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源(600405)

搜索文档
动力源:中标中国铁塔2025年开关电源产品集中采购项目
快讯· 2025-06-16 09:53
公司中标信息 - 动力源中标中国铁塔2025年开关电源产品集中采购项目 中标金额1 66亿元 [1] - 公司将尽快与中国铁塔签订合同 合同顺利实施将对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行业动态 - 中国铁塔启动2025年开关电源产品集中采购 显示通信基础设施领域持续投入 [1]
动力源: 动力源关于高级管理人员集中竞价减持计划时间届满暨未减持股份的结果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1 09:22
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情况 - 副总经理李传平持有公司股份110,900股,占总股本的0.0181%,股份来源为集中竞价交易所得 [1][2] - 副总经理高洪卓持有公司股份299,266股,占总股本的0.0488%,股份来源为股权激励及配股方式 [1][2] 减持计划披露情况 - 公司于2025年2月17日披露减持计划,李传平拟减持不超过27,725股(占总股本的0.0045%),高洪卓拟减持不超过74,816股(占总股本的0.0122%) [1][3] - 减持计划实施期间为2025年3月11日至2025年6月10日 [2][3] 减持计划实施结果 - 减持计划时间届满,李传平和高洪卓均未进行任何减持操作 [1][3] - 李传平当前持股数量仍为110,900股(0.0181%),高洪卓当前持股数量仍为299,266股(0.0488%) [3] - 实际减持情况与披露的减持计划一致,未设置最低减持数量(比例) [3]
动力源(600405) - 动力源关于高级管理人员集中竞价减持计划时间届满暨未减持股份的结果公告
2025-06-11 09:02
减持计划 - 减持计划时间为2025年3月11日至6月10日[6] 副总经理减持前情况 - 李传平持股110,900股,占比0.0181%,股份为集中竞价所得[2] - 高洪卓持股299,266股,占比0.0488%,股份为股权激励及配股取得[2] 副总经理原计划减持 - 李传平计划减持不超27,725股,比例不超0.0045%[2] - 高洪卓计划减持不超74,816股,比例不超0.0122%[2] 副总经理实际减持 - 李传平实际减持0股,未完成27,725股[6][8] - 高洪卓实际减持0股,未完成74,816股[6][8] 副总经理当前持股 - 李传平当前持股110,900股,比例0.0181%[8] - 高洪卓当前持股299,266股,比例0.0488%[8] 减持计划结果 - 本次减持未实施,未提前终止计划[8][9]
动力源: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计划届满未减持
快讯· 2025-06-11 08:42
高管减持计划执行情况 - 公司副总经理李传平和高洪卓的集中竞价减持计划已于2025年6月10日期满,期间均未减持股份 [1] - 李传平持有公司股份11.09万股,占总股本的0.0181% [1] - 高洪卓持有公司股份29.93万股,占总股本的0.0488% [1] 原减持计划细节 - 减持计划自2025年2月17日公告 [1] - 原计划李传平减持不超过27725股 [1] - 原计划高洪卓减持不超过74816股 [1]
携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源
广州日报· 2025-06-10 22:14
广州政府与电信运营商深化合作 - 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调研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和中国联通广州分公司 听取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及意见建议 并就深化合作进行交流 [1] - 广州政府感谢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 [2] - 企业负责人表示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国家三大通信核心枢纽之一 是企业战略布局的重要区域 [3] 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 广州正深入实施"广州数智创新计划" 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2] - 广州希望电信运营商加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领域技术攻关和产业合作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落地应用 [2] - 广州将全力支持电信运营商做强做优做大 提供优质服务 [2] 电信运营商在广州的发展规划 -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进一步抢抓机遇 立足广州发展所需 加快推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 [3] - 运营商将持续深化新型基础设施、全空间无人体系、量子通信、跨境数据流动、智慧城市、数据安全保障等领域合作 [3] - 运营商表示将以数字化助力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
波罗的海国家正迅速成为欧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商务部网站· 2025-06-10 03:12
波罗的海国家科技行业发展 - 爱沙尼亚被誉为"欧洲硅谷",拥有10家科技独角兽企业(包括Wise、Bolt、Pipedrive、Playtech、ID.me、Zego、Veriff等),人均十亿美元级科技公司密度位居欧洲之首 [1] - 爱沙尼亚每百万人拥有1100家初创企业,是欧洲平均水平的4-5倍,人均初创企业数量欧洲第一 [1] - 截至2023年,ICT占爱沙尼亚GDP比重约6%(2012年为3%),其劳动力中7%为ICT专业人员,比例欧盟最高 [1] - 拉脱维亚2021年诞生首家独角兽企业Printful(按需印刷电商),并培育了波罗的海航空公司和金融科技平台等初创公司 [1] - 立陶宛拥有两家独角兽企业:Vinted(欧洲最大二手时尚在线交易平台)和Nord Security,首都维尔纽斯是欧盟第二大金融科技集群 [1] - 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ICT专业人员比例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 [1] 波罗的海国家经济地位 - 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将波罗的海国家列为数字创新和营商便利的典范 [1] - 立陶宛维尔纽斯不仅是金融科技中心,还是激光技术和生命科学中心 [1] 爱尔兰与波罗的海国家联系 - 爱尔兰已成为波罗的海侨民聚居地,来自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人口约占爱尔兰总人口1% [2]
从区域“软实力”到发展“硬支撑” 长三角聚力协同激活发展“动力源”
上海证券报· 2025-06-08 18:07
长三角经济总量与区域发展 - 2024年长三角GDP总量突破33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GDP超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25% [1] - 长三角拥有全国超三分之一的"万亿俱乐部城市"、4个"全国经济十强城市"、43个"百强县" [1]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7年来成效显著,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作用 [1] 交通基础设施与"轨道上的长三角" - 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高铁里程超7700公里(占比首次过半),日均客流超200万人次 [2] - 持续推进过江通道、省际瓶颈路段扩容,建设海太隧道、南京北站、苏州南站、上海浦东站等枢纽 [2] - 已建成沪宁、宁杭、杭甬、合宁等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建设加速,一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长三角拥有全国近五分之一高校、28个重大科研设施、4.9万台大型科学仪器,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突出 [3] - 上海张江与安徽合肥实施"两心同创"计划,共建国家实验室体系 [3] -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实体化运作,整合6家国家实验室、1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3]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758家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孵化142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 [3] 先进制造业集群与产业升级 - 截至2025年5月,长三角汇聚2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三分之一),涵盖集成电路、纳米新材料、海工装备等领域 [4] - 三省一市协同推进优势产业联盟、企业家联盟、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加速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 [5] 区域协同合作与协议签署 - 2025年会议签署多项协议,包括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框架、科技金融合作、数智文化产业基金、大飞机产业集群共建等 [6] - 成立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标准化合作 [6] - 区域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文化文明、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的"多彩增长模式" [6]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 共同打造统一大市场先行区 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 长三角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解放日报· 2025-06-07 02:4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 -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约1/4 [1] -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占全国近1/3,2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1] - 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全域实施,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成效显著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逾30%,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3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0.7个百分点 [2]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7万台(套),揽获2024年近五成国家科学技术奖项 [2] - 首批12个创新联合体成立,征集技术需求305项,组织实施联合攻关项目72项 [2] 产业链供应链能力 - 全国产工业机器人累计下线超5000台,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3] - 大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系统突破多项关键设计建造技术 [3] - 形成围绕沪宁合、沪杭甬的"双三角"网络体系,创新驱动效能显著 [3] 改革开放与互联互通 - 苏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成立,未来将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 [4] -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为企业节省地面物流成本近30%,"联动接卸"整合沿江13个港口与上海港 [4]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2项已全国复制推广 [4] 对外经贸合作 - 2024年前4个月,苏州进出口增长5.6%,江苏、浙江分别增长5.7%、6.6%,安徽增长14.1% [5] 公共服务与生态治理 - 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开通政务服务超200项,包括跨省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 [6][7] - 智慧巡查技术实现跨省环境数据共享,2024年长三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4.5%,较2018年提升10.4个百分点 [7][8] -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3%,达历史最好水平 [8]
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观察
新华社· 2025-06-06 12:2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 -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 占全国总量约1/4 [1] -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占全国近1/3 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全域实施 [1] - 2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落地 [1]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智慧化全海域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 从开工到下水仅用11个月 [2] - 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逾30%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 34% 超全国平均水平近0 7个百分点 [3] - 合肥先进光源面向2028年建成验收冲刺 长三角联合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共创共建 [3]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安徽云玺量子科技一季度订单额7000万元 联合上海杭州等地实现产业化 [3]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 7万台(套) 揽获2024年近五成国家科学技术奖项 [3] - 首批12个创新联合体成立 公开征集技术需求305项 组织实施联合攻关项目72项 [4] 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 全国产工业机器人累计下线超5000台 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5] - 大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系统突破多项关键设计建造技术 [5] - 形成沪宁合 沪杭甬"双三角"创新网络体系 创新驱动效能显著 [5] 改革开放新格局 - 苏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成立 跨域铁路将统一运营 [7] -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模式为企业节省地面物流成本近30% [8]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52项全国复制推广 [9] 外贸与要素流动 - 苏州前4个月进出口超预期增长5 6% 江苏浙江分别增长5 7%和6 6% 安徽增速达14 1% [10] - 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联动上海开展科创金融改革 年服务企业超350家 促成融资逾18亿元 [8] - "皖甬欧"铁海联运班列将合肥至欧洲物流时效从40天缩短到27天 [9] 公共服务优化 - 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开通政务服务超200项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实现27城双向在线办理 [11] - 安徽宣城与浙江萧山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云操作" 贷款资金快速到账 [11] - 长三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4 5% 较2018年提升10 4个百分点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 3% [12]
动力源(600405) - 动力源关于董事会、监事会延期换届的提示性公告
2025-05-23 10:31
换届情况 - 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监事会于2025年5月20日届满[1] - 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监事会将延期换届[1] - 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高级管理人员任期相应顺延[1] 后续安排 - 换届完成前原成员按规定履职,不影响公司运营[1] - 公司将积极推进换届选举,及时披露信息[1] 公告信息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5月24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