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菱线缆(001208)

搜索文档
001208,重要收购!加速切入机器人赛道
中国基金报· 2025-09-23 13:18
收购交易概述 - 华菱线缆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 三竹智能100%股权整体作价不超过2.7亿元[1] - 交易完成后将加速切入机器人及高频传输业务领域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1]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 三竹智能股东承诺2026-2028年净利润合计7100万元至7500万元[5]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三竹智能成立于2017年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 - 主要从事连接器和线束的研发生产 产品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 机器人及工业机械手领域[4] - 客户包括日本松下 汇川技术 先导智能 美的工业 埃斯顿等国内外行业龙头[4] - 产品远销德国 法国 意大利 美国 日本等多个国家[4] 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1.85亿元 净资产0.94亿元[4] - 2024年度营收2.09亿元 净利润0.25亿元 扣非净利润0.22亿元[4] 收购方业务背景 - 华菱线缆是国内领先特种专用电缆生产企业 产品包括特种电缆 电力电缆等[6] - 2021-2024年营收从25.43亿元增长至41.58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1.35亿元波动至1.09亿元[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90亿元同比增长12.35% 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增长4.74%[6] 战略协同效应 - 华菱线缆特种电缆已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高性能耐扭转机器人线缆可用于工业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6] - 已与多家企业完成产品送样试样 并与深圳行知行 上海图灵等企业开展技术交流[6] - 收购将深化工业连接器及线束组件业务发展 推动智能连接战略布局[7] 市场数据 - 华菱线缆当前股价13.32元/股 总市值71.19亿元[7] - 市盈率TTM 63.60倍 市净率4.30倍 毛利率12.19% 净利率2.91%[8] - 2025年上半年ROE 3.86% 负债率67.85%[8]
华菱线缆拟收购三竹智能100%股权
证券日报· 2025-09-23 12:36
收购背景与战略目标 - 公司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以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政策并深化工业连接器及线束组件业务发展 [1] - 收购推动公司战略布局向智能连接方向纵深发展并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以提升盈利能力 [1] - 本次交易三竹智能100%股权整体作价不超过2.7亿元 [2]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三竹智能成立于2017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公司专注于连接器和线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机器人及工业机械手等领域 [1] - 三竹智能为行业提供定制化连接方案产品远销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韩国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国 [1] 行业定位与协同效应 - 连接器是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新能源等高端应用场景中的关键接口 [1] - 收购有利于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并提升公司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 [1] - 交易将满足客户对系统化集成化产品的需求 [1] 财务贡献预期 - 三竹智能预计在2026年至2028年为公司贡献净利润合计7100万元至7500万元 [1]
华菱线缆(001208.SZ):拟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加速公司切入机器人、高频传输等业务领域
格隆汇APP· 2025-09-23 09:49
收购交易概述 - 华菱线缆拟以现金等方式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 整体作价不超过2.7亿元人民币[1] - 收购旨在深化工业连接器、线束组件业务 推动公司向智能连接方向战略布局[1] - 交易最终收购比例、对价及业绩承诺以正式协议为准[1]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三竹智能成立于2017年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 - 主营连接器和线束研发生产 产品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机器人、工业机械手领域[2] - 为行业提供定制化连接产品和方案 产品远销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2] 客户资源与技术优势 - 主要客户包括日本松下集团、汇川技术、先导智能等国内外行业龙头[2] - 在高端设计、精密制造及客户服务领域积累丰厚经验[2] - 已发展成为业内领先的工业连接产品方案提供商[2]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将加速切入机器人、高频传输等业务领域[2] - 有助于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并提升公司盈利能力[1][2] - 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1]
华菱线缆:拟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加速公司切入机器人、高频传输等业务领域
格隆汇· 2025-09-23 09:47
收购交易概述 - 华菱线缆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 整体作价不超过2.7亿元人民币 收购比例和交易对价以正式协议为准 [1] - 交易目的为深化工业连接器和线束组件业务 推动智能连接战略布局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并提升盈利能力 [1]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三竹智能成立于2017年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主营连接器与线束研发生产销售 [2] - 产品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机器人和工业机械手领域 为行业提供定制化连接解决方案 [2] - 客户涵盖日本松下、汇川技术、先导智能、美的工业、南京埃斯顿、格力智能装备等国内外行业龙头 [2] - 产品远销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韩国、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多个国家 [2] 战略协同效应 - 标的公司在高端设计、精密制造及客户服务领域积累丰厚经验 [2] - 收购将加速切入机器人及高频传输业务领域 提升公司价值中枢 [2]
华菱线缆:拟以不超过2.7亿元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
新浪财经· 2025-09-23 09:37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等方式收购安徽三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 [1] - 交易标的公司100%股权整体作价不超过2.7亿元人民币 [1] 交易进展与影响 - 本次交易正式文件尚未正式签署 [1] - 尚无法预计对公司当年经营业绩的影响 [1] - 本年及未来年度经营成果的影响需视协议的履行和实施情况而定 [1]
华菱线缆(001208) -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拟收购安徽三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暨签署意向性协议的公告
2025-09-23 09:32
收购信息 - 公司拟现金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100%股权作价不超2.7亿元[4][10] - 2025年9月22日会议审议通过收购议案[4] 标的情况 - 三竹智能2024年末总资产1.85亿元,净资产0.94亿元[8] - 2024年度营收2.09亿元,净利润0.25亿元,扣非净利润0.22亿元[8] - 乙方承诺2026 - 2028年净利润合计7100 - 7500万元[11] 交易条款 - 排他期自协议签署起三个月,可延长三个月[13] - 违约方承担300万元违约金及守约方中介费用[14][15] 未来展望 - 收购完成利于产业链延伸,切入新业务领域[16] - 尚无法预计对当年经营业绩的影响[16]
华菱线缆(001208) -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及聘任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事务代表的公告
2025-09-23 09:30
公司治理 - 2025年9月22日晚间完成第六届董事会换届选举[1] - 第六届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任期3年[1][2] - 第六届董事会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4] - 聘任熊硕为总经理等,任期3年[6] - 取消监事会,部分人员不再任职[7] 人员持股 - 张军持有公司2,074,738股股票[20] - 熊硕持有华菱线缆150万股股票[21] - 陈柏元持有华菱线缆130万股股票[28] - 胡湘华持有华菱线缆120万股股票[29] - 王振金持有华菱线缆35万股股票[33] 人员资质与经历 - 杨长龙牵头承担国家电网等科技项目20余项[24] - 杨长龙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25] - 佘利文有大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26] - 陈柏元自2018年7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等[28] - 胡湘华自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29] - 李牡丹自2021年12月至今任公司多职[31]
华菱线缆(001208) -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9-23 09:30
公司人事 - 2025年9月22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2] - 选举张志钢为董事长,任期三年[3] - 聘任熊硕为总经理,任期三年[6]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拟收购安徽三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并签意向协议[7]
华菱线缆(001208) -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完成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选举的公告
2025-09-22 12:15
公司治理 - 2025年9月22日召开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董事会选举议案[1] - 第六届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非独立董事6名、独立董事3名[1] - 第五届董事会任期自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三年[1] - 因任期届满,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刘喜锚不再担任公司董事及相关职务[4] - 公司取消监事会,第五届监事会监事张明、何艳和李俊不再担任公司监事[4] 人员任职 - 张志钢自2022年9月至今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9] - 郑生斌自2025年1月至今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11] - 刘建兵自2022年9月至今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13] - 张明自2022年9月至今任公司第五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14] 股权情况 - 张军持有公司2,074,738股股票[15] 科研成果 - 杨长龙牵头承担电工新材料类科技项目20余项[19] - 杨长龙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 - 杨长龙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9] - 杨长龙获省部级奖计15项[20] - 杨长龙编写国家标准6项[20] - 杨长龙编写行业、企业标准12项[20] - 杨长龙授权发明专利43项[20] - 杨长龙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7项[20] - 杨长龙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6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