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02349)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02349)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09:05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9月30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國城市基礎設施集團有限公司(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10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2349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5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500,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 ...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0234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5 01:08
营业额和收入表现 - 营业额同比下降3.5%至2504.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595.4万港元[9] - 公司总营业额同比下降3.5%至2504.9万港元(2024年:2595.4万港元)[27][29] - 公司营业额下降至2500万港元,同比减少3.8%,主要因物业投资收入减少[57] - 物业管理业务营业额增至820万港元,同比增1.2%;物业投资业务营业额降至1690万港元,同比减5.6%[57] - 投资业务营业额下降5.6%至1686.9万港元(2024年:1786.7万港元)[27][29] - 租金收入总额下降5.6%至1686.9万港元(2024年:1786.7万港元)[34] - 未来城购物中心租金收入从17.4百万港元降至14.9百万港元,下降14.4%[54] - 物业管理收入从8.1百万港元增至8.2百万港元,其中河南分公司贡献1.7百万港元[56] 利润和亏损 - 期间亏损扩大至4427.1万港元,同比增加21.5%[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44,27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36,433千港元增加21.5%[15] - 期间亏损扩大21.5%至4427.1万港元(2024年:3643.3万港元)[27][29]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扩大至4430万港元,同比增21.7%[65]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42港仙,去年同期为1.16港仙[9] - 每股基本亏损扩大22.4%至1.42港仙(2024年:1.16港仙)[36] - 物业投资业务经营业绩下降4.3%至879.5万港元(2024年:918.8万港元)[27][29]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累计亏损为1,415,065千港元,较期初增加44,271千港元[15] 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增至1060万港元,同比增29.3%,主因物业管理成本及停车场员工成本上升[58] - 整体毛利率降至57.8%,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主要受物业投资业务毛利率拖累[59] - 雇员总成本增长9.8%至1104.5万港元(2024年:1006.2万港元)[34] - 本期间员工总成本约为10,500,000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0,100,000港元有所上升[87] - 行政开支减少12.9%至1210万港元,主因法律费用及员工成本下降[62] - 财务费用下降7.4%至1937.7万港元(2024年:2092.4万港元)[30] - 财务费用降至1940万港元,借款利息支出减少170万港元[63]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扩大至3587万港元,同比增加46.0%[9] - 投资物业重估公平值损失扩大46.1%至3587万港元(2024年:2456.5万港元)[27][29]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扩大至3590万港元,同比增46%[61] - 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103450.5万港元,较期初微降0.2%[12] - 投资物业公平值总额从1036.6百万港元微降至1034.5百万港元,减少0.2%[55] 现金和现金流 - 银行结余及现金减少至403.2万港元,同比减少58.5%[12]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4,03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9,991千港元下降59.6%[17] - 现金结余降至400万港元,较期初减少58.8%;总借款增至3.71亿港元[6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务动用的现金净额为829千港元,与去年同期848千港元基本持平[17] - 公司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245千港元,主要来自新增借款11,368千港元[17]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62千港元,主要来自利息收入61千港元[17] 借贷和负债 - 总借贷(含流动与非流动)达37098.6万港元,同比增长4.2%[12][14] - 新增借贷19.38百万港元,偿还14.13百万港元,净增5.25百万港元[41] - 借贷利率区间从6.20%-8.00%调整为5.00%-8.00%[41] - 递延税项负债减少至6073.3万港元,较期初下降10.1%[14] - 流动负债净额扩大至2302.2万港元,较期初增加29.1%[1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23,022千港元[22] - 资产负债比率升至62.2%,流动比率降至0.52[68] - 抵押投资物业账面值从422.6百万港元增至435.6百万港元,增长3.1%[50]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 - 贸易应收款项增加至2112.0万港元,较期初增长12.2%[12] - 贸易应收账款总额从104.99百万港元增至127.54百万港元,增长21.5%[39] - 超过180天账龄的贸易应收账款占比达54.2%(6.91百万港元/12.75百万港元)[39] - 贸易应付账款中超过180天账龄占比达99.9%(6.79百万港元/6.79百万港元)[42] 汇兑和税务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换汇收益为32,865千港元,显著改善去年同期汇兑损失14,636千港元[15] - 所得税抵免额增长46%至896.7万港元(2024年:614.1万港元)[31] 股本和股东结构 - 公司股本保持稳定为312,828千港元,股份溢价为174,104千港元[15] - 瓴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728,912,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23.30%[78] - Good Outlook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215,683,681股普通股,持股比例6.89%[78] - 中國金融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698,079,429股普通股,持股比例22.32%[78] - 中國金融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匯駿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各持有290,079,429股普通股,持股比例均为9.27%[78] - Fu Lam Wu持有200,000,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6.39%[78] 员工和运营 - 公司员工总数约为121名,较2024年6月30日的114名有所增加[87] - 物业平均占用率从89.8%降至88.2%,下降1.6个百分点[54] 融资和投资 - 公司尚未提取的银行融资约为人民币99,960,000元[23] - 公司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91] 股息和股份活动 - 公司决定不宣派本期间中期股息[88] - 公司未进行任何股份买卖或赎回活动[89]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02349)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03:09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50亿股,面值0.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亿港元[1] - 上月底及本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均为31.28278542亿股[2] - 上月底及本月底,公司库存股份数目均为0股,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31.28278542亿股[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4427.1万港元 同比扩大21.51%
智通财经· 2025-08-29 14:30
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额2504.9万港元 同比减少3.49% [1] - 股东应占亏损4427.1万港元 同比扩大21.51% [1] - 每股亏损1.42港仙 [1]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0234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3:40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类。 收入与利润表现 - 营业额为25.04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约2.1%[2][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营业额为25,04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25,954千港元下降3.5%[17][18] - 集团营业额同比下降3.8%至2500万港元,主要因物业投资业务收入下降[35] - 期间亏损净额44.271百万港元,同比扩大21.5%[2][4] - 公司期间亏损44,27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36,433千港元扩大21.5%[17][18]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1.42港仙[4] - 每股基本亏损为1.42港仙,较去年同期1.16港仙扩大22.4%[25] 成本与费用 - 财务费用19.377百万港元[4] - 财务费用为19,37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20,924千港元下降7.4%[17][19] - 销售成本同比增加29.3%至1060万港元,主要受新设分公司成本增加影响[36] - 行政开支减少12.9%至1210万港元,主要因法律及员工成本下降[39] 毛利与毛利率 - 毛利为14.47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8.2%[2][4] - 毛利率为57.8%,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2][4] - 毛利率从68.2%下降至57.8%,毛利减少320万港元[37]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35.87百万港元[2][4] - 投资物业重估公平值收益为35,87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24,565千港元增加46.0%[17][18]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扩大至3590万港元,同比增加46%[38] 现金流与流动性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032百万港元,较期初下降58.5%[6][7] - 银行结余及现金减少58.8%至400万港元,流动性显著恶化[43] - 流动负债净额23.022百万港元[7][10] 债务与资本结构 - 总债务增加至3.71亿港元,资产负债率升至62.2%[44][46] - 未提取银行融资约为99,960,000元人民币[12] 资产与应收应付款 - 总资产为1,062.36百万港元,较期初下降0.6%[2][6] - 贸易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21,120千港元,较期初18,818千港元增长12.2%[26] - 超过180天的贸易应收账款为6,907千港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54.2%[26] - 贸易应付账款超过180天账龄金额为679万港元,占总贸易应付账款的99.9%[27] 税务 - 所得税抵免为8,96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6,141千港元增加46.0%[17][20] 物业投资业务表现 - 未来城购物中心公允价值为9.264亿港元,2025年上半年租金收入同比下降14.4%至1490万港元[30] - 投资物业组合公允价值总额为10.345亿港元,较2024年末下降0.2%[33] 人力资源成本 - 雇员总成本为11,04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0,062千港元增长9.8%[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员工总数约为121名,较2024年同期114名增长6.1%[50] - 报告期内员工总成本约为105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1010万港元增长4.0%[50] 公司治理 - 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职务由李朝波先生兼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A.2.1条款[54] - 董事会主席豁免董事轮值退任机制,偏离企业管治守则A.4.2条款[55]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志豪、郭坚华及邝美云组成[5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期间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业绩[58] 股息与股份 - 公司未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51] - 报告期内公司未进行任何普通股买卖或赎回[52] 其他事项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及承担[48] - 报告期后无重大事项发生[49]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02349.HK)拟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5 13:25
董事会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及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 [1] - 会议将考虑派付中期股息(如有)并处理其他事项 [1]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02349)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5 13:11
会议安排 - 公司2025年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审议及批准2025年上半年财报[3] - 会议考虑派付中期股息(如有)[3] 公告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15日[4] 董事会成员 - 执行董事李朝波、季加铭[4] - 非执行董事张贵卿[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志豪、郭坚华、邝美云[4]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02349)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08:44
股份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50亿股,面值0.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亿港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31.28278542亿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1.28278542亿股[2] - 2025年7月,公司各类股份数目均无增减[1][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0234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0:0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综合收益为4840万港元,同比下降6.5%[10] - 物业投资业务收益为3340万港元,同比下降8.2%[10] - 物业管理业务收益为1500万港元,同比下降2.6%[10]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减少至4840万港元,同比下降6.5%[18] - 房地产投资业务营业额降至3340万港元,物业管理业务营业额降至1500万港元[18]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580万港元,较去年1.113亿港元收窄[1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整体毛利为3180万港元,同比下降2.1%[10] - 毛利率为65.7%,较去年62.8%有所提升[10] - 整体毛利率提升至65.7%(2023年:62.8%)[20] - 销售及分销费用大幅减少87.8%至8万港元[24] - 行政费用减少6.3%至2790万港元[25]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7950万港元,较去年3310万港元大幅增加[10]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产生亏损7950万港元(2023年:3310万港元)[23] - 投资物业公平值总额约10.366亿港元,较去年10.516亿港元略有下降[12] - 中水·龙阳广场停车场公平值约9630万港元[11] 业务线表现 - 未来城购物中心出租率达93.2%,较去年88.6%提升[11] 现金、借款和资产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970万港元(2023年:1260万港元)[29] - 借款总额增至3.581亿港元,其中850万港元需一年内偿还[30] - 资产抵押金额降至4.226亿港元(2023年:4.711亿港元)[30] - 资产负债比率上升至57.9%(2023年:50.5%)[31] 股息和分配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建议派付股息[50]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无)[62]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无可供分配储备[60] 股权结构和董事持股 - 执行董事李朝波持有728,912,000股股份,占股本总额23.30%[71][72] - 执行董事季加铭持有100,000,000股股份,占股本总额3.20%[71][72] - 瓴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實益持有728,912,000股普通股,佔比23.30%[78] - Good Outlook Investments Limited實益持有215,683,681股普通股,佔比6.89%[78] - 中國金融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實益持有698,079,429股普通股,佔比22.32%[78] - 中國金融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匯駿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各持有290,079,429股,佔比均為9.27%[78] - Fu Lam Wu實益持有200,000,000股普通股,佔比6.39%[78] 董事薪酬 - 李朝波薪酬为每月325,000港元及住房津贴不超过每月50,000港元[67] - 季加铭薪酬为每月250,000港元[67] 购股权和股份 - 顾问购股权未变动,年末持有25,445,948份[74] - 2013年购股权计划已于2023年6月17日届满[75] - 年内未购回或赎回任何普通股股份[63] - 公司无优先购买权相关条款规定[61] 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 - 五大供應商合共採購額佔總採購額約7.0%[84] - 最大供應商採購額佔總採購額約4.3%[84] - 五大客戶合共銷售額不足總銷售額30%[85] 公司治理和审计 - 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82] - 核數師為天健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92]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业务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5[47] - 公司投资物业年内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5[57]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年内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4[56] - 公司五年财务业绩及资产负债摘要载于报告第159页[55] - 公司年度业绩详情载于报告第74页综合损益表[49] - 公司业务回顾及未来发展规划载于年报第4至9页管理层讨论分析[48]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管理 - 公司维持与2023年相同的环境、社会及管治管理架构和程序[102] - 公司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监控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政策及实践表现[102] - 董事会定期批准和更新环境及社会问题的策略和政策[102] - 公司指派环境、社会及管治经理负责监察相关事宜确保符合守则[102] - 公司通过持份者参与和重要性评估识别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102] - 公司记录、计算并披露量化数据并与过往表现进行比较[102] - 关键环境和社会绩效指标披露方法与过往报告期一致[102] - 公司致力于改善产品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人员管理[106] - 公司定期联系内外部持份者收集对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的反馈[107] - 公司通过已设立渠道与持份者持续沟通获取环境、社会及管治见解[107]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载于年报第22至55页[48] 环境绩效和排放 - 香港办公室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1.31吨,同比增长7.82%[119] - 武汉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517.10吨,同比下降21.50%[119] - 公司总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528.41吨,同比下降21.40%[119] - 香港办公室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87吨/员工,同比下降33.59%[119] - 武汉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1.86吨/员工,同比上升10.28%[119] - 公司总耗电量从5,640,512.19千瓦时降至4,704,470.27千瓦时,同比下降16.59%[128] - 武汉耗水量从82,656.36立方米降至17,287.00立方米,同比下降79.07%[131] - 香港办公室A4纸消耗量从36,000张降至12,000张,同比下降66.67%[133] - 香港办公室人均耗电量从1,928.50千瓦时/员工降至1,317.77千瓦时/员工,同比下降31.67%[128] - 武汉人均耗电量从50,676.43千瓦时/员工增至59,333.41千瓦时/员工,同比上升17.08%[128] - 武汉人均耗水量从744.65立方米/员工降至218.82立方米/员工,同比下降70.61%[131] - 公司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528.41吨,较去年3216.79吨下降21.40%[156]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二氧化碳当量/员工)为27.48,较去年27.03上升1.66%[156] - 公司运营及活动无范围1直接排放[155][156] - 公司无有害气体排放,仅有无害二氧化碳间接排放[115] - 公司过去三年未使用柴油[129] - 公司间接通过用电产生二氧化碳排放,但无直接排放[138] - 武汉排放量下降主要因出售一家附属公司[121] - 公司过去三年无任何排放相关罚款或警告记录[118] - 公司无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记录[53] 环境目标和倡议 - 公司计划将武汉和香港办公室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2%[121] - 公司目标将整体纸张消耗量减少2-3%[123] - 公司目标在正常运营条件下将耗电量减少1-2%[128] - 公司目标在正常运营条件下将淡水消耗整体减少1-2%[132] - 公司目标减少1-2%的纸张及包装材料消耗[133] - 公司目标在未来一年内通过监督员工节能行为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至2%[158] - 公司已实施电力有效利用政策以减少间接二氧化碳排放[138] - 公司已实施政策减少整个组织的耗电,并投资能效更高的新设备[159] - 公司采取措施鼓励雇员更有效用水以减少消耗[160] - 公司正积极物色使用电动车等低碳方式减少碳足迹的物流合作伙伴[161] 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 - 公司识别全球变暖和减少纸张使用为最大气候问题,影响运营成本和全球环境[137] - 极端天气(台风、暴雨、雷电、洪涝)可能导致交付延误、材料损坏及员工健康风险,造成经济损失和运营成本增加[142] - 持续高温天气可能增加人员中暑概率、流失率、工伤及电力需求,导致运营成本上升[146] - 法律政策风险:地方政府更严格碳减排政策可能增加运营成本和诉讼可能性[148] - 技术风险:未能升级至高效可持续技术可能导致更高运营成本和竞争力下降[150] - 市场声誉风险:客户偏好环保产品可能导致销售下降和声誉受损[150] - 气候信息披露不佳可能导致声誉受损、股价下跌或融资困难[150] - 公司通过获得环境相关认证应对市场及声誉风险[150] - 公司认为未来长期监管框架及碳交易机制将带来机遇[151] - 公司采用两种综合气候情景进行评估:棕色情景(2100年全球升温超3°C)和绿松色情景(2100年升温1.5-2°C)[152] - 公司已更新气候情景分析方法,并基于IPCC、IEA及NGFS构建情景[151] 员工数据和人力资源 - 2024年全职员工人数为92人,兼职员工为0人,总员工数为92人,相比2023年全职119人减少27人(下降22.7%)[167][168] - 2024年男性员工61人(占66.3%),女性员工31人(占33.7%),性别比例相对均衡[170][179] - 按职位划分:2024年一般员工6人,营运员工72人,管理人员14人,其中营运员工占比78.3%[171][174] - 年龄分布:2024年30岁以下员工3人,31-40岁30人,41-50岁30人,51-60岁27人,60岁以上2人[176][187] - 地理分布:2024年香港办公室员工13人,武汉员工79人,武汉员工占比85.9%[178][187] - 员工流失率:2024年总体流失率21.79%(男性)和27.91%(女性),女性流失率较高[181][182] - 年龄层流失率:30岁以下20.59%,31-40岁18.92%,41-50岁25%,51-60岁62.5%,60岁以上0%[184][183] - 地区流失率:香港办公室0%,武汉26.85%,武汉地区流失率显著较高[186][187] 员工健康、安全与培训 - 公司连续三年实现工作相关死亡事故为零记录[191] - 2024年工伤损失天数为零,无薪酬纠纷或政府调查索赔[191] - 公司要求员工立即报告所有紧急事故和意外事件,并按当地法律要求处理[193] - 公司为所有中国及香港合资格雇员提供医疗保险[193] - 公司2024年未发生任何劳动诉讼和指控,与2023年表现一致[198] - 2024年受训员工百分比为25.00%,较2023年的23.53%有所提升[195] - 2024年男性员工受训比例为78.26%,女性为21.74%;2023年男性为100.00%,女性为0.00%[195] - 2024年一般人员受训比例为100.00%,与2023年持平;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受训比例均为0.00%[195] - 2024年每位员工平均培训时数为1.96小时,较2023年的1.41小时增长39%[196] - 2024年男性员工平均培训时数为2.75小时,女性为0.39小时;2023年男性为2.21小时,女性无数据[196] - 2024年一般人员平均培训时数为30.00小时,较2023年的28.00小时增长7%[196] - 培训内容涵盖职业安全、工作技能和服务质量等领域[19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0234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2:16
营业额与收益变化 - 2024年营业额约4843.2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5178万港元减少约6.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总收益及外部销售为4843.2万港元,2023年为5178万港元[20][21] - 公司综合收益从2023年约5180万港元减少6.5%至2024年约4840万港元[37] - 2024年集团营业额约4840万港元,较去年约5180万港元减少约6.5%[46] 亏损情况变化 - 2024年亏损净额约6578.5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1.11332亿港元减少约40.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除税前亏损为8564.8万港元,2023年为10880.9万港元[20][21]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2.10港仙,2023年为3.56港仙[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6580万港元,2023年约1.113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2.10港仙,2023年3.56港仙[37] - 2024年度公司产生净亏损约6578.5万港元,录得流动负债净额约1783.3万港元[76] 资产与负债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10.6909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2.29839亿港元减少约13.1%[2]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比率约57.9%,2023年约为50.5%[2] - 2024年总负债约4.67602亿港元,2023年约为5.7344亿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57.9%,去年为约50.5%[62] 成本与费用变化 - 2024年销售成本1660.4万港元,2023年为1927.2万港元[4] - 2024年财务费用为4237万港元,2023年为4520万港元[22] - 2024年雇员总成本1628.6万港元,2023年1715.3万港元[25] - 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扣除拨回为187.8万港元,2023年357.4万港元[25] - 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客户合约)为256.1万港元,2023年893.2万港元;物业投资业务为1276.1万港元,2023年682.5万港元[30] - 2024年贸易应付账款为618.7万港元,2023年1092.8万港元[34] - 2024年集团销售成本约1660万港元,较去年约1930万港元减少[48] - 2024年集团其他经营收入约150万港元,较去年约220万港元减少[50] - 2024年集团其他经营开支约5040万港元,较去年约3120万港元增加[52] - 2024年集团销售及分销费用约8万港元,较去年约69万港元减少约87.8%[54] - 2024年集团行政费用约2790万港元,较去年约2980万港元减少约6.3%[55] - 2024年集团财务费用约4240万港元,较去年约4520万港元减少[56] 投资物业相关变化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7945.6万港元,2023年为3311.1万港元[4] - 2024年公司重估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约7950万港元,2023年约3310万港元[37] - 2024年集团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亏损约7950万港元,去年为3310万港元[53] 税务相关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1986.3万港元,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252.3万港元[20][21][22] - 香港利得税两级制下,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溢利税率为8.25%,超过部分为16.5%,其他集团实体按16.5%税率缴税[22] - 中国附属公司两个年度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25%[24] 毛利相关变化 - 整体毛利从2023年约3250万港元减少2.1%至2024年约3180万港元,毛利率从62.8%增至65.7%[37] - 2024年集团毛利约3180万港元,整体毛利率为65.7%,去年为62.8%[49] 物业经营数据 - 未来城2024年12月31日出租率为93.2%,2023年12月31日为88.6%[38] - 2024年12月31日,未来公馆停车场及中水•龙阳广场停车场公平值分别约为1580万港元及9630万港元[38] 股息与股份交易 - 公司2024年度不宣派股息,2023年亦无股息[68] - 2024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入、出售或赎回公司普通股股份[69] 公司治理相关 - 2024年度所有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70] - 公司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由李朝波先生一人兼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A.2.1[71]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不受轮值退任规限,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A.4.2[72] - 2024年度审核委员会由吴志豪、郭坚华和邝美云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4] 财务报表审计 - 核数师认为公司综合财务报表真实反映2024年度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量[75] 公司通讯与年报公布 - 公司与股东及投资者建立多种通讯途径[77] - 公司年報将在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公布[79] 会计准则影响 - 董事预期应用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不会对集团可见将来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11] 集团经营分部 - 集团经营分部包括物业开发、物业投资和物业管理业务分部[18] 集团资金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净亏损约6578.5万港元,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783.3万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借款约851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972.1万港元[1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提取的银行融资额度约为人民币9596万元,报告期末后收到额外其他借款400万港元[16] 出售附属公司收益 - 2024年出售附属公司收益8312.4万港元,2023年无此项收益[4] 全面开支总额变化 - 2024年全面开支总额(扣除税项)约5490.6万港元,2023年约为1.36065亿港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