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技集团(03302)
icon
搜索文档
精技集团(03302)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374.8万新加坡元 同比扩大1358.37%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1:18
财务表现 - 收益5028万新加坡元 同比减少2.41% [1] - 股东应占亏损374.8万新加坡元 同比扩大1358.37% [1] - 每股基本亏损0.41新加坡分 [1] 业务分部 - 收益减幅主要由于原始设计制造分部销量下跌 [1]
精技集团(03302)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2 11:1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下降2.4%至5028万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5152.3万新加坡元减少124.3万新加坡元[4]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51.523百万新加坡元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50.280百万新加坡元,降幅为2.4%[16][20] - 公司总收益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1.5百万新加坡元下降2.4%至2025年同期的50.3百万新加坡元[52] - 期间利润由盈转亏,录得亏损344.4万新加坡元,同比下滑633.8万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89.4万新加坡元)[4] - 除税后净亏损3.4百万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2.9百万新加坡元[6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0.257百万新加坡元扩大至2025年同期的3.748百万新加坡元,增幅达1358.4%[30] - 毛利率从9.4%下降至9.0%,毛利减少6.3%至4.5百万新加坡元[56]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扩大至0.41新加坡分(去年同期为0.03新加坡分)[6] - 每股基本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0.03新加坡分扩大至2025年同期的0.41新加坡分[3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的93.9%,达47.217百万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微降0.3%[16]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贡献公司总收益的93.9%,为最大业务分部[41]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大幅下降41.9%,从2024年上半年的3.194百万新加坡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1.856百万新加坡元[16]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同比下降41.9%,从3.194百万新加坡元降至1.856百万新加坡元[52]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同比下降41.9%[47] - 投资分部收益增长22.9%,从2024年上半年的0.982百万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1.207百万新加坡元[16] - 投资分部收益同比增长22.9%,由0.982百万新加坡元增至1.207百万新加坡元[52] - 基金管理费收益同比增长23.0%,在管资产规模达141.7百万新加坡元[50] 各地区表现 - 新加坡地区收益显著增长26.4%,从2024年上半年的22.402百万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28.322百万新加坡元[20] - 美国地区收益大幅下降42.2%,从2024年上半年的12.031百万新加坡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6.955百万新加坡元[2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1.418百万新加坡元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1.055百万新加坡元,降幅为25.6%[27] - 研发成本减少0.4百万新加坡元,带动行政开支下降4.5%[59] - 其他投资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8.500百万新加坡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0.458百万新加坡元,降幅达94.6%[22][25] - 其他收入同比暴跌92.7%,主要因缺少去年同期的8.5百万新加坡元一次性账面收入[57] - 雇员福利开支约13.5百万新加坡元,雇员总数760人[84] 现金流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645.5万新加坡元至1122.9万新加坡元(对比2024年末1768.4万新加坡元)[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17,684千新加坡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1,229千新加坡元,降幅达36.5%[3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2百万新加坡元,经营现金流净流出7.9百万新加坡元[66][67]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1.6百万新加坡元,其中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0.3百万、添置金融工具0.9百万、开发成本0.5百万[70]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2.5百万新加坡元,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14.1百万、支付租赁负债0.7百万及利息0.5百万[71] 资产和负债 - 贸易应收款项增加106.6万新加坡元至2052.9万新加坡元(对比2024年末1946.3万新加坡元)[7]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19,463千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529千新加坡元,增长5.5%[35] - 贸易应收款项增加0.9百万新加坡元,存货增加0.3百万新加坡元[68] - 存货水平基本持平为4563.2万新加坡元(较2024年末4540.7万新加坡元仅增加22.5万新加坡元)[7] - 存货总额从2024年底的45,407千新加坡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5,632千新加坡元,增长0.5%[34] - 计息贷款及借款总额增加至271.98万新加坡元(流动部分2459.1万,非流动部分260.7万)[7][8] - 计息贷款及借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24,939千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7,198千新加坡元,增长9.1%[38] - 计息贷款及借款未偿还余额约27.2百万新加坡元,较2024年末24.9百万增长9.2%[76]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底的16,885千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8,201千新加坡元,增长7.8%[37] - 权益总额下降680.2万新加坡元至9573万新加坡元(对比2024年末1.025亿新加坡元)[8] - 流动资产净值由35.2百万新加坡元减少至30.6百万新加坡元,降幅13.1%,主要因计息贷款即期部分增加3.3百万及现金减少6.5百万[72] - 净负债权益比率由0.07升至0.17,增幅143%[78] - 杠杆比率由0.24升至0.28,增幅16.7%[7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收益主要受半导体行业低迷及客户需求下跌影响[41][47] - 公司未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40] - 未支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85] - 资本开支约0.3百万新加坡元用于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73] - 已签约未拨备资本及投资开支25.985百万新加坡元,含物业设备0.3百万及投资证券25.685百万[74] 其他重要内容 - EBITDA转为负值712千新加坡元,同比大幅下降867.7万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796.5万新加坡元)[4] - EBIT亏损317.2万新加坡元,同比减少866.1万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盈利548.9万新加坡元)[4] - 公司于联营公司的投资总额从2024年底的16,745千新加坡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5,803千新加坡元,降幅为5.6%[33] - 中国光大控股持有精技集团约28.58%已发行股份[92] - 上海光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精技集团拥有约51.03%权益[93] - 上海光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中国光大控股最终实益拥有约48.97%权益[93]
精技集团(03302)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1 08:38
公司信息 - 公司为精技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3302,于新加坡注册成立[2] 董事会会议 - 2025年8月22日召开会议考虑批准发布中期业绩公告及派付中期股息[3] 公告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11日,依上市规则第13.43条作出[3] 公司人员 - 公告发布时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名单[3]
精技集团(03302)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00:11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920,393,394,库存股份0,总数920,393,394[2] - 本月已发行(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增减均为0[6] 购股期权 - 截至2025年7月31日,购股期权计划结存数目14,910,000[3] - 2025年7月行使购股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3] - 2023 - 2025年授出购股期权行使价及期限不同[4]
精技集团(03302.HK)5月16日收盘上涨16.22%,成交258港元
金融界· 2025-05-16 08:34
市场表现 - 5月16日恒生指数下跌0.46%至23345.05点 精技集团股价上涨16.22%至0.129港元/股 成交量2000股 成交额258港元 振幅0.0% [1] - 最近一个月精技集团累计涨幅14.43% 但今年以来累计跌幅14.62% 跑输恒生指数16.92%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27亿元 同比增长7.09% [1] - 归母净利润-3341.84万元 同比减少145.41% [1] - 毛利率6.36% 资产负债率34.95% [1] 行业估值 - 工业工程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14.62倍 中值2.48倍 [1] - 精技集团市盈率-2.83倍 行业排名第161位 [1] - 同业公司市盈率对比:谊砾控股0.3倍 中国航天万源0.32倍 天洁环境1.92倍 北京控股环境集团1.97倍 同景新能源2.46倍 [1] 公司背景 - 公司1988年在新加坡成立 是半导体行业合约制造商 [2] - 主要生产半导体加工设备 精密工具及零部件 [2] - 客户包括半导体设备原始设计制造商和终端用户 [2]
精技集团(0330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08:5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1988年在新加坡成立的大型合约制造商,在新加坡、中国、菲律宾及马来西亚均建有自用生产设施[4] - 公司1988年在新加坡成立,在新加坡、中国及菲律宾设有自用生产设施[185] 业务分部情况 - 业务运营分为电子制造服务、原始设计制造、基金管理及投资服务三个分部[5][6][14]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业务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按“配套多、产量低”基准制造产品,包括子系统、成套机器及部件,还提供维护等服务[6][9][10][11]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客户主要包括半导体加工设备及晶圆制造设备制造商[8]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业务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设计并制造自动化设备、精密工具部件及部件,主要用于半导体行业[14] - 原始设计制造的自动化设备包括自动框架装载机、自动抛光设备等多种设备[15][16] - 原始设计制造的精密工具包括切筋成型模具等[17] 公司运营优势与合作 - 公司汇流运送组装流程可降低处理风险、缩短运送时间并确保高品质[12] - 公司与龙头半导体加工设备及晶圆制造设备制造商共同开发先进制造解决方案[12] - 公司持续提高自动化、制程最佳化及卓越工程的能力以满足行业需求[13] 公司在管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在管资产约为1.49亿新加坡元,有7项在管基金[20]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2020 - 2024年) - 2020 - 2024年公司收益分别为7.0979亿、16.8325亿、12.4202亿、9.249亿、9.9043亿千新加坡元[27] - 2020 - 2024年公司年内利润/(亏损)分别为 - 283.7万、1255.6万、727.7万、 - 92.6万、 - 364.7万新加坡元[27]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1.57611亿新加坡元,负债总额为 - 5507.9万新加坡元,权益总额为1.02532亿新加坡元[27] 各业务线收益(2023 - 2024年) - 2023 - 2024年电子制造服务收益分别为7900万、9310万新加坡元,原始设计制造收益分别为1120万、410万新加坡元,投资收益分别为230万、180万新加坡元[33] 按地区划分收益(2023 - 2024年) - 2023 - 2024年按地区划分收益中,日本分别为5060万、5380万新加坡元,中国内地分别为1090万、1740万新加坡元等[35]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2023 - 2024年对比) - 2024财年公司除税后净亏损约为360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90万新加坡元[37]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990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9250万新加坡元增长7%,主要来自电子制造服务分部,该分部收益增加约18%[37] - 2024年公司总收益约990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约92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660万新加坡元,增幅约7.1%[52][53] - 2024年除税后净亏损约360万新加坡元,2023年约为90万新加坡元;2024年每股亏损约0.68新加坡分,2023年约为0.28新加坡分[52] 各业务线收益变化(2024年较2023年) - 2024年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总收益9314.1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7895.3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8.0%,主要因半导体前端设备的设备前端模组订单增加[46][53] - 2024年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411.2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1122.3万新加坡元减少约63.4%,受外包半导体组装及测试业界产能过剩等影响[48][53] - 2024年投资分部基金管理费用收益179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231.4万新加坡元下降约22.6%,因管理基金期效届满及难设新基金[49][53] 各业务线收益占比(2024年)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约94.0%,原始设计制造分部及投资分部分别占约4.2%及1.8%[44] 公司业务拓展与合作进展 - 公司可能从四间关注中国业务及与西方国家地缘政治情况的公司获得可观收入[44] - 公司与最大客户就为其中国市场在南通建造完整设备的磋商进入后期阶段,正接洽最大装卸机生产商为其中国客户生产装卸机[46] - 公司在新加坡与一家晶圆制造设备公司磋商,为其生产大部分晶圆制造设备供应非中国市场,并聘请资深人士加强销售工作[47]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改进措施 - 为扭转原始设计制造分部颓势,拟并购其他公司获取先进包装产品新系列,产品市场营销正在改革[48] 公司成本、毛利及其他收支变化(2023 - 2024年)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3年约855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4年约9270万新加坡元,增幅8.5%[55] - 公司毛利从2023年约70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4年约630万新加坡元,降幅10.0%,毛利率从约7.6%降至约6.4%[56]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3年约8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4年约89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810万新加坡元[58] - 公司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3年约26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4年约320万新加坡元,增幅21.8%[59] - 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143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4年约1310万新加坡元,降幅8.4%[60] - 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从2023年约55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4年约1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540万新加坡元[61] - 公司2024年财务成本较2023年增加约10万新加坡元[62]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从2023年利润约350万新加坡元变为2024年亏损约90万新加坡元[63] - 公司除税前亏损从2023年约10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4年约280万新加坡元,税后净亏损从约90万新加坡元增至约360万新加坡元[64][66] 公司现金流量情况(2024年较2023年)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770万新加坡元[69]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35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115.1万新加坡元增长[72][73]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280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所得287.5万新加坡元[72][74]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12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538.9万新加坡元减少[72][75]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约39.6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136.3万新加坡元[72] 公司资产相关指标变化(2024年较2023年) - 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434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820万新加坡元至2024年的约3520万新加坡元[76] - 2024年资本开支约280万新加坡元,用于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77] - 2024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确认的资本及投资开支为2819.4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956万新加坡元[79] - 2024年12月31日计息贷款及借款未偿还结余约2490万新加坡元,2023年约2100万新加坡元[82] - 2024年12月31日净负债权益比率约为0.07,2023年为0.03[87] - 2024年12月31日杠杆比率为0.24,2023年为0.19[88] 公司投资基金情况 - 2024年5月17日公司参与成立南通光朴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约1.1亿港元),公司认缴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约3300万港元),占比30%,报告日期已注资900万元人民币[90]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情况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为4040万新加坡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3480万新加坡元已按招股章程计划动用[92]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用途分配中,扩大产能占40.4%(1630万新加坡元)、开发和获取工程及技术知识占29.3%(1180万新加坡元)、扩大市场营销活动占17.6%(710万新加坡元)、加强研发占11.7%(470万新加坡元)、一般营运资金占1.0%(50万新加坡元)[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扩大市场营销活动未动用结余570万新加坡元,年度动用10万新加坡元,未动用金额560万新加坡元,预计2025年第4季度悉數動用[92] 公司资产抵押与对冲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使用利率掉期对冲利率风险[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除马来西亚附属公司为银行融资提供存款及一座厂房作抵押外,集团无抵押其他资产[98] 公司员工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有797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年度产生雇员福利开支约2960万新加坡元[9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包括高级管理层)性别比例约为36:64(女:男)[166] 公司资产负债表外交易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集团无订立任何资产负债表外交易[100] 公司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39]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02]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林国财先生79岁,为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及控股股东,有逾44年半导体、电子及化学贸易行业经验[104] - 杜晓堂51岁,2016年10月加入集团,在企业融资等方面有逾21年经验[107] - 林钦铭53岁,1996年6月加入Approved Chemicals (S.E.A) Pte Ltd.,有逾27年贸易及市场推广经验[109] - 郑金呷87岁,2019年11月起任执行董事,有逾57年会计及财务经验[110] - 罗建华70岁,2022年3月加入集团,在半导体行业拥有超43年经验[113] - 范志荣46岁,2023年8月加入集团,在私人债务及私募股权基金行业投融等方面积逾17年经验[116] - 潘志伟56岁,2021年5月加入集团,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8] - 杜晓堂自2021年1月起任上海光朴总经理[107] - 林钦铭1996年5月于美国安娜堡密歇根大学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110] - 郑金呷1963年获会计师资格,1965年3月加入澳洲会计师公会[112] - 罗建华1978年6月在马来亚大学获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15] - 潘先生拥有逾22年金融及银行业经验,自2024年2月起担任Singapore Shipping Corporation Ltd独立非执行董事[119] - 洪炳发博士71岁,拥有超37年工程及技术投资经验,2022年3月加入集团[120] - 陈德宜女士42岁,在法律及金融业拥有约19年经验,2024年6月获委任为登辉控股有限公司审核委员会主席[121][122] - 詹尊豪先生69岁,有逾45年精密、半导体及自动化行业经验,自2017年3月起担任Kinergy Philippines, Inc董事[123] - 陈德淋先生52岁,在半导体行业拥有超27年经验,2024年1月再次加入集团任制造副总裁[125][126] - 黄启伟先生53岁,职业生涯逾29年,2024年1月加入集团任全球供应链管理副总裁[128] - 潘先生1992年5月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2019年4月成为新加坡董事协会会员[120] - 洪博士1976年5月毕业于新加坡大学获工程(电子)学士学位,1980年6月及1984年6月于斯坦福大学分别获电子工程硕士及博士学位[121] - 陈女士2004年及2005年获香港大学社会科学(政治学与法学)学士及法学士学位[121] - 詹先生1978年10月获新加坡大学工程(机械)学士学位[124] - 林文光60岁,2025年2月加入公司任销售副总裁,半导体行业超34年经验[129] - 揭育强53岁,2020年8月加入公司任人力资源及卓越运营总监,半导体等行业逾27年经验[131] - 黄威廉53岁,2023年8月加入公司任业务开发高级总监,半导体行业逾29年经验[133] - 吴志坤60岁,2023年10月加入公司任管理信息系统高级经理,半导体产业制造资讯科技逾31年经验[133][134] - 王光耀56岁,2024年4月加入公司任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总监,半导体行业超31年经验[134][135] - 严翔53岁,2001年4月加入公司,2017年3月晋升为精技电子财务总监,会计经验逾27年[136] - 黄锦炎69岁,任精技电子(南通)制造总监,管理工厂制造业务逾47年经验[137] - 林文光1990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士,2025年获南澳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30] - 揭育强1997年7月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工程(微电子学)学士[132] - 黄威廉2004年3月获澳洲阿德莱德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精技集团(0330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09:5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99,043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92,490千新加坡元增长7.1%[4] - 2024年毛利为6,302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7,001千新加坡元下降10.0%[4] - 2024年EBITDA为2,991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3,871千新加坡元下降22.7%[4] - 2024年年度亏损为3,647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926千新加坡元亏损扩大[4]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68新加坡分,较2023年的0.28新加坡分亏损增加[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72,505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74,805千新加坡元[7]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85,106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84,568千新加坡元[7]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49,908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41,175千新加坡元[7] - 2024年资产净值为102,532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109,555千新加坡元[8] - 2024年其他投资收入8,143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0[22] - 2024年政府补助475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270千新加坡元[22] - 2024年除税前亏损相关存货成本63,079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59,115千新加坡元[28] - 2024年所得税开支805千新加坡元,2023年抵免93千新加坡元[30]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0.68新加坡分,2023年为0.28新加坡分[32] - 2024年投资证券中,非上市股本投资为21,525千新加坡元,上市股本投资为0千新加坡元,总计21,525千新加坡元;2023年分别为20,589千新加坡元、2,444千新加坡元,总计23,033千新加坡元[34] - 2024年集团于联营公司投资总计16,745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16,562千新加坡元[35] - 2024年存货总额为45,407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46,079千新加坡元[3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9,463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17,427千新加坡元[38] - 2024年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552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2,921千新加坡元[39]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684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18,141千新加坡元[40]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16,885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18,055千新加坡元[41] - 2024年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8,791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8,132千新加坡元[42] - 2024年集团负债总计24,939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20,892千新加坡元[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99.0百万新加坡元,同比增幅约为7.1%,电子制造服务分部占总收益约94.0%,原始设计制造分部及投资分部分别占约4.2%及1.8%[45][46] - 集团销售成本由2023年约85.5百万新加坡元增加约7.3百万新加坡元或8.5%至2024年约92.7百万新加坡元[55] - 毛利由2023年约7.0百万新加坡元减少约0.7百万新加坡元或10.0%至2024年约6.3百万新加坡元,毛利率由约7.6%减至约6.4%[56]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由2023年约2.6百万新加坡元增加约0.58百万新加坡元或21.8%至2024年约3.2百万新加坡元[58] - 其他收益及亏损从2023年的约55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540万新加坡元至2024年的约10万新加坡元[60] - 2024年财务成本较2023年增加约1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额外银行借款[61]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从2023年利润约350万新加坡元变为2024年亏损约90万新加坡元[62] - 2024年除税前亏损约280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约100万新加坡元[63] - 2024年所得税开支约80万新加坡元,2023年所得税抵免约9.3万新加坡元[64] - 2024年除税后净亏损约360万新加坡元,2023年约为90万新加坡元[65]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770万新加坡元[66]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350万新加坡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280万新加坡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120万新加坡元[67] - 流动资产净值从2023年的约434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820万新加坡元至2024年的约3520万新加坡元[71] - 2024年12月31日计息贷款及借款尚未偿还结余约为2490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约2100万新加坡元[75] - 2024年12月31日净负债权益比率约为0.07,2023年12月31日为0.03[77] - 2024年12月31日杠杆比率为0.24,2023年12月31日为0.19[7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电子制造服务收益93,141千新加坡元,占比94.0%;2023年为78,953千新加坡元,占比85.4%[15] - 2024年原始设计制造收益4,112千新加坡元,占比4.2%;2023年为11,223千新加坡元,占比12.1%[15] - 2024年投资收益1,790千新加坡元,占比1.8%;2023年为2,314千新加坡元,占比2.5%[15] - 2024年新加坡地区收益53,802千新加坡元,占比54.3%;2023年为50,566千新加坡元,占比54.7%[20] - 2024年美国地区收益17,380千新加坡元,占比17.6%;2023年为10,910千新加坡元,占比11.8%[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总收益同比增加约18.0%,主要因设备前端模组订单增加[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收益同比减少约63.4%,受半导体外包产能过剩等影响[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投资分部基金管理费收益同比下降约22.6%,因基金期效届满及难设新基金[50] - 2024年电子制造服务收益93,141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78,953千新加坡元,变动百分比为18.0%[53] - 2024年原始设计制造收益4,112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11,223千新加坡元,变动百分比为 - 63.4%[53] - 2024年投资收益1,790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2,314千新加坡元,变动百分比为 - 22.6%[53] 公司业务及运营相关 - 公司主要从事电子行业合约制造等业务,在新加坡及多个国家经营[10] - 2024年5月17日成立南通光朴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规模为人民币100百万元(约110百万港元),公司认缴出资为人民币30百万元(约33百万港元),占比30%,截至公告日注资人民币9百万元[8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聘有797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年度产生雇员福利开支约29.6百万新加坡元[83]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86] 公司治理与合规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88] - 全体董事确认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遵守标准守则所载的必守标准[89]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90]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综合财务报表已由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审阅[91] 公司股权结构相关 - 中国光大控股于公告日期持有公司约28.58%已发行股份[94] 公司子公司及基金相关 - 南阳基金于2021年7月30日在中国成立[96] - 上海光朴于2015年7月6日在中国成立,公司拥有约51.03%权益,中国光大控股最终及实益拥有约48.97%权益[96] 公告基本信息相关 - 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28日[99] - 执行董事为林国财先生(行政总裁)、杜晓堂先生、林钦铭先生及郑金呷先生[99] - 非执行董事为罗建华先生(主席)及范志荣先生[99]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潘志伟先生、洪炳发博士及陈德宜女士[99]
精技集团(0330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9-03 10:40
购股权授予 - 公司于2023年5月25日根据购股权计划向董事、高管及员工授予合共8,34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300港元[2] - 已授出购股权须受限于不少于12个月的归属期,其中2,776,000份、2,776,000份及2,788,000份分别于2024年5月25日、2025年5月25日及2026年5月26日归属[3] - 授出的购股权受回撤机制所规限,若承授人因严重失职、犯罪等原因而终止与公司的雇佣关系,其未行使的购股权将失效[5] 绩效目标 - 薪酬委员会认为无需为承授人设定绩效目标,授出不设绩效目标的购股权符合购股权计划的设立目的[4]
精技集团(0330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03 08:3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1988年在新加坡成立的大型合约制造商,2024年4月完成收购马来西亚马六甲一间厂房[10] - 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合约制造、自动化设备设计制造销售及基金管理投资业务,经营地包括新加坡、中国、菲律宾、日本及马来西亚[75] - 公司按产品或服务分为电子制造服务、原始设计制造、投资三个可呈报经营分部[76][77] - 公司功能货币为新加坡元,主要在新加坡及中国经营,收益多以美元计值结算,会采取措施对冲外汇风险[45] 财务数据 - 整体收益与利润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12830万新加坡元,毛利为290万新加坡元,纯利为150万新加坡元[7] - 2023年公司收益为16890万新加坡元,毛利为5150万新加坡元,纯利为290万新加坡元[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约515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720万新加坡元或16.2%,主要来自电子制造服务分部,占比约91.9%[10][14]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51,523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44,336千新加坡元[6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4,820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3,512千新加坡元[69]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为5,047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亏损398千新加坡元[69] - 2024年上半年期间利润为2,894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亏损1,513千新加坡元[69]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0.03新加坡分,2023年同期为0.20新加坡分[69] - 2024年上半年期间全面收入总额为3,683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亏损9,726千新加坡元[6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为5.1523亿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4.4336亿新加坡元[79][80] - 2024年上半年新加坡、中国内地、美国收益分别为2.2402亿、0.725亿、1.2031亿新加坡元,占比43.5%、14.1%、23.4%;2023年同期分别为2.449亿、0.6899亿、0.3734亿新加坡元,占比55.2%、15.6%、8.4%[79] - 2024年上半年电子制造服务、原始设计制造、投资收益分别为4.7347亿、0.3194亿、0.0982亿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6298亿、0.6784亿、0.1254亿新加坡元[8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32.3万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207.8万新加坡元;收益为933.3万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352万新加坡元[8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5.7万新加坡元,每股亏损0.03新加坡分;2023年同期亏损183.7万新加坡元,每股亏损0.2新加坡分[86] 财务数据 - 资产与负债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为11140万新加坡元,总负债为10060万新加坡元,权益总额为1080万新加坡元[9] - 2023年公司总资产为19840万新加坡元,总负债为12230万新加坡元,权益总额为7610万新加坡元[8][9]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78,048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74,805千新加坡元[7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85,454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84,568千新加坡元[7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44,227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175千新加坡元[70]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11,409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9,555千新加坡元[70] - 2024年6月30日投资证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为2700.4万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03.3万新加坡元[8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于南通智造基金、南阳基金、Liteleaf Pte Ltd.投资分别为1052.4万、490.6万、37.4万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120.1万、491.1万、45万新加坡元[90] - 2024年6月30日存货总额为46,118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46,079千新加坡元[9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9,127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427千新加坡元[94]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1,759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21千新加坡元[95]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450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141千新加坡元[9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6,877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055千新加坡元[97]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8,473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8,132千新加坡元[98] - 2024年6月30日计息贷款及借款为21,586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892千新加坡元[99]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的资产总计为27,004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033千新加坡元[105] - 2024年6月30日借贷总额为2.1586亿新加坡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892亿新加坡元有所增加[38] - 2024年6月30日净负债权益比率为0.12,2023年12月31日为0.03;杠杆比率为0.19,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41][42]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由2023年12月31日约434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20万新加坡元至2024年6月30日约4120万新加坡元[31] 财务数据 - 现金流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28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约1050万新加坡元等因素[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500万新加坡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约280万新加坡元等[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80万新加坡元,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约1110万新加坡元等[30]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78.7万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217.6万新加坡元[73]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503.6万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584.4万新加坡元[73]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84.9万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334.1万新加坡元[74] - 2024年上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45万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1974.4万新加坡元[7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于2024年6月30日为845万新加坡元,较2024年1月1日减少约967.2万新加坡元[26] 财务数据 - 成本与开支 - 公司销售成本由2023年同期约408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590万新加坡元或14.4%至约467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收益增加[16] - 毛利由2023年同期约3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30万新加坡元或37.1%至约480万新加坡元,毛利率由7.9%增加约1.5%至约9.4%[17]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2023年同期约3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580万新加坡元或165.1%至约93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上海光朴管理的投资基金期效届满产生账面收入[18] - 2024年上半年存货成本、研发开支分别为3.2009亿、0.1418亿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7939亿、0.1024亿新加坡元[83]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15.3万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111.5万新加坡元[84] 各业务分部情况 - 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总收益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30.4%,主要因新客户(主要为晶圆设备制造商)订单增加[11][14][15] - 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总收益减少约52.9%,主要由于客户需求减少,但自动化设备新产品线有发展前景,预计明年产生收益[12] - 投资分部总收益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1.7%,主要因上海光朴管理的基金期效届满致管理费减少,该基金关闭产生账面收入约850万新加坡元[13][14] - 2024年上半年电子制造服务收益4734.7万新加坡元,占比91.9%;2023年同期为3629.8万新加坡元,占比81.9%[77] - 2024年上半年原始设计制造收益319.4万新加坡元,占比6.2%;2023年同期为678.4万新加坡元,占比15.3%[77]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收益98.2万新加坡元,占比1.9%;2023年同期为125.4万新加坡元,占比2.8%[77] 公司股权结构 - 中国光大控股持有公司约28.58%已发行股份[4] - 公司拥有上海光朴约51.03%权益,中国光大控股最终及实益拥有约48.97%权益[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林国财先生持有公司304,791,246股股份,持股比例33.12%[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林钦铭先生持有公司24,092,000股股份,持股比例2.62%[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杜晓堂先生持有公司13,038,000股股份,持股比例1.42%[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罗建华先生持有公司9,094,000股股份,持股比例0.99%[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郑金呷先生持有公司7,416,000股股份,持股比例0.81%[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林国财先生根据购股权计划获授920,000股股份,持股比例0.10%[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杜晓堂先生根据购股权计划获授920,000股股份,持股比例0.10%[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林钦铭先生根据购股权计划获授750,000股股份,持股比例0.08%[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郑金呷先生根据购股权计划获授1,500,000股股份,持股比例0.16%[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符皓玉女士持有公司305,711,246股股份,持股比例33.22%[55] 购股计划相关 - 购股计划于2018年6月27日生效,有效期10年,目前未行使购股上限为上市后已发行股份10%,即83,935,132股[59] - 2021年6月1日授出18,500,000份购股,因未达成2023年绩效目标于2023年3月24日注销[60] - 2023年5月25日向董事及高管授出8,340,000份购股,行使价0.300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4,000,000份失效[61][62] - 2024年1月9日向高管授出2,900,000份购股,行使价0.304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800,000份失效[62] - 报告日期可供发行股份77,245,132股,占已发行股份约8.39%[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购股计划可能发行股份占相关类别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0%[62] - 2024年授出将于2025年1月9日归属的2,900,000份购股,占相关类别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约0.32%[62] - 购股行使价由董事厘定,不低于规定三者最高值,无收取股息或投票权[59] - 授出购股要约支付1港元可30日内接纳,行使期由董事定,归属后开始,不迟于五年或计划期满[59] - 向特定人员授出购股需独立非执行董事或股东大会批准[59] - 截至2024年1月1日和6月30日,根据购股权计划可供授出的购股权分别为77,095,132份及77,245,132份[65] - 2024年1月9日和2023年5月25日授出的购股权公平值估计分别约为27,000新加坡元和55,000新加坡元[65]
精技集团(0330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16 09:2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1,523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44,336千新加坡元增长7,187千新加坡元,增幅16.2%[1] - 该期间公司利润为2,894千新加坡元,而2023年同期亏损1,513千新加坡元,同比增加4,407千新加坡元[1] - EBITDA为7,965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2,182千新加坡元增加5,783千新加坡元,增幅265.0%[1] - EBIT为5,489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 - 17千新加坡元,同比增加5,506千新加坡元[1] - 2024年毛利为4,820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3,512千新加坡元[3]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总资产为78,048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74,805千新加坡元[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总资产为85,454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84,568千新加坡元[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44,227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175千新加坡元[5]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11,409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9,555千新加坡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51,523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44,336千新加坡元[13][15][17]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9,333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3,520千新加坡元[19] - 2024年除税前利润计算扣除存货成本32,009千新加坡元等多项费用;2023年扣除存货成本27,939千新加坡元等[20]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2,153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1,115千新加坡元[2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25.7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的183.7万新加坡元大幅收窄[23] - 2024年6月30日投资证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为2700.4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03.3万新加坡元有所增加[24] - 2024年6月30日存货总额为4611.8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07.9万新加坡元略有增加[2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912.7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42.7万新加坡元有所增加[27]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45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14.1万新加坡元大幅减少[28]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687.7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05.5万新加坡元有所减少[30] - 2024年6月30日计息贷款及借款总额为2158.6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89.2万新加坡元略有增加[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920393394股,金额为9129.3万新加坡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从约443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720万新加坡元或16.2%至约515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新客户订单增加30.4%[38][39] - 销售成本从约408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590万新加坡元或14.4%至约467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收益增加[39][40] - 毛利从约3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30万新加坡元或37.1%至约480万新加坡元,毛利率从约7.9%增加约1.5%至约9.4%[41]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约3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580万新加坡元或165.1%至约93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上海光朴管理的投资基金期效届满产生约850万新加坡元账面收入[42]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约12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40万新加坡元或33.3%至约160万新加坡元,因电子制造服务分部销售佣金增加[43]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约5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30万新加坡元或23.6%至约68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员工开支及研发成本分别增加约40万新加坡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利润约为500万新加坡元,而2023年同期为除税前亏损约4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毛利及账面收入增加[46] - 所得税开支从约11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10万新加坡元至约220万新加坡元,因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分部利润较高[4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850万新加坡元,董事会认为财务状况稳健,资源充足[49] - 集团的流动资产净值由2023年12月31日约434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20万新加坡元至2024年6月30日约4120万新加坡元[55] - 于2024年6月30日,集团计息贷款及借款的尚未偿还结余约为2160万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约2090万新加坡元)[58] - 于2024年6月30日的净负债权益比率约为0.12(2023年12月31日:0.03)[60]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杠杆比率约为0.19(2023年12月31日:0.19)[6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电子制造服务收益47,347千新加坡元,占比91.9%;2023年收益36,298千新加坡元,占比81.9%[13] - 2024年原始设计制造收益3,194千新加坡元,占比6.2%;2023年收益6,784千新加坡元,占比15.3%[13] - 2024年投资收益982千新加坡元,占比1.9%;2023年收益1,254千新加坡元,占比2.8%[13] - 2024年新加坡地区收益22,402千新加坡元,占比43.5%;2023年收益24,490千新加坡元,占比55.2%[15] - 2024年中国内地收益7,250千新加坡元,占比14.1%;2023年收益6,899千新加坡元,占比15.6%[15] - 2024年美国收益12,031千新加坡元,占比23.4%;2023年收益3,734千新加坡元,占比8.4%[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主要来自电子制造服务分部,占总收益约91.9%[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子制造服务分部总收益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30.4%[35] - 同期,原始设计制造分部总收益减少约52.9%,主要因客户需求减少;投资分部总收益减少约21.7%,因上海光朴管理的基金期效届满致管理费减少[36][37] 公司投资与资产购置情况 - 2024年4月公司完成在马来西亚马六甲收购一间厂房[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500万新加坡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约280万新加坡元及添置金融工具约580万新加坡元[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产生资本开支约280万新加坡元[56] - 于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确认的资本及投资开支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44.8万新加坡元,投资证券为686.5万新加坡元,总计731.3万新加坡元[57] - 2024年5月17日,公司参与成立南通光朴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初始建议规模为人民币1亿元(相当于约1.1亿港元),公司建议认缴出资为人民币3000万元(相当于约3300万港元),占30% [63] 公司人员与合规情况 - 于2024年6月30日,集团聘有779名雇员,截至该日止六个月产生雇员福利开支约1620万新加坡元[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有董事确认遵守标准守则规定标准[70] 公司证券交易与财务报表审阅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1] - 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公告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72]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中国光大控股持有公司约28.58%已发行股份[73] - 公司拥有上海光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约51.03%权益[74] - 中国光大控股最终及实益拥有上海光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约48.97%权益[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