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4:4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收入为146,317千港元,2023年为113,575千港元,同比增长28.83%[2] - 2024年销售成本为76,226千港元,2023年为86,023千港元,同比下降11.39%[2] - 2024年毛利为37,349千港元,2023年为60,294千港元,同比下降38.05%[2] - 2024年其他收入及亏损净额为 - 10,481千港元,2023年为 - 10,167千港元,同比下降3.09%[2] - 2024年销售及分销支出为29,037千港元,2023年为27,874千港元,同比增长4.17%[2] - 2024年一般及行政费用为26,414千港元,2023年为37,529千港元,同比下降29.62%[2] - 2024年融资成本为8,993千港元,2023年为8,299千港元,同比增长8.36%[2] - 2024年预期信贷模型项下减值额为107,469千港元,2023年为2,350千港元,同比增长4473.15%[2]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40,028千港元,2023年为132,059千港元,同比下降69.70%[2]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40,281千港元,2023年为134,558千港元,同比下降70.07%[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8796千港元,2023年为10015千港元,同比下降12.17%[5]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13250千港元,2023年为139655千港元,同比下降18.91%[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72998千港元,2023年为142953千港元,同比下降48.93%[5]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40252千港元,2023年为 - 3298千港元,同比由负转正[5]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49048千港元,2023年为6717千港元,同比增长629.91%[5]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67428千港元,2023年为2319千港元,同比增长2721.47%[6] - 2024年负债净值为 - 18380千港元,2023年为4398千港元,同比由正转负[6] - 2024年股本为7705千港元,与2023年持平[6] - 2024年储备为 - 26085千港元,2023年为 - 3307千港元,亏损同比扩大[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亏损净额约4028.1万港元,负债净额约1838万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外部客户收入为113,575千港元,2023年为146,317千港元,同比下降22.4%[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为40,028千港元,2023年为132,059千港元,同比收窄69.7%[20] - 2024年公司可报告分部亏损为22,621千港元,2023年为118,344千港元,同比收窄80.9%[20] - 2024年公司综合资产总值为122,046千港元,2023年为149,670千港元,同比下降18.5%[22] - 2024年公司综合负债总额为140,426千港元,2023年为145,272千港元,同比下降3.3%[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利息开支为8,299千港元[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28,966千港元[23]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亏损净额为4187千港元,2023年为10344千港元[26] - 2024年香港地区收入为113575千港元,2023年为146317千港元;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7371千港元,2023年为7984千港元[27] - 2024年已存货本销售成本为70759千港元,2023年为79374千港元[28] - 2024年融资成本总计8993千港元,2023年为8299千港元[29]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253千港元,2023年为2499千港元[31]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40,281千港元,2023年为134,558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32] - 2024财年集团营业额约1.14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约1.46亿港元减少约22%;2024财年毛利率约为33%,2023财年约为41%;2024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000万港元,2023财年为1.35亿港元[42] - 公司报告年度收入由2023年约1.46亿港元减少约22%至2024年约1.14亿港元[55] - 24财政年度销售成本约7600万港元,较23财政年度约8600万港元减少约11%[56] - 24财政年度毛利约3700万港元,毛利率降至约33%,23财政年度毛利约6000万港元,毛利率41%[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亏损约10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为1000万港元[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分销开支约2900万港元,较相应年度约2800万港元增加约4%[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一般及行政费用约26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为3800万港元[58] - 报告年度融资成本约8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约900万港元[59] - 报告年度预期信贷亏损模型项下减值亏损(扣除减值亏损拨回)约2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约1.07亿港元[60] - 报告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40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约1.35亿港元[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贷款连同应收应计利息下跌至约9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700万港元[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0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00万港元[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约为33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00万港元[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4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7200万港元[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应付普通债券为49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零[70]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约为79%,2023年12月31日为67%[71]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约1.1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亿港元[71]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约73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3亿港元[71]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约为1.6,2023年12月31日为1.0[71] - 股东资金从2023年12月31日约400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负债净额约1800万港元[71]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中药保健品买卖收入为112,832千港元,2023年为129,523千港元[16] - 2024年放债业务收入为1,131千港元,2023年为10,656千港元[16] - 2024年投资金融工具收入为 - 388千港元,2023年为6,138千港元[16] - 2024年其他来源收入合计743千港元,2023年为16,794千港元[16]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总计113,575千港元,2023年为146,317千港元[16] - 确认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于一定时间点,2024年为112,832千港元,2023年为129,523千港元[17] - 投资金融工具分部收入从2023财年收益净额约600万港元减至2024财年亏损净额少于100万港元[43]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从2023财年约1.3亿港元减至2024财年约1.13亿港元[43] - 放债分部收入从2023财年约1100万港元减至2024财年约100万港元[43] - 2024财年中药保健品分部贡献收入约1.13亿港元(2023财年1.3亿港元),分部亏损(除税前)约600万港元(2023财年溢利300万港元)[44] - 24财政年度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约1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为1100万港元;分部亏损(除税前)约10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为1.16亿港元[46] - 24财政年度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分部亏损(除税前)约6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为600万港元[52] - 投资金融工具分部收入由2023财年收益净额约600万港元减少至报告年度亏损净额少于100万港元[55]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由2023财年约1.3亿港元减少至报告年度约1.13亿港元[55] - 放债分部收入由2023财年约1100万港元减少至报告年度约100万港元[55] 各业务线资产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中药保健品资产为75,206千港元,2023年为88,690千港元,同比下降15.2%[22] - 2024年放债业务资产为8,760千港元,2023年为17,647千港元,同比下降50.4%[22] - 2024年投资金融工具资产为35,591千港元,2023年为40,441千港元,同比下降12%[22] - 2024年末持有上市及非上市股本为3559.1万港元,2023年末为4042万港元[52] 应收贷款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净额为107469千港元,来自放债业务[24] - 2024年自放债业务产生的应收贷款账面值308,655千港元,2023年为311,313千港元[33] - 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300,087千港元,2023年为294,218千港元[33] - 2024年应收贷款(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8,568千港元,2023年为17,095千港元[33][34] - 2024年一年内到期应收贷款7,719千港元,逾一年到期为849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15,623千港元和1,472千港元[34] - 2024年12月31日,未偿还总额约3亿港元应收贷款已分类为第三阶段,占应收贷款未偿还结余总额约97%,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94亿港元和95%[46] - 24财政年度进一步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模型项下减值亏损(扣除减值亏损拨回)200万港元,23财政年度为1.07亿港元[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600万港元应收贷款由第一阶段重新分类至第三阶段,23财政年度为9600万港元;24财政年度无应收贷款由第二阶段重新分类至第三阶段,23财政年度为3100万港元[49]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2.94亿港元[50]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连同应收应计利息(计入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后)约为9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700万港元[51] - 2024年12月31日,第三阶段应收贷款未偿还总额约3亿港元,占应收贷款结余总额97%,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94亿港元和95%[60] 贸易账款及其他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4,680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4,064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6,137千港元和5,521千港元[35] - 2024年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3,434千港元,2023年为4,880千港元[35] - 2024年预付款项1,347千港元,2023年为3,326千港元[35] - 2024年零至九十日应收贸易账款(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4,060千港元,2023年为5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3 09:15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0,93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未明确给出的对应值[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9,66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28,239千港元[4]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8,83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29,260千港元[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8,66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31,862千港元[4][5]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3.72港仙,2023年同期为4.14港仙[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药保健品买卖收入为60,42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0,259千港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来源收入中利息收入为611千港元,股息收入及出售金融工具净亏损为105千港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净亏损、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等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0,989千港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可报告分部总外部客户收入为60,932,000港元,除所得税前可报告分部亏损为22,150,000港元[34] - 2024年上半年,中药保健品业务收入60,426,000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1,996,000港元;放债业务收入611,000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13,739,000港元;金融工具投资业务收入 - 105,000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6,415,000港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可报告分部总外部客户收入为80,826,000港元,除所得税前可报告分部亏损为23,903,000港元[41] - 2023年上半年,中药保健品业务收入70,259,000港元,除所得税前盈利3,192,000港元;放债业务收入5,695,000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31,270,000港元;金融工具投资业务收入4,872,000港元,除所得税前盈利4,175,000港元[41]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为28,834,000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9,260,000港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收入为6093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0826千港元[53]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外部客户对公司收入贡献达10%或以上[54][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借贷利息为1535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334千港元,可换股贷款票据之利息为2789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411千港元、348千港元、2728千港元[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递延税项抵免为171千港元,2023年同期无相关数据[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亏损已扣除已售存货成本41271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3357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83千港元、撤销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2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47172千港元、2465千港元、213千港元[67]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69][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亏损为2866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62千港元[74]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目均为770480836股[74] - 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61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8100万港元减少约25%[111]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约32%,去年同期约42%[1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90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3200万港元[111]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由去年同期约7000万港元减至本期约6000万港元[111] - 放债分部收入由去年同期约600万港元减至本期约100万港元[111] - 投资金融工具分部由去年同期收益约500万港元变为本期亏损约10万港元[111] - 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由去年同期约2800万港元减至本期约600万港元[113] - 中药保健品分部本期亏损约200万港元,去年同期溢利约300万港元[114] - 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约100万港元,较2023年的600万港元减少[115] - 放债业务分部亏损(除税前)约1400万港元,较2023年的3100万港元减少[115] - 应计贷款减值亏损减少至约600万港元,2023年为2800万港元[115] - 本期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录得约600万港元亏损,2023年为约400万港元溢利[122][123] - 本期确认已变现亏损净额约500万港元,相应期间为已变现收益净额及股息收入约500万港元[122][123]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7,88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015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1,55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9,655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32,79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2,953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 - 31,24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 - 3,298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负债)/资产净值为 - 24,26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98千港元[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综合资产总值为109,436,000港元,综合负债总额为133,698,000港元[47][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资产总值为149,670,000港元,综合负债总额为145,272,000港元[47][49] - 2024年6月30日,中药保健品业务分部资产66,129,000港元,负债28,702,000港元;放债业务分部资产7,333,000港元,负债4,644,000港元;金融工具投资业务分部资产35,650,000港元,负债21,719,000港元[47][49] - 2023年12月31日,中药保健品业务分部资产88,690,000港元,负债50,070,000港元;放债业务分部资产17,647,000港元,负债1,290,000港元;金融工具投资业务分部资产40,441,000港元,负债17,883,000港元[47][49] - 未分配公司资产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5,000港元和其他249,000港元;未分配公司负债包括可换股贷款票据75,028,000港元和其他3,605,000港元[47][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放债业务产生之应收贷款为306,90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1,313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7,13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095千港元[79] - 应收贷款年利率介乎8% - 13%,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一年内到期的应收贷款(扣除拨备)为5,96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623千港元;一年以上到期的为1,16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72千港元[81] - 应收贷款中向公司一名主要股东的最终控股公司提供的贷款为476.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85.8万港元[81][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中,香港上市之股本证券(流动)为35,05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9,861千港元;非上市股本证券(非流动)为58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9千港元[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4,96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137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4,34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21千港元[87] - 0 - 90天账龄的应收贸易账款,2024年6月30日为2,31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17千港元;91 - 180天账龄的,2024年6月30日为2,03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千港元[8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8,60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268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1,93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159千港元[90] - 0 - 90天账龄的应付贸易账款,2024年6月30日为7,52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129千港元;365天以上账龄的,2024年6月30日为1,07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9千港元[9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来自证券经纪的保证金贷款为1894.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10.8万港元,年利率8% - 10%,以账面价值3505.7万港元的上市股本证券组合抵押[95][9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其他贷款为1043.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61.4万港元,年利率12%,以附属公司已发行股份的股份押记作抵押并由公司担保,全部未偿还余额归类为流动负债[96][9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3505.7万港元,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584万港元,总计3564.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为3986.1万港元,总计4042万港元[101] - 2024年1月1日,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公平值為559千港元,公平值收益為25千港元;6月30日公平值為584千港元[10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第一层次及第二层次之间并无转移,亦无转入或转出第三层次[104][105] - 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按摊销成本列账之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之账面价值与公平值并无重大差异[107] - 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或然负债[10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70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400万港元减少[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借贷及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0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01亿港元[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95%,2023年12月31日约为67%[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约为1.0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4亿港元[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3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3亿港元[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0.77,2023年12月31日约为0.98[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东资金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400万港元减少至负债净额状况约2400万港元[136] - 存货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23%,库存存货价值从约5600万港元降至约4300万港元[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贸易账款约为5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600万港元[136] 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现金流出净额2556000港元,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141000港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4722000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7419000港元,期初为14421000港元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12:1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0,93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0,826千港元下降约24.61%[1]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9,66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3,653千港元下降约41.58%[1]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8,83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260千港元,亏损幅度略有收窄[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8,66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1,862千港元下降约10.04%[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3.72港仙,2023年同期为4.14港仙[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7,88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015千港元下降约21.2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01,55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9,655千港元下降约27.30%[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 -31,24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 -3,298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90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19千港元下降约60.9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资产净值为 -24,26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98千港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产生亏损约2866.3万港元,负债净额约为2426.2万港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报告分部亏损2215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3903千港元[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2883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260千港元[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值109436千港元,2023年为149670千港元[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综合负债总额133698千港元,2023年为145272千港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地区收入6093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0773千港元[19]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亏损)╱收益为 -5431千港元,2023年为90千港元[12] - 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净额为 -5557千港元,2023年为 -28334千港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借贷利息为153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411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33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48千港元;可换股贷款票据之利息为278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728千港元;融资成本总计465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487千港元[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递延税项抵免为171千港元,2023年同期开支为2602千港元[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售存货成本为4127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7172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35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465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8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13千港元;撇销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为2千港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亏损为2866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1862千港元;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目均为770480836股[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为1410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9000港元;确认额外使用权资产约1552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5807000港元[27] - 董事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25] - 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最多2000000港元之8.25%及超过部分之16.5%计算;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但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香港及中国附属公司未产生应课税溢利,未作相关所得税拨备[22][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与有关连人士利息收入为380千港元,有关短期租赁的开支为796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40千港元和828千港元[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约61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8100万港元减少约25%;毛利率约为32%,2023年同期约为42%;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90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3200万港元[42] - 集团本期亏损约290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3200万港元,亏损减少主要因毛利由约3400万港元减至约2000万港元、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由约2800万港元减至约600万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亏损由收益约500万港元增至亏损约10万港元[44] - 董事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无)[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股本年初为40,420千港元,年末为35,641千港元;2023年年初为57,313千港元,年末为40,420千港元[5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7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400万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借贷及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0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01亿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95%,2023年12月31日约为67%[6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总值约为1.0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4亿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总额约为1.3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3亿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0.77倍,2023年12月31日约为0.98倍[67] - 集团股东资金由2023年12月31日约400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负债净额状况约2400万港元[67] - 存货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上一年度减少约23%,库存存货价值由2023年12月31日约5600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约4300万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约5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则为约600万港元[6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中药保健品买卖客户合约收入为6042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0259千港元[10][11]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61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695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股息收入为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505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出售金融工具的净额亏损为105千港元,2023年同期收益为3367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已确认收入及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6093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0826千港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药保健品外部客户收入60426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亏损1996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放债业务外部客户收入611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亏损13739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金融工具外部客户收入 -105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亏损6415千港元[15]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由2023年同期约7000万港元减少至本期约6000万港元;放债分部收入由约600万港元减少至约100万港元;投资金融工具分部收入由收益约500万港元减少至亏损约10万港元[43] - 中药保健品分部本期贡献收入约6000万港元(2023年约7000万港元),亏损约200万港元(2023年溢利约300万港元)[45] - 中药保健品分部毛利率由2023年同期约33%轻微减少至本期约32%,销售开支由约1400万港元微升至约1500万港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有十间南北行零售店,与2023年数量相同[45] - 本期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约100万港元,2023年为600万港元;分部亏损(除税前)约1400万港元,2023年为3100万港元[46] - 本期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减少至约600万港元,2023年为2800万港元[46] - 本期未授出新贷款,仅向一名客户延长本金约900万港元贷款的最后偿还日期,客户偿还约400万港元[46] - 2024年6月30日,两笔应收贷款余额共约700万港元分类为第一阶段,九笔应收贷款余额共约3亿港元分类为第三阶段[46] - 本期一笔余额约600万港元应收贷款由第一阶段转移至第三阶段[46] - 2024年6月30日,对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计提累计拨备约3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600万港元[47] - 分类为第三阶段的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2023年12月31日约2.93亿港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约2.99亿港元[47][48] - 客户J在2023年3月支付240万港元,8月支付500万港元[51] - 客户L在2024年7月29日支付首期60万港元,其应收贷款由第一阶段转移至第三阶段[56] - 报告期末,对应收贷款确认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4亿港元[57] - 投资金融工具业务本期录得约600万港元分部亏损,2023年为约400万港元分部溢利[58] - 本期确认已变现亏损净额约500万港元,相应期间录得已变现收益净额及股息收入约500万港元[58] 财务报表相关事项 - 集团于2024年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业绩无重大影响[9] - 编制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时,管理层作出的重大判断及估计不确定因素来源与2023年全年财务报表相同[10] - 公司董事认为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综合财务报表恰当[7] 债券发行相关 - 公司将发行本金额为168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及本金额为5500万港元的普通债券,抵销2024年10月10日到期的约7230万港元现有可换股贷款票据[6] - 2024年8月19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将发行总额723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和普通债券,其中可换股债券本金1680万港元,可转换为190,909,090股换股股份,相当于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24.78%;普通债券本金5550万港元[41] - 发行债券旨在抵销本金总额1.2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其中7230万港元于公告日期尚未偿还[41] 资产及负债项目明细变化 - 2024年6月30日,上市股本证券(流动)为35,05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9,861千港元;非上市股本证券(非流动)为58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9千港元[30]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4,963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4,34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6,137千港元和5,521千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840千港元,预付款项为4,104千港元,总计10,29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4,880千港元、3,326千港元和13,727千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8,601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1,934千港元,总计20,53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3,268千港元、10,159千港元和33,427千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来自证券经纪的保证金贷款为18,944千港元,其他贷款为10,434千港元,总计29,378千港元;2023年12月3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8-23 09:1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中国智能健康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348 [1] 公司股权持有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百分比为0.62% [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远航港口发展有限公司股权百分比为3.95% [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云峰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百分比为0.19% [1] 公告日期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4年8月23日 [2] 公司董事信息 - 公告日期时,执行董事有李雄伟、张国伟、梁奕曦、劳明韵、谢自强、袁辉霞 [2] - 公告日期时,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黎学廉、连伟雄、曾展鹏 [2]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0:27
公司业绩 - 公司主席向股东介绍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集团营业额约增长了3%,达到约1.46亿港元[7] - 毛利率从相应年度的37%增加到了41%[8] - 公司的擁有人虧損从相应年度的5,400万港元增加到了1.35亿港元[8] - 公司不建议派发任何股息[8] 中国保健产品业务 - 中国保健产品业务在报告年度贡献了约1.3亿港元的收入和约300万港元的分部利润[12] - 中国保健产品业务主要从事向批发商和零售商销售中药、保健品、人参和干制海产品[11] - 该业务在香港和华南地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11] - 中国保健产品业务在报告年度的收入略有增加,达到约1.3亿港元[12] - 中国保健产品业务在报告年度的分部利润略有增加,达到约300万港元[12] - 二零二三年报告期间,中国保健产品的收入增长主要归因于香港政府推出的消费券计划和旅行限制放宽,刺激了消费者支出[14] 放贷业务 - 报告年度内,集团的放贷业务产生了约1.1亿港元的贷款利息收入,并录得约1.16亿港元的分部虧損(除税前)[16] - 二三财政年度,集团向1名客户授出约900万港元的新贷款,延长了1笔约700万港元的贷款的最后偿还日期[17] -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集团的贷款余额约为1.7亿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底的约13.4亿港元有所减少[19] - 根据独立专业估值师编制的估值报告,对集团的贷款应收账款进行了减值评估,计提了约2.94亿港元的预期信贷损失撥備[22] 投资金融工具业务 - 报告年度内,集团的投资金融工具业务产生了约6百万港元的股息收入和出售金融工具的已变现收益,净收益约为6百万港元[25] - 二零二三年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持有的上市和非上市股本变动为:年初57313千港元,收购5104千港元,公平值变动产生的亏损为10344千港元,出售11653千港元,年末40420千港元[26] - 本集团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持有的香港上市股本包括: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平值为15182千港元,遠航港口發展有限公司的公平值为10898千港元,雲鋒金融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平值为7526千港元[27]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为1,400万港元,总借贷及可转换贷款票据分别约为2,900万港元和7,200万港元[44] - 公司在2023年录得约140万港元的流动资产和约143万港元的流动负债,流动比率约为0.98[44] - 公司在2023年录得约60万港元的毛利,毛利率约为41%,主要受益于投资金融工具分部的已变现收益[48] - 公司销货成本较2022年减少约3%,主要由于调整中藥保健品分部的产品结构以提高毛利率[49] 公司风险管理和治理 - 主要风险包括战略风险、经济风险、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价格风险、汇兑风险、人事风险和法律及监管风险[70][73][76][80][86][88][91][96] - 公司将股票交易的每手买卖单位从5万股调整为1万股,以提高流动性和吸引更多投资者[99] - 公司认识到建立正确的文化和价值观对追求公司目标至关重要,董事会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些价值观[107] - 公司采取了两项主要策略,即增加盈利、现金流和资本回报,以及吸引、挽留和发展有才能的员工[112] - 董事会不断监督公司文化,确保公司政策、实践和行为与公司目标和策略一致[114]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04:01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全年收入为146,317千港元,较2022年增长了3%[1] - 2023年全年毛利为60,294千港元,较2022年增长了13%[1] - 2023年全年净亏损为134,558千港元,较2022年扩大了148%[1] - 公司已实施措施以改善财务状况,包括收取应收贷款、与贷方协商可换股贷款票据重续延展等[9] - 公司董事认为公司将有足够的经营资金为其运营提供资金,并履行到期的财务责任[10] - 公司董事认为以持续经营基础编制的2023年度财务报表实属适当[11] - 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41] 业务分部情况 - 中药保健品、放贷业务、投资金融工具为本集团主要业务来源[18] - 本集团有三个独立管理的可报告分部,分别从事中药保健品销售、放贷业务和金融工具投资[19] - 可报告分部在截至年度内产生较大亏损,未分配融资成本和公司收入支出等导致综合亏损[21]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末流动负债净额为329,800千港元[3] - 二零二三年中藥保健品分部資產为88,690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4.4%[22] - 二零二三年放債業務分部資產为17,647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87.1%[22] - 二零二三年投資金融工具分部資產为40,44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29.5%[22] - 二零二三年中藥保健品分部負債为50,070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8.6%[22] - 二零二三年放債業務分部負債为1,290千港元,与二零二二年持平[22] - 二零二三年投資金融工具分部負債为17,883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2.2%[22] 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 - 二零二三年應收貸款为311,313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的320,800千港元略有下降[32] - 應收貿易賬款及其他應收款項合计13,727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的14,721千港元有所减少[34] - 應付貿易賬款及其他應付款項合计33,427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的35,965千港元有所减少[37] 投资及股本情况 - 本集团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在报告年度产生股息收入及出售金融工具产生已变现收益,收益净额约为600万港元[5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持有的若干重大香港上市股本包括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遠航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和雲鋒金融集团有限公司[59] - 公司股东资金减少至资产净值约为4000万港元,主要由于经营亏损所致[78]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3:4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46,317千港元,2022年为142,058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99%[2] - 2023年公司毛利为60,294千港元,2022年为53,27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3.19%[2] - 2023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32,059千港元,2022年为56,401千港元,亏损同比扩大约134.14%[2] - 2023年公司年内亏损为134,558千港元,2022年为54,274千港元,亏损同比扩大约147.92%[2] - 2023年公司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134,251千港元,2022年为54,415千港元,亏损同比扩大约146.72%[3]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17.46港仙,2022年为7.04港仙,亏损同比扩大约148.01%[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10,015千港元,2022年为12,642千港元,同比减少约20.78%[5] - 2023年流动资产为139,655千港元,2022年为275,017千港元,同比减少约49.19%[5] - 2023年流动负债为142,953千港元,2022年为74,756千港元,同比增长约91.23%[5] - 2023年流动(负债)/资产净值为 - 3,298千港元,2022年为200,261千港元,同比减少约101.65%[5] - 2023年非流动负债总计2319千港元,2022年为74254千港元;2023年资产净值为4398千港元,2022年为138649千港元[6] - 2023年和2022年股本均为7705千港元;2023年储备为 - 3307千港元,2022年为130944千港元;2023年和2022年总权益分别为4398千港元和138649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亏损净额约13455.8万港元,流动负债净额约为329.8万港元[10] - 2023年外部客户收入为146,317千港元,2022年为142,058千港元,同比增长2.99%[1] - 2023年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为132,059千港元,2022年为56,401千港元,亏损扩大[1] - 2023年可报告分部亏损为118,243千港元,2022年为45,883千港元,亏损增加[1] - 2023年综合资产总值为149,670千港元,2022年为287,659千港元,同比下降47.97%[2] - 2023年综合负债总额为145,272千港元,2022年为149,010千港元,同比下降2.51%[2] - 2023财年集团营业额约1.46亿港元,较2022财年约1.42亿港元增加约3%[50] - 2023财年毛利率约为41%,2022财年约为37%[50] - 2023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35亿港元,2022财年为5400万港元[50] - 2023财年集团产生亏损净额1.34558亿港元,流动负债净额为329.8万港元[4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入约1.46亿港元,较2022年约1.42亿港元增加约3%[66] - 2023财政年度销货成本约8600万港元,较2022年约8900万港元减少约3%[67] - 2023财政年度毛利约6000万港元,毛利率约41%,2022年毛利约5300万港元,毛利率37%[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亏损约1000万港元,2022年为1000万港元[6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分销开支约2800万港元,较2022年约2900万港元减少约3%[7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一般及行政费用约380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70] - 2023年度融资成本约900万港元,2022年约700万港元[70] - 报告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1.35亿港元,2022财政年度约为5400万港元[71] - 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存约为14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00万港元[81] - 2023年12月31日总借贷约为29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00万港元[81] - 2023年12月31日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72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7100万港元[81]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5.25,2022年12月31日为0.73[81]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约1.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5亿港元[81]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约1.4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500万港元[81]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约为0.98,2022年12月31日为3.67[8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中藥保健品收入为129,523千港元,2022年为128,375千港元[22] - 2023年放債業務收入为10,656千港元,2022年为14,628千港元[22] - 2023年投资金融工具收入为6,138千港元,2022年为 - 945千港元[22] - 2023年零售收入为80,604千港元,2022年为73,723千港元[22] - 2023年批發收入为2,809千港元,2022年为1,010千港元[22] - 2023年直銷活動收入为34,285千港元,2022年为41,170千港元[22] - 2023年互聯網收入为11,825千港元,2022年为12,472千港元[22] - 2023财年投资金融工具分部收入由亏损约100万港元增加至收益约600万港元[51] - 2023财年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由约1.28亿港元增加至约1.3亿港元[51] - 2023财年放债分部收入由约1500万港元减少至约1100万港元[51] - 2023财年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为约1100万港元,22财年为1500万港元[56] - 2023财年放债业务录得分部亏损(除税前)约1.16亿港元,22财年为3000万港元[56] - 报告年度,集团投资金融工具业务收益净额约为600万港元(2022财政年度:亏损净额100万港元),除税前分部亏损约600万港元(2022财政年度:1800万港元)[63] 财务费用及成本相关指标变化 - 2023年利息开支总计8,993千港元[3]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383千港元[3]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5,232千港元[3] - 2023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净额为107,469千港元[3] - 2023年所得税开支/抵免为2,499千港元[3] - 2022年使用权资产折旧3120千港元,2023年为5232千港元[30][34] - 2022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净额24784千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亏损净额15325千港元[30] - 2022年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总计41737千港元,其中中药保健品19639千港元、放债业务16842千港元、未分配5256千港元[30] - 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亏损净额为10344千港元,2022年为15325千港元[33] - 2022年确认政府补助金约1909千港元,主要为Covid - 19相关补贴[33] - 2023年除所得税前亏损计算中,已售存货成本79374千港元,2022年为81506千港元[34] - 2023年所得税开支2499千港元,2022年所得税抵免2127千港元[36] 应收贷款相关指标变化 - 2023年应收贷款账面值311,313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86,749千港元,净值17,095千港元;2022年账面值320,800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94,218千港元,净值134,051千港元[40] - 2023年应收贷款按合约订明到期日一年内到期15,623千港元,逾一年到期1,472千港元;2022年一年内到期132,002千港元,逾一年到期2,049千港元[41] - 2023年应收贷款确认减值亏损107,469千港元,2022年为24,784千港元[41] - 2023财年应收贷款确认减值亏损由约2500万港元增加至约1.07亿港元[52] - 2023年12月31日,第一阶段应收贷款结余总额约1700万港元(2022年:1.18亿港元),第二阶段无结余(2022年:3300万港元),第三阶段结余总额约2.94亿港元(2022年:1.7亿港元)[58] - 2023年度,一笔约3100万港元应收贷款从第二阶段重分类至第三阶段,四笔共约9600万港元应收贷款从第一阶段重分类至第三阶段[58] - 对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计提拨备约2.94亿港元(2022年:1.87亿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增加约1.07亿港元[61]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总额中,第一阶段确认约100万港元(2022年:500万港元),第二阶段无确认(2022年:1200万港元),第三阶段确认约2.93亿港元(2022年:1.7亿港元)[6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贷款连同应收应计利息(计入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后)约为17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1.34亿港元)[62] - 报告年度预期信贷亏损模型项下减值亏损增至约1.07亿港元,2022财政年度约为2500万港元[71] - 应收贷款连同应收应计利息降至约17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34亿港元[77] - 应收贷款年利率介于8%至13%,销售信贷期为三十日至九十日[40][43] 贸易账款及其他款项相关指标变化 - 2023年应收贸易账款账面值6,137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616千港元,净值5,521千港元;2022年账面值6,420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616千港元,净值5,804千港元[42] - 2023年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4,880千港元,预付款项3,326千港元;2022年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5,714千港元,预付款项3,203千港元[42] - 2023年基于发票日期应收贸易账款(扣除拨备)零至九十日到期5,517千港元,九十一至一百八十日到期4千港元;2022年零至九十日到期5,800千港元,九十一至一百八十日到期4千港元[43] - 2023年应付贸易账款23,268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10,159千港元,总计33,427千港元;2022年应付贸易账款23,770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12,195千港元,总计35,965千港元[44] - 2023年基于发票日期应付贸易账款零至九十日到期23,129千港元,逾三百六十五日到期139千港元;2022年零至九十日到期23,631千港元,逾三百六十五日到期139千港元[44] 金融工具投资相关指标变化 - 报告年度,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产生亏损约1000万港元(2022财政年度:1500万港元),出售若干上市股本已变现收益约600万港元(2022财政年度:已变现亏损100万港元)[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上市及非上市股本年初为57313千港元,收购5104千港元,公平值变动亏损10344千港元,出售11653千港元,年末为40420千港元[6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上市及非上市股本年初为59304千港元,收购16768千港元,公平值变动亏损15325千港元,出售3434千港元,年末为57313千港元[63]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股份成本36482千港元,股份数目22660千股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3 09:22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80,82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6,270千港元增长6%[3]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33,65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528千港元,同比增长27%[3]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9,2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262千港元,亏损扩大92%[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31,8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176千港元,亏损扩大1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2,69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642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21,24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5,017千港元,减少19%[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8,71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756千港元,减少3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07,09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8,649千港元,减少23%[8]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为304千港元,2022年同期现金流出净额为26,204千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8,3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093千港元[11] - 2023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计138,649千港元,6月30日为107,090千港元,期内全面亏损总额31,559千港元[13] - 2022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计193,064千港元,6月30日为177,727千港元,期内全面亏损总额15,337千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产生汇兑差额303千港元,期内亏损31,862千港元[13] - 2022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产生汇兑差额 - 161千港元,期内亏损15,176千港元[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值为233,94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7,659千港元[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综合负债总额为126,85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9,010千港元[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为29,2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262千港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香港地区收入为80,773千港元,中国内地收入为53千港元;2022年同期香港地区收入为75,999千港元,中国内地收入为271千港元[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借贷利息为1,411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348千港元,可换股贷款票据之利息为2,728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797千港元、217千港元、2,151千港元[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递延税项开支为2,60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抵免86千港元[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售存货成本为47,172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465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13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49,742千港元、1,169千港元、174千港元[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亏损为31,8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176千港元[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和2022年同期,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目均为770,480,836股[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为9,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35,000港元[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额外使用权资产5,807,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1,560,000港元[5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810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7600万港元增长约7%,毛利率从约35%提升至约42%,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2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1500万港元[97][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90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700万港元减少[158][1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借贷及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0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02亿港元[158][1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94%,2022年12月31日约为73%[158][1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约为2.2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2.75亿港元减少;流动负债总额约为490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500万港元减少[158][1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4.5倍,2022年12月31日约为3.7倍[158][162] - 公司股东资金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1.39亿港元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1.07亿港元,主要因期间经营亏损[158][162] - 存货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约22%,库存存货价值从约5500万港元降至约4300万港元[159][1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维持稳定为约5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600万港元[159][16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主要从事中药保健品销售、放债业务及投资金融工具[25][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中买卖中药保健品为70,2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9,134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为5,69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227千港元;股息收入为1,505千港元,2022年同期无此项收入[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金融工具之收益净额为3,367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91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收益为90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4,355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之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净额为28,33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47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可报告分部中,中药保健品外部客户收入为70,259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溢利为3,192千港元;放债业务外部客户收入为5,695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亏损为31,270千港元;投资金融工具外部客户收入为4,872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溢利为4,175千港元[3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可报告分部中,中药保健品外部客户收入为69,134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溢利为1,865千港元;放债业务外部客户收入为7,227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亏损为4,720千港元;投资金融工具外部客户收入亏损91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亏损为5,187千港元[34] - 2023年上半年中药保健品业务贡献收入约700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6900万港元增加约1%,放债业务贡献收入约6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700万港元,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已变现收益约5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已变现亏损约10万港元[99][10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贷款减值亏损从2022年同期约300万港元增加至约2800万港元,导致亏损增加[101][105] - 2023年上半年中药保健品业务溢利约3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200万港元,毛利率从约28%提升至约33%,销售开支维持在约1400万港元[109][110][113] - 2023年上半年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约600万港元,2022年同期700万港元,分部亏损(除税前)约3100万港元,2022年同期500万港元[111][11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向一名客户授出本金约900万港元新贷款,向一名客户延长本金约700万港元贷款的最后偿还日期,客户提取本金约800万港元,偿还约400万港元[112][1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有12笔贷款未偿还,其中5笔贷款总额约6900万港元处于阶段1,3笔贷款总额约5400万港元处于阶段2,4笔贷款总额约2亿港元处于阶段3[115] - 2023年上半年,2笔总额约2200万港元贷款从阶段1转入阶段2,1笔总额约3000万港元贷款从阶段1转入阶段3[115] - 公司一名主要股东的最终控股公司2023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0[93] - 公司一名主要股东的同系附属公司2023年上半年有关短期租赁的开支为82.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1.7万港元[9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2.15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2800万港元[117][120][131] - 2023年6月30日,第一阶段应收贷款累计拨备约1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500万港元),第二阶段约19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1100万港元),第三阶段约1.9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1.7亿港元)[117][120] - 期间约400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第一阶段重新分类为第二阶段[118][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12笔未偿还贷款中,第一阶段结余总额约6900万港元,第二阶段约5400万港元,第三阶段约2亿港元[119] - 期间结余总额约2200万港元的两笔应收贷款从第一阶段转移至第二阶段,约3000万港元的一笔应收贷款从第一阶段转移至第三阶段[119] - 客户I未偿还本金6400万港元,第一次法庭聆讯2022年5月12日举行,法院2022年5月31日判决公司胜诉,借款人2022年7月7日上诉,下次法庭聆讯定于2023年9月12日[124][127] - 客户A未偿还本金6000万港元,自2022年1月起未支付应计利息,2023年7月建议分期偿还,公司正尝试联系协商[125][127] - 客户E未偿还本金3500万港元,未清偿利息超一年,2023年3月16日签署调解协议,5月法庭下达调解书,6月公司提交强制执行申请[126][128] - 客户J未偿还本金3000万港元,2023年3月支付240万港元,8月支付500万港元,贷款从第一阶段转移至第三阶段,公司正协商清偿安排[130] - 期间金融工具投资业务实现约400万港元的分部利润(2022年:约500万港元的分部亏损)[132] - 客户J未偿还本金3000万港元,2023年3月和8月分别支付240万港元和500万港元,贷款已转至信贷减值阶段[1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2.1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7亿港元[133] - 2023年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分部溢利约400万港元,2022年为分部亏损约500万港元[134]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六适用披露规定编制[15][21] - 除若干金融工具按公平值计量外,报表以历史成本法编制[18][22] - 2023年上半年报表采用的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与2022年全年报表基本相同[19][22] - 2023年中期集团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和业绩无重大影响[20][23] - 编制报表时管理层作出的重大判断及估计不确定因素来源与2022年全年报表相同[24][25] 金融资产与负债相关 - 放债业务应收贷款2023年6月30日为322,81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0,800千港元,实际年利率8% - 13%[55] - 应收贷款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2023年6月30日为107,73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4,051千港元[55] - 应收贷款中含向公司主要股东最终控股公司提供的贷款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11:5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80,82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6,270千港元增长约6%[2] - 同期毛利为33,65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528千港元,增长约27%[2] - 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9,2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262千港元,亏损扩大约92%[3] - 期内亏损为31,8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176千港元,亏损扩大约110%[3] - 每股亏损为4.14港仙,2022年同期为1.97港仙,亏损扩大约1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2,69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642千港元[4] - 流动资产为221,24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5,017千港元[4] - 流动负债为48,71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756千港元[4] - 非流动负债为78,13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254千港元[5] - 资产净值为107,09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8,649千港元[5] - 2023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8082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6270千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可报告分部亏损2390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042千港元[16]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292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262千港元[16] - 2023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值23394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7659千港元[16] - 2023年6月30日综合负债总额12685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9010千港元[17]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448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165千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递延税项开支2602千港元,2022年同期抵免86千港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31,8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176千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为9,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35,000港元;确认额外使用权资产5,807,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1,560,000港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约810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约7600万港元增加约7%[36] - 本期毛利率约42%,相应期间约35%[3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200万港元,相应期间约1500万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9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700万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借贷及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0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02亿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94%,2022年12月31日约为73%[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约为2.2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2.75亿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约为49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500万港元[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4.5倍,2022年12月31日约为3.7倍[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资金从2022年12月31日约1.39亿港元减少至约1.07亿港元[70] 各地区业务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香港地区收入80773千港元,中国内地为53千港元;2022年同期香港为75999千港元,中国内地为271千港元[1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药保健品业务收入约700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约6900万港元增加约1%[38] - 放债业务收入约600万港元,2022年约700万港元,分部亏损(除税前)约3100万港元,2022年约500万港元[44] - 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已变现收益约500万港元,2022年已变现亏损约10万港元[37] - 本期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录得分部溢利约400万港元(2022年:分部亏损约500万港元)[57] 应收贷款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放债业务产生之应收贷款为322,814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107,73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320,800千港元和134,051千港元[25] - 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由相应期间约300万港元增加至本期约2800万港元[40] - 2023年6月30日,12笔未偿还贷款中,第一阶段约6900万港元、第二阶段约5400万港元、第三阶段约2亿港元[47]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2.15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2800万港元[49] - 分类为第三阶段的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由2022年12月31日约1.7亿港元增至2023年6月30日约1.95亿港元[50] - 报告期末,公司就应收贷款确认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2.1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1.87亿港元)[55] 客户贷款情况 - 客户I未偿还本金6400万港元及应计利息,公司胜诉后借款人上诉,下次聆讯定于2023年9月12日[51] - 客户A未偿还本金6000万港元,自2022年1月起未支付应计利息,公司接获分期偿还建议并尝试协商[52] - 客户E未偿还本金3500万港元,未能清偿利息超一年,已与公司商议清偿计划[53] - 客户J未偿还本金3000万港元,2023年3月和8月分别支付240万和500万港元,贷款转至第三阶段[54] 其他财务项目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为50,98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7,313千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5,323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4,70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6,420千港元和5,804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6,082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6,123千港元,总计12,20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23,770千港元、12,195千港元和35,965千港元[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贷为27,66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264千港元[30] - 2023年6月30日,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股份公平值为26059千港元,占综合资产总值11%,确认公平值收益1133千港元[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股本为50987千港元(年初:57313千港元)[58] - 存货较2022年减少约22%,库存存货价值从2022年12月31日约5500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约4300万港元[7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贸易账款为约5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约600万港元[72] 公司股本及或然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法定股本中每股面值100,000美元之可换股可累积可赎回优先股股份数目为40千股,每股面值0.01港元之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50,000,000千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中普通股股份数目为770,481千股[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或然负债[33] 集团其他收支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从本公司一名主要股东的最终控股公司获得利息收入140千港元;有关短期租赁的开支为82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17千港元[34] 公司成本扣除及股息情况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已扣除已售存货成本47172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465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13千港元[22]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2]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将加强对冬虫夏草、人参等保健品的推广,继续发展网上销售渠道[62] - 随着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往来,预期对香港零售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公司把握网购趋势[63] 公司雇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聘用约100名雇员及合约工人[78]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08:4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财年营业额约为1.42亿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1.7亿港元减少约16%[7] - 2022财年毛利率约为37%,2021财年约为54%[8] - 2022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400万港元,2021财年为1.03亿港元[8] - 董事不建议派发2022财年股息,2021财年也无股息派发[8] - 2022财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约为2500万港元,2021财年约为1.03亿港元[10] - 2022财年金融工具投资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净额约为1600万港元,2021财年为约1800万港元收益[10] - 报告年度公司收入从2021年约1.7亿港元减少约16%至2022年约1.42亿港元[44] - 销货成本较21财年增加约13%,22财年约为8900万港元,21财年约为7900万港元[45] - 毛利从21财年约9100万港元减至报告年度约5300万港元,毛利率降至约37%,21财年为54%[46] - 2022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亏损约1000万港元,2021年为1500万港元[47] - 2022年销售及分销开支减少至约2900万港元,较2021年约3100万港元下降约6%[48] - 2022年毛利率为37%,2021年为54%[49] - 2022年一般及行政费用约为3800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15%[49] - 2022年融资成本约为700万港元,2021年为约600万港元[51] - 2022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型项下减值亏损减少至约2500万港元,2021年约为1.03亿港元[52] - 2022年股东应占亏损约5400万港元,2021年约为1.03亿港元[53] - 2022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减少约88%至约1300万港元,2021年为约1.12亿港元[54] - 2022年存货较2021年减少约10%,价值从约6100万港元降至约5500万港元[56] - 2022年存货周转期为238天,2021年为280天[56] - 2022年12月31日存货为55,12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0,713千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47,964千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69,939千港元[57] - 2022年12月31日总负债为149,010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1,031千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37,987千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271,754千港元[57] - 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账款约为600万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2022财年应收账款周转期为15天,2021财年为12天[57] - 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7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4000万港元[58] - 2022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约为36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2700万港元;2022财年应付账款周转期为85天,2021财年为81天[59] - 2022年12月31日借贷及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0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8400万港元[60] - 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周转期为15天,2021年12月31日为12天,2020年12月31日为18天,2019年12月31日为36天[61]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约为367%,2021年12月31日为168%,2020年12月31日为578%,2019年12月31日为206%[6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2.88亿港元,总流动资产约为2.75亿港元,总流动负债约为7500万港元[61][63] - 股东资金由2021年12月31日的约1.93亿港元减少至2022年12月31日的约1.39亿港元[63] - 2019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697,792千港元,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3,412千港元[6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287,659千港元,银行及其他借贷为31,264千港元[6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约为17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000万港元[4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借贷及可换股贷款票据分别约为3100万港元和71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1200万港元和7200万港元[4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73%,2021年12月31日为44%[4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约2.75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750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367%;2021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约2.02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1.2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68%[40] - 公司股东资金由2021年12月31日约1.93亿港元减至2022年12月31日约1.39亿港元[4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金融工具投资分部收入从2021财年的约3400万港元收益降至2022财年的约100万港元亏损[9]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从2021财年的约1.14亿港元增至2022财年的约1.28亿港元[9] - 放债分部收入从2021财年的约2200万港元降至2022财年的约1500万港元[9] - 中药保健品业务报告年度收入约1.28亿港元(21财年:1.14亿港元),分部溢利约200万港元(21财年:亏损900万港元)[12] - 放债业务报告年度贷款利息收入约1500万港元(21财年:2200万港元),分部亏损(税前)约3000万港元(21财年:9800万港元)[15] - 报告年度公司投资金融工具业务股息及出售收益净额约亏损100万港元,21财年为收益3400万港元;除税前分部亏损约1800万港元,21财年为溢利1700万港元[22] 放债业务贷款相关情况 - 22财年集团向两名客户授出本金总额约900万港元的两笔新贷款,向三名客户延长本金总额约3000万港元的三笔贷款的最后偿还日期[16] - 集团客户从现有及新增贷款中提取约1600万港元本金,偿还约100万港元[1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11笔(2021年:9笔)贷款尚未偿还,其中7笔(2021年:6笔)总额约1.18亿港元分类为第一阶段,1笔(2021年:无)约3300万港元分类为第二阶段,3笔(2021年:3笔)约1.7亿港元(2021年:1.69亿港元)分类为第三阶段[17] - 报告年度末,对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计提约1.87亿港元(2021年:1.62亿港元)拨备,较21财年增加约2500万港元[19]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中,约500万港元(2021年:700万港元)为第一阶段贷款确认,约1100万港元为第二阶段贷款确认,约1.7亿港元(2021年:1.55亿港元)为第三阶段贷款确认[1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贷款连同应收应计利息(计入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后)约1.3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39亿港元)[20] - 公司应收贷款连同应收应计利息降至约1.3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1.39亿港元[34] 中药保健品业务发展情况 - 中药保健品收入增加主要因香港政府消费券计划和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刺激消费,以及线上平台收入增加[13] - 报告年度公司线上平台“HKTVmall”营业额增长超20%[30] - 22财年公司营销活动吸引慈善机构和机构客户订购抗疫茶包等产品[32] - 公司在天猫国际设立“南北行海外旗舰店”增加国内销售渠道[33] 公司金融工具投资情况 - 截至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上市及非上市股本年初分别为59304千港元和107699千港元,年末分别为57313千港元和59304千港元[23]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股份成本36923千港元,公平值25256千港元,公平值与综合资产总值比较为9%,年度确认公平值亏损7091千港元[24]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股份成本35963千港元,公平值31387千港元,公平值与综合资产总值比较为10%,年度确认公平值亏损3256千港元[25] 公司运营资金及前景 - 公司认为在无不可预见情况下,未来十二个月有足够营运资金应付目前需求[65] 公司面临的风险及缓解措施 - 策略性风险是未能识别或实施正确策略等影响中期及长期盈利能力和声誉,通过董事会经验、定期审查策略和表现、全面尽职审查收购事项来缓解[68][69][70] - 经济风险是经济下行因客户坏账和资产价值降低影响公司表现,通过定期审查前瞻性指标识别经济环境来缓解[71][73] - 信贷风险是客户或交易对手未履行合约责任使公司承受财务损失,通过了解客户、评估信贷质量、监测应收贷款回收性来缓解[74][75][76] - 流动资金风险是公司无法履行到期财务责任,通过监测流动资金和财务状况表、保留适当流动资金、投资上市证券、确保投资前有合适资金来缓解[78][79][80][82] - 价格风险是股价变动影响公司收入和持股价值,通过监测股票组合、投资多只股票来缓解[84][85] - 汇兑风险是汇率变动影响公司收入和资产价值,通过监测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汇兑风险、使用金融工具对冲来缓解[86][87] - 人事风险是关键人员离职影响公司业务,通过提供有竞争力奖励福利、合适工作环境来缓解[89][90][91][92] 公司股份交易相关 - 自2022年9月29日上午9时起,公司股份每手买卖单位由50,000股更改为10,000股[97] 公司集资及投资事项 - 报告年度内未动用集资活动所得款项,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无未动用款项[98] - 报告年度除本报告所述外,集团无其他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事项[99]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董事认为公司在2022年全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条文[103] - 多年来董事会专注雇员赋能及发展,为股东创造长远价值和可持续增长[104] - 为达目标,公司采取增加经常性盈利等加强财务状况和吸引发展雇员两项主要策略[110]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买卖公司证券操守守则,2022年全体董事均遵守规定[113] - 董事会负责领导控制公司,监察管理层表现,批准财务报表和年度预算等[115] - 董事会由6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三分之一[117][119] - 2022年举行了14次董事会会议[120] - 全体董事每三年轮流退任一次并须重选连任[121] - 董事会设立了审核、薪酬和提名三个委员会[126] - 2022年各执行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均为14/14,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也均为14/14[127] - 2022年公司董事会符合上市规则第3.10(1)及(2)条和第3.10A条规定[128] - 公司收到各独立非执行董事2022年度独立性书面确认书,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129] - 董事会成员之间无任何关系[117][130] - 截至年报日期无人士出任行政总裁,其职责由其他执行董事分担[124] - 集团主席和行政总裁角色清晰界定和区分,确保独立性和制衡[12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体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131][133] - 董事会须确保至少委任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成员中至少三分之一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5] - 各董事委员会须由大多数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因其担任董事会及委员会成员收取固定袍金,无权获与业绩挂钩的股权薪酬[139] - 独立非执行董事进一步续聘须以独立决议案形式由股东批准[140] - 每年各股东周年大会上,当时在任的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退任,且董事至少每三年退任一次[146][147] - 董事会在检讨组成及制定新董事甄选标准时考虑广泛意义上的多样性[148] - 公司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每年由董事会审阅以确保有效性[149][150] - 每次委任新董事时,尽可能将男性和女性候选人均列入名单[151] - 有关集团员工性别比例详情可查阅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52] 公司薪酬及提名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05年成立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