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耳电力(01685)

搜索文档
博耳电力(01685)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778.9万元 同比增加13.69%
智通财经· 2025-08-27 12:48
财务业绩 - 收入3.1亿元 同比增长13.54% [1] - 股东应占溢利778.9万元 同比增长13.69% [1] - 每股盈利1分 [1] 经营策略 - 采用稳健灵活经营策略 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与行业风向 [1] - 强化精细化管理 优化业务流程与成本结构 [1] - 保障资金链稳健运转 [1] 业务布局 - 聚焦智能电力管理解决方案、智能电源及储能业务 [1] - 重点发展通讯及算力中心、市政基建、电力出海领域 [1] - 在复杂营商环境中维持稳健向好态势 [1] 运营投入 - 加大研发投入 多项成果陆续显现 [1] - 精准市场推广使产品及解决方案影响力扩大 [1] - 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并优化组织架构 [1] - 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及管理费用均有所增加 [1]
博耳电力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778.9万元 同比增加13.69%
智通财经· 2025-08-27 12:45
财务表现 - 收入3.1亿元 同比增长13.54% [1] - 股东应占溢利778.9万元 同比增长13.69% [1] - 每股盈利1分 [1] 经营策略 - 持续秉持稳健灵活的经营策略 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洞察行业风向 [1] - 强化精细化管理 优化业务流程与成本结构 提升运营效能并保障资金链稳健 [1] - 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及管理费用均有所增加 以支撑业务扩张 [1] 业务布局 - 致力于智能电力管理解决方案、智能电源及储能业务 [1] - 聚焦通讯及算力中心、市政基建、电力出海等领域及市场 [1] - 加大研发投入 多项成果陆续显现 并精准把握机会进行市场推广 [1]
博耳电力(0168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12:38
宏观经济指标 -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约人民币66万亿元,同比增长5.3%[12][14]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超过人民币24万亿元,同比增长2.8%[12][14]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12][14] - IMF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3.0%,2026年增長3.1%[38][40] - IMF預計全球通脹率2025年降至4.2%,2026年降至3.6%[38][40] 能源与电力行业数据 - 全国总用电量达到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15]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到45,371亿千瓦时[15]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15] - 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16]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16] - 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8%[28] - 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2025年占全国总用电量3.1%,2030年达5.6%[28] - 数据中心年用电量预计2030年达约6000亿千瓦时[28] - 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预计保持在18%左右[29] - 到2025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占全国用电量的3.1%[29] - 到203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占比预计达5.6%[29] - 2030年数据中心年用电量预计约6000亿千瓦时[29] 电网投资与建设 - 国家电网公司宣布2025年电网项目投资将超过人民币6,500亿元[15] - 2025年第一季度电网投资同比增长27.7%[15] -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宣布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创纪录的人民币1,750亿元[15] - 南方电网在广东省的投资分配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15] - 国家电网2025年电网工程投资将达人民币6,500亿元以上[16] - 2025年一季度电网投资同比增长27.7%[16] - 南方电网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至人民币1,750亿元[16] 算力与数据中心发展 - 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达1,037.3 EFLOPS,2028年达2,781.9 EFLOPS,五年复合增长率46.2%[17][19] - 中国「東數西算」八大樞紐節點佔全國算力規模超70%[42] - 八大樞紐智能算力達174.11 EFLOPS,佔總算力80.8%[42]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全国总算力规模的比重达70%以上[43] - 八大枢纽节点智能算力达174.11 EFLOPS,占比达80.8%[43] 新型储能发展 - 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21.9 GW/55.2 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分别增长69.4%和76.6%[18][20] - 预计到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在保守场景下将达到236.1 GW[44][45] - 2025年至2030年新型储能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20.2%[44][45] 公司收入与利润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3.098亿元,同比增长13.5%[2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人民币970万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为人民币780万元,同比增长14.1%[21]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098亿元,同比增长13.5%[23] - 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970万元,同比增长2.8%[23]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780万元,同比增长14.1%[23] - 期内净利润为人民币780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680万元有所增长[67] - 公司期内溢利为人民币780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680万元增长14.7%[73] - 收入同比增长13.6%至30.98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27.29亿元)[134] - 经营溢利同比下降13.8%至1.85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2.14亿元)[134] - 期内溢利同比增长14.1%至7,789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6,826万元)[13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归属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778.9万元,同比增长13.7%[176] 公司毛利率与毛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9.1%,毛利润为人民币9,020万元,同比增长8.7%[21] - 毛利率为29.1%,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23] - 毛利为人民币9020万元,同比增长8.7%[23] - 毛利同比增长8.7%至9.0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8.30亿元)[134] - 公司总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8.30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9.021亿元人民币,增长8.7%[160] 分部业务表现(IEM解决方案) - IEM方案分部收入为人民币2.398亿元,同比增长13.7%,占总收入77.4%[54][58] - IEM方案分部毛利为人民币7340万元,同比增长12.3%[54][58] - IEM方案分部毛利率为30.6%,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55][58] - IEM解决方案分部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1.10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3.988亿元人民币,增长13.7%[160] - IEM解决方案分部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6.54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7.345亿元人民币,增长12.3%[160] 分部业务表现(元件及零件) - 元件及零件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000万元,同比增长13.1%,占总收入22.6%[56][60] - 元件及零件业务毛利为人民币1680万元,同比下降4.9%[56][60] - 元件及零件业务毛利率为24.0%,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57][60]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6.18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6.996亿元人民币,增长13.1%[160]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1.763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676亿元人民币,下降4.9%[160] 成本与费用 - 公司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因业务扩张而增加[23]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至人民币3890万元,占收入比例升至12.6%[63][69]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增至人民币5160万元,占收入比例升至16.7%[64][70] - 财务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1195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73万元人民币,下降27%[160] 其他收入及收益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增至人民币1880万元,主要因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及政府补助增加[62][68] - 来自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550万元人民币大幅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105万元人民币,增长101%[160][166] - 政府补助从2024年上半年的40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859万元人民币,增长115%[166] - 已收利息1,105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01%[141] 税务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19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人民币70万元(同比下降26.9%)[72] - 所得税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264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95万元人民币,下降26.2%[160][171] - 非中国居民企业从中国子公司获取股息需缴纳5%-10%的预提所得税[175] 资产负债与权益 - 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14.079亿元,较2024年末人民币15.252亿元减少7.7%[74][77] - 公司总负债为人民币11.105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2.974亿元[74][77] - 净资产下降4.6%至2.97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3.12亿元)[137] - 汇兑储备因境外业务折算损失485.7万元人民币[139] 现金与现金流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6680万元,较2024年末减少22.1%[75][7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22.1%至6,678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8,572万元)[13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8572万元下降至6678万元[193] - 经营业务现金净流出1.694亿人民币,同比扩大732%[141]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9,778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5%[141]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5,264万人民币,去年同期净流出6,673万人民币[14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902万人民币,期末余额6,678万人民币[141] 借贷与债务 - 公司借贷总额为人民币3.31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1.7%[75][78] - 公司持续优化债务结构并提前偿还部分借贷以降低财务成本[24] - 总借贷增长38.8%至3.31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2.39亿元)[136][137] - 借贷款项收入2.13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6%[141] - 偿还借贷1.34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141] - 公司借贷总额为人民币3.31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1.7%[75][78] - 公司短期或即期需偿还借贷为208,382千元人民币[199] - 公司一年内到期借贷较上年末增长74.9%(从119,156千元增至208,382千元)[199] - 公司1-2年期应偿还借贷为38,000千元人民币[199] - 公司2-5年期应偿还借贷保持稳定为85,000千元人民币[199] - 公司总借贷规模达331,382千元人民币[199] - 较2024年末总借贷251,656千元增长31.7%[199] - 借贷实际年利率区间为2.6%-4.35%[200] - 较2024年末利率区间(1.5%-4.35%)最低值上浮110基点[200] 财务比率与周转 - 公司资产负债率达111.4%,较2024年末80.7%显著上升[75][78]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减少29天至119天,应收贸易账款周转天数减少26天至341天[80][87]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0人民币分(2024年同期:0.9分)[134] - 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0101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0.0089元[176] - 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从2024年同期的7.69286亿股增至7.73769亿股[176][180] 应收账款与资产抵押 - 应收贸易账款净额从2024年末的5.922亿元下降至5.683亿元[187] - 超过6个月的应收贸易账款占比从2024年末的30.7%上升至45.6%[191] - 公司在中国持有账面价值2608万元的土地使用权和5124.1万元的建筑物作为贷款抵押[185] - 有抵押银行存款从2024年末的4.535亿元减少至3.649亿元[193] - 有抵押银行贷款从2024年末的2.504亿元增加至3.227亿元[195] - 存入有抵押存款2.81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141] - 提取有抵押存款3.70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6%[141]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成功助力客户实现运营成本优化和能效提升[30][31] - 公司储能业务因全球能源转型呈现日益攀升态势[30][31] - 公司凭借丰富项目经验与众多500强企业及跨国集团建立战略合作[32][33] - 欧洲电力基础设施升级需求为智能配电系统带来重大机遇[34] - 公司通过一带一路和电力走出去战略拓展东南亚高潜力市场[34] - 海外业务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策略实现稳定增长[34] - 公司低壓配電設備通過北美ETL認證,增強北美及全球市場競爭力[36][37] - 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專注智能電力管理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36][37] - 公司核心產品「一體化電源櫃」獲業界認可,助力數據中心節能增效[36][37] - 公司參與編寫《綠色智算中心低碳與節能技術應用手冊》,推動技術成果轉化為行業標準[36][37] - 公司強化應收賬款管理體系,提升資金周轉效率[39][41] - 公司推行降本增效策略,優化成本控制和資源配置[39][41] - 公司将持续迭代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工业类、通讯及算力中心行业客户[44][45] - 公司依托“慧云”大数据平台提供IEM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助力客户实现降本增效[43] - 公司深化在智能电网配电、通讯及算力中心、市政建设及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50] - 公司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及“电力出海”政策机遇,推动国际化战略发展[47][49][50] - 欧美市场设备更新需求持续增长,为公司海外业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47][49] - 公司注重现金流管理,审慎评估项目资金回收以确保资金周转顺畅[50] 公司治理与董事信息 - 钱熠元(21岁)于2025年6月加入集团任副总裁,负责智能工厂建设及全球业务拓展[109] - 钱熠元为钱毅湘与贾凌霞之次子,2025年5月获英国兰开斯特大学会计与管理学士学位[109] - 报告期内董事及高管无其他需披露的变动信息[1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董事及行政总裁在公司及关联法团的股份权益均按规披露[115] - 公司董事钱毅湘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521,115,000股普通股,占总发行股份约67.35%[118] - 公司董事贾凌霞女士通过受控法团持有521,115,000股普通股,占总发行股份约67.35%[118] - 公司董事查赛彬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12,780,000股普通股,占总发行股份约1.65%[118] - 兴宝有限公司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520,815,000股普通股,占总发行股份约67.31%[123] - 公司董事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均具备充分独立性[126][129] - 公司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黎伟略先生担任主席[131][132] - 公司主席钱毅湘先生同时兼任行政总裁职务,此安排被视为更有效率[126][129]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守则,全体董事确认期内合规[127][130]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接获任何主要股东(除董事及行政人员外)持有5%或以上股份权益的通知[121][122][123] 股份与激励计划 - 股份奖励计划于2021年6月17日采纳,运作期限为10年[102] - 计划下受托人可购买股份上限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77,376,900股)[103] - 任何12个月内单个员工获授股份不得超过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103] - 截至2025年1月1日及6月30日,计划剩余可授出股份均为57,033,900股[103] - 报告期内及至报告日期,公司未为计划在市场上回购任何股份[107] - 报告期内及至报告日期,未授出任何计划股份且无股份归属/取消/失效[108]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任何库存股份(根据上市规则定义)[124] 股息与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支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96][100] - 已批准派发上一年度股息1,726.3万元人民币[139] 员工与薪酬 - 员工总数632人,较去年同期减少26人,员工总成本人民币4390万元[94][98] 资本性支出 - 购买无形资产支出84.1万人民币,去年同期为零[141]
博耳电力(01685) - 董事会会议通知
2025-08-11 08:32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3] - 会议将考虑派付中期股息(如有)[3]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有五名执行董事[4] - 公告日期董事会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博耳电力(0168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1 04:2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80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2%[15]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升至29.0%,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毛利达1.97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0%[15] - 2024年公司经营溢利为6180万人民币(2023年:6300万人民币),除税前溢利为3890万人民币(2023年:3270万人民币)[15] - 2024年公司净利润达3110万人民币(2023年:2890万人民币),同比增长7.9%[15]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3.17586亿人民币,2023年为4.3354亿人民币[12]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12.07649亿人民币,2023年为10.54003亿人民币[12] - 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为10.71955亿人民币,2023年为10.21785亿人民币[12]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负债为1.41542亿人民币,2023年为1.64495亿人民币[12]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3.11738亿人民币,2023年为3.01263亿人民币[12] - 公司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6.803亿元,同比增长16.2%[17] - 公司2024年毛利率回升至29.0%,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毛利为人民币1.975亿元,同比增长19.0%[17] - 公司2024年经营溢利为人民币6180万元,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3890万元,溢利为人民币3110万元,同比增长7.9%[17] - 2024年公司收入6.803亿元,同比增长16.2%[42] - 2024年公司毛利率达29.0%,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毛利1.975亿元,同比增长19.0%[42] - 2024年公司净利润3110万元,同比增长7.9%[42] - 公司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6.80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5.856亿元,同比上涨16.2%[44] - 公司2024年毛利率为29.0%,2023年为28.4%,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44] - 公司2024年毛利为人民币1.97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66亿元,同比增长19.0%[44] - 公司2024年经营溢利为人民币618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6300万元;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389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3270万元[44] - 公司2024年溢利为人民币311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2890万元,同比增长7.9%[44]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由2023年的5080万元减少至1280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金减少,年内出售投资物业收回1350万元,录得亏损370万元[79][8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5430万元(2023年:5420万元),增加10万元或0.3%,占收入百分比为8.0%(2023年:9.3%)[84][89]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9320万元(2023年:9680万元),减少360万元,占收入百分比为13.7%(2023年:16.5%)[85][90] - 财务成本为2290万元(2023年:3030万元),减少因借贷减少[86][91] - 所得税开支为770万元(2023年:380万元),增加390万元,因年内拨回递延税项资产增加[87][92] - 年内溢利为3110万元(2023年:2890万元),纯利率为4.6%(2023年:4.9%)[88][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5.252亿元(2023年:14.875亿元),总负债为12.135亿元(2023年:11.863亿元),总权益为3.117亿元(2023年:3.013亿元)[94]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124天降至107天,平均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从368天降至318天,平均贸易应付款周转天数从613天增至651天[9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5.252亿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2.135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3.117亿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2.53%、2.29%、3.45%[98]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净值及总资产减流动负债分别为人民币8570万元、人民币1.357亿元及人民币4.533亿元,借贷为人民币2.517亿元,借贷年利率介乎1.5%至4.35%,股本负债比率为80.7%,较2023年分别增长67.06%、321.43%、-2.68%、-17.55%、-20.34%[99] - 2024年12月31日,若干借贷由楼宇人民币5250万元、预付租赁土地人民币2650万元及有抵押存款人民币1.4亿元作抵押,较2023年分别增长64.58%、-2.57%、-30%[100]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124天降至107天,平均应收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从368天降至318天,平均应付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从613天增至651天[10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626名雇员,年内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8810万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1.13%、10.54%[107][114] 公司股息分配情况 - 2024年公司末期股息为每股1.1港仙,特别末期股息为每股1.3港仙[12] - 董事会宣布2024年恢复派息,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1港仙及特别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3港仙[18][21] 公司业务线布局与发展 - 公司提供一站式智能电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IEM方案),自有大数据平台“慧云”提供相关产品及服务[19][21] - 公司依托经验优化“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把握电力行业机遇[20][22] - 公司凭借“一站式智能电力解决方案”与工业客户建立合作,2024年拓展至电信和数据中心领域[23] - 公司利用智能配电系统为市政项目提供服务,关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低碳发展趋势[24] - 公司2024年持续服务高端市场,与众多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24] - 公司凭借“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与工业领域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并将业务拓展至通信及数据中心领域[25] - 公司凭借智能化供配電系統为核心市政项目提供能源管理服务,与众多世界500强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6] - 公司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全球市场,推动海外业务增长,“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业务发展,海外收入成关键增长驱动力[27][29] - 公司业务发力城市市政基建领域,为城轨交通、污水处理等项目提供智能化配用電管理解决方案[51][53] - 公司与众多世界500强、知名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51][53] - 全球经济稳定但面临挑战,公司凭借智能配电核心优势实现海外业务稳定增长[54] - 欧洲市场对电力设备升级需求增长,公司智能配电产品和解决方案有市场潜力[54] - “一带一路”倡议为电力行业全球扩张创造机会,公司探索新兴市场[54] - 公司坚持创新研发,推进智能电力管理技术应用和升级[55] - 公司优化“Cloud +”服务和全周期产品,增强技术适用性和市场竞争力[55] - 公司探索智能电力技术在新兴领域的潜力,提供综合智能电源解决方案[55] - 公司借助智能配电领域优势,实现海外业务稳健增长,通过本地化运营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56] - 公司持续聚焦创新研发,推进智能电力管理技术应用升级,拓展和优化“云+”服务及全周期产品[57] -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供应商,凭借技术优势为数据中心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巩固智能配电及用电管理领域领先地位[62][63] - 公司依托技术平台为市政项目提供能源管理支持,构建完整服务体系[66][68] - 欧美电力基础设施升级和“一带一路”倡议为公司海外业务带来增长机遇[67][69] - 公司将抓住储能市场机遇,拓展新行业客户,助力客户打造能源管理体系[64][6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IEM解决方案业务2024年营收为5.053亿元(2023年:4.131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74.3%(2023年:70.6%),同比增长22.3%[72] - 公司IEM解决方案业务2024年毛利润为1.47亿元(2023年:1.257亿元),同比增长17.0%[72] - 公司IEM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的30.4%降至2024年的29.1%[73] - IEM方案分部收入为5.053亿元(2023年:4.131亿元),占总收入74.3%(2023年:70.6%),同比上升22.3%,毛利为1.47亿元(2023年:1.257亿元),同比上升17.0%,毛利率由2023年的30.4%降至29.1%[75][76]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收入为1.75亿元(2023年:1.724亿元),占总收入25.7%(2023年:29.4%),同比上升1.5%,毛利为5050万元(2023年:4030万元),同比上升25.2%,毛利率为28.9%(2023年:23.4%)[77][78][81] 宏观经济与行业数据 - 2024年全球经济有复苏迹象但受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中国GDP约135万亿元,同比增长5.0%[34] - 2024年中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超51万亿元,同比增长3.2%[34] - 2024年中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约7.4万亿元,同比下降3.3%[34] -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94181亿千瓦时[35][37] - 2024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35][37] - 2024年国家电网投资首次超6000亿元,南方电网固定资产投资达1730亿元,同比增长23.5%[35][37] -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约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逾51万亿元,同比增长3.2%[36]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7.4万亿元,同比下降3.3%[36] - 2024年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880万架,较2023年底增长16.5%[38][40]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达137.9GW,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8.3GW/184.2GWh,功率及能量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26.5%及147.5%[39][41] - 中国计划在2024 - 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45][46] - 南方电网计划到2027年,全网站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比例达55%,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不低于90%[45][46] - 2024 - 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年平均耗电量增长率预计达20%[48]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占全国总耗电量2.4%,到2030年将达5257.6亿千瓦时,占比4.8%[48] - 2024 - 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约达20%,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电耗将占全国电耗2.4%,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约为525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4.8%[49]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3.3%,全球总体通胀率预计降至4.2%,中国预计增长至4.6%(较2024年10月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58][60] - 2025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预计在40.8GW至51.9GW之间,平均约45GW,累计装机将超100GW[64][65] 公司未来战略规划 - 2024年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调整业务策略,保持健康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结构,坚持以客户为中心[28][30] - 2025年公司将发挥技术和经验优势,响应“双碳”“一带一路”政策,抓住多领域机遇,加速海外市场拓展[28][30] - 2025年公司将聚焦关键行业和市场,加强战略布局[70][74] - 公司将通过精益管理提升运营效率,评估项目现金流以增强抗风险能力[70][74] - 公司将响应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提升客户体验[70][74] 公司风险与应对策略 - 集团面临市场风险、商业风险、营运风险、关键人物流失或无法吸引及挽留人才等风险[116][123] - 集团采用成本领先策略以及业务多元化发展策略应对商业竞争[117][124] - 集团已聘用外部法律及行业顾问,确保及时获得政府部门批准以应对营运风险[118][125] - 集团通过检讨招聘和挽留人才做法、薪酬待遇等降低关键人员流失风险[119][126] 公司社会责任与合规 - 公司通过设立自有光伏分布式电站等举措管理能源消耗及用水量,实施政策鼓励雇员节约能源[127] - 公司重视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持久互惠关系,旨在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及方案,与供应商建立互信[128][131] - 公司聘用外部法律顾问确保交易和业务在适用法律框架内进行,持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130][132] 公司管理层信息 - 钱毅湘51岁,2010年2月12日任执行董事,主要负责监督集团中国附属公司工厂营运,1995年7月加入无锡博耳[134][137] -
博耳电力(0168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4 08:5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80,27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85,551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8,87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2,669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年内溢利为31,13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8,857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末期每股普通股股息为1.1港仙,特别末期为1.3港仙[11]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317,58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33,540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207,64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54,003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071,95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21,785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141,54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64,495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资产净值为311,73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01,263千元人民币[11] - 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2024年应占溢利为31,05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8,897千元人民币[11] -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6.803亿元,同比增长16.2%[15][17] - 公司2024年毛利率升至29.0%,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毛利达1.975亿元,同比增长19.0%[15][17] - 公司2024年经营溢利为6180万元(2023年:6300万元),除税前溢利为3890万元(2023年:3270万元)[15][17] - 公司2024年溢利为3110万元(2023年:2890万元),同比增长7.9%[15][17] - 董事会宣布2024年恢复派息,建议支付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1港仙及特别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3港仙[18][21]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803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5.8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16.2%[46][48]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9.0%,2023年为28.4%,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46][48]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975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1.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46][48] - 2024年公司经营溢利为6180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6300万元人民币;除税前溢利为3890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3270万元人民币[46][48] - 2024年公司溢利为3110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289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46][48] - 公司已连续九年录得正营运现金流[47][48]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由2023年的5080万元减至1280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金减少[91][9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5430万元(2023年:5420万元),同比增加10万元或0.3%,占收入8.0%(2023年:9.3%)[96][101]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9320万元(2023年:9680万元),同比减少360万元,占收入13.7%(2023年:16.5%)[97][102] - 财务成本为2290万元(2023年:3030万元),因借贷减少而降低[98][103] - 所得税开支为770万元(2023年:380万元),同比增加390万元,因拨回递延税项资产增加[99][104] - 年内溢利为3110万元(2023年:2890万元),纯利率为4.6%(2023年:4.9%)[100][105]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124天减少17天至2024年的107天,平均贸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368天减少50天至318天,平均贸易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613天增加38天至651天[110][11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525.2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1487.5百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213.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1186.3百万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311.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301.3百万元)[111]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85.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51.3百万元),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35.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32.2百万元),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人民币453.3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465.8百万元)[11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为人民币251.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305.3百万元),借贷实际年利率介乎1.5%至4.35%(2023年12月31日:年利率介乎1.5%至4.65%),股本负债比率为80.7%(2023年12月31日:101.3%)[112] - 2024年12月31日,若干借贷由楼宇人民币52.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31.9百万元)、预付租赁土地人民币26.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27.2百万元)及有抵押存款人民币140.0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200.0百万元)作抵押[11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或然负债[116][123] - 2024年,集团有626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619名),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88.1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79.7百万元)[121][12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IEM Solutions业务2024年营收为5.053亿元人民币(2023年:4.131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总收入的74.3%(2023年:70.6%),同比增长22.3%[84] - 公司IEM Solutions业务2024年毛利为1.47亿元人民币(2023年:1.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0%[84] - 公司IEM Solutions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的30.4%降至2024年的29.1%[85] - IEM方案分部收入为5.053亿元(2023年:4.131亿元),占总收入74.3%(2023年:70.6%),同比上升22.3%,毛利为1.47亿元(2023年:1.257亿元),同比上升17.0%[87] - IEM方案分部毛利率由2023年的30.4%降至29.1%[88]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收入为1.75亿元(2023年:1.724亿元),占总收入25.7%(2023年:29.4%),同比上升1.5%,毛利为5050万元(2023年:4030万元),同比上升25.2%[89][93]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毛利率为28.9%(2023年:23.4%)[90][93]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凭借近40年技术优势提供一站式智能电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19][21] - 公司依托经验优化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20][22] - 公司凭借一站式智能电力解决方案与工业客户建立合作,并拓展至电信和数据中心领域[24] - 城市化推动市政基建需求增长,公司凭借智能化供配電系統为市政项目提供能源管理服务[25][27] - 公司将关注市政基建智能化与低碳化趋势,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电力解决方案[25][27] - 公司秉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助力客户优化能源管理效能和完成低碳转型[25][27] - 公司坚持客户为先理念,为高端市场客户提供多元化、定制化智能解决方案[25][27] - 公司与众多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稳定业务关系助力业绩增长[25][27] - 储能技术发展为公司业务增添新引擎,公司将拓展市场并实现技术突破[26] - 全球经济有复苏迹象但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公司调整战略推动海外业务增长[29][31] -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沿线国家电力基建需求,公司开拓新兴市场,海外收入成增长动力[29][31] - 欧洲市场电力设备升级需求上升,公司将加强本地化服务能力巩固行业地位[29][31] - 2025年公司将响应政策,抓住多领域机遇,加速海外扩张提升全球市场份额[30][32] - 公司凭借“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在工业类客户领域树立口碑,拓展业务至通讯及数据中心等高价值客户群体[56][58] - 公司业务发力城市市政基建领域,为城轨交通、污水处理等项目提供智能化配用电管理解决方案[57][59] - 公司与众多世界500强、知名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57][59] - 全球经济稳定但面临挑战,公司凭借智能配电核心优势,实现海外业务稳定增长[61] - 欧洲市场对电力设备升级需求增长,公司智能配电硬件、组件及一站式解决方案有市场潜力[61] - “一带一路”倡议为电力行业全球拓展创造机会,公司积极响应政策,探索新兴市场[61] - 公司坚持创新和研发,推进智能电气管理技术应用和升级[62] - 公司围绕“为各行业客户提供高端、定制化智能节能电气管理解决方案”愿景开展业务[62] - 公司不断拓展和优化“Cloud +”服务和全周期产品,增强技术适用性和市场竞争力[62] - 公司借助智能配电领域核心优势,实现海外业务稳健增长,“一带一路”政策是拉动海外业务收益增长的主要力量[63] - 公司持续聚焦创新研发,推进智能电力管理技术应用升级,探索智能电源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64] - 公司将强化欧洲市场本地化服务能力,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63] - 公司将精准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扩大客户基础,推进电力“出海”项目[69] - 公司将继续探索数据中心智能化机遇,巩固智能配电及用电管理领域的领先地位[72] - 2025年公司将聚焦电网配网智能化、通信及数据中心、市政建设及海外业务等领域[82][86] - 公司将通过精益管理提升运营效率,评估项目现金流以增强抗风险能力[82][86] - 公司将响应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提升客户体验[82][86] - 公司将依托“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82][86] 行业环境与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GDP约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逾51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约7.4万亿元,同比下降3.3%[37][39]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94181亿千瓦时;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38][40] - 2024年国家电网投资首次超6000亿元;南方电网固定资产投资安排达1730亿元,同比增长23.5%,连续四年维持在1250亿元以上[38][40] - 2024年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880万架,较2023年底增长16.5%[42][44] - 到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42][44]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达137.9GW[43][45] - 2024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8.3GW/184.2GWh,功率及能量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26.5%及147.5%[43][45] - 中国计划在2024 - 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50][51] - 南方电网计划到2027年,全网站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比例达到55%,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不低于90%[50][51] - 2024 - 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长率预计达20%[53]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2.4%,到2030年将达到5257.6亿千瓦时,占社会总用电量的4.8%[53] - 2024 - 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约20%,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电耗占全国电耗2.4%,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约525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4.8%[54] - 2025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3.3%,全球总体通胀率预计降至4.2%,中国经济预计增长4.6%,较2024年10月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66][68] - 2025年中国新能源储能新增装机预计在40.8GW至51.9GW之间,平均约45GW,累计装机将超100GW,公司将拓展储能市场[74][75] 公司风险与应对措施 - 集团面临市场风险、商业风险、运营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应对[130][131][132][133][137][138][139] - 集团交易主要以人民币计值,目前无外汇风险政策[117][118][124][125] - 公司通过检讨招聘和挽留人才做法等降低关键人员流失风险[140] 公司治理与合规 - 董事会重视公司遵守法律法规,聘用外部法律顾问确保业务在法律框架内进行[144][146] - 公司持续遵守《公司条例》《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144][146] - 公司及管理层致力于维持良好企业管治,强调透明、问责和独立原则[199] - 公司认为良好企业管治对持续增长和
博耳电力(0168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0 08:31
宏观经济环境 - 2024年上半年中国GDP约达62万亿元,同比增长5.0%,助力公司业务稳健发展[4][7]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约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利于公司业务发展[4][7] - 202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推动公司业务发展[4][7] - 2024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46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带动公司业务[5][7] - 202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44354亿千瓦时,促进公司业务[5][7] - 2024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利于公司业务[5][7] - 2024年上半年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540亿元,同比增长23.7%,为公司业务注入动力[5][7] - 2024年全球GDP增长预计保持在3.2%,IMF将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5.0%,较4月预测提高0.4个百分点[24] - 2024年全球GDP增长预期维持在3.2%,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上调至5.0%(较4月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26] 公司财务业绩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729亿元,同比增加4.8%[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30.4%,毛利8300万元,同比增长9.7%[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950万元,同比增长21.1%;期内溢利680万元,同比增长6.0%[11] - 2024年上半年IEM方案分部收入为2.11亿元,占总收入77.3%,较2023年同期上升12.3%[37] - 2024年上半年IEM方案分部毛利为6540万元,较2023年同期上升15.6%[37] - IEM方案分部毛利率从2023年上半年的30.1%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31.0%[38][39] - 元件及零件业务期内收入6180万元,占总收入22.7%,较2023年同期下降14.8%[40] - 元件及零件业务期内毛利1760万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7.8%,毛利率从26.3%升至28.5%[40] - 其他收入净额从2023年6个月的2060万元降至期内的820万元[40] - 期内出售投资物业收回1350万元,录得亏损370万元[40] - 销售及分销开支期内为273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330万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1.8%降至10.0%[41]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期内为425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60万元,占收入百分比为15.6%[41] - 财务成本期内为120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680万元下降,因减少使用应付票据[41] - 所得税开支期内为26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20万元,因拨回递延税项资产增加及过往所得税拨备不足[41] - 期内溢利为68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640万元上升,因期内收入增加[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13.537亿元,总负债为10.738亿元,权益总额为2.799亿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净值及总资产减流动负债分别为4890万元、9770万元及4.249亿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借贷为2.687亿元,需于五年内偿还,实际年利率介乎1.5%至4.73%[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股本负债比率为96.0%,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1.3%有所下降[42]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24天增至148天,平均贸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403天减至367天,平均贸易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从628天增至736天[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或然负债[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658名雇员,期内总员工成本为4180万元[45][48]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47] - 于期内及截至中期报告日期,公司并无已采纳的购股期权计划[47] - 集团期内并无持有重大投资或有关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72,881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60,415千元人民币[82]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83,020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75,674千元人民币[8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6,82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6,442千元人民币[8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9人民币分,2023年同期为0.8人民币分[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27,110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433,540千元人民币[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26,629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054,003千元人民币[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28,881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021,785千元人民币[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79,938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301,263千元人民币[8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内溢利为6851千元,2023年同期为6462千元[88][8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开支为28614千元,2023年同期为1667千元[88][8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79938千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301263千元[88][89]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动用现金净额为20369千元,2023年同期产生现金净额为120036千元[91]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84751千元,2023年同期动用现金净额为143262千元[91]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动用现金净额为66731千元,2023年同期动用现金净额为2771千元[91]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349千元,2023年同期为25997千元[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8870千元,截至2023年1月1日为51322千元[91] - 2024年上半年已付所得税为1310千元,2023年同期为1093千元[91] - 2024年上半年出售投资物业所得款项为13516千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收入[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IEM方案收入211,032千元,CSP业务收入61,849千元,总计272,881千元;2023年同期IEM方案收入187,862千元,CSP业务收入72,553千元,总计260,415千元[10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83,020千元,其中IEM方案毛利65,395千元,CSP业务毛利17,625千元;2023年同期毛利75,674千元[104] - 2024年上半年来自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5,503千元,政府补助金3,995千元,增值税退税1,574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6,699千元、13,154千元、262千元[108] - 2024年上半年借贷及应付票据的利息为11,951千元,2023年同期为16,844千元[110]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计41,848千元,2023年同期为38,715千元[110] - 2024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70千元,折旧8,605千元,短期租赁开支319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516千元、8,297千元、305千元[110] - 2024年上半年存货成本177,732千元,2023年同期为167,677千元[110]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所得税拨备389千元,过往年度拨备不足921千元,递延税项拨回暂时差异1,334千元,总计2,644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49千元、322千元、1,007千元,总计1,378千元[11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685.1万元,2023年同期为646.2万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7.69286亿股[120][121] - 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无具摊薄潜力已发行股份,每股摊薄盈利与基本盈利相同[125][127]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净额52334.5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54415.4万元[129]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887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5132.2万元[1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贷款有抵押为266,195千元,无抵押为2,537千元,总计268,732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02,710千元、2,613千元和305,323千元[1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借款为157,232千元,两年后但五年内为111,500千元,总计268,732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92,437千元、1,386千元、111,500千元和305,323千元[1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于借贷抵押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中楼宇为30,064千元,预付租赁款项为26,876千元,有抵押存款为150,000千元,总计206,940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1,828千元、27,245千元、200,000千元和259,073千元[13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借贷实际年利率介乎1.5%至4.73%;2023年12月31日为1.5%至4.65%[1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77,076千元,应付票据为676,101千元,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753,177千元,预收款为518千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7,954千元,总计771,649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69,925千元、729,651千元、799,576千元、630千元、29,142千元和829,348千元[1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一个月内到期或按要求为237,476千元,一个月后但三个月内到期为104,150千元,三个月后但六个月内到期为411,551千元,总计753,177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20,926千元、222,000千元、456,650千元和799,576千元[141]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120千元,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支出为382千元,薪金、薪酬及其他福利为4020千元[1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结欠贾凌霞女士的非流动负债为3342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1609千元有所减少[1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Temper Energy International, S.L.未从博耳智能无锡采购智能家用产品,2023年同期采购额为543,000欧元(相当于4,107,000元人民币)[163][166] 行业发展趋势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40%[9][10]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占全社会耗电量的5%以上[8][10]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接近4000亿千瓦时,较2022年的2700亿千瓦时大幅增长[8][10] - 2024 - 2027年南方电网大规模设备更新投资预计达1953亿元,2024年投资404亿元,2027年较2023年投资增长52%,2024年国家电网电网投资超6000亿元,同比增711亿元[13][14] - 中国在用机架规模三年复合增长率约30%,2023年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超810万标准机架,算力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15][16] - 国际咨询机构ID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将以18.9%的复合增速增长,2027年达3075亿元[15][16] - “十四五”时期以来,中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2024年一季度末累计装机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超210%[17][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
博耳电力(0168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08:30
宏观经济数据 - 2024年上半年全国GDP约62万亿,同比增长5.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约25万亿,同比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5] - 2024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46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4354亿千瓦时,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6] - 2024年上半年中国GDP约达62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约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8] - 2024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46,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540亿元,同比增长23.7%[8] - 2024年全球GDP增长预期维持在3.2%,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上调至5.0%,相比4月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25][27] 电网投资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国家电网和各地电网公司电网项目投资达254亿,同比增长23.7%[6] - 南方电网2024 - 2027年大规模设备更新投资预计达19530亿元,2024年投资4040亿元,力争2027年较2023年投资增长52%,国家电网2024年电网投资超6000亿元,同比增711亿元[14][15] - 2024年国家电网投资将超6000亿元,同比新增711亿元,南方电网投资增至404亿元,增加40亿元[26][27] 电力需求与行业发展 - 电力需求上升推动电网投资增长,为智能配电网发展和投资提供动力,数字电网发展前景利好公司业务[6] - 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带动电网投资快速增长,为智能配网建设及投资注入动力,惠及公司业务稳健发展[8]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占全社会耗电量的5%以上,到2030年将接近4,000亿千瓦时,较2022年的2,700亿千瓦时大幅增长[9][11] - 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及数字基建提挡升级,扩大电网投入及相关用户侧智能电力管理配套服务市场规模,为公司业务增长带来机遇[9][11] - 中国数据中心对智能电力管理解决方案需求显著增加,公司可提供相关方案[28] - 2024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延续向好态势,智能电力管理行业前景广阔[35][36] 新型储能情况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40%[10][11] - 国家能源局将持续推动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公司“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有望受益于客户储能需求扩大[10][11] - “十四五”时期以来,中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累计装机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超210%,公司提供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18][19]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容量超200GW,2024 - 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超30%[29] -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预计2030年超200GW,2024 - 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30%,为公司业务带来机遇[30] 数据中心情况 - 过去三年中国数据中心运营机架数量复合年增长率约30%,2023年全国在用机架超810万个,总计算能力230 EFlops,全球排名第二[16] - 国际咨询公司ID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将保持18.9%的复合年增长率,到2027年将达3075亿元[16] - 公司“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服务获市场广泛认可,中国数据中心规模和数量的未来扩张将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机会[16] - 中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三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截至2023年超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未来五年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将以18.9%的复合增速增长,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3075亿元,利好公司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业务[17]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业务分为智能电力综合管理解决方案和元件及零件业务两大分部[12] - 公司自有大数据平台“慧云”提供一站式IEM解决方案,受市场广泛赞誉[14][15] - 公司持续聚焦高端市场,与众多世界500强、国内龙头和国际知名大企业保持长期合作,提供定制化智能解决方案等服务[22] - 公司海外业务维持稳定态势并逐步回暖,西班牙分公司深化欧洲市场覆盖贡献多渠道稳定收益[23][24] - 公司提供“一站式智能电力解决方案”,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29] - 公司持续发力高端市场,与众多全球500强等大型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24] - 公司结合“一带一路”政策,利用自身优势挖掘海外电力产业商机[23][24] - 公司将发挥先发优势,抓住电网投资机遇完善与发展智能配网业务[26][27] - 公司将利用“云智”大数据平台,提供独特IEM解决方案巩固行业领先地位[28] - 公司运用大数据平台“慧雲”提供IEM一站式方案,满足市场电力需求[30] - 公司提供“一站式智能电源解决方案”,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提升能源管理效率[30] - 欧美市场电力设备更新迭代,公司海外业务将迎来更多发展空间[33][34] - 公司背靠“一带一路”政策,联动各地分公司优势,稳固客户关系网,抢抓“电力出海”机遇[33][34] - 公司将深化在电网配网智能化等领域的战略布局,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35][36] - 公司有IEM方案和元件及零件业务两个报告分部[100] 公司财务数据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729亿元,同比增长4.8%,毛利率达30.4%,毛利8300万元,同比增长9.7%,除税前溢利和期内溢利分别为950万元和680万元,同比增长21.1%和6.0%[12] - IEM方案分部期内收入为2.11亿元,占总收入77.3%,较2023年同期上升12.3%[38] - IEM方案分部期内毛利为6540万元,较2023年同期上升15.6%,毛利率从30.1%升至31.0%[38][39][40]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期内收入为6180万元,占总收入22.7%,较2023年同期下跌14.8%[41] - 元件及零件业务分部期内毛利为1760万元,较2023年同期下跌7.8%,毛利率从26.3%升至28.5%[41] - 其他收入净额从2023年的2060万元降至期内的820万元[41] - 公司根据法院判决出售投资物业收回1350万元,录得出售亏损370万元[41]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73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330万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1.8%降至10.0%[42]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425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60万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5.7%降至15.6%[42]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20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480万元,主要因减少使用应付票据[42]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6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20万元,因拨回递延税项资产增加及过往年度所得税拨备不足[42] - 2024年上半年溢利为68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40万元,主要因收入增加[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值为13.537亿元,负债总额为10.738亿元,权益总额为2.799亿元[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890万元,流动净资产为9770万元,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4.249亿元[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借贷为2.687亿元,需五年内偿还,实际年利率1.5% - 4.73%,股本负债比率为96.0%[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若干借贷由3010万元楼宇、2690万元预付租赁土地款和1.5亿元有抵押存款作抵押[43]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124天增至148天,应收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从403天减至367天,应付贸易账款周转天数从628天增至736天[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或然负债[44] - 2024年上半年收入272,881千元,2023年同期为260,415千元[8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83,020千元,2023年同期为75,674千元[83]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21,421千元,2023年同期为24,664千元[83]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6,826千元,2023年同期为6,442千元[83] - 2024年上半年每股盈利0.9分,2023年同期为0.8分[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27,11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3,540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26,62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54,003千元人民币略有下降[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28,88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21,785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97,74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218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424,85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5,758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44,92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4,495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79,93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01,263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8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6,851千元人民币,少数股东应占溢利为25千元人民币,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6,826千元人民币[9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开支为28,614千元人民币[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280,651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月1日的301,951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85][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动用现金净额20,369千元,2023年同期为产生现金净额120,036千元[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84,751千元,2023年同期为动用现金净额143,262千元[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动用现金净额66,731千元,2023年同期为动用现金净额2,771千元[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年初减少2,349千元,2023年同期减少25,997千元[92] - 2024年上半年IEM方案收入211,032千元,元件及零件业务收入61,849千元,总计272,881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87,862千元、72,553千元、260,415千元[105] - 2024年上半年IEM方案毛利65,395千元,元件及零件业务毛利17,625千元,总计83,020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56,564千元、19,110千元、75,674千元[105] - 2024年上半年计入销售成本的折旧及摊销为4,564千元,2023年同期为4,631千元[105][106]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为4,111千元,2023年同期为4,182千元[106] - 2024年上半年来自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为5,503千元,2023年同期为6,699千元[109]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金为3,995千元,2023年同期为13,154千元[109] - 2024年上半年增值税退税为1,574千元,2023年同期为262千元[109] - 2024年上半年出售投资物业亏损3,698千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10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净收入为8,227千元,2023年同期为20,563千元[109] - 2024年上半年借贷及应付票据利息为11,951千元,2023年为16,844千元[111]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计41,848千元,2023年为38,715千元[111] - 2024年上半年存货成本为177,732千元,2023年为167,677千元[111]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为2,644千元,2023年为1,378千元[11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6,851,000元,2023年为6,462,000元[121][122]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769,286,000股[121][122][125] - 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与每股基本盈利相同[126][12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贸易账款
博耳电力(0168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09:0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全年收入为585,551千元,较2022年下降6.5%[5] - 2023年全年净利润为28,857千元,较2022年下降4.3%[5] -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7]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为7.68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3%[8] 公司市场策略 - 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9] - 公司在船舶行业推出智能电力解决方案,提供稳定安全的电力供应,帮助船舶降低能源消耗[22] - 公司将继续探索电力解决方案在航运领域的创新应用,为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做出重要贡献[23] - 公司秉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理念,定制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降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24] - 公司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巩固在高端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25] - 公司在海外市场采取审慎稳健的经营策略,保障各分支的稳健发展,实现持续盈利,进一步扩展海外市场[27] - 公司通过智能电力管理系统等模块的技术积累,驱动市场需求的及时扩展,巩固海外市场份额,促进全球电力用电效率管理[28] - 公司灵活调整业务策略,严格控制成本开支,确保整体业绩稳健发展,利润率达到合理水平[30] - 公司将紧跟市场需求,积极抓住储能智能化革新和其他行业发展机遇,适时拓展业务范围,持续发展海外市场[30] - 公司将全力以赴,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财务管控,确保稳健发展[31] - 公司感谢全体员工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时期的努力工作,感谢股东、投资者、长期客户及业务伙伴的信任和支持[32] 电力行业发展 - 全国用电量为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37] -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分别在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的电网投资[38] - 数字化配电网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将不断提升能源系统的整体利用效率[39] -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计算力总规模达到197百亿亿次/秒,位居全球第二[41] 公司业务拓展和展望 - 公司通过自有大数据平台“慧云”开发了一站式智能电力管理解决方案,受到市场好评[54] - 公司在數據中心配電市場持續深耕,積極洞悉客戶需求,打造“一站式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已累積眾多忠實客戶[56] - 预计至2025年末,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可能達到1,400萬架,數據中心行業之配電需求及智能化配電更新空間將持續擴大[56] - 公司相信市场对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和设备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有望促进公司业务发展[55] - 公司持续优化客户体验,提升服务效率,助力客户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和效益[55] - 公司的“一站式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服务已累积许多忠实客户,随着数据中心规模化发展,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巩固[57] 公司未来展望和风险 - 本集团在2023年全面推进智能化电力和新能源储能管理发展[70] - 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但国际货币政策、政府债务上升、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增长[73] -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以18.9%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3075亿元人民币[77] - 2024年第一季度,国家已将56个项目列为新型储能试点项目[79] - 国家电网宣布将在2024年投资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用于电网建设[80] - 公司将继续推动智能电源及储能解决方案,促进工业领域节能储能效率增长[81] -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发布的文件,政府强调推广高效节能的基建设备处理污水[82] - 公司相信在各级政府对污水处理等能源基建项目高度重视和投入下,将保持积极的发展态势[83] - 公司将积极扩展在新船建造中配备智能电力管理方案的业务,实现降本增效[84] - 公司将利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战略优势,与高价值客户合作,探索新机会[87] - 公司将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政策机遇,推动更多产品和业务加速“出海”[90] - 2024年,公司将专注于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在通信、数据中心、污水处理、城市基础设施和海运船舶等关键行业的发展[91]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年内收入略有下滑,录得人民币585.6百万元,同比下降6.6%[48] - 公司毛利率为28.4%,年内毛利为人民币166.0百万元[48] - 公司经营溢利及除税前溢利分别录得人民币63.0百万元和人民币32.7百万元,同比增长5.4%和1.8%[48] - 净利润略有下降,录得人民
博耳电力(0168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08:31
财务表现 - 2023年全年收入为585,551千元,较2022年的626,624千元有所下降[5] - 2023年全年税前利润为32,669千元,较2022年的32,088千元略有增长[5] - 2023年全年净利润为28,857千元,较2022年的30,091千元有所下降[5] - 2023年全年非流动资产为433,540千元,较2022年的395,404千元有所增长[5] - 2023年全年流动资产为1,054,003千元,较2022年的979,717千元有所增长[5] - 2023年全年流动负债为1,021,785千元,较2022年的872,547千元有所增长[5] - 2023年全年非流动负债为164,495千元,较2022年的213,320千元有所下降[5] - 2023年全年资产净值为301,263千元,较2022年的289,254千元有所增长[5]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为7.68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3%[8] - 公司的收入略有下滑,录得人民币585.6百万元,同比下降6.6%[10] - 公司的毛利率维持在28.4%,年内毛利为人民币166.0百万元[10] - 公司的经营溢利和税前溢利分别实现同比增长5.4%和1.8%[10] - 公司年内溢利略有下降,录得人民币28.9百万元,同比下降4.1%[10] 市场前景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可能达到1400万架[14] - 未来污水处理需求在规模和技术方面有大幅增长空间[19] - 预期2024年储能领域发展前景明朗,将力争储能市场份额[17] - 公司将继续探索电力解决方案在航运领域的创新应用,为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做出重要贡献[23] - 公司将积极抓住储能智能化革新、通信和数据中心、污水处理及航运船舶等行业的发展机遇,适时扩展业务范围[30] -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预计未来五年内将以18.9%的复合增速增长,到2027年达到3075亿元人民币[77] 公司发展 - 公司已与众多世界500强、国内及海外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在高端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26] - 公司积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探索电力“出海”机遇,进一步扩展海外市场[27] - 公司将持续发展海外市场,扩大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为全球电力用电效率管理做出贡献[28] - 公司将继续坚守初心、务实经营,积极谋求发展,以实际业绩回报大家的信赖[32] - 公司在高端市场取得领先地位,与众多世界500强、国内外大型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66][67] - 公司在海外市场保持谨慎态度,密切监测市场趋势,制定战略以确保海外业务稳健发展[68][69] - 公司在2023年高度重视创新研发,推进智能化电力和新能源储能管理发展,提升市场份额[70][71] - 公司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但仍保持谨慎乐观,预计全球GDP增长率上调至3.1%[72][73] - 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环境,保持稳健发展,管理业务项目并优化成本管理策略以提升竞争力[74][75] - 公司将积极探索潜在新客户,特别关注中长期内行业上升期的高质量行业客户,以培育可持续的业绩动能[75][76] - 公司将利用自家大数据平台“慧云”,为客户打造独特的一站式智能电力管理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77] - 公司将继续推动智能新能源及储能解决方案,为工业客户创造降本增效的新系统[79] - 公司将全力储备资源,积极拓展在新船建造中配备智能电力管理方案的业务,实现降本增效[86] - 公司在智能能源管理行业已有38年历史,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87] - 集团计划在2024年维持稳定客户群的同时扩大销售覆盖范围,提高客户获取能力[87] - 集团将利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战略优势,与高价值客户合作探索新机会,推动市场向能源转型方向发展[88] - 集团积极推动更多产品和业务加速国际扩张,以支持公司的硬件、元器件和智能电力解决方案国际化战略[90] - 集团将专注于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在通信、数据中心、污水处理、城市基础设施和海运船舶等关键行业的发展[91] - 集团在过去一年有效减少应收账款和借款,控制开支和现金流周期,为中长期发展建立储备[92] - 集团将强化核心竞争优势,推动可持续发展,为股东和社会创造长期价值回报[93]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基本信息已更新,包括董事QIAN Yixiang、JIA Lingxia、ZHA Saibin、QIAN Zhongming和YU Wai Ming[143][146][149][151][153] - 全体董事已确认他们在年内一直遵守了标准守则规定的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199] - 公司确保了可能持有关于公司或其证券内幕消息的员工在与公司证券交易方面的合规性[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