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松国际(02155)

搜索文档
森松国际(02155) - 致非登记持有人之通知信函及申请表格 - 刊发2025年中期报告之发佈通知
2025-09-29 09:01
Morimatsu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Incorporated in Hong Kong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香港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Stock Code 股份代號:2155) NOTIFICATION LETTER 通知信函 Dear Non-registered Holder(s)(Note 1) , Morimatsu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the "Company") – Notice of publication of 2025 Interim Report (the "Current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on website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Company's Current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re available on the Company's website at www.morimatsu-online. ...
森松国际(02155) - 致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 刊发2025年中期报告之发佈通知
2025-09-29 08:55
财报信息 - 公司2025年中報中、英文版本已分別上載於公司網站及港交所網站[2][8] 通知相关 - 通知日期为2025年9月29日[2][10] 股东事宜 - 股东更改日后公司通讯收取方式及语言版本需提前不少于7日书面通知股份过户登记处[12] - 登记股东有责任提供有效电子邮件地址,否则只能收到印刷本通知[4][9] 资料处理 - 公司可将个人资料披露或转移给附属公司、股份登记处及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等[12]
森松国际(02155)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9 08: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收益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3,476,752千元下降22.7%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人民币2,687,283千元[55] - 公司总收益同比下降22.7%,从3,476,752千元减少至2,687,283千元[56] - 公司收益为26.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7%[134] - 公司期内溢利同比下降10.9%至33.30亿元人民币(2025年)vs 37.38亿元人民币(2024年)[1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人民币337,743千元,较2024年下半年的361,355千元下降6.5%[148] - 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377亿元,同比下降10.2%(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3.759亿元)[17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26.8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4.77亿元下降22.7%[157]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同比下降5.9%,从556,094千元减少至523,335千元[67][68] - 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同比下降6.2%至34.58亿元人民币(2025年)vs 36.86亿元人民币(2024年)[1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22.5%,从2,448,304千元减少至1,898,497千元[58][59]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48.0%,减少105,118千元至113,902千元[63] - 销售成本为18.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5%[134] - 研究及开发开支为1.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0%[134] - 存货成本从24.48亿元降至18.98亿元,降幅22.5%[167] - 研发成本从2.19亿元降至1.14亿元,降幅48.0%[167] - 员工成本从6.03亿元增至6.77亿元,增幅12.3%[165] - 当期所得税支出为人民币6921.5万元,同比下降26.1%(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9366万元)[168] - 递延所得税收益为人民币1978.5万元,同比增加0.9%(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960.1万元)[168] - 购股权计划确认开支从230.12万元降至131.64万元,减少42.8%[191]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确认开支2288.6万元[19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日化业务收益同比大幅增长241.1%,增加220,727千元至312,279千元[56] - 电子化学品收益同比下降86.2%,减少568,953千元至91,280千元[56] - 制药和生物制药收益同比增长20.1%,增加133,619千元至797,202千元[56] - 核心设备收益从12.49亿元降至8.20亿元,降幅34.4%[157] - 反应器收益从6.64亿元大幅下降至2.37亿元,降幅64.3%[157] - 公司业务涉及半导体先进制程、生物制药及锂电池电解液等多个高端制造领域[7] - 湿电子化学品纯度最高等级为G5级,对金属杂质含量及颗粒物要求极为严格[8] - 公司业务涵盖低空经济相关的无人驾驶飞行及低空智联网技术领域[8] -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技术输出、整体交付、工程化交付及核心工艺设备[17] - 公司下游应用领域涵盖生物合成、化学合成及数智化流程控制[17] - 公司产品包括反应器等核心工艺设备及模块化工厂[17] - 公司产品技术应用于动力电池(三元锂电池)和固态电池领域[11][12] - 公司提供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用后可弃生物反应器)产品[12] - 公司交付两套年产量1万吨和3万吨的高端G5级化学品生产系统[54] - 公司通过模块化建设方式帮助客户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43] - 公司承接北非核心药品市场领军企业首座模块化制药工厂,用时3个多月完成近90个高度集成模块生产[43] - 公司报告期内取得多个国内外头部CXO和生物药企资本性支出项目订单[43] - 公司成为新能源锂电池扩产潮中的关键参与者[45]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从15.24亿元降至7.46亿元,降幅51.1%[160] - 欧洲市场收益从1.00亿元增长至2.41亿元,增幅140.7%[160] - 公司在北美南美亚洲欧洲及大洋洲等地区制药生物制药动力电池原材料日化及油气炼化等行业获得充沛订单[20] - 公司马来西亚制造基地产能扩建并顺利交付全球各地订单产品涉及下游行业包括电子化学品动力电池原材料石油化工和日化等[24] - 公司马来西亚制造基地将打造独立深水船靠泊能力并继续提高向不同行业交付高端工业设备的制造能力[24] - 公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附属公司技术工程团队已具备服务全球客户能力并将整合印度附属公司资源[2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企业战略聚焦于提供EPCOO(总包+运维服务+持续流程优化)一站式解决方案[17] - 公司发展主题围绕可持续能源和材料、生命科技及智慧算力三大领域[17] - 公司通过内生式(新业务孵化+创业平台)和外生式(兼并购+投资)实现成长[17] - 公司人才战略强调学习型组织、校企联合培养及伴跑头部企业[17] - 公司重点关注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扩充技术制造和服务团队[23] - 公司持续关注全球优质企业和技术主体积极接洽潜在合作团队加大兼并购投入[28] - 公司兼并购目标包括同类型企业产业链上游关键部件企业及能提供更大市场准入的企业等五类标的[26] - 公司采取稳健投资方式不轻易借助高财务杠杆在国际市场选择合适标的企业[28] - 公司注意到全球对算力及基础设施需求快速增长因AI技术普及[29] - 公司在智能化工程和微通道反应器换热能耗管理方面有技术支持能帮助AI企业快速实现全球产能部署[29] - 公司通过自研与校企联合方式深度嵌入技术创新价值链前端[45] - 公司凭借全球化布局有望在下一代新能源技术变革中持续获益[45] 公司架构与全球布局 - 公司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2155[1][4] - 公司在中国上海浦东新区设有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4]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香港中环交易广场一座29楼[4] - 公司于2023年12月22日在新加坡成立全资附属公司Morimatsu Lifesciences (Singapore) Pte. Ltd.[8] - 公司股份于2021年6月28日在联交所完成首次公开发售及上市[8] - 公司全球化布局包括在中国、马来西亚、意大利、新加坡、瑞典及美国设立附属公司[10][11][12] - 公司在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附属公司和办事处[35] - 公司在中国设有营运总部、制造基地、设计和工程中心[35] - 公司在香港设有注册办事处[35] - 公司在美国设有技术和项目服务中心[35] - 公司在意大利设有先进技术和项目服务中心[35] - 公司在瑞典设有技术和项目服务中心[35] - 公司在日本设有技术和工程服务中心[35] - 公司于马来西亚设立全资附属公司MET Malaysia,注资完成后的股本为3.0百万马来西亚令吉[84] - 公司间接持有新设附属公司森纮科技70%股权,其注册资本为12.0百万元人民币[84] - 公司间接全资收购森松泰国,持有其100%股权[85] - 公司间接持有新设附属公司森熠流体51%股权,其注册资本为10.0百万元人民币[85] - 投资方以330.0百万元人民币认购森松制药新增注册资本12.946百万元人民币,认购完成后公司持有其约73.99%股权[86] - 公司于意大利设立全资附属公司MET Italy,注册资本为4.5千欧元[86] - 公司附属公司MET Malaysia注册资本为3,000,000马来西亚令吉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缴足[200] - 公司持有森纮科技70%股份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000,000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支付人民币3,600,000元[200] 财务资源与资本结构 - 现金及银行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595,448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584,568千元[72] - 银行授信总额相当于约人民币6,180,828千元,其中已动用部分相当于约人民币2,023,472千元,未动用部分相当于约人民币4,157,356千元[73] - 借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14,185千元增加1.1%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16,483千元[74]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4.1%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9%[74] - 2023年1月配售及认购事项获得净额约654.7百万港元,其中50%用于常熟制造基地建设[78][79] - 欧洲市场拓展资金使用进度: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动用认购所得款项净额为人民币13,483千元[79] -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86,690千港元[8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所有上市所得款项净额已全部动用,总额为571.596百万元人民币[82][83] - 提升产能和模块化制造能力分配所得款项净额最高,为342.957百万元人民币,占总分配额的60.0%[82] - 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达258.46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vs 259.54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139] - 公司计息借款(流动+非流动)同比下降15.8%至21.65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vs 25.72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139][14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479,308千元,较年初增长2.2%[15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所得现金为人民币470,805千元,同比增长8.2%[15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19,332千元,同比改善35.4%[151] - 公司收入结算货币主要为人民币、美元和欧元[96] - 公司通过远期外汇合约及人民币结算订单控制外汇风险[96]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97,243千元增加28.3%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022,649千元[69] - 合同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38,869千元增加18.9%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16,032千元[70] - 合同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476,247千元增加29.9%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918,212千元[71] - 公司存货同比增长28.3%至102.26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vs 79.72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139] - 公司合约资产同比增长18.9%至111.60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vs 93.89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139] - 公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同比增长48.5%至58.89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vs 39.66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139]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同比增长3.3%至571.46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vs 553.05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139] - 公司权益总额同比增长4.7%至552.37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vs 527.59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141] - 公司非控股权益同比增长2.9%至23.41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vs 22.75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141] - 使用权资产增加至2190.7万元,较去年同期1276.8万元增长71.6%[182] - 其他非流动资产总额从3310.1万元下降至2821.4万元,减少14.8%[183] - 存货拨回金额从27.4万元增加至37万元,增长35%[184] - 贸易应收款项从103,584.2万元下降至94,755.1万元,减少8.5%[185] - 贸易应付款项从107,607.3万元增至110,359.7万元,增长2.6%[187] - 物业、厂房及设备新增投资人民币1.906亿元,同比下降15.1%(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2.245亿元)[181] - 资产处置产生亏损人民币103万元,同比增加201.2%(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34.2万元)[181]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主要股东森松控股实益拥有75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60.22%[98]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45,419,000股[98][102] - 董事松久晃基实益拥有16,81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35%[101] - 董事西松江英实益拥有5,152,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0.41%[101] - 董事川岛宏贵实益拥有3,168,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0.25%[101] - 董事平泽准悟实益拥有2,72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0.22%[101] - 董事汤卫华实益拥有4,113,322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0.33%[101] - 董事盛晔实益拥有2,578,323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0.21%[101]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授予132,380,000股购股权,占已发行股份10.63%[104] - 购股权以1港元总代价授予27名承授人,每股认购价0.0001港元[104] - 报告期内行使购股权发行25,91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2.08%[109] - 购股权行使前加权平均收市价为5.99港元[109] - 汤卫华行使3,169,000股购股权,剩余1,584,000股未行使[107] - 盛晔行使1,380,986股购股权,剩余4,162,323股未行使[107] - 雇员群体行使8,860,589股购股权,剩余40,833,342股未行使[107]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上限为10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8.03%[111] - 所有购股权计划未行使股份总数上限为已发行股份30%[111] - 上市后购股权计划授出限额为上市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10%[111] - 向任何合资格人士授出购股权时,其前12个月行使全部购股权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当时已发行股份总数1%[112] - 计划授权限额更新不得超过股东批准更新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10%[112] - 向关联人士授出购股权限制:12个月内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0.1%且总值不得超过500万港元[114] - 购股权认购价不低于三者最高:要约日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或股份面值[113] - 接纳购股权要约应付代价为1.00港元[113] - 购股权授出日期起最长行使期限为十年[117]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自股东批准日起十年[117] - 上市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无任何购股权授出、行使或注销[118] - 报告期内购股权可发行股份数除以加权平均已发行股份数为零[118] - 业绩公布前一个月至实际公布当天期间不得授出购股权[115]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最高可发行3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2.41%[12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授出29,459,700个受限制股份单位,占已发行股份约2.37%[123] - 受限制股份单位购买价格为每股4.17港元[123] - 报告期内已归属受限制股份单位9,269,100个,归属前加权平均收市价为4.54港元[125] - 公司根据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已发行27,945,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2.24%[125] - 公司于2025年6月4日以每股1.1964港元发行及购回25,910,000股普通股[196] - 公司于2024年6月3日以每股1.208港元发行及购回24,778,000股普通股[19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交易购回库存股成本为人民币2,000元[19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行使购股权认购13,410,575股普通股行使价为人民币1,000元[19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
森松国际涨超9%上半年新签订单超预期 公司将受益海外医药动能释放
智通财经· 2025-09-26 07:14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新签订单59.96亿元 同比增长89.5% [1] - 医药领域新签订单43.7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642% [1] - 在手订单105.66亿元 同比增长20.4% 创历史新高 [1] - 华泰证券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略有增长 [1] 订单增长驱动因素 - 海外制药CAPEX需求强势修复推动订单转化 [1] - 2026年有望恢复双位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 - 减值亏损减少及新签订单显著增长构成利好 [1] 行业政策影响 - 美国10月1日起对进口药品征收100%新关税 [1] - 关税政策豁免条件为在美破土动工建设制造厂 [1] - 公司作为国际领先解决方案供应商具备质量、交期和价格优势 [1]
港股异动 | 森松国际(02155)涨超9%上半年新签订单超预期 公司将受益海外医药动能释放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7:10
股价表现与成交数据 - 森松国际股价涨超9%达10.84港元 成交额1.77亿港元 [1] 新签订单表现 - 上半年新签订单59.96亿元 同比增长89.5% [1] - 医药领域新签订单43.7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642% [1] - 在手订单105.66亿元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20.4% [1] 业绩驱动因素 - 海外制药CAPEX需求强势修复推动订单转化 [1] - 高端设备/工艺模块/模块化工厂项目具备质量、交期和价格优势 [1] 盈利预期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略有增长 [1] - 2026年起有望恢复双位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 行业政策动态 - 美国自10月1日起对进口药品征收100%新关税 [1] - 关税政策豁免条件为需在美国破土动工建设制造厂 [1]
森松国际(02155.HK):9月19日南向资金减持202.47万股
搜狐财经· 2025-09-19 19:50
南向资金持股变动 - 9月19日南向资金减持森松国际202.47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15.83% [1] - 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减持136.31万股 其中3日呈现减持态势 [1] - 近20个交易日累计净增持2286.28万股 其中15日呈现增持态势 [1] 近期持股数据明细 - 9月19日持股1.97亿股 单日减持202.47万股 变动幅度-1.02% [2] - 9月18日持股2666万股(注:原数据2666T应为2666×10^4股) 单日减持132.54万股 变动幅度-0.66% [2] - 9月17日持股2.01亿股 单日增持49.50万股 变动幅度0.25% [2] - 9月16日持股2.00亿股 单日增持156.80万股 变动幅度0.79% [2] - 9月15日持股1.98亿股 单日减持7.60万股 变动幅度-0.04% [2] 公司主营业务 - 主要从事压力设备制造及综合解决方案 产品包括传统压力设备与模块化压力设备 [2] - 传统压力设备涵盖换热器、容器、反应器和塔器 模块化设备包括工艺模块及模块化工厂 [2] - 提供压力设备设计、验证及维护等增值服务 业务覆盖中国国内及海外市场 [2]
森松国际(02155.HK):9月18日南向资金减持132.54万股
搜狐财经· 2025-09-18 19:34
南向资金持股变动 - 9月18日南向资金减持森松国际132.54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15.99% [1] - 近5个交易日南向资金累计净增持117.14万股 其中3天为增持 [1] - 近20个交易日南向资金累计净增持2519.75万股 其中16天为增持 [1] 近期持股明细 - 9月18日持股总数2.66亿股 较前日减少132.54万股 变动幅度-0.66% [2] - 9月17日持股总数2.01亿股 较前日增加49.50万股 变动幅度0.25% [2] - 9月16日持股总数2.00亿股 较前日增加156.80万股 变动幅度0.79%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压力设备制造及综合解决方案 产品包括传统压力设备和模块化压力设备 [2] - 传统压力设备涵盖换热器、容器、反应器和塔器 模块化设备包括工艺模块及模块化工厂 [2] - 公司提供压力设备设计、验证及维护等增值服务 业务覆盖中国国内和海外市场 [2]
执行董事川岛宏贵减持森松国际5万股 每股作价11.22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09 11:24
公司高管持股变动 - 执行董事川岛宏贵于9月8日减持森松国际5万股 每股作价11.22港元 总金额56.1万港元 [1] - 减持后最新持股数量为311.7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0.25% [1] 股权结构变化 - 本次减持使执行董事持股比例减少0.004个百分点(按减持前持股316.7万股计算) [1] - 交易完成后 执行董事仍持有公司311.7万股股份 [1] 交易细节 - 本次减持通过香港联交所进行 交易单价为11.22港元/股 [1] - 单笔交易规模达56.1万港元 [1]
执行董事川岛宏贵减持森松国际(02155)5万股 每股作价11.22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9 11:17
公司股权变动 - 执行董事川岛宏贵于9月8日减持森松国际5万股 每股作价11.22港元 总金额56.1万港元 [1] - 减持后最新持股数目为311.7万股 最新持股比例降至0.25% [1] 交易细节 - 本次减持通过香港联交所进行 交易代码为02155 [1] - 交易完成后持股数量减少5万股 持股比例从减持前的0.26%下降至0.25% [1]
西松江英减持森松国际30万股 每股均价约11.4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03 08:31
公司股权变动 - 西松江英于8月29日减持森松国际30万股 每股均价11.4001港元 总金额342万港元 [1]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755.1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0.6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