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帝国(01843)

搜索文档
快餐帝国(0184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30 09:08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由2520万坡元增加440万坡元(18%)至2960万坡元[20] - 录得净亏损48.3万坡元,对比去年净利润18万坡元[6] - 毛利为18.7百万坡元,同比增长20%[24] 成本和费用 - 销售及分销成本上升约37%[7] - 员工成本为11.0百万坡元,同比增加1.2百万坡元[25] - 销售和分销开支为9.2百万坡元,同比增加2.5百万坡元(37%)[26] - 行政开支为10.1百万坡元,同比增加0.9百万坡元(10%)[27] - 融资净收入为0.05百万坡元,同比减少0.08百万坡元(62%)[28] 业务线表现 - 专卖店收入增长约24%[6] - 自营专卖店数量增加:新加坡士林由19间增至22间,新加坡Eat Pizza由2间增至5间,马来西亚Eat Pizza新增2间[6][17] - 特许经营专卖店数量由185间增至192间[20] - 中央厨房开始生产但产生额外开支[6][11] - 公司通过自营专卖店和特许经营专卖店两种模式营运[134] - 士林台湾小吃品牌成立于2003年已发展22年[134] 地区表现 - 取得菲律宾新总特许经营权,预计来年展开初步设置[8] - 公司业务遍布全球200多个地点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埃及及美国[134] 运营和效率举措 - 新加坡ERP系统已实施,预计2025/2026财年完成马来西亚推广[9] - 公司已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精简营运流程提升效率[134] - 公司创新团队持续开发新菜品供应[65] - 公司员工培训旨在确保专卖店及堂食店的服务质量与食品口味保持一致[66][67] 财务健康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0百万坡元,同比减少4.1百万坡元[30] - 流动比率为4.0倍,低于去年同期的4.8倍[30] - 计息银行借款为1.3百万坡元,利率4.4%[30] - 资产负债比率为23%,较去年同期的22%略有上升[31]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10.524百万坡元,余额1.674百万坡元[36] - 公司持有自用物业抵押银行借款130万新加坡元,抵押物账面价值为290万新加坡元[40] - 抵押银行借款同比下降35%,从200万新加坡元降至130万新加坡元[40] - 抵押物账面价值同比下降3.3%,从300万新加坡元降至290万新加坡元[40] 毛利率 - 毛利率维持在61-63%之间[23] 外币风险 - 公司未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外币风险[38] - 公司持有马来西亚令吉和港元计值的现金及货币资产[38] - 公司面临外币风险主要来自非功能货币计值的收入、开支及货币资产[38] - 公司将继续密切监控外币变动风险并采取控制措施[38]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目前拥有1名女性董事,已实现性别多元化[70] - 公司提名委员会于2025年6月30日会议检讨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实施情况[71]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反贪污政策及举报政策等企业治理机制[68] - 公司企业治理强调高效董事会需具备高度诚信、适当内部监控及高度透明问责[62] - 公司高级管理层由全体执行董事组成[58] - 董事会举行5次会议且执行董事Daniel Tay全勤出席5次[82] - 股东周年大会举行1次会议且所有董事全勤出席1次[8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达60%(3/5)符合上市规则要求[8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杨文豪和霍志权为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资深会员[84] - 公司设有反贪污政策并建立匿名举报机制[75] - 举报政策覆盖全体持份者包括雇员、股东、客户及供应商[76] - 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共5人组成[83] - 审计委员会由霍志权担任主席且杨文豪、陈秋燕为成员[83] - 薪酬委员会由陈秋燕担任主席且包含所有执行董事及独立董事[83] - 公司主席由霍志权担任,行政总裁由黄志达担任,确保角色分开[86]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安排充足责任保险,年度内无任何保险索赔[87] - 全体董事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并可重选连任[88] - 所有董事参加持续专业发展培训,类别包括内部/外部研讨会及阅读经济商业期刊[89][92] - 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股份证券交易行为标准守则[93] - 董事会设立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审核委员会,各委员会有书面职权范围[94] - 提名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杨文豪担任主席[95] - 提名委员会年度内举行2次会议,全体成员出席[99]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2名执行董事组成,陈秋燕担任主席[102] - 薪酬委员会年度内举行1次会议,全体成员出席[102] - 审核委员会本年度举行4次会议,全体成员出席率100%[104]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核部门,聘请外部顾问执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查[113] - 董事会确认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承担监管责任,并每年检讨其有效性[113] - 审核委员会审阅了外部顾问出具的内部控制审查报告,认为系统有效且充分[114] - 公司制定内幕消息披露政策,要求价格敏感信息须及时公布[116] - 指定人员方可与投资者、分析师及媒体进行公司事务交流[117] - 内幕消息须严格保密直至公告发布,且须优先通过合规渠道披露[118] - 公司秘书董颖怡女士于本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21] - 股东特别大会需由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实缴股本的股东要求召开[123] - 股东周年大会提案需提前不少于21个整日发出书面通知[128] - 股东特别大会提案需提前不少于14个整日发出书面通知[128] - 公司建议修订公司细则以符合2025年2月10日生效的修订上市规则[131] 审计与合规 - 支付独立核数师Forvis Mazars LLP审计服务费用15万坡元,非审计服务费用3.5万坡元,合计18.5万坡元[111] - 审计服务费用占独立核数师总费用的81%(15万/18.5万)[111] - 非审计服务费用占独立核数师总费用的19%(3.5万/18.5万)[111] 股息政策 - 股息政策规定公司各财政年度拨作股息分派的纯利比例不低于40%[129]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137] - 报告范围包括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办事处及自营专卖店[138] - 董事会为环境、社会及管治举措提供策略指引并评估表现[141] - 公司委聘独立专业顾问协助编制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41] - 环境、社会及管治关键绩效指标按明确可计量数字方式呈列[142] - 公司通过股东周年大会、年报等渠道与投资者沟通可持续盈利能力[147] - 客户主要关注事项包括食品安全及产品服务质量[147] - 供应商关注公平对待及及时付款事项[147] - 2024财年重要性评估确认反贪污常规为高优先级议题[150] - 环境领域关键议题包括排放物、废弃物管理及资源利用[151] - 公司2025财年范畴2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054.83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4财年800.08吨增长31.8%[155] - 公司2025财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35.67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收益,较2024财年31.80上升12%[155] - 公司设定目标以2023财年为基准,到2028财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密度降低3%(基准值28.51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收益)[156] - 公司2025财年无害废弃物总量中厨余达15,433公斤,较2024财年12,285公斤增长25.6%[160] - 公司2025财年无害废弃物密度为529.40公斤/百万收益,较2024财年496.82公斤上升6.56%[160][163] - 公司设定目标以2024财年为基准,到2028财年将无害废弃物密度降低3%(基准值496.82公斤/百万收益)[164] - 公司2025财年电力消耗量为1,758,711千瓦时,较2024财年1,412,788千瓦时增长24.5%[166] - 公司2025财年能源消耗密度为59,480千瓦时/百万收益,较2024财年56,152千瓦时增长5.9%[166] - 公司2024财年总收益约为25,160,000新加坡元,该数据用于密度指标计算[157] - 公司范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零,主要排放源为电力消耗产生的范畴2间接排放[154][155] - 2025财年水源消耗量为17,789.60立方米,较2024财年增长24.6%[168] - 水源消耗密度为601.65立方米/百万收益,较基准年2023财年增长22.3%[168][169] - 2025财年包装材料总消耗量为63.73吨,较2024财年增长11.8%[173] - 包装材料密度为2.16吨/百万收益,较2023财年基准增长5.4%[173] - 公司目标在2028财年前将能源和水源消耗密度降低3%(以2023财年为基准)[169] - 公司目标在2028财年前将包装材料总密度减少10%(以2023财年为基准)[173] - 2025财年员工总数达231人,较2024财年167人增长38.3%[178] - 马来西亚员工数量从45人增至115人,同比增长155.6%[178] - 30岁以下员工占比55.0%,较2024财年46.7%提升8.3个百分点[178] - 兼职员工占比33.8%,较2024财年22.8%增长11.0个百分点[178] - 2025财年员工离职人数109人,流失率54.8%,较2024财年76人(45.5%)显著上升[184] - 马来西亚地区员工流失率从2024财年6.7%大幅上升至2025财年24.1%[184] - 30岁以下员工流失率40.2%(80人),较2024财年62.8%(49人)有所改善[184] - 报告年度工伤死亡事故为零,工损工作日为0天,优于2024财年5天[187] - 员工培训参与率61.5%(142人),低于2024财年71%(118人)[193] - 员工总受训时数1,102小时,同比增加53.7%,人均受训4.77小时,增长11.2%[193] - 女性员工人均受训5.58小时,高于男性员工的3.83小时[193] - 经理层级人均受训6.27小时,但较2024财年8.65小时下降[193] - 特许经营商培训总时数446小时,较2024财年78.5小时大幅提升[194] - 培训覆盖49名特许经营商员工,规模较2024财年12人显著扩大[194] - 公司共有40家获批准食品供应商,与2024财年数量持平[200] - 马来西亚供应商占比最高,达53%(21家),与2024财年持平[200] - 新加坡供应商占比35%(14家),与2024财年持平[200] - 台湾供应商占比8%(3家),与2024财年持平[200] - 越南和泰国供应商各占比3%(各1家),与2024财年持平[200] - 马来西亚供应商数量较2023财年增加8家(从13家增至21家)[200] - 新加坡供应商数量较2023财年增加4家(从10家增至14家)[200] - 公司严格禁止雇佣18岁以下全职员工和16岁以下兼职员工[198] - 公司通过身份核验和定期检查确保童工禁令合规[198] - 报告年度内未发现违反童工及强迫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198]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业务愿景是将正宗街边美食带给全球客户,并通过展会吸引加盟商进入新市场[64] - 公司致力于将Eat Pizza品牌引入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市场,并已签署特许经营权[64] 公司文化与价值观 - 公司拥有4个核心价值观:协同效应、热情真诚服务、口味一致性和高标准服务[66][67] 人力资源与多元化 - 公司雇员性别比例为1.1名女性比1名男性[72] 无重大事项声明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39] - 公司无重大投资[42] - 公司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未来计划[43]
快餐帝国(01843) - 建议採纳第三份经修订及重列公司细则
2025-07-30 09:05
Snack Empire Holdings Limited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 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公告乃快餐帝國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 規則(「上市規則」)第13.51(1)條作出。 快餐帝國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1843) 建議採納第三份經修訂及重列公司細則 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建議修訂本公司現有第二份經修訂及重列公司細 則(「現有細則」)並採納本公司第三份經修訂及重列公司細則(「新細則」),以(其中 包括)使現有細則符合(i)有關擴大無紙化上市機制及上市發行人以電子方式發佈公 司通訊的最新監管規定以及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生效的上市規則相關修 訂;(ii)於二零二四年六月十一日生效的有關庫存股份的上市規則修訂;(iii)有關進 一步擴大無紙化上市機制的上市規則修訂,其中部分修訂於二零二五年二月十日起 生效,其餘修訂預期將於二零二五年底及之 ...
快餐帝国(0184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30 14:5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公司收入约为2956.8万坡元,2023/2024年度为2516万坡元[3] - 本年度毛利约为1868.4万坡元,2023/2024年度为1560.3万坡元[3]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约为48.3万坡元,2023/2024年度溢利约18万坡元[3]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每股0.06坡仙,2023/2024年度为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每股0.02坡仙[3] - 2025年集团销售商品总收入为29568千坡元,2024年为25160千坡元[20] - 2025年年度收入约298万坡元来自印尼单一外部客户,2024年为295.4万坡元[21] - 2025年销售商品及服务总收入2956.8万坡元,2024年为2516万坡元,其中专卖店销售2025年为2057.1万坡元,2024年为1662.6万坡元[22] - 2025年其他收入41万坡元,2024年为46万坡元[26] - 2025年其他收益3.3万坡元,2024年亏损5万坡元[27]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0.06坡仙,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0.02坡仙[36] - 集团专卖店收入增长约24%,但本年度录得约48.3万坡元净亏损,2023/2024年度为约18万坡元净利润[57] - 公司收入从2023/2024年度约2520万坡元增加约440万坡元或约18%,至本年度约2960万坡元[67] - 公司毛利从2023/2024年度约1560万坡元增加约20%,至本年度约1870万坡元[70] - 本年度毛利率相对稳定,维持在约61% - 63%[6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销售成本、行政、销售及分销开支总额3018.2万坡元,2024年为2546.7万坡元[28] - 2025年所得税开支35.9万坡元,2024年为4.6万坡元,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按估计溢利17%计提,马来西亚实体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4%[31] - 销售及分销成本上升约37%[5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聘用231名雇员,员工成本从2023/2024年度约980万坡元增加约120万坡元至本年度约1100万坡元[71] - 销售和分销开支从2023/2024年度约670万坡元增加约250万坡元或约37%,至本年度约920万坡元[72] - 行政开支从2023/2024年度约920万坡元增加约90万坡元或约10%,至本年度约1010万坡元[73] - 融资收入/(成本)— 净额从2023/2024年度约0.12百万坡元减少约0.08百万坡元或约62%,至本年度约0.05百万坡元[7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执行董事将所有业务纳入单一经营分部,集团主要通过连锁店提供餐饮服务[19] - 2025年新加坡专卖店销售为12486千坡元,2024年为10375千坡元[20] - 2025年马来西亚专卖店销售为8085千坡元,2024年为6251千坡元[20] - 2025年印尼特許經營商销售为2500千坡元,2024年为2550千坡元[20] - 2025年美国特許經營商销售为560千坡元,2024年为361千坡元[20] - 新加坡士林自营专卖店及堂食店数量由19间增至22间,新加坡Eat Pizza由2间增至5间,马来西亚Eat Pizza从0新增至2间[57] - 集团于菲律宾取得新总特许经营权,预计来年展开初步设置工作[58] - 集团在新加坡实施ERP系统,预计2025/2026财年结束时完成在马来西亚的分阶段推广[60] - 网络中特许经营专卖店数量从2024年3月31日的185间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192间[67] - 新加坡自营专卖店数量由2间增至5间,集团尝试在马来西亚开设2间新自营专卖店[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本年度董事会未宣布派发股息,不建议派发本年度末期股息(2023/2024年度为13.6万坡元)[92] - 公司将在2025年8月28日至9月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97] - 审核委员会现任成员包括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全年业绩公告已由其审阅[98] - 公司本年度综合财务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独立核数师Forvis Mazars LLP同意公告所载数字与综合财务报表草稿一致[99] - 公司全年业绩公告于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及公司网站(www.snackemp.com)登载[100] - 2024/2025年年报将按规定方式于适当时候分发给股东,并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登载[100]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于2025年9月2日在新加坡举行[10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集团旗下多家公司缴足股本不同,如EPKR Concepts Pte. Ltd.为1坡元,STSS Resources Sdn. Bhd.为100万马币,EPKR Resources Sdn. Bhd.为1马币,且集团对多数公司实际权益为100%[13] - 集团综合财务报表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标准等编制,以坡元呈列,于2025年6月30日获董事会批准刊出[15] - 本年度集团采纳多项新订或修订准则,对会计政策有变更,但对报告金额无重大影响[16]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准则中,部分于2025 - 2027年生效,部分生效日期待确定,集团无意提早采纳,预计对未来报表无重大影响[1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分配至未达成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格133.3万坡元,2024年为97.3万坡元,2025年预计21%于下一报告期确认收入,2024年为23%[24]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79.8万坡元,2024年为29.9万坡元;2025年递延收入133.3万坡元,2024年为97.3万坡元[25] - 2025年存在可扣减暂时差额税项亏损187.1万坡元,2024年无[34] - 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于2025年3月31日为16,389千坡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2,328千坡元增长约33%[3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总额在2025年3月31日为3,686千坡元,2024年为2,138千坡元,同比增长约72%[3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2025年3月31日为18,024千坡元,2024年为22,134千坡元,同比下降约19%[43] - 租赁零售空间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在2025年3月31日为4,389千坡元,2024年为3,593千坡元,同比增长约22%[46] - 租赁负债在2025年3月31日为4,277千坡元,2024年为3,496千坡元,同比增长约22%[47] - 本年度租赁总现金流出为3,625,000坡元,2024年为2,796,000坡元,同比增长约30%[48] - 可变租赁付款在2025年约为213,000坡元,2024年为136,000坡元,同比增长约57%[49] - 银行借款在本财政年度末账面价值为1,320,000坡元,2024年为1,950,000坡元,同比下降约32%[38]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在2025年为59千坡元,2024年为56千坡元,同比增长约5%[40] - 零售空间租赁可变租赁付款基于店铺销售额百分比介乎0.5%至2.0%[49] - 本年度使用权资产折旧约为238.4万坡元,2024年为187.8万坡元[50] - 本年度增添使用权资产为317.7万坡元,2024年为299.3万坡元[51] - 本年度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4.4%,2024年为4.8%[5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银行融资以账面价值约290万坡元物业作抵押,2024年为300万坡元[50]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借款公平值约为115.1747万坡元,2024年为180.1万坡元[5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800万坡元,较2024年3月31日约2210万坡元减少约410万坡元[75] - 公司按每股0.65港元发行2亿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300万坡元或7480万港元[7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用途中一般营运资金占比47.7%,金额为6200千坡元[7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以账面价值约290万坡元的持有作自用物业作抵押,有抵押银行借款约130万坡元[82] - 2024年及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81] - 2024年及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84] - 本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9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库存股份[94] - 上市日期为2019年10月23日,股份于联交所首次买卖[102] - 公司于2019年9月23日有条件采纳购股计划,详情载于招股章程附录五[103] - 股份每股名义值或面值为0.01港元[103] - 本年度指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104] - 2023/2024年度指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104] - 公告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5]
“魏家宇宙”狂飙:靠供应链造快餐帝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5 12:00
核心观点 - 魏家餐饮通过自建供应链和跨界多元化经营,构建了涵盖凉皮、汉堡、湘菜、日料、便利店等多种业态的"魏家宇宙",目前拥有近400家门店和十余家产业链公司 [1][2][16] - 公司以"高质低价"策略打造高性价比产品,如15元凉皮套餐、20元汉堡等,被网友称为本土"萨莉亚",成为西安餐饮现象级IP [1][17] - 供应链优势是核心竞争力,包括2万平米中央厨房、自建物流车队和原料种植基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控制 [21][23] 发展历程 - 1999年从西安大学门口凉皮摊起步,2005年已在陕西开出数十家门店 [3] - 2008年自主研发自动化凉皮生产线并建立首个加工中心 [6] - 2012年注册公司启动全国化战略,2016年投资2万平米中央厨房 [6] - 2018年起陆续推出咖啡厅、汉堡店、日料店等新业态 [8][12][15] 业务布局 - 餐饮业态:魏家凉皮(主力)、魏斯理汉堡(28家)、魏客咖啡、湘魏儿(湘菜)、魏本道(日料) [12][15] - 非餐饮业态:魏家便利(46家)、魏知足(足咖)、魏芯堂(中医馆)等 [8][15] - 供应链布局:汉中生态种植园、南郑食品公司、自建物流车队 [21][23] 运营数据 - 总门店数近400家,其中魏斯理汉堡28家(陕西20家),魏家便利46家 [12][8][16] - 中央厨房面积超2万平米,每日三次配送 [21] - 小红书相关话题浏览量近8000万次,讨论度30多万 [23][25] 商业模式 - "基地+农户"模式降低采购成本,中央厨房实现标准化生产 [23] - 垂直整合模式涵盖食品制造、建筑工程、实业投资等30多家关联企业 [26][28] - 全部自有资金运营,创始人100%控股,无外部资本介入 [33] 市场反响 - 各业态均为当地"排队王",如魏客咖啡非饭点仍需排队 [8] - 社交平台形成自发传播,网友创作大量玩梗内容 [25] - 平价策略受追捧,如汉堡价格仅为其他品牌一半 [12]
快餐帝国(0184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05 09:13
店铺拓展与运营 - 公司在回顾期于新加坡为士林台湾街头小吃品牌开设2间自营专卖店,EatPizza品牌开设3间自营专卖店;回顾期后EatPizza在马来西亚首间自营专卖店开业,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士林台湾街头小吃将再开1间新店,EatPizza有1个新增地点计划2024年底前开业[8] - 公司已延长新加坡第三间专卖店的营业时间,以便于周末提供全天候餐饮服务[8] - 新加坡中央厨房已通过必要检查并投入运营,公司计划2025年扩大专卖店菜品供应,提供额外服务并精简流程[8] - 公司在马来西亚购置一个仓库,用于应对业务未来扩张,减少租金及搬迁开支,提供额外业务空间并提升固定资产基础[9] - 2024年8月26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独立第三方订立要约函,以900万马币收购仓库物业[51] 收入情况 - 公司未经审核总收入从对应期间约12372千坡元增至回顾期间约14514千坡元,增加约17.3%,增加约2142千坡元[13] - 收入增加主因增设计EatPizza品牌贡献约826千坡元,士林台湾街頭小吃品牌零售及外送销售额增加约1333千坡元[14] - 专卖店销售、特许经营商/持牌经营商、特许经营费、广告及宣传费、版权费在2024年分别占总收入70.4%、24.3%、1.2%、1.0%、3.1%;2023年分别占65.1%、28.8%、1.8%、0.8%、3.5%[1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4,514千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12,372千坡元增长17.3%[77] - 2024年同期毛利为9,213千坡元,较2023年的7,602千坡元增长21.2%[79] - 2024年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新加坡收入6418千坡元,马来西亚6373千坡元,印尼1392千坡元,美国320千坡元,其他11千坡元;2023年同期新加坡5079千坡元,马来西亚5506千坡元,印尼1500千坡元,美国264千坡元,其他23千坡元[137] 成本与开支 - 总体销售和分销开支比对应期间增加约1264千坡元或39.7%,行政开支增加约427千坡元或10.6%[17]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有265名雇员,回顾期总员工成本约5058千坡元,对应期间分别为175名雇员及4361千坡元[20] - 2024年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雇员福利成本及董事薪酬中工资、薪金及津贴4861千坡元,退休福利成本197千坡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4087千坡元、274千坡元[147] - 2024年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319千坡元,2023年同期1043千坡元[147] - 回顾期内,集团收购电脑、家具及装置、厨房设备、办公室设备及翻新工程分别约123千坡元、4千坡元、271千坡元、9千坡元及394千坡元;按准则资本化的使用权资产约为710万坡元[152]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期间,计入销售成本的存货成本分别为5301千坡元及4770千坡元[153] 利润情况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24千坡元,较2023年的643千坡元下降34.1%[85]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2024年为207千坡元,较2023年的445千坡元下降53.5%[8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659千坡元,2023年同期为323千坡元;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8坡仙,2023年同期为0.04坡仙[151] 财务比率与指标 - 回顾期毛利率与对应期间相比维持相对稳定,维持于约61% - 63%[15]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总股东权益约2500万坡元,较3月31日的2430万坡元有所增加[45]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2540万坡元,流动负债约530万坡元,流动比率约4.8倍[45]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未偿还银行借款约190万坡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150万坡元[45] - 2024年9月30日,集团净现金股本比率约为0.8,与3月31日持平[45] - 2024年9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23%,较3月31日的22%略有上升[4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为998千坡元,较2023年的1,863千坡元下降46.4%[113]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619千坡元,较2023年的159千坡元增长289.3%[113]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1,354千坡元,较2023年的1,149千坡元增长17.9%[116] 股息与股份发行 - 公司董事会决定不就回顾期间宣派任何中期股息[19] - 公司按每股0.65港元发行2亿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300万坡元或7480万港元[3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各项目的比例和金额不同,总和为100%即1.3亿坡元[37] 购股计划 - 购股计划于2019年10月23日生效,2024年9月30日无尚未行使的购股,回顾期无购股获行使、注销或失效[23] - 根据购股计划及公司其他购股计划可授出购股的股份总数合计不超8000万股,占本中期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26] - 除非经股东批准,12个月内授予合资格人士购股获行使的股份超已发行股份总数1%,不得授予[28] - 向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授出购股,12个月内获行使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逾0.1%且总价超500万港元,需独立股东批准[28] - 购股可在授出日期起十年内行使,受提早终止条文限制[29] - 行使购股前无必须持有购股的最短期,除非董事会另有规定[32] - 合资格人士可在不迟于要约之日起21日内接纳购股要约,接纳时需付1港元[33] - 购股股份认购价至少为要约日期收市价、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要约日期面值中的最高价[34] - 购股计划自采纳日起十年内有效,之后不得再授出购股[35] 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8,962千坡元,较2023年的8,000千坡元增长12.0%[95] - 2024年存货为1,412千坡元,较2023年的1,301千坡元增长8.5%[96]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为2,334千坡元,较2023年的2,138千坡元增长9.2%[96] - 2024年九月三十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新加坡7773千坡元,马来西亚1189千坡元;2024年三月三十一日新加坡6732千坡元,马来西亚1268千坡元[14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334千坡元,2024年3月31日为2138千坡元[15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486千坡元,2024年3月31日为22134千坡元[15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519千坡元,2024年3月31日为2851千坡元[15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银行借款为1755千坡元,2024年3月31日为1820千坡元;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4.7%,2024年3月31日为4.8%[16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所有借款已由账面价值约为2948千坡元的物业抵押[166] 其他财务收支 - 2024年其他收入139千坡元,其中政府补助7千坡元,经营费收入21千坡元,其他111千坡元;2023年同期132千坡元[143] - 2024年融资收入净额40千坡元,其中利息收入182千坡元,利息开支142千坡元;2023年同期60千坡元[144] - 2024年所得税支出217千坡元,其中新加坡利得税49千坡元,马来西亚利得税168千坡元;2023年同期198千坡元[146] - 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按企业免税前的估计溢利17%计提拨备,集团于马来西亚的实体适用所得税率约为24%[146] 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8亿股,Daniel Tay先生和黄志达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分别持有6亿股,股权百分比均为75%[57][60][6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Daniel Tay先生和黄志达先生在相联法团翘迈有限公司分别持有1股,股权百分比均为50%[5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翘迈、Chong Yi May Cheryl女士、Lim Michelle女士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权百分比均为75%[61] 证券交易与库存股份 - 回顾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公司上市证券,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无库存股份[64][65] 董事与企业管治 - 自2023/2024财政年度年报日期起至本中期报告日期,董事资料无变动[66]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回顾期内一直遵守该守则[67][68] - 公司采纳标准守则规管董事及相关雇员证券交易行为,回顾期内董事已遵守该守则[70]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回顾期内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报告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71] 主要管理层报酬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层报酬为1150千坡元,2023年同期为1263千坡元[169] 公司业务性质 - 公司主要从事批发及零售小吃饮品,股份已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20][121] 重大事项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无重大投资、重大资本承担、重大或然负债及重大资产负债表外承担或安排[39][40][41][49][54] 资金政策 - 集团以内部现金流为运营提供资金,采取审慎财资政策维持良好流动资金状况[45][47]
快餐帝国(0184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9 09:00
店铺拓展与运营 - 公司在回顾期于新加坡为士林台湾街头小吃品牌开设2间自营专卖店,回顾期后至报告日期另有1间开业,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再开1间;为EatPizza品牌在新加坡开设3间自营专卖店,回顾期后在马来西亚首间自营专卖店开业,已在马来西亚确定1个新增地点计划2024年底前开业[9] - 公司延长新加坡第三间专卖店营业时间,周末提供全天候餐饮服务;新加坡中央厨房已投入营运,计划2025年扩大专卖店菜品供应、提供额外服务及精简流程[9] - 回顾期结束后公司在马来西亚购置一个仓库,用于应对业务未来扩张、减少租金和搬迁开支、提供业务扩张空间及提升固定资产基础[10] - 2024年10月21日公司宣布,间接全资附属公司STSS拟900万马币收购TYS仓库物业[52] 收入与成本 - 2024年回顾期专卖店销售10,213千坡元,占总收入70.4%;2023年对应期间为8,054千坡元,占65.1%[12] - 2024年回顾期特许经营商/持牌经营商收入3,530千坡元,占总收入24.3%;2023年对应期间为3,568千坡元,占28.8%[12] - 2024年回顾期特许经营费180千坡元,占总收入1.2%;2023年对应期间为217千坡元,占1.8%[12] - 2024年回顾期广告及宣传费148千坡元,占总收入1.0%;2023年对应期间为101千坡元,占0.8%[12] - 2024年回顾期版权费443千坡元,占总收入3.1%;2023年对应期间为432千坡元,占3.5%[12] - 公司未经审核总收入从2023年对应期间约12,372千坡元增至2024年回顾期约14,514千坡元,增加约17.3%,增加约2,142千坡元[14] - 回顾期已售商品成本增加与收入增加相符,毛利率与对应期间相比维持在约61% - 63%[16] - 回顾期间总体销售和分销开支增加约1264千坡元,增幅39.7%,行政开支增加约427千坡元,增幅10.6%[18] - 2024年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新加坡收入6418千坡元,马来西亚6373千坡元,印尼1392千坡元,美国320千坡元,其他11千坡元;2023年同期新加坡5079千坡元,马来西亚5506千坡元,印尼1500千坡元,美国264千坡元,其他23千坡元[138] - 2024年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139千坡元,2023年同期132千坡元[144] - 2024年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融资收入净额40千坡元,2023年同期60千坡元[145] - 2024年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支出217千坡元,2023年同期198千坡元;新加坡企业所得税率17%,马来西亚约24%[146][147] - 2024年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工资、薪金及津贴4861千坡元,退休福利成本197千坡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319千坡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4087千坡元、274千坡元、1043千坡元[148]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期间,计入销售成本的存货成本分别为5,301千坡元及4,770千坡元[154] 股息与股权 - 公司董事会决定不就回顾期间宣派任何中期股息[20] - 公司按每股0.65港元发行2亿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300万坡元或7480万港元[3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用途中一般营运资金占比47.7%,金额为620万坡元且已全部动用[3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8亿股,Daniel Tay先生和黄志达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分别持有6亿股,股权百分比均为75%[58][61][6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Daniel Tay先生和黄志达先生在相联法团翘迈有限公司分别持有1股,股权百分比均为50%[5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翘迈、Chong Yi May Cheryl女士、Lim Michelle女士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权百分比均为75%[62] 员工情况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有265名雇员,回顾期间总员工成本约5058千坡元,对应期间分别为175名雇员及4361千坡元[21] 购股权计划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概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权,回顾期间概无购股 权获行使、注销或失效[24] - 购股 权计划目的是激励合资格人士、招募及留聘优秀人才[25] - 根据购股 权计划及公司其他购股 权计划可授出购股 权的股份总数合计不得超8000万股,占本中期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27] - 向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授出购股 权有额外限制条件[29] - 购股 权可于授出日期起十年内行使,受提早终止条文规限[30] - 合资格人士接纳购股 权要约日期为不迟于作出要约之日起计21日,接纳时应支付1港元[34] - 购股 权股份认购价至少为要约日期收市价、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及要约日期面值中的最高价[35] 财务比率与指标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总股东权益约为2500万坡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430万坡元有所增加[46]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2540万坡元,流动负债约为530万坡元,流动比率约为4.8倍[46]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未偿还银行借款约为190万坡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150万坡元[46] - 2024年9月30日,集团净现金股本比率约为0.8,与2024年3月31日持平[46] - 2024年9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3%,较2024年3月31日的22%略有上升[4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4,514千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12,372千坡元增长约17.3%[78] - 2024年同期毛利为9,213千坡元,较2023年的7,602千坡元增长约21.2%[80]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24千坡元,较2023年的643千坡元下降约34.1%[86]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2024年为207千坡元,较2023年的445千坡元下降约53.5%[88]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08坡仙,2023年为0.04坡仙[9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8,962千坡元,较2023年的8,000千坡元增长约12.0%[96]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为998千坡元,较2023年的1,863千坡元下降约46.4%[114]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619千坡元,较2023年的159千坡元增加约289.3%[114]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1,354千坡元,较2023年的1,149千坡元增加约17.9%[11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2024年回顾期间结束时为21,486千坡元,较2023年的23,796千坡元下降约9.7%[11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659千坡元,2023年同期为323千坡元;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8坡仙,2023年同期为0.04坡仙[152] - 每股基本盈利按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除以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151]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334千坡元,2024年3月31日为2,138千坡元[15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486千坡元,2024年3月31日为22,134千坡元[15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519千坡元,2024年3月31日为2,851千坡元[16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银行借款为1,755千坡元,2024年3月31日为1,820千坡元;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4.7%,2024年3月31日为4.8%[16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所有借款已由账面价值约为2,948千坡元的物业抵押[167] 重大事项与合规 - 回顾期内集团无重大投资、附属公司等重大收购或出售、重大资本承担、重大或然负债[41][42][5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除账面价值约294.8万坡元物业抵押188.5万坡元有抵押银行借款外无其他银行押记[43] - 回顾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公司上市证券,且无库存股份[65][66] - 自2023/2024财政年度年报日期起至本中期报告日期,董事资料无变动[67]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回顾期内一直遵守该守则[68][69] - 公司采纳标准守则规管董事及相关雇员证券交易行为,回顾期内董事已遵守该守则[71]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回顾期内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报告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72] - 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以坡元列示,未经独立核数师审核,但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23][125] - 回顾期间风险管理政策无重大变化[130] 地区收入与资产分布 - 2024年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新加坡收入6418千坡元,马来西亚6373千坡元,印尼1392千坡元,美国320千坡元,其他11千坡元;2023年同期新加坡5079千坡元,马来西亚5506千坡元,印尼1500千坡元,美国264千坡元,其他23千坡元[138] - 2024年九月三十日,新加坡物业、厂房及设备7773千坡元,马来西亚1189千坡元;2024年三月三十一日,新加坡6732千坡元,马来西亚1268千坡元[142] 管理层报酬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层报酬为1,150千坡元,2023年同期为1,263千坡元[170] 集团收购与资产资本化 - 回顾期内,集团收购电脑、家具及装置、厨房设备、办公室设备及翻新工程分别约123千坡元、4千坡元、271千坡元、9千坡元及394千坡元;按准则资本化的使用权资产约为7.1百万坡元[153] 公司业务性质 - 公司主要从事批发及零售小吃饮品,股份已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21][122]
快餐帝国(0184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24 04:01
委员会运作情况 - 本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全体成员均出席[10]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3次会议,全体成员均出席[11]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4次会议,全体成员均出席[14] 委员会职责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审视董事会架构等多项工作[4] - 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评估董事及高管表现等[11]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就外聘核数师等事宜向董事会提建议[13] - 提名委员会根据特定程序就董事遴选等向董事会提建议[7] 董事责任与培训 - 董事承认刊发报告、编制财报及确保描述真实公平的责任[1] - 本年度所有董事参加持续专业发展,鼓励参加培训并提供记录[15] 独立核数师薪酬 - 独立核数师薪酬相关费用以千坡元计[3] 店铺开设与关闭 - 公司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各关闭1间士林专卖店,在新加坡增开4间,在马来西亚增开2间,柬埔寨多个特许经营专卖店关闭[24] - 公司取得韩国披萨品牌“Eat Pizza”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区域总特许经营权,2024年已开设4间专卖店,还争取在新加坡再开3间,并将在马来西亚继续开店[40] - 本年度集团在新加坡及西马共开设6间自营专卖店,并积极物色来年开店位置[98] 销售与收入情况 - 公司专卖店及堂食店销售额2024年为16,626,2023年为16,718[29] - 公司特许经营商/持牌经营商收入2024年为6,960,2023年为7,837;特许经营费2024年为521,2023年为636[46] - 公司新加坡士林品牌自营专卖店销售额减少约0.6百万坡元,由新品牌Eat Pizza额外收入约0.3百万坡元冲抵[51] - 公司特许经营费减少约0.1百万坡元,主要因印尼及美国开新店收取的专卖店费减少[52] - 集团总收入从2022/2023年度约2640万坡元减至本年度约2520万坡元,减幅约4.5%[75] - 本年度5名马来西亚特许经营商终止特许经营,仅2名与集团签订特许经营,影响向其销售商品约50万坡元,马币兑坡元汇率贬值影响销售商品坡元折算等值金额约30万坡元[76] 成本与费用情况 - 公司员工成本从2022/2023年度约860万坡元增加约120万坡元至本年度约980万坡元[54] - 行政开支从2022/2023年度约760万坡元增加至本年度约920万坡元,增幅约21%[57] - 本年度已售商品成本减少与收入减少相符,毛利率维持在约61 - 63%[77] - 集团本年度毛利约为1560万坡元,较2022/2023年度约1610万坡元减少约3.1%[78] - 整体工资成本因办公室扩展及员工年度加薪增加约130万坡元,新品牌产生相关费用约30万坡元[81] 财务状况 - 2024年3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借款约200万坡元,利率为每年4.8%;2023年3月31日为210万坡元,利率为每年3.4%[58] - 2024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210万坡元,较2023年3月31日约2350万坡元减少约140万坡元[164]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总额分别约为2580万坡元(2023年3月31日:约2680万坡元)及540万坡元(2023年3月31日:约470万坡元),流动比率约4.8倍(2023年3月31日:约5.7倍)[164] - 2024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2%,2023年3月31日约为18%[95] 公司发展计划 - 公司收购新加坡中央厨房,预计2024/2025年第二季度末投入运营[25] - 公司继续与网红合作推广,在TikTok及小红书创建官方账号,参与地区加盟展会[41] - 公司将在专卖店推出更多菜品,继续在社交媒体推广[43] - 公司积极与商场业主接洽,物色新士林专卖店及堂食店合适场所[47] - ERP系统计划于2024/2025年第二季度前完成[65] - 公司计划开展品牌重塑活动,预计2026年3月前完成[165] - 未来公司将继续实现数字化及自动化、扩展专卖店网络、改善菜单、探索额外收入流[167] - 公司计划为相关员工提供全方位培训[155] 股份发售与款项分配 - 公司根据股份发售发行2亿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300万坡元或7480万港元[84] - 新加坡增设备用专卖店所得款项净额分配1280千坡元,占比9.8%,预计2025年3月全數动用[189] - 西马增设备用专卖店所得款项净额分配1228千坡元,占比9.4%,预计2025年3月全數动用[189] - 扩展旗下非自營专卖店及堂食店网络所得款项净额分配720千坡元,占比5.5%,预计2026年3月全數动用[189] - 翻新旗下自營专卖店及堂食店所得款项净额分配752千坡元,占比5.8%,预计2026年3月全數动用[189] - 加强人手所得款项净额分配1060千坡元,占比8.2%,预计2025年3月全數动用[189] - 营销及促销活动所得款项净额分配700千坡元,占比5.4%,预计2026年3月全數动用[189] - 升级资讯科技基础设施等系统所得款项净额分配1060千坡元,占比8.2%,预计2027年3月全數动用[189] - 一般营运资金所得款项净额分配6200千坡元,占比47.7% [189] 企业管治 - 董事会负责公司企业管治,本年度检讨政策、培训、合规等多项工作[92]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规范董事股份证券交易行为,本年度全体董事确认遵守[103][104] - 董事会成立提名、薪酬及审核委员会,各有书面职权范围[104] - 董事会承担公司重要事项决策责任,包括政策、策略、监控等事宜[127] - 本年度全体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周年大会会议的比例均为100%[128] - 董事会采纳符合上市规则的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检讨该政策[132][133] - 员工可向财务总监匿名举报贪污事件,严重事件将向行政总裁、审核委员会主席及董事会主席报告[135] - 公司制定举报政策,严格遵守反贪污规则,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136][138] - 本年度公司安排董事及行政人员责任保险,且无相关索赔[139] - 本年度公司举行四次董事会会议及一次股东周年大会[150] - 本年度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52] - 公司已制定集团反贪污政策及举报政策并定期检讨更新[157][160] - 本年度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分开,由不同人士担任[161] - 本年度公司遵守企管守则全部强制性披露规定及全部条文[195] - 公司董事包括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各董事在不同委员会任职[197] - 公司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机制涵盖董事会及委员会组成等内容[199] - 公司认为有效企业管治架构有助于管理风险及机会[200] 董事履历 - 杨先生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过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部分已辞任,部分新获委任[140] - 霍先生在审计等方面有23年经验,新获委任为Rectitude Holdings Limited独立非执行董事[141] - 霍先生于2021年8月27日及2023年4月1日分别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主席[117] - 陈秋燕女士于2022年8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汇丰银行新加坡分行首席运营官,有逾18年大型转型项目经验[194] 其他 - 有关集团本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绩效资料见年报25 - 48页[106] - 公司愿景是将正宗街边美食带给全球客户,计划将士林台湾街头小吃品牌带入未涉足国家,将Eat Pizza品牌带入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并签署特许经营权[123] - 2023年8月31日股东周年大会建议重新推选退任董事[87] - 董女士本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79] - 2024年3月31日集团雇员性别比例为1.2名女性比1名男性[182] - 因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专卖店扩张,集团将“加强人力”时间表延长一年[98] - 本年度集团面临外币风险,未使用衍生财务工具对冲,将密切监察并按需控制风险[86] - 2023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105] - 2023及2024年3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投资[166]
快餐帝国(0184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7 11:47
财务数据对比 - 2024财年收入约为2516万坡元,2022/2023财年为2640.5万坡元[1] - 2024财年毛利约为1560.3万坡元,2022/2023财年为1611.6万坡元[1] - 2024财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溢利约为18万坡元,2022/2023财年为184.3万坡元[1] - 2024财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为每股0.0坡仙,2022/2023财年为每股0.2坡仙[1] - 2024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814.9万坡元,2023年为615.3万坡元[4] - 2024年3月31日流动资产为2577.2万坡元,2023年为2675.1万坡元[4] - 2024年3月31日负债总额为957.8万坡元,2023年为841万坡元[5] - 2024年公司总收入25,160千坡元,2023年为26,405千坡元[22] - 2024年新加坡收入10,757千坡元,2023年为11,106千坡元[22] - 2024年马来西亚收入10,793千坡元,2023年为11,587千坡元[22] - 2024年印尼收入2,954千坡元,2023年为2,901千坡元[22] - 2024年美国收入518千坡元,2023年为748千坡元[22] - 2024年其他地区收入138千坡元,2023年为63千坡元[22] - 2024年来自印尼单一外部客户收入2,954,000坡元,2023年为2,901,000坡元[24] - 2024年主要收入为25160千坡元,2023年为26405千坡元[25] - 2024年其他收入为460千坡元,2023年为663千坡元[27] - 2024年销售成本、行政、销售及分销开支总额为25467千坡元,2023年为24646千坡元[28]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46千坡元,2023年为545千坡元,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按本财政年度估计溢利的17%作出拨备,马来西亚实体适用所得税率为24%[30]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226千坡元,2023年为2388千坡元[31]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坡仙,2023年为0.2坡仙[36]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299千坡元,2023年为369千坡元,2022年4月1日为196千坡元[27] - 2024年递延收入为973千坡元,2023年为997千坡元,2022年4月1日为1150千坡元[2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分配至未达成履约责任的23%交易价格预计在下一报告期间确认为收入,2023年该比例为34%[26] - 2024年3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8000千坡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6153千坡元有所增加[37] - 2024年3月31日银行借款为1950千坡元(2023年:2080千坡元),以账面价值约2980千坡元(2023年:3047千坡元)的持作自用物业作抵押[38] - 2024年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总额为2138千坡元,高于2023年的1704千坡元[39] - 2024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134千坡元,低于2023年的23493千坡元[42] - 2024年租赁零售空间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为3593千坡元,高于2023年的2478千坡元[45] - 2024年租赁负债为3496千坡元,高于2023年的2415千坡元[45] - 2024年租赁开支(短期租赁、低价值租赁等)总计885千坡元,2023年为772千坡元[46] - 2024年租赁总现金流出为2796000坡元,高于2023年的2485000坡元[46] - 2024年增添使用权资产为2993000坡元,高于2023年的2083000坡元[4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4.8%,2023年为3.4%[49] - 非流动借款公平值约为1,801,000坡元,较2023年的1,881,000坡元有所下降[50] - 集团银行借款一年内到期为130,000坡元,一年至两年为130,000坡元,两年至五年为1,690,000坡元,可供动用银行融资总额约为1,950,000坡元且已全部动用,较2023年的2,080,000坡元减少[51] - 贸易应付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2,851,000坡元,较2023年的2,743,000坡元增加[52] - 公司总收入从2022/2023年度约2640万坡元减至本年度约2520万坡元,减幅约4.5%[69] - 新加坡士林品牌自营专卖店销售额减少约60万坡元,新品牌Eat Pizza产生额外收入约30万坡元[70] - 本年度5名马来西亚特许经营商终止特许经营,仅2名签约,影响商品销售约50万坡元,汇率贬值影响约30万坡元[71] - 特许经营费减少约10万坡元,主要因印尼及美国新店门店费减少[72] - 本年度毛利约1560万坡元,较2022/2023年度约1610万坡元减少约3.1%[74] - 2024年3月31日公司聘用167名雇员,员工成本从2022/2023年度约860万坡元增至本年度约980万坡元[75] - 行政开支从2022/2023年度约760万坡元增至本年度约920万坡元,增幅约21%[78] - 2024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210万坡元,较2023年3月31日约2350万坡元减少约140万坡元[81] - 2024年3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借款约200万坡元,利率为每年4.8%(2023年3月31日为每年3.4%)[82] - 2024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22%(2023年3月31日约为18%)[83]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直接持有醒骏有限公司100%实际权益[8] - 公司间接持有The STSS Company Pte. Ltd.等多家附属公司100%实际权益[8][9][10] - 2023年9月25日集团注册成立全资附属公司EPKR Concepts Sdn Bhd,缴足股本为1马币[12] 财务报表相关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以坡元呈列,所有呈列价值调整至最接近千位(千坡元),于2024年6月27日获董事会批准刊發[15] - 公司本年度采纳多项新订或修订准则,对报告金额无重大影响[16][17] - 已颁布但未生效准则,公司无意提早采纳,预计对未来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9] 股息分配 - 董事会未就2024年财政年度宣派任何股息,2023年宣派特别股息约5000000坡元、中期股息约1045000坡元、2024年宣派2023年末期股息约136000坡元[32][33][34][35] - 本年度董事会未宣布派发现金股息,也不建议派发末期股息[103] 业务发展与运营 - 集团建立ERP系统开启数字化之旅,计划于2024/2025年第二季度前完成[55] - 集团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各关闭1间士林门店,在新加坡增开4间,在马来西亚增开2间,柬埔寨多个特许经营店关闭[57] - 集团取得韩国披萨品牌“Eat Pizza”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区域总特许经营权,2024年已开设2间,公告日新增2间并争取再开3间,后续将在马来西亚开店[59] - 集团收购一间中央厨房,预计2024/2025年第二季度末投入运营[60] - 集团旗下品牌士林台湾小吃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美国及埃及的226间专卖店及堂食店网络,新加坡分部收入下降,马来西亚自营门店收入增加[6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Eat Pizza”在新加坡开设2间自营门店,公告日增至4间,后续还将通过特许经营及牌照模式经营[68] - 本年度公司在新加坡及西马共开设6间自营专卖店,并积极物色来年开店位置[87] - 公司将开展品牌重塑活动,预计2026年3月前完成,以吸引新一代客户[88] - 公司正在向ERP系统迁移,改变现有系统并考虑整合,已延长使用时间表[89] 面临问题与应对措施 - 集团持续面临门店人力成本上涨、人力短缺及食材供应成本和租金上涨问题,将着力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门店运营效率[61] - 公司面临外币风险,目前未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将密切监察并按需采取措施[90] 上市相关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为1.3亿坡元,用于新加坡及西马增设自营专卖店等多个项目,其中一般营运资金占比47.7%,金额为6200万坡元[86]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已发行股份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足够公众持股量,即公众持有最少25%的已发行股份[106] - 上市日期为2019年10月23日,股份于联交所首次买卖[113] 股东登记与信息披露 - 公司将于2024年8月14日至8月19日暂停办理股东名册的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未登记股东需在8月13日下午4时30分前交回过户表格及股票办理登记[107] - 公司全年业绩公告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登载,2023/2024年年报将按规定寄发股东并于网站登载[111] 审核委员会 - 审核委员会现任成员包括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霍志权先生、杨文豪先生及陈秋燕女士,霍志权先生为审核委员会主席[108] - 集团本年度综合财务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独立核数师同意公告所载数字与综合财务报表草稿金额一致[109] 财政年度定义 - 本年度指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2022/2023年年度指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115]
快餐帝国(0184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08 08:40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计划2024年完成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建设,提高总部效率[4] - 公司业务扩展至新加坡爱雍乌节和星耀樟宜机场两个商场,还探索周末深夜服务和活动服务等增收方式[4] - 2024年初公司将推出新的烹饪亭概念以增加收益[5] 公司财务业绩 - 2023年回顾期公司未经审核总收入约12372千坡元,较2022年对应期间下降约10.6%,减少约1473千坡元[6][7] - 新加坡整体销售下降约788千坡元或13%,对印尼和马来西亚特许经营商商品销售分别减少约341千坡元或19%、约381千坡元或6%[8][9] - 回顾期版权费收入较对应期间减少约55千坡元或11%[10] - 回顾期毛利率相对稳定,维持在约61%[13] - 回顾期销售和分销开支比对应期间减少约90千坡元或2.8%,行政开支增加约526千坡元或15.5%[14][15] - 回顾期其他收入减少,主要因未收到约93千坡元的政府补助及租金返还[1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2,372千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13,845千坡元有所下降[72] - 2023年同期毛利为7,602千坡元,低于2022年的8,346千坡元[72] - 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643千坡元,远低于2022年的2,167千坡元[72]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2023年为445千坡元,2022年为1,777千坡元[7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33,556千坡元,较3月31日的32,904千坡元有所增加[73] - 2023年9月30日负债总额为8,833千坡元,高于3月31日的8,410千坡元[7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为1,863千坡元,2022年为2,279千坡元[77]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159千坡元,2022年为148千坡元[77] - 2023年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1,149千坡元,2022年为5,978千坡元[78]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分别为1237.2万坡元和1384.5万坡元[90] - 2023年9月30日和2023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业物业、厂房及设备分别为664.1万坡元和575.9万坡元[90]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分别为13.2万坡元和29.5万坡元[91]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收入╱(成本)净额分别为6万坡元和 - 2.3万坡元[91]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支出分别为19.8万坡元和39万坡元[92]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分别为32.3万坡元和166.6万坡元[94]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0.04坡仙和0.21坡仙[94] - 回顾期内,公司收购电脑、厨房设备、办公室设备及翻新工程分别约3.5万坡元、1万坡元、0.5万坡元和117.9万坡元[95]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期间,公司计入销售成本的存货成本分别为477万坡元和549.9万坡元[96] - 2023年9月30日和2023年3月31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分别为189.6万坡元和170.4万坡元[98] - 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496千坡元,3月31日为506千坡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2071千坡元,3月31日为2237千坡元[99] - 2023年9月30日流动银行借款为130千坡元,非流动银行借款为1885千坡元;3月31日流动银行借款为130千坡元,非流动银行借款为1950千坡元[99] - 2023年9月30日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5.0%,3月31日为3.4%[9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六个月,主要管理层薪酬及其他短期雇员福利为1263千坡元,2022年同期为1594千坡元[101] - 2023年已宣派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坡仙,2022年为0.133坡仙,对应金额2023年为0千坡元,2022年为1066千坡元[101] 股息分配 - 公司董事会决定不就回顾期宣派中期股息,对应期间为每股0.133坡仙[18] 员工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有175名雇员,回顾期总员工成本约4361千坡元,对应期间分别为171名雇员及3835千坡元[19] 购股股权计划 - 购股股权计划于2019年10月23日上市日期生效,2023年9月30日无尚未行使的购股股权,回顾期无购股股权获行使、注销或失效[22] - 购股股权计划目的是激励合资格人士、招募及留聘优秀人才和吸引有价值人力资源[23] - 根据购股股权计划及公司其他购股股权计划可授出购股股权的股份总数合计不超8000万股,占本中期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25] - 除非经股东批准,12个月内授予合资格人士购股股权获行使后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超已发行股份总数1%,则不得授予[26] - 向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授出购股股权,12个月内相关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逾0.1%且总价超500万港元,需获独立股东批准[27] - 购股股权可在授出日期起十年内行使,受提早终止条文限制[28] - 合资格人士接纳购股股权要约日期不迟于要约之日起21日,接纳时应支付1港元[31] - 购股股权股份认购价至少为要约日期收市价、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及要约日期面值中的最高价[32] - 购股股权计划自采纳日起十年内有效,之后不得再授出购股股权[33] 股份发行与所得款项用途 - 公司按每股0.65港元发行2亿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300万坡元或7480万港元[3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用途中,一般营运资金占比47.7%,金额为620万坡元[34] 集团财务状况指标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总股东权益约为2470万坡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450万坡元略有增加[44]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2690万坡元,流动负债约为440万坡元,流动比率约为6.1倍[44]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未偿还银行借款约为200万坡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10万坡元略有减少[45] - 2023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380万坡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350万坡元略有增加[45]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净现金股本比率约为0.9,与2023年3月31日持平[45] - 2023年9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19%,较2023年3月31日的18%略有上升[49] 集团重大事项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投资、资本资产计划、重大资本承担、重大或然负债等[36][37][39][53] 财资政策 - 集团已对财资政策采取审慎财务管理方法,维持良好流动资金状况[48]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8亿股[57][60] - Daniel Tay先生和黄志达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股权百分比均为75%[55] - Daniel Tay先生和黄志达先生分别合法实益拥有翘迈有限公司50%权益,被视为于翘迈所持有6亿股股份中拥有权益[55][56][6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翘迈、Chong Yi May Cheryl女士、Lim Michelle女士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股权百分比均为75%[59] 证券交易情况 - 回顾期内,公司未赎回任何上市证券,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亦无购买或出售该等证券[62] 董事情况 - 自2022/2023财政年度年报日期起至本中期报告日期,董事资料无变动[63] 企业管治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回顾期内一直遵守该守则[64] - 公司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相关雇员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回顾期内董事已遵守该守则[66] 审核委员会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霍志权先生[67] - 集团回顾期内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报告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审核委员会认为业绩编制符合要求[69] 公司业务类型 - 公司主要从事批发及零售小吃饮品业务[79]
快餐帝国(0184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9 09:00
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 [公司将在2024年完成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建立,以精简总部程序并提高效率][4] - [公司业务扩展至新加坡爱雍乌节及星耀樟宜机场两个商场,并探索周末深夜服务和活动服务等增加收益的方式][4] - [公司将在2024年初推出另一个烹饪亭概念,作为额外收益来源][5] 公司收入情况 - [2023年回顾期公司未经审核总收入约12372千坡元,较2022年对应期间的约13845千坡元下降约10.6%,减少约1473千坡元][6][7] - [2023年回顾期专卖店销售8054千坡元,占总收入65.1%;特许经营商/持牌经营商销售3568千坡元,占28.8%;特许经营费217千坡元,占1.8%;广告及宣传费101千坡元,占0.8%;版权费432千坡元,占3.5%][6] - [新加坡整体销售下降约788千坡元或13%,原因可能是疫情后形势正常化及2023年新加坡人更多旅行][8] - [2023年回顾期对印尼及马来西亚的特许经营商的整体商品销售较2022年对应期间分别减少约341千坡元或19%及约381千坡元或6%,主要因正常化形势及关闭印尼若干专卖店][9] - [2023年回顾期版权费收入较2022年对应期间减少约55千坡元或11%,因多个国家非自营专卖店整体销售减少][10] - [2023年回顾期特许经营费以及广告及宣传费收入相对稳定,分别占总收入约1.8%及0.8%][1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237.2万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1384.5万坡元下降10.64%][72]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收1.2372亿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1.3845亿坡元有所下降,其中新加坡收入5079千坡元、马来西亚5506千坡元、印尼1500千坡元、美国264千坡元、其他地区23千坡元][90] 公司利润情况 - [2023年回顾期公司未经审核收入整体减少且行政开支增加,导致纯利减少][11] - [2023年同期毛利为760.2万坡元,较2022年的834.6万坡元下降8.91%][72] - [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64.3万坡元,较2022年的216.7万坡元下降70.33%][72]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44.5万坡元,较2022年的177.7万坡元下降74.96%][72]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323千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1666千坡元大幅下降,已扣除雇员福利成本及董事薪酬、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等费用][93][94]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4坡仙,较2022年同期的0.21坡仙有所下降][94] 公司成本与开支情况 - [回顾期毛利率维持约61%,与对应期间相比相对稳定][13] - [回顾期总体销售和分销开支减少约90千坡元,降幅2.8%,主要因运输开支减少][14] - [回顾期行政开支增加约526千坡元,增幅15.5%,主因总部扩建及计提呆账拨备][15] - [回顾期其他收入减少,对应期间收到政府补助及租金返还约93千坡元,现因形势常态化不再适用][16]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有175名雇员,回顾期总员工成本约4361千坡元,对应期间分别为171名雇员及3835千坡元][19]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期间,计入销售成本的存货成本分别为4770千坡元及5499千坡元][96]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为132千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295千坡元有所下降,其中政府补助为0、经营费收入24千坡元、租金回赠为0、其他108千坡元][91]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收入净额为60千坡元,而2022年同期为 - 23千坡元,其中利息收入171千坡元、利息开支 - 111千坡元][91]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支出为198千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390千坡元有所下降,其中新加坡利得税42千坡元、马来西亚利得税156千坡元][92] - [主要管理层薪酬及其他短期雇员福利从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594千坡元降至2023年的1263千坡元][101] 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董事会决定回顾期不宣派中期股息,对应期间每股派0.133坡仙][18] - [2023年已宣派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坡仙,2022年为0.133坡仙,对应金额从1066千坡元降至0][101] 购股计划情况 - [购股计划于2019年10月23日生效,2023年9月30日无尚未行使购股,回顾期无购股获行使、注销或失效][22] - [根据购股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可授出购股的股份总数不超8000万股,占本中期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10%][25] - [合资格人士接纳购股要约日期为不迟于要约之日起21日,接纳时应支付1港元][31] - [购股计划自采纳日起十年内有效,除非提前终止,之后不得再授出购股][33] 股份发行与款项用途 - [公司按每股0.65港元发行2亿股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300万坡元或7480万港元][3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用途涵盖增设计划、翻新、加强人手等,总和100%,余额440.2万坡元][34] 公司财务状况指标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总股东权益约2470万坡元,较3月31日的2450万坡元略有增加][44]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2690万坡元,流动负债约440万坡元,流动比率约6.1倍][44]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未偿还银行借款约200万坡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380万坡元][45]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净现金股本比率约0.9,与3月31日持平][45] - [2023年9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19%,较3月31日的18%略有上升][49] - [2023年9月30日,集团除账面价值约301.4万坡元物业抵押的201.5万坡元有抵押银行借款外,无其他银行押记][4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3355.6万坡元,较3月31日的3290.4万坡元增长1.98%][73] - [2023年9月30日负债总额为883.3万坡元,较3月31日的841万坡元增长5.03%][7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为186.3万坡元,较2022年的227.9万坡元下降18.25%][77] - [2023年同期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15.9万坡元,较2022年的14.8万坡元增长7.43%][77] - [2023年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114.9万坡元,较2022年的597.8万坡元下降80.78%][7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2023年回顾期间结束时为2379.6万坡元,较报告期间开始时的2349.3万坡元增长1.29%][78] - [2023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业物业、厂房及设备总值6641千坡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5759千坡元有所增加,其中新加坡5389千坡元、马来西亚1252千坡元][90]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1896千坡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704千坡元有所增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796千坡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3493千坡元有所增加][98]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3月31日的506千坡元降至2023年9月30日的496千坡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237千坡元降至2071千坡元][99] - [银行借款流动部分在2023年3月31日和9月30日均为130千坡元,非流动部分从1950千坡元降至1885千坡元][99] - [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从2023年3月31日的3.4%升至2023年9月30日的5.0%][99] 重大事项情况 - [回顾期内,集团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重大资本承担、重大或然负债及重大资产负债表外承担或安排][36][37][38][39][51][53] - [回顾期后至报告日期无其他重大事项][52] 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8亿股,Daniel Tay先生和黄志达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分别持有6亿股,股权百分比均为75%][55][5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Daniel Tay先生和黄志达先生在相联法团翘迈有限公司分别合法实益拥有50%权益,各持有1股,股权百分比均为50%][5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翘迈、Chong Yi May Cheryl女士、Lim Michelle女士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权百分比均为75%][59][60] 证券交易与董事情况 - [回顾期内,公司未赎回任何上市证券,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也无购买或出售行为][62] - [自2022/2023财政年度年报日期起至本中期报告日期,董事资料无变动][63]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回顾期内一直遵守该守则][64] - [公司采纳标准守则规管董事及相关雇员证券交易行为,回顾期内董事已遵守该守则][66]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霍志权先生出任主席][6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报告,认为业绩编制符合相关要求并已充分披露][69] 公司资产收购情况 - [回顾期内,公司收购电脑、厨房设备、办公室设备及翻新工程分别约35千坡元、10千坡元、5千坡元及1179千坡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资本化的使用权资产约为520万坡元][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