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普医学(301033)

搜索文档
迈普医学(301033)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0 16: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为迈普医学,股票代码为301033[16]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袁玉宇[16]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揽月路80号E区第三层,邮政编码为510700[16] -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为http://www.medprin.com,电子信箱为irm@medprin.com[16] - 董事会秘书为龙小燕,证券事务代表为李晓香,联系电话均为020 - 32296113,传真均为020 - 32296128,电子信箱均为irm@medprin.com[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为1.54亿元,较2020年增长24.51%[19]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73.38万元,较2020年增长21.01%[19]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51.07万元,较2020年增长96.15%[19] - 2021年末资产总额为7.47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66.67%[19]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72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70.25%[19]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139.90万元,2020年为1473.49万元,2019年为1636.22万元[25] -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78.57万元,较上年增长24.51%,净利润4473.38万元,较上年增长21.01%[48] - 2021年营业收入153,785,686.53元,同比增长24.51%;营业成本27,088,103.93元,同比增长32.76% [66] - 2021年销售费用48,594,177.50元,同比增长21.11%;管理费用24,409,976.18元,同比增长25.15% [66] - 2021年财务费用682,414.24元,同比增长238.78%;研发投入41,658,606.43元,同比增长49.25% [66]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6,510,692.29元,同比增长96.15%;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314,931,962.09元,同比下降243.18% [66] - 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47,493,872.87元,同比增长496.5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347,522.06元,同比增长91.93% [66] - 2021年销售费用为48,594,177.50元,同比增长21.11%[78] - 2021年管理费用为24,409,976.18元,同比增长25.15%[78] - 2021年财务费用为682,414.24元,同比增长238.78%[78] - 2021年研发费用为25,875,405.33元,同比增长58.94%[78] - 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59人,较2020年的49人增长20.41%;研发人员数量占比21.77%,较2020年的20.76%增长1.01%[81] - 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41,658,606.43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7.09%;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金额15,783,201.10元,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入的比例37.89%,占当期净利润的比重35.31%[81]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0,957,870.80元,同比增长31.06%;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34,447,178.51元,同比增长12.5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6,510,692.29元,同比增长96.15%[85] - 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876,157,982.58元,同比增长23.03%;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191,089,944.67元,同比增长48.16%;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14,931,962.09元,同比下降243.18%[86] - 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04,166,503.24元,同比增长541.06%;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6,672,630.37元,同比增长850.88%;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7,493,872.87元,同比增长496.55%[86]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347,522.06元,同比增长91.93%[86] - 2021年投资收益6,097,024.12元,占比11.82%,主要系购买理财产品产生收益所致[89] - 2021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979,606.04元,主要系购买理财产品公允价值变动所致[89] - 2021年其他收益10,323,115.13元,占比20.01%,主要系收到政府补助所致[89] - 货币资金年末金额为10,351,875.86元,占总资产比例1.39%,较年初比重减少1.18%[90] - 在建工程年末金额为201,946,270.80元,占总资产比例27.05%,较年初比重增加5.67%,用于总部大楼建设[90] - 长期借款年末金额为101,673,625.45元,占总资产比例13.62%,较年初比重增加3.19%,为基建贷款[90] - 应收账款年末金额为5,319,119.82元,占总资产比例0.71%,较年初比重减少0.99%[9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衍生金融资产)期末数为37,557.15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97.96万元[93]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金额为375,571,502.73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979,606.04元[98] - 2021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192,877,550.38元,本期已使用132,497,496.03元,累计已使用192,877,550.38元[100]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6,515,766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15.14元/股,募集资金净额192,877,550.38元[10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92,877,550.38元,已办理募集资金专户注销手续[103] - 受限资产合计20,564,004.29元,包括货币资金194,370元、其他流动资产2,815.66元、无形资产20,366,818.63元[95] 行业市场数据 - 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7721亿元,同比增长21.76%[29] - 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26465家,增幅达到46%[30] - 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主营销售总收入达8725亿元左右,较2019年增加1525亿元,增幅达21%[30] - 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为4278亿美元[30] 公司业务优势与产品情况 - 公司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产品、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34][36] - 公司申请的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于报告期内首次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产业化将打破我国神经外科可吸收止血产品的长期进口垄断[34][35] - 公司的可吸收医用胶于2021年10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审批受理,如顺利获批注册,有望成为A股上市公司中首家生产该产品的企业[35] - 公司在国内率先利用生物增材制造技术开发出的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是入选中国科技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2018)》的唯一一款脑膜产品、也是目录中仅有的9项“国际原创”产品之一[37] - 颅颌面修补产品是国内少数基于PEEK材料并用于颅颌面缺损修补的产品,已实现在国内外多个国家的销售[37] - 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入选科技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2018)》,为仅有的9项“国际原创”产品之一[5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准注册4个III类、1个II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1个I类医疗器械产品[59] - 可吸收医用胶、PEEK颅颌面个体化修补系统处于国内注册报批阶段,口腔可吸收修复膜处于临床试验阶段[59] -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2021年8次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79] - 可吸收医用胶2021年10月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审批受理[79] - 个体化PEEK颅颌面修补系统2021年10月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审批受理[80] - 截至年度报告披露日,公司在境内已取得4个III类医疗器械产品、1个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82]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系统分别占营业收入76.12%及18.78%[49] - 公司新增开发医院数量超200家,累积覆盖超1000家医院[49] - 人工硬脑(脊)膜补片实现销售收入11706.74万元,较上年增长16.21%[49] - 颅颌面修补系统实现销售收入2888.59万元,较上年增长52.23%[50] - 截至报告期末,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213.78万元,较上年增长54.24%[54] - 报告期内,国际市场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运营号发布超1000篇长文,阅读量达50000以上人次[54] - 截至年度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取得4个产品的CE证书和CE Design证书,人工硬脑(脊)膜补片等产品已启动欧盟新医疗器械法规注册申报工作[54] - 2021年植入医疗器械营业收入147,604,296.71元,占比95.98%,同比增长22.54% [68] - 2021年人工硬脑(脊)膜补片营业收入117,067,442.71元,占比76.12%,同比增长16.21%;颅颌面修补系统营业收入28,885,871.22元,占比18.78%,同比增长52.23% [68] - 2021年植入医疗器械销售量221,945.89片,同比增长42.18%;生产量272,966.16片,同比增长50.21% [71] - 植入医疗器械直接材料2021年金额为12,207,263.75元,占比48.64%,同比增长45.48%[74]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25,597,448.10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16.64%[76]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17,394,214.42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为81.56%[76] 公司经营模式 - 公司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推广经销和配送经销相结合[45] -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下设研发中心负责技术开发工作[46] - 公司结合销售计划、库存水平和生产周期制定生产计划,开展自主生产[43] - 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制度》《采购控制程序》《设备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程序》对采购进行管理[40] - 公司采购物资申购分原辅材料、固定资产及设备、服务和行政物资等,由需求部门提出申请,授权人员审核和执行[40] - 公司根据所供应物资的类别分别建立了对应的供应商管理制度[40] - 公司与境内外近600家经销商合作,产品进入国内1000余家医院,覆盖国际70多个国家和地区[45] - 公司对重要供应商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定,开展动态管理[42] - 公司产品已进入国内超1000家医院,预计未来覆盖医院数量将保持增长[53] - 公司与境内外近600家经销商合作,产品进入国内超1000家医院,覆盖国际70多个国家和地区[63] 公司募投项目情况 -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基地项目承诺投资3.6亿,累计投入1.7287755038亿,投资进度100%[105] - 植入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项目承诺投资9900万,累计投入2000万,投资进度100%[105] - 补充流动资金承诺投资1.41亿[105]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承诺投资6亿,累计投入1.9287755038亿[105] - 2021年公司使用募集资金1.4394964922亿置换前期自筹资金投入募投项目金额,使用644.428223万置换自筹资金支付发行费用[106] 子公司情况 - 深圳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为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总资产4633.931916万,净资产4317.412344万,营业收入2972.888565万,营业利润1210.375708万,净利润925.55809万[111]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致力于成为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全球领先企业,拓展产品技术应用平台,开发高性能产品[112] - 2022年公司将贯彻发展战略,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努力成为全球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领域领先企业[113] - 2022年公司持续拓展和深化四大技术平台在新领域的技术应用,关注在研产品审批情况,做好产品预研储备[113] - 2022年公司以专业化等打造品牌核心目标,夯实原有市场,打开新产品市场布局,参与集中带量采购[114][115] - 2022年公司配合销售需求完成生产任务,加强总部基地生产线建设,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成本[1
迈普医学(301033)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6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460.1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26%[3]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1.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62%[3]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2.4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37%[3]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04.7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52%[3] - 营业收入从0.816亿元增至1.033亿元,增长26.5%[37] - 净利润从0.231亿元增至0.320亿元,增长38.5%[38][3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60元,同比增长27.66%[41] - 稀释每股收益为0.60元,同比增长27.66%[4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从0.117亿元增至0.141亿元,增长20.2%[38]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25.9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0.85%[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259,323.68元,同比增长230.80%[42][4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0,670,988.79元,同比扩大715.34%[4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8,377,268.52元,同比增长1085.21%[44][46]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17,282,425.08元,同比增长29.75%[42]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为105,286,525.63元,同比增长199.75%[44]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250,048,697.24元[4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0,235,962.38元,同比增长74.15%[46]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为5043.03万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331.36%,主要因募集资金到位[1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3.4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73.55%,主要因理财产品增加[1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1.993亿元增至3.459亿元,增长73.5%[31] - 在建工程从0.974亿元增至1.733亿元,增长77.9%[31] - 无形资产从0.316亿元增至0.557亿元,增长76.2%[31] - 长期借款从0.475亿元增至1.017亿元,增长114.0%[33] - 使用权资产新增7,398,975.82元[50] - 公司应付账款为3664.67万元[52] - 公司预收款项为53.48万元[52] - 公司合同负债为335.19万元[52] - 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为1109.05万元[52] - 公司应交税费为304.17万元[52] - 公司长期借款为4750.33万元[52] - 公司租赁负债增加896.39万元[52][54] - 公司未分配利润减少156.49万元至2168.54万元[54] - 公司执行新租赁准则导致使用权资产增加1325.52万元[54] - 公司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增加739.90万元至45533.86万元[54] 股东结构和持股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4,382户[14] - 第一大股东袁玉宇持股比例为16.53%,持股数量为10,922,547股[14] - 第二大股东徐弢持股比例为16.53%,持股数量为10,922,547股[14] - 第三大股东袁美福持股比例为6.82%,持股数量为4,508,796股[14] - 第四大股东深圳市凯盈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43%,持股数量为4,246,049股[14] - 第五大股东唐莹持股比例为5.72%,持股数量为3,779,977股[16] - 第六大股东国寿成达(上海)健康产业股权投资中心持股比例为4.95%,持股数量为3,267,436股[16] - 第七大股东广州纳普生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为3.94%,持股数量为2,600,000股[16] - 袁玉宇与徐弢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协议有效期至公司上市后60个月[18] - 袁玉宇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实际控制徐弢持有的16.53%股权,合计控制比例达22.04%[18] - 广州纳普生投资合伙企业持有首发前限售股2,600,000股,解禁日期为2024年7月26日[22] - 华泰迈普医学家园1号员工持股计划持有战略配售股1,477,876股,解禁日期为2022年7月26日[22] - 其他网下限售股数量为770,487股,解禁日期为2022年1月26日[24] - 期末限售股合计数量为51,795,548股,与战略配售股份差异系转融出借所致[24]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651.5766万股,发行价格为15.14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250,048,697.24元[25]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92,877,550.38元,扣除发行相关费用后[25] - 调整后总部基地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为172,877,550.38元,原计划为360,000,000.00元[25] - 调整后植入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为20,000,000.00元,原计划为99,000,000.00元[2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64,446,780.95元,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28,609,298.47元[26] 所有者权益和资本变化 - 未分配利润为5373.28万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131.11%,主要因盈利增加[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5.5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66.48%[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3.360亿元增至5.594亿元,增长66.5%[35] - 资本公积从2.598亿元增至4.362亿元,增长67.9%[35]
迈普医学(301033) - 2021 Q2 - 季度财报
2021-08-27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000万元,同比增长25%[15] - 公司净利润达到人民币1,200万元,同比增长40%[15] - 营业收入为6873.74万元,同比增长31.28%[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92.26万元,同比增长34.24%[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624.64万元,同比增长66.75%[21]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73.7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28%[3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92.2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24%[38] - 营业收入为6873.74万元,同比增长31.28%[72]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1.3%,从2020年上半年的5235.76万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6873.74万元[176] - 净利润同比增长34.5%,从1554.10万元增至2090.98万元[17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4.2%,从1558.60万元增至2092.26万元[178] - 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12元[1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2元/股,同比增长35.48%[21] - 基本每股收益从0.31元增至0.42元,增幅35.5%[17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04%,同比增长0.96个百分点[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金额为人民币1,50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0%[15] - 营业成本为1281.59万元,同比增长62.83%[72] - 研发投入为1521.99万元,同比增长28.10%[72] - 营业成本同比大幅增长62.8%,从787.07万元增至1281.59万元[17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8%,从1756.29万元增至1894.01万元[17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4%,从753.78万元增至802.29万元[176] - 其他收益为283.70万元,同比下降38.28%[72][77]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283.70万元[26]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31.8%,从22,976,251.97元增至30,287,035.93元[185]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增长352.5%,从1,334,472.81元增至6,038,814.10元[185]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800万元[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71.38万元,同比增长237.47%[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71.38万元,同比增长237.47%[7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同比增长40.0%,从5511.89万元增至7718.58万元[18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37.5%,从6,137,963.71元增至20,713,772.53元[18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50,756,471.33元,较上年同期的负28,479,676.37元扩大78.2%[18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35.8%,从13,065,775.78元增至43,896,562.01元[186] - 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43.2%,从4,625,100.93元增至15,876,162.72元[188]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680.3%,从12,844,383.36元增至100,223,345.50元[189] 业务线表现 - 人工硬脑(脊)膜补片收入为5076.80万元,毛利率达87.96%[74] - 毛利率为75%,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15] - 产品覆盖神经外科口腔科等多科室提供脑膜修复颅骨修补止血等整体解决方案[66] - 生物3D打印机"莱普®"系列应用于器官移植及药物筛选领域[56] - 对于3D打印设备,公司采用自主设计委外加工并自行总装测试的生产模式[35] 地区市场表现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到35%[15] - 国际市场覆盖欧洲、南美、亚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34] - 公司产品覆盖欧洲、南美、亚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临床应用超过20万例[41] - 公司产品覆盖国内800余家医院并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临床应用超过20万例[55] - 产品已进入国内800余家医院[34]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国内800余家医院[98] - 公司产品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98] 销售与渠道 - 公司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34] - 公司已搭建全球化的营销网络,拥有国内销售团队和国际销售团队[34] - 与境内外500余家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34] - 与境内外500余家经销商建立合作[69] 生产与研发 - 公司生产模式结合销售计划、库存水平和生产周期制定生产计划[35] - 公司拥有8个在研产品储备,其中3个产品处于注册报批或临床试验阶段[43] - 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入选中国科技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2018)》为仅有的9项国际原创产品之一[55][61] - 公司核心产品入选《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2018)》,为仅有的9项"国际原创"产品之一[41] - 颅颌面修补系统于2016年9月首次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57] -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2020年取得CE证书并于报告披露日首次取得国内注册证[57][64][66] - 公司已获准注册4个III类1个II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1个I类产品取得4个CE证书和CE Design证书[65] - PEEK颅颌面个体化修补系统处于国内注册报批阶段[65] - 可吸收医用胶和口腔可吸收修复膜处于临床试验阶段[55][65] -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产业化有望打破强生等国外厂商垄断[57][62] - 公司拥有境内专利171项及境外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02项[67] - 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55%[67] 行业与市场背景 - 2019年全国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数量接近70万例,约85%的手术使用硬脑(脊)膜产品[38] - 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为4,278亿美元[46] - 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为6,380亿元,同比增长12.52%[47] - 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平均主营收入3,000-4,000万元[47] - 2018年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1,046亿元,占比20%,同比增长20.37%[50] - 预测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10,947亿元,2018-2022年复合增长率14.45%[48] 资产与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增加至25.3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61%上升至4.99%[79] - 在建工程大幅增加至139.2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1.73%上升至27.37%,主要由于总部基地项目建设[79] - 长期借款增加至92.9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0.60%上升至18.26%,主要用于总部基地项目建设[7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9.82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9.07万元[81] - 委托理财发生额31.26亿元,未到期余额19.71亿元[89] - 应收账款减少至4.1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73%下降至0.82%[79] - 使用权资产新增8.80亿元,占总资产1.73%[79] - 租赁负债新增10.31亿元,占总资产2.03%[79] - 合同负债减少至778.88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0.75%下降至0.15%[79] - 受限资产总额21.12亿元,其中无形资产抵押20.92亿元[83] - 货币资金从2020年末的11,691,027.92元增长至2021年6月末的25,368,613.14元,增幅约117%[168]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98,159,312.99元,较2020年末的199,333,120.30元略有下降[168] - 应收账款从2020年末的7,745,402.68元下降至2021年6月末的4,164,364.69元,降幅约46%[168] - 存货从2020年末的16,531,454.63元增长至2021年6月末的17,220,743.29元,增幅约4%[168] - 预付款项从2020年末的9,236,226.67元下降至2021年6月末的8,113,307.76元,降幅约12%[168]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末的4.479亿元增长至2021年6月末的5.088亿元,增长13.6%[169][171] - 在建工程从2020年末的9735万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1.393亿元,增长43.0%[169] - 长期借款从2020年末的4750万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9292万元,增长95.6%[170] - 开发支出从2020年末的3132万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3852万元,增长23.0%[169] - 未分配利润从2020年末的2325万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4261万元,增长83.3%[171] - 货币资金从2020年末的723万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2287万元,增长216.3%[173]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0年末的1.724亿元降至2021年6月末的1.615亿元,减少6.3%[173] - 应付账款从2020年末的3665万元降至2021年6月末的2578万元,减少29.7%[170] - 母公司长期借款从2020年末的4750万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9292万元,增长95.6%[175]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从2020年末的3034万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4475万元,增长47.5%[17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32.6%,从18,986,395.89元增至25,174,243.14元[186] - 合并所有者权益合计同比增长6.2%,从338,074,744.31元增至359,044,513.11元[190] - 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96.5%,从21,685,441.78元增至42,608,024.24元[190] - 本期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58,984,513.11元[19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小计为355,353,585.70元[194] - 其他综合收益结转留存收益科目余额为3,370,843.71元[194] - 专项储备科目余额为42,608,024.24元[194] - 上年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02,782,751.96元[196] - 本年期初未分配利润为-10,689,363.68元[196]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增加15,585,961.43元[197] - 少数股东权益变动减少44,979.87元[197] - 资本公积科目余额保持259,827,532.75元[196][194] - 股本保持稳定为49,547,185.00元[196][19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人民币3.2亿元[15] - 总资产为5.0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3.59%[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5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76%[21] - 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5次[15] - 存货周转率为3.2次[15]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计划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08] - 公司报告期内租赁费用合计123.3万元[130]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16,515,766股,发行价格15.14元/股[139] - 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由49,547,185股增至66,062,951股[138] - 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51,323,248股,占总股本77.69%[138] - 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14,739,703股,占总股本22.31%[138] - 境内法人持股19,649,327股,占总股本29.74%[138] - 境内自然人持股31,670,264股,占总股本47.94%[138] - 外资持股3,657股,占总股本0.01%[138] - 14,093,703股自2021年7月26日起上市交易[139]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6,515,766股,发行价格为15.14元/股[143] - 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由49,547,185股增加至66,062,951股,增幅33.3%[143] - 2021年7月26日起14,093,703股可上市交易,占发行总量85.3%[143][150] - 袁玉宇与徐弢各持有10,922,547股首发前限售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6.5%[145] - 限售股份总额51,323,248股,占发行后总股本77.7%[148] - 战略配售股1,005,576股将于2022年7月26日解禁[145] - 网下限售股770,487股将于2022年1月26日解禁[148] - 2021年7月30日登记限售股数量为51,323,248股[148] - 转融出借导致期末限售股数与战略配售股份数存在差异[149] - 发行批复有效期为同意注册之日起12个月内[143]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0,523户[152] - 第一大股东袁玉宇持股数量为10,922,547股,持股比例为16.53%[152] - 第二大股东徐弢持股数量为10,922,547股,持股比例为16.53%[152] - 第三大股东袁美福持股数量为4,508,796股,持股比例为6.82%[152] - 深圳市凯盈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数量为4,246,049股,持股比例为6.43%[152]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00%[106]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