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人智能(08176)
icon
搜索文档
超人智能(08176)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8-04 11:39
股份数据 - 2025年7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653,000,728股[3] - 2025年8月4日代价发行新股62,500,000股,占比8.74%[3] - 2025年8月4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变为715,500,728股[3] 发行价格 - 代价发行每股发行价0.12港元[3] 库存股份 - 2025年7月31日及8月4日库存股份数目均为0[3]
超人智能(08176) - 公司资料报表 (於二零二五年八月四日更新)
2025-08-04 11:35
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02年2月19日在GEM首次上市[3] - 财政年度结算日期为12月31日[3] 股权结构 - 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715,500,728股,面值每股0.10港元,每手买卖单位5,000股[8] - 港桥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1,666,666股,占比5.82%[4] - HKBridge持股64,148,063股,占比8.97%[4] - OnTopGlobal Limited持股24,397,946股,占比3.41%[4] - 融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30,212,675股,占比18.20%[4] - TaiDongNewEnergy Holding Limited持股151,425,197股,占比29.90%[4] - 苏志团持股151,425,197股,占比29.90%[4] - 黄建航持股89,970,697股,占比12.57%[4] - 杨剑伟和樊玉兰共持股60,810,365股[4][6]
超人智能(08176) - 完成关连交易有关根据债务资本化的特定授权发行认购股份
2025-08-04 11:32
股份发行 - 2025年8月4日完成发行62,500,000股认购股份进行债务资本化关连交易[3] - 认购股份每股认购价为0.120港元[3] 股本情况 - 紧接完成前公司已发行股本为653,000,728股,完成后为715,500,728股[4] - 认购股份占紧接完成前公司已发行股本约9.57%,完成后约8.74%[3] 股东持股 - 认购人完成后持股62,500,000股,占比8.74%[4] - Tai Dong New Energy完成前后持股151,425,197股,完成前占比23.19%,后占比21.16%[4] - 公众股东完成前后持股281,392,159股,完成前占比43.09%,后占比39.33%[4] 权益认定 - 融科控股被视为在130,212,675股股份中拥有权益[5]
超人智能(08176)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08:45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普通股法定/注册股份4,950,000,000,面值0.1港元,股本495,000,000港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优先股法定/注册股份50,000,000,面值0.1港元,股本5,000,000港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500,000,000港元[1] 股份发行 - 截至2025年7月底,已发行普通股653,000,728,库存股0,发行总数653,000,728[2] 股份变动 - 2025年7月,普通股、优先股法定/注册股份及普通股已发行、库存股份数目无增减[1][2]
超人智能(08176) - 延迟寄发有关上市证券交易之主要交易之通函
2025-08-01 09:27
交易通函 - 超人智能控股有限公司延迟寄发主要交易通函[2][3] - 原计划8月1日或之前寄发,现延迟至8月22日或之前[3] 董事会构成 - 董事会含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公告刊登 - 公告将在港交所和公司网站连续刊登至少七天[4]
超人智能(08176) - 更改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处
2025-07-31 10:11
股份登记信息变更 - 2025年9月1日起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改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3] - 新登记分处地址为香港夏慤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17楼[3] - 新登记分处电话(852) 2980 1333,传真(852) 2810 8185[3] 董事会成员 - 董事会有两名执行董事苏振辉先生及冯政先生[5] - 有一名非执行董事李家齐女士[5] - 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谭比利先生、徐国俊先生及薛瑋先生[5]
超人智能(08176)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11 12: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金融投资管理2023年利息及融资咨询服务收入13.1473亿港元,2022年为20.0826亿港元[10] - 中国金融投资管理2023年除税前亏损1.55473亿港元,2022年亏损1919.1万港元[10] - 中国金融投资管理2023年年内亏损1.57588亿港元,2022年亏损4875.4万港元[10] - 中国金融投资管理2023年总资产22.14651亿港元,2022年为26.44407亿港元[10] - 中国金融投资管理2023年资产净值6.99944亿港元,2022年为8.71062亿港元[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增加260万港元,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之已变现收益650万港元[5] - 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12月31日公司分别录得净负债约144718000港元及约161949000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2003000港元及14038000港元[22] - 以约2258000港元收购股份,分别占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8.81%及16.08%[22] - 预计2023年12月31日至2024年12月31日营运现金流出净额约7000000港元[22] 业务线表现 - 2024年10月3日出售101.7万股中国金融投资管理股份,交易金额678.8796万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至公告日期,公司进行多笔上市证券交易,如2024年1月12日以1099718.76港元收购声扬集团有限公司5100000股等[2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已采取补救措施,EDS停止上市证券投资并关闭账户,集团日后投资需董事会批准[16][17] - 任何涉及上市证券交易且百分比比率超5%的,须在交易进行前提呈董事会审议并获批准[19] 交易相关重要内容 - 交易适用百分比率超25%低于75%,构成公司主要交易,需股东批准,通函预计2025年8月1日前寄发[4] - 交易适用百分比率超25%但低于75%,构成本公司主要交易,须遵守通知、公告及股东批准要求[18] - 公司将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供股东考虑并酌情批准交易,预期2025年8月1日或之前寄发通函给股东[18] - 交易所得款项净额约680万港元拟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14] - 交易所得款项净额约1170000港元拟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其中约827000港元用于支付专业及咨询费用等[2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储蓄账户年利率仅为0.25%[22]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27]
超人智能(0817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2 13:3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收入约为2990万港元,较2023年的1510万港元增加98.3%[10] - 2024年公司毛利约为320万港元,2023年毛利约为730万港元[10] - 2024年工程业务收入增加98.3%,为总营业额贡献约2990万港元收益[14] - 2024年毛利率约为10.8%,2023年毛利率为48.3%[15] - 2024年其他收入约为22.5万港元,2023年约为34.7万港元[15]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净收入约470万港元,2023年为净亏损约360万港元[15]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变动之已变现收益约650万港元[15] - 本年度综合亏损约2190万港元,2023年约4510万港元[18] - 2024年度集团亏损净额2191.2万港元(2023年:4507.6万港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501.3万港元(2023年:999.3万港元)[13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本年度销售及分销成本约36.4万港元,较2023年同比减少约84.7%[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11名雇员,本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290万港元[2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正式推出人工智能开发及云计算新产品[11]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6,集团主要业务为工程业务[46] - 2024年集团非全资附属公司安泽向惠州实体销售及提供产品和服务总代价约为人民币523,000元(相当于约571,000港元)[9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未来董事会将增加研发投资,加强市场拓展,推动多元化业务发展[37] - 集团业务公平回顾、主要财务表现指标讨论等在年报第4至7页“管理层讨论及分析”提供[4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借贷总额约1.398亿港元,无抵押借贷约720万港元,均按5%固定利率计息[1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2630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400万港元[2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值约6074.6万港元,分为607463599股每股0.1港元的普通股[22] - 2025年3月20日,集团配发及发行45537129股每股0.174港元的新股份,清偿约792.3万港元无抵押借款及未付利息[31] - 中国人工智能采用率为41%,仅9%的中国公司能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超10%的收入增长,领先国家为19%[35] - 预计到202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将超2.1兆元,未来五年智能计算能力复合年增长率为52.3%[36] - 苏振辉31岁,2024年4月19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等职,苏志团透过Tai Dong New Energy Holding Limited于151,425,197股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4.93%[38] - 冯政41岁,2024年4月19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授权代表[39] - 李家齐32岁,2024年10月3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40] - 谭比利55岁,2012年3月5日加入公司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42] - 徐国俊58岁,2023年11月30日加入公司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43] - 薛玮54岁,2024年7月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主席[44] - 集团环境政策详情载于年报第34至48页“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47] - 公司在香港及中国经营需遵守不同法律法规[48] - 公司致力于平衡不同持份者利益,包括雇员、客户、供应商等[50] - 公司风险管理程序融入日常活动,会考虑内外部因素识别风险并制定行动方案[51] - 全球经济增长逊于预期,中国经济变动可能对公司工程业务造成重大影响[52] - 公司经营所在市场竞争加剧,会调整营商策略适应市场变化[58][5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分派予股东之储备,2023年12月31日亦无[67] - 本年度集团无慈善捐款,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亦无[68] - 2024年4月19日范宇、仇雪云辞任执行董事,苏振辉、冯政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24年10月31日李家齐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24年7月5日韩潇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薛玮获委任[69] - 2024年12月31日,苏志团、Tai Dong New Energy Holding Limited分别拥有公司151,425,197股股份权益,持股百分比均为24.93%;港桥投资有限公司拥有41,666,666股股份权益,持股百分比为6.86%;HKBridge Absolute Return Fund, L.P拥有64,148,063股股份权益,持股百分比为10.56%;On Top Global Limited拥有24,397,946股股份权益,持股百分比为4.02%;融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拥有130,212,675股股份权益,持股百分比为21.4%;黄建航先生拥有89,970,697股股份权益,持股百分比为14.81%[83] - 本年度公司接获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谭比利、徐国俊及薛玮各自根据GEM上市规则第5.09条就彼等之独立性发出之年度书面确认,公司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并将继续为独立人士[73] - 2024年12月31日,就董事及公司最高行政人员所知,无董事或公司最高行政人员在公司或其任何相联法团股份、相关股份及债券中拥有须知会公司及联交所之权益或淡仓等[74] - 本年度内任何时间,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或相联法团无订立安排让董事等可藉收购股份等获利,董事等无权认购公司或其相联法团股份,亦无行使有关权利[75] - 本年度内任何时间,无董事或其关连实体在公司控股股东或附属公司等订立的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中直接或间接拥有重大权益[76] - 除“关连交易”所述合约外,回顾年度末或本年度内无涉及集团业务的重大合约生效,且董事在该等合约中无直接或间接重大权益[77] - 集团雇员酬金政策由董事会根据工作等设定,董事酬金由董事会参考薪酬委员会建议决定[78][79] - 本年度最大客户占总销售额约60.6%(2023年为34.2%),五大客户共占约98.8%(2023年为91.0%)[87] - 本年度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约95.2%(2023年为6.2%),五大供应商合共占约99.9%(2023年为20.3%)[87] - 融科控股被视为在64,148,063股和24,397,946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黄建航先生在80,970,697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百分比基于2024年12月31日607,463,697股已发行股份计算[88] - 2023年总协议为公司持续关连交易,须遵守申报、公告及年度审阅规定,获豁免遵守通函、独立财务意见及独立股东批准规定[90]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2024年交易在一般及日常业务中进行,按一般商业条款或更佳条款进行,条款公平合理且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93] - 公司独立核数师确认2024年交易获董事会批准,按2023年总协议订立,总金额未超相关年度上限[94][96] - 本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4] - 年报日期董事会有五名董事,包括执行、非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108][109] - 2024年4月19日范宇和仇雪云辞任执行董事,苏振辉和冯政获委任[108] - 2024年7月5日韩潇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薛玮同日获委任[109] - 2024年10月31日李家齐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公司重新遵守GEM上市规则第17.104条[109] - 薛玮委任为期三年,徐国俊委任为期一年且期满自动续任一年,谭比利初步委任为期两年并已续期[11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须获委任后下届股东大会退任,此后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13] - 公司已接获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度书面独立性确认[113] - 董事会于2012年3月27日成立提名委员会[114] - 董事会会议每年最少举行四次,回顾年度例会提前至少14天通知董事[115] - 公司仍在为董事安排适当责任保险[113]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以制定执行董事薪酬政策、评估表现并批准服务合约条款[122] - 本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1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年报日期,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薛玮先生(主席)、徐国俊先生及一名执行董事苏振辉先生组成[1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年报日期,提名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薛玮先生(主席)、谭比利先生及一名执行董事苏振辉先生组成[126] - 2024年12月31日及年报日期,公司未委任行政总裁,正物色合适人选,日常管理职务由执行董事共同处理[119] - 公司须设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薛玮先生具备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才[120] - 全体董事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参加企业管治及法规主题培训课程[117]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区分,主席职责明确,由苏振辉先生担任[119] - 提名委员会就新董事提名及委任采纳多元化政策,考虑多项因素[125] - 各董事出席董事会及其各委员会会议情况有详细记录[116]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本年度举行四次会议,与外聘核数师举行两次会议[128][13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支付给中職信审计费用75万港元,中職信非审计服务费用3.5万港元,中職信以外核数师审计费用6.2万港元,其他核数师非审计服务费用0.8万港元[13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亏绌为16194.9万港元(2023年:14471.8万港元),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03.8万港元(2023年:1200.3万港元)及其他借贷14699.9万港元(2023年:13844.4万港元)[1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获授新融资约人民币1826.6万元(相当于1942.8万港元)[137] - 2025年3月20日,公司配發及發行45537129股每股清償股份價值0.174港元的新股份,以清償约792.3万港元未偿还无抵押借款及未付利息[137] - 报告期末后,集团与客户订立约1010万港元工程相关服务销售协议[137]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于6月30日举行,全体当时在任董事均出席[132]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与外聘核数师关系、监控财务报表等[129] - 董事会负责履行GEM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职能,已检讨公司多项政策及常规[131] - 2023年1月16日,集团与惠州金达胜订立新融资协议,2024年12月31日获授约1826.6万元人民币(相当于1942.8万港元)新融资[139] - 2025年3月20日,集团配發及發行45537129股每股0.174港元的新股份,清償约792.3万港元未偿还无抵押借款及未付利息[139] - 报告期末后,集团与客户订立约1010万港元工程相关服务销售协议[139] - 公司秘书陈卓豪自2003年起为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本年度参与不少于15个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43] - 公司每年举行一次股东周年大会,2024年全体在任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出席并回答提问[145] - 持有公司实缴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46] - 提出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要求后,若21日内董事会未召开,递呈要求人士可自行召开,公司应补偿合理费用[146] - 股东特别大会通知期最少为14个足日[147] - 股东可书面形式向公司秘书寄发致董事会的查询及关注事项[148] - 公司网站为http://www.superrobotics.com.hk,董事会每年检讨与股东沟通渠道成效[150] - 公司于2019年3月26日批准及采纳股息政策,董事会建议及宣派股息前需考虑多项因素[151][152]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54] - 公司于2021年12月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关原则、政策和管理策略方向[155] - 公司与内部持份者(管理层、普通职员、股东等)和外部持份者(投资者、客户、供应商等)沟通参与方法有召开会议、员工表现评核访谈等[160][161] - 公司执行重要性评估,涉及原材料管理、污水管理等多项内容[163][165] - 公司机器人业务实施符合国际标准ISO14001:2015的环境管理系统[167] - 公司实施多项环境管理政策,以衡量机器人业务运营产生的影响[168] - 公司在2021年12月发布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政策最新议题中界定主要环境责任[169] - 公司机器人业务预期不会受气候变化重大影响,但减少全球变暖因素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重要考虑因素[174] - 公司目标是2030年前减少10%的温室气体排放,2050年前逐步实现零净排放[177] - 报告期内公司共产生18.23吨温室气体排放,较去年增加,主要因中国内地业务耗电量增加[178] - 2024年公司业务运作产生氮氧化物2.0公斤、硫氧化物0
超人智能(0817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3:1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29,904千港元,2023年为15,081千港元[4] - 2024年公司毛利为3,226千港元,2023年为7,281千港元[4] - 2024年公司经营溢利为781千港元,2023年经营亏损为7,880千港元[4]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21,912千港元,2023年为45,076千港元[4] - 2024年公司年内总全面亏损为17,231千港元,2023年为39,836千港元[4]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1.68港仙,2023年为4.87港仙[5] - 2024年公司总资产为26,332千港元,2023年为27,554千港元[6] - 2024年公司总负债为188,281千港元,2023年为172,272千港元[7] - 2024年公司资本亏绌总额为161,949千港元,2023年为144,718千港元[6] - 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18,576千港元,2023年流动资产净额为722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净额约2191.2万港元,2023年为4507.6万港元[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亏绌约为1.61949亿港元,2023年为1.44718亿港元[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857.6万港元,2023年无[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403.8万港元,2023年为1200.3万港元[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其他借贷约1.46999亿港元,2023年为1.38444亿港元[16]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2990.4万港元,2023年为1508.1万港元,其中香港地区2024年收益为2669万港元,中国内地2024年为321.4万港元,2023年为1508.1万港元[2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10179千港元,2023年为27756千港元;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4年为607464千股,2023年为569740千股[35]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6032千港元,2023年为8525千港元[36]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为5524千港元,2023年为1230千港元[37] - 2024年工程业务收入约299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比增加约98.3%;2023年约为15100000港元[41][42] - 2024年毛利约为3200000港元,毛利率约为10.8%;2023年毛利约为7300000港元,毛利率为48.3%[42] - 2024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364000港元,较2023年同比减少约84.7%;2023年约为2400000港元[43] - 2024年行政支出约为6700000港元,2023年约为13100000港元;融资成本2024年约为22700000港元,2023年约为37200000港元[44] - 2024年综合亏损约为21900000港元,2023年约为45100000港元[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2630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27600000港元[47] - 2024年集团产生亏损净额约2191.2万港元,12月31日资本亏绌约16194.9万港元,流动负债净值约1857.6万港元[6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403.8万港元,其他借贷约14699.9万港元[68]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客户A收益贡献为1812万港元,客户B为796.7万港元;2023年客户C收益贡献为516万港元,客户D为466.7万港元,客户E为260.5万港元,均占集团收益10%或以上[26] - 2024年提供工程产品与相关服务收益为2930.1万港元,销售酒类为60.3万港元;2023年提供工程产品与相关服务收益为1508.1万港元[27] 公司收入及收益构成变化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8万港元,贷款利息收入为0,应收债券利息收入为9.5万港元,政府补贴为0,杂项收入为2.1万港元,坏账收回为9.1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0.7万港元、2万港元、9.3万港元、11.1万港元、10万港元、1.6万港元[29]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469.1万港元,2023年为 - 358.2万港元[30] 公司费用及成本相关变化 - 2024年经营溢利相关核数师审计服务酬金为81.2万港元,非审计服务为4.3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76.2万港元、4.3万港元[31] - 2024年融资成本中其他借贷推算利息为1627.7万港元,其他借贷利息为641.6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1366万港元、2353.6万港元[31] 公司税务相关情况 - 符合香港两级利得税税率制度的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征税,超200万港元部分按16.5%征税;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32] - 两个年度内公司无估计应课税溢利,未对香港利得税及中国企业所得税作出拨备[33] 公司股息分配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派付或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报告期末后董事会亦未建议派付股息(2023年同)[3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亦无[63] 公司股份及股本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值约为6074.6万港元,分为607463599股每股0.1港元的普通股,与2023年持平[49] 公司员工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11名雇员,较2023年的12名减少;本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29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670万港元下降[53] 公司后续事项 - 2025年3月20日,公司配發及發行合共4553.7129万股每股清償股份價值0.174港元的新股份,以清償约792.3万港元未偿还无抵押借款及未付利息[17] - 报告期末后,集团与客户订立销售协议,金额约为1010万港元[17] - 2025年3月20日集团配發及發行合共45537129股每股清償股份價值0.174港元的新股份,以清償约792.3万港元未偿还无抵押借款及未付利息[57] - 2025年3月20日,公司配發及發行45537129股每股0.174港元的新股份,清償约7923000港元未偿还无抵押贷款及未付利息[69] - 报告期末后,集团与客户订立约1010万港元工程服务销售协议[69] 会计准则生效情况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准则修订本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2]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等部分准则修订本将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4] 行业市场情况 -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采用率为41%,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汽车等行业人工智能应用每年可创造超6000亿元经济价值[60] - 仅9%的中国公司能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超10%的收入增长,领先国家这一比例为19%[60] - 预计到202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将超过2.1兆元,未来五年智能计算能力复合年增长率为52.3%[61] 公司治理及合规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2024年度经审核综合业绩[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公告日期,公司未委任行政总裁,正寻找合适人选[70] - 公司仍在为董事安排适当责任保险[70] - 回顾年度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1] - 公司已就董事及相关雇员证券交易采纳行为守则[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体董事遵守证券交易守则及标准[73]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6] 公司年报相关情况 - 2024年年报将按上市规则寄发股东并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刊登[74] 公司融资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获授新融资约人民币1826.6万元,相当于1942.8万港元[1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借贷总额约为139800000港元,无抵押借贷约为7200000港元,借贷总额约为147000000港元[46][4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获授新融资约1826.6万元人民币(相当于1942.8万港元),可按需提取[69]
超人智能(0817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30 08:32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296.8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73.5万港元增长71.07%][2] - [同期,公司毛利为154.9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9.4万港元增长123.2%][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亏损316.7万港元,融资成本1099.2万港元,除税前亏损1415.9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950.8万港元有所收窄][2] - [期内亏损1415.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950.8万港元;每股亏损1.38港仙,2023年同期为2.81港仙][2][3] - [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839.6万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576.3万港元][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84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1480万港元,亏损减少主要因贷款利息开支所致][18][32] - [2024年上半年营业额约29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71.1%,来自销售机器人产品约240万港元及自动化及服务约50万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2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81.9%,主要因工程业务营销开支减少][32]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约为42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52%,主要因研发开支及员工成本减少][32] - [2023年工程业务收入增加71.1%,为集团总营业额贡献约290万港元收益][30]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87.4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3万港元略有减少][4] - [流动资产为1576.3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562.4万港元有所下降][4] - [总负债为17660.5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227.2万港元有所增加][5] - [流动负债净额为 - 1661.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2.2万港元][5] - [负债净额为15896.8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471.8万港元有所增加][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01.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9.3万港元][20]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24.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52.5万港元][22]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4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3万港元][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抵押借贷总额约为1.28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312亿港元有所下降;无抵押借贷约为720万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已抵押及无抵押借贷总额约为1.353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384亿港元有所下降,均约于两至五年内到期][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约为176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2750万港元有所下降,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97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200万港元有所下降][34] 现金流量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使用现金净额为253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663千港元;投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为-177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557千港元;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219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3157千港元][8] 业务收入与成本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提供工程产品与相关服务收入为296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735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扣除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5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47千港元;扣除员工薪金及其他津贴108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975千港元;扣除退休福利计划供款8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3千港元][15]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提拨备,中国内地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023年同期无)][16] - [机器人产品主要客户为深圳市中富南方实业有限公司,约占总营业额80.7%;自动化及服务主要客户为惠州市大亚湾东邦工贸有限公司,约占总营业额17.6%][32] - [2024年主要客户中客户D贡献522千港元,客户E贡献2396千港元;2023年客户A贡献530千港元,客户B贡献472千港元,客户C贡献370千港元,客户D贡献264千港元][13]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无)][17] 过往财务数据 - [2023年1月1日公司股本为50622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60747千港元;2023年期内亏损19508千港元][7]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业务为提供工程产品与相关服务(机器人业务),包括机器人产品及安装、支援、维修服务][9][11] - [两个年度公司全部收入及非流动资产均来自且位于中国][12] 财务准则 - [公司已采纳2024年1月1日开始财政年度须强制采纳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营运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0] 关联交易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财政期间,安泽向关联方销售产品及服务总代价约为56.6万港元,构成非获豁免持续关连交易][33] 股本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发行股本无变动][35] 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聘用12名雇员,较2023年6月30日的33名有所减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20万港元,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400万港元有所下降][38] 投资与收购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重大投资][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联属公司的重大收购或出售][40] 市场前景 - [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接近人民币千亿元,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41] 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苏志团先生、Tai Dong New Energy Holding Limited分别持有公司1.51425197亿股股份,持股比例均为24.93%;港桥投资有限公司持有4166.6666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6.86%;HKBridge Absolute Return Fund, L.P持有6414.8063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0.56%;On Top Global Limited持有2439.7946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4.02%;融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3021267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1.44%;黄建航先生持有8997.0697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4.81%][42] 合规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体董事均遵守公司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及交易必守标准][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董事、公司主要股东或其紧密联系人无在与集团业务构成重大竞争业务中的权益][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赎回上市股份,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4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业绩并提供建议及意见][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48] 管理层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及报告日期公司未委任行政总裁,正物色合适人选,行政总裁职务由执行董事共同处理][49] - [因韩女士辞职,公司董事会变为单一性别,未符合GEM上市规则第17.104条多元化要求,将在2024年7月5日起三个月内尽快委任合适人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