5.00%、10.00%、30.00%、100.00%[81] - 应收账款账龄1年以内、1 - 2年、2 - 3年、3年以上预期信用损失率分别为5.00%、10.00%、30.00%、100.00%[83] - 其他应收款账龄1年以内、1 - 2年、2 - 3年、3年以上预期信用损失率分别为5.00%、10.00%、30.00%、100.00%[86] - 公司2023年1 - 11月存货发出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价,2023年12月变更为对外购原料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价,其他存货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价[88] - 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转销法[92] - 包装物采用一次转销法[92] - 其他周转材料采用一次转销法摊销[91] - 公司将同时满足可立即出售且出售极可能在一年内完成条件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确认为持有待售组成部分[94] -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时,将账面价值减记至该净额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95] - 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96]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方式[97] -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按初始投资成本计价,按享有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98] -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份额差额处理方式[98] - 公司按应享有或分担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99] - 公司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亏损的处理顺序[99] - 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核算初始投资成本确定及差额处理[101] - 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核算转成本法核算初始投资成本确定及其他综合收益处理[101] - 权益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剩余股权核算及其他综合收益处理[102] -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04] - 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一揽子交易和非一揽子交易会计处理方式[104] - 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20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4.75%[112] - 房屋建筑物装修折旧年限5年,残值率0%,年折旧率20%[112] - 机器设备折旧年限3 - 10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9.50 - 31.67%[112] - 办公及电子设备折旧年限3 - 5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19.00 - 31.67%[112] - 运输工具折旧年限5年,残值率5%,年折旧率19%[112] -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生产中非正常中断且连续超过3个月,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118] - 固定资产确认需满足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108] - 自行建造的在建工程按实际成本计价,成本含工程用物资成本等[114] - 借款费用资本化需满足资产支出已发生、借款费用已发生、购建或生产活动已开始[116] - 使用权资产按成本初始计量,包括租赁负债初始计量金额等[121] -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中软件和专利及非专利技术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土地使用权为30 - 50年[125] - 长期待摊费用中租入房产装修费摊销年限为2 - 5年,零星项目为4 - 5年[132] - 短期薪酬需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全部支付[135] - 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主要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136] - 辞退福利在公司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时和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费用时两者孰早日确认负债[137] - 内退福利自职工停止提供服务日至正常退休日期间拟支付的工资和社保费等确认为负债,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138] - 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在职工服务会计期间确认应缴存金额为负债[139] - 与或有事项相关义务满足公司承担现时义务、履行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义务金额能可靠计量时确认为预计负债[140]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确定方式分不同前提情况[124] - 内部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成本包含耗用材料、劳务成本等多项费用[124] - 公司预计负债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初始计量,考虑多种因素确定最佳估计数[141] - 公司租赁负债按租赁期开始日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初始计量,按固定折现率计算利息费用[143] - 公司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144] - 授予存在活跃市场的权益工具按报价确定公允价值,不存在则采用期权定价模型[145]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连接器销售收入[150] - 公司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按分摊至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确认收入[151] - 公司内销非VMI部分发货取得对账单等时确认收入,VMI部分客户提货对账后确认收入,外销取得报关单等时确认收入[153] - 公司为履行合同发生的成本满足条件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资产[154] - 公司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收回的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资产[155] -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159] - 采用总额法核算的政府补助类别为除贷款贴息外的政府补助,采用净额法核算的为贷款贴息[162] -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根据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差额计算,按预期收回或清偿期间适用税率计量[164] - 公司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65] - 公司将当期与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166] - 满足特定条件时,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以抵销后净额列示[167] - 合同开始日评估合同是否为租赁或包含租赁[169] - 合同含多项单独租赁或租赁与非租赁部分时进行分拆处理[170] - 两份或多份含租赁的合同符合条件时合并处理[171] - 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符合多种情形或迹象可能分类为融资租赁[173] - 2022年12月13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影响公司会计政策[177] - 2022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原列报金额696,881.
维峰电子:2023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
2024-04-24 09:54
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 1 法定代表人: 李文化 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戴喜燕 会计机构负责人:戴喜燕 编制单位: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 非经营性 | 资金占用方名称 | 占用方与上市公 | 上市公司核算 | 2023 年期初占 | 2023 年占用累计发 生金额(不含利 | 2023 年占用 资金的利息 | 2023 年偿还累计 | 2023 年 12 | 月 31 | 占用形成原因 | 占用性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金占用 | | 司的关联关系 | 的会计科目 | 用资金余额 | 息) | (如有) | 发生金额 | 日占用资金余额 | | | |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附属企业 | | | | | | | | | | | | | 小计 | | | | | | | | | | | | | 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附属企业 | | | | | | | | | | | | | 小计 ...
维峰电子:关于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公告
2024-04-24 09:54
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4年4月24日召开的 第二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向银 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议案》,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为满足公司经营和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昆山维康电子有限公司 拟向银行合计申请总额为 4 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授信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贸易融 资、流动资金贷款、商业汇票、保函、信用证、固定资产贷款、以票质票、票据 贴现、票据质押贷款、存款质押贷款等。具体业务品种、授信额度和期限以各家 金融机构最终核定为准。 公司董事会授权董事长或其授权人在上述授信额度范围内行使该项决策权 及签署相关法律文件,具体事项由公司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授权有效期自 2024 年 4 月 24 日起 12 个月内有效。 特此公告。 证券代码:301328 证券简称:维峰电子 公告编号:2024-021 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 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4 年 4 月 25 日 ...
维峰电子:2023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024-04-24 09:54
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 (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公司")内部相关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 础上,我们对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 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重要申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 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 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 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此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 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 律责任。 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 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 ...
维峰电子: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核查意见
2024-04-24 09:54
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核查意见 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申万宏源承销保荐"或"保 荐人")作为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峰电子"或"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 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 引第 13 号——保荐业务》《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 号—— 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公司 2023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 评价报告进行了审阅核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保荐人进行的核查工作 保荐人指派担任维峰电子持续督导工作的保荐代表人及项目组人员审阅了 维峰电子内部控制制度,与维峰电子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财务部等相 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了解了内控制度的运行情况,并同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 进行了沟通,查阅了维峰电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 会议的相关资料、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信息披露制度等相关文件以及其他 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业务管理规则等,从公司内 ...
维峰电子:2023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2024-04-24 09:54
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2023 年,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峰电子"或"公司") 董事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以下简称"《公司章程》")及《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议事规 则》(以下简称"《董事会议事规则》")等相关规定,全体董事本着对公司和全体 股东负责的态度,勤勉尽责履行职责和义务,保障公司规范运作,促进公司持续 健康稳定的发展,切实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现将董事会 2023 年度主要工作情况和 2024 年度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 序 | 时间 | 会议名称 | 审议事项 | | --- | --- | --- | --- | | 号 | | | | | | | | 10、《关于制定<2023 年度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的议 | | | | 案》 | | | | | | 11、《关于向全资子公司增资的议案》 | | | | | 12、《关 ...
维峰电子: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核查意见
2024-04-24 09:54
关于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 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核查意见 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保 荐人")作为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峰电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 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3 号——保荐业务》《深圳证 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 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相关规 定,对维峰电子及全资子公司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事项进行了审 慎核查,并发表意见如下: 一、委托理财基本情况概述 (一)委托理财目的 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 为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自有资金,在控制投资风险及不影 响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公司拟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以增加公司 收益,为公司及股东创造较好的投资回报。 (二)投资额度及期限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使用总额度不超过 70,000 万元人民币的闲置自有资金进 行委托理财,上述投资额度的使用期限为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之日起 12 个月内,在上述额度及 ...
维峰电子(301328)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4-24 09:54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 公司2023年度报告中提到,国际宏观经济政治形势波动风险增加,可能影响公司对进口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进而影响生产和销售[3] 行业竞争 - 公司在报告中指出,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在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市场竞争可能加剧[4] 技术创新 - 报告中提到,公司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但如果未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技术创新,可能会影响公司竞争力[3] 人才风险 - 公司报告中指出,核心人员流失风险存在,需要持续营造良好企业文化和人才培养机制以避免影响发展战略的实施[4] 毛利率风险 - 公司报告中提到,毛利率下降风险存在,如果下游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公司产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可能导致毛利率下降[4]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486,633,959.82元,同比增长1.32%[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0,354,646.98元,同比增长16.35%[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7,119,328.52元,同比增长34.24%[15] - 公司2023年末资产总额为2,017,987,787.26元,同比增长0.46%[15] 连接器市场 - 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840.9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186.11亿美元[23] - 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249.7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0.51%[23] - 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从2015年到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6.83%[23] - 全球连接器市场中,中国、北美、欧洲、亚太和日本五大区域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24] - 2023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领先全球其他地区,占据30.51%的市场份额[24] - 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随着汽车电动智能化、通讯、智能制造、物联网等的发展[2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2年全球工业控制连接器市场规模占比约12.83%[25] - 2022年我国工控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2,9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0%[25] - 2023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约4,575亿美元,同比增长5.9%[26] - 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390GW,同比增长69.57%[27] - 2023年汽车连接器全球市场规模达到184.99亿美元,是全球连接器市场的第二大应用领域[26]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26] - 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216.88GW,同比增长148.15%[27] 公司产品和业务 - 维峰电子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控制连接器、汽车连接器及新能源连接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30] - 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与自动化设备、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光伏逆变系统等系列应用场景[30] - 公司工业连接器产品主要包括板对板连接器和线对板连接器,传输速率从5Gbps到30Gbps不等[30] - 公司汽车连接器产品多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上的信号传输与供电,防水等级达到IP67、IP68、IP6K9K[31] - 公司新能源连接器产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及风能逆变系统,对应客户包括阳光电源、浙江艾罗、上能电气等逆变器及其他配件厂商[32] 公司经营模式 - 公司研发模式通过快速二次开发生成成品,第一时间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33] - 公司采购模式严格实行“以产定购”的模式,已建立成熟稳定的供应商体系,兼顾质量、价格和供货周期等因素[34] - 公司生产模式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保证生产车间及时领料组织生产[34] - 公司销售模式坚持以产品为中心,通过终端厂商、电子元器件贸易商、品牌商等多种销售渠道开拓市场[34]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继续巩固以“工业控制为主体、汽车及新能源为两翼”的发展格局,2024年主要经营计划包括深入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拓展多元化应用、夯实工业控制连接器业务[3] -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重点部署汽车连接器业务,以满足汽车行业的需求[74] - 公司将持续贯彻产品研发和创新驱动的经营策略,重点部署汽车连接器相关的产品与技术研究[74] - 公司将大力推进新能源连接器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开展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74] - 公司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持续引进销售、研发及管理类人才[74] - 公司应对国际宏观经济政治形势波动风险,优化客户结构、供应商结构、产品结构,加强生产成本控制[74] - 公司应对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增强产品创新能力,优化生产工艺,加大市场拓展力度[75] - 公司应对创新风险,主动跟踪市场动向,加大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确保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76] - 公司应对核心人员流失风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