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信(00343)

搜索文档
ST联创(300343.SZ):公司的第四代制冷剂可以用于AI算力硬件散热方面
格隆汇· 2025-08-05 04:39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暂时没有涉及氟化液电子冷却液产品 [1] - 公司的第四代制冷剂可以用于AI算力硬件散热方面 [1] 行业应用 - AI算力硬件散热领域存在技术应用潜力 [1]
ST联创(300343.SZ):已累计回购1.13%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8-04 10:01
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12,104,9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3% [1] - 回购股份的最高成交价为4.28元/股,最低成交价为3.93元/股 [1] - 回购成交总金额为5019.4917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1]
文化传信(00343)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09:22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文化傳信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343 | 說明 | 普通股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200,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2,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200,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2,000,000,00 ...
文化传信(0034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4 09:4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5年综合营业额为1732.8万港元,较2024年的2015.8万港元减少14.0%[13][15][16][18] - 2025年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2796.3万港元,2024年为2078.2万港元;2025年每股亏损为1.7港仙,2024年为1.2港仙[13][16]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亏损净额增加约34.6%至2796.3万港元,每股亏损1.7港仙,2024年亏损2078.2万港元,每股亏损1.2港仙[34][37] - 2025年集团经营业务整体收入由2015.8万港元减少约14.0%至1732.8万港元[34][37]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约762.7万港元,毛利率44.0%;2024年同期毛利约985.1万港元,毛利率48.9%[40][42] - 销售费用从2024年约194.9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零港元[44][47] - 行政费用2025年约2639.1万港元,2024年为2890.9万港元[45][48] - 2025年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约168.9万港元,2024年为25.4万港元;无形资产减值亏损约55.2万港元,2024年为零港元[49][53] - 其他费用中,2025年研发成本约148.1万港元,2024年为242.3万港元;法律等专业费用约391.9万港元,2024年为543.7万港元[51][54] - 2025年经营亏损约2840万港元,2024年为2092.9万港元[56][5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约8011.9万港元,每股资产净值0.05港元;2024年分别为10867.9万港元和0.07港元[57][5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4384.7万港元,流动比率约3.5;2024年分别为10141.1万港元和6.8[61][6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负债总额约1774.2万港元,资产负债率约20.8%;2024年分别为1760.3万港元和15.5%[61][6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有45位雇员,该年度经营业务员工成本总额约1776.9万港元(2024年:2106.1万港元),应付一名员工遣散费拨备约为零港元(2024年:156万港元)[68][7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2025年为1599万港元,2024年为1510.4万港元,业务表现平稳[13][16][19][22] - 数码化市场推广业务收入从2024年的259.7万港元大幅减少95.7%至2025年的11.1万港元[13][16][20] - 数码化市场推广业务员工数量从3人减至1人[20] - 零售与批发业务中,集团优质葡萄酒主要面向高端消费群体或餐厅批发销售,销售整体稳定但收入不稳定[21] - 数字化市场推广业务收入由2024年的259.7万港元大幅减少95.7%至2025年的11.1万港元,雇员总数由3名减至1名[2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十二个月,自然语言处理业务净营运开支约为258.1万港元,雇员人数维持在14人[27][28]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约为1599万港元,较2024年增加约5.9%[34][35][37][38] - 数字化市场推广业务收入由2024年约259.7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11.1万港元[34][36][37][38] - 零售与批发业务2025年收入约为122.7万港元,2024年为245.7万港元[34][37][39] - 自然语言处理业务采取审慎策略,以合作或授权方式进入市场,短期内未必带来显著收入[27][28] - 零售与批发分部2025年优质酒类销售额约122.7万港元,2024年为245.7万港元[41]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有45位雇员,其中30位在香港,15位在中国[68][7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5年度末期股息,2024年也未宣派[14][17] - 公司继续进行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的自愿清算,优先保留现金及营运资金[36][38] - 2025年5月,公司向独立第三方取得200万港元固定贷款,年利率24%,需于6月16日前偿还,用作部分营运资金[65] - 2025年4月16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认股权证配售协议,配售代理按尽力基准向独立第三方配售最多2亿份认股权证,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一股认股权证股份,初步行使价每股0.3港元,认股权证每份0.031港元[75][78] - 假设按配售价格配售最多数量认股权证,发行认股权证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分别约为620万港元及545万港元,净额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77][80] - 假设按初始行使价行使最多数量认股权证附带的认购权,预计额外所得款项总额最多约6000万港元[81] - 认股权证配售及发行认股权证股份所得款项净额总计约6545万港元,其中约4363万港元(约67%)用于集团知识产权的振兴和推广的营运资金,约2182万港元(约33%)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82] - 认股权证所附认购权可于发行日期起24个月内随时行使[76][80] - 建议根据特别授权配售非上市认股权证须待公司股东于特别股东大会批准[83] - 假设认股权证认购权悉數行使,预计筹集额外所得款项最多约6000万港元,认股权证配售等所得款項總淨額最多约6545万港元,其中约4363万港元(约67%)用于活化及推广知识产权营运资金,约2182万港元(约33%)用作一般营运资金[8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1年5月28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拟以6300万港元收购仿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全部注册及缴足股本人民币5000万元,以发行1.91亿股新股支付,发行价约每股0.33港元;2024年11月29日,该交易终止[71][72][73][74] - 五大客户总营业额占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86.5%,最大客户占28.7%,五大供应商总采购额占持续经营业务总采购额74.9%,最大供应商占28.2%[100][105][106] - 2023年6月15日宣布对易奇门和北京星河引擎进行清算,易奇门2024年3月完成清算,北京星河引擎截至报告日期未完成清算[88][92] - 2024年7月4日完成注销从事数码化市场推广业务的全资附属公司广州宏昊科技有限公司[90][9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重大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2024年3月31日:无)[91][95] - 2025年未派付或建议派付股息,报告期末起亦无建议派付(2024年:无)[109][113] - 年内公司花费约5000港元购入物业及设备[110][11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无可供分派予股东之储备[119][123] - 公司本年度股本及购股权计划变动详情分别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3及34[117][121] - 集团过去五个财政年度业绩及资产与负债概要载于第299页及第300页[120][124] - 袁健先生于2024年5月6日辞任执行董事,范骏华先生于同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5][127][130][133][135] - 冯定豪先生于2024年7月3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7][130] - 蒙一力先生、廖家莹女士及关健聪先生将在即将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告退并竞选连任[127][130] - 关健聪先生56岁,1998年加入集团,2008年3月任执行董事兼董事总经理[132][134] - 袁健先生70岁,2017年9月任执行董事,2024年5月6日辞任[133][135] - 王干文先生61岁,2022年4月任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2024年5月6日任审计委员会成员,9月26日辞任[137][139] - 王干文先生在亚太区有超27年基金管理及资本市场投资经验[137][139] - 王干文先生自2014年起在SPAC领域有开创性历程[141][144] - 王干文先生自2013年4月起为Whiz Asia Evolution Fund投资委员会成员[142][144] - 王干文先生曾于1993年5月至2000年2月为Transpac Capital Limited财务顾问[143][145] - 廖家瑩博士55歲,2023年1月獲委任為公司非執行董事及副主席,分別於1992年及1994年取得商務管理研究雙學士學位,2011年11月取得工商管理學博士學位[147][149] - 廖家瑩博士曾於1996年6月至2002年3月任The PRG - Schultz International, Inc.亞洲及中國地區總經理,2007年1月起任竣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151][154] - 廖家瑩博士現為龍光集團有限公司(3380)、海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308)及匯彩控股有限公司(1180)獨立非執行董事,曾於2022年8月至2024年11月任復興亞洲絲路集團有限公司(0274)獨立非執行董事[152][154] - 黃昆杰先生53歲,2018年7月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有逾23年會計及財務管理、合併及收購方面經驗[156][158] - 黃昆杰先生現為民生國際有限公司(0938)及Sprocomm Intelligence Limited(1401)獨立非執行董事[157][159] - 蒙一力先生67歲,2018年12月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2024年5月6日起任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161][163] - 蒙一力先生在投資管理等領域有36年工作經歷[162][163] - 范俊華先生46歲,2015年4月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有超過17年會計工作經驗[164] - 范俊華先生因個人業務於2024年5月6日辭去公司相關職務[164] - 王先生曾於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任祥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599)獨立非執行董事,現為百本醫護控股有限公司(2293)獨立非執行董事[148] - 范骏华先生46岁,于2024年5月6日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有逾17年经验[165] - 冯定豪先生59岁,于2024年7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34年经验[168][172] - 廖衍宏博士51岁,于2023年3月5日获委任为公司行政总裁,有逾26年工作经验,逾11年资讯科技及人工智能行业经验[174][176] - 余志荣先生59岁,于2014年加入集团,在出版业有逾38年经验[180][182] - 李玉萍女士57岁,于1997年9月加入集团,持有专业会计学硕士学位[181][183] - 公司于2013年8月12日采纳2013股份期权计划,于2023年8月11日到期,2023年8月29日采纳2023股份期权计划[18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2013计划和2023计划可发行股份数分别为14,000,000股和0股,合计14,000,000股,约占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的0.84%[186] - 截至2024年4月1日和2025年3月31日,2013计划可供授出的股份期权数均为0[186] - 截至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及年报日期,2023计划可供授出的股份期权数为166,865,681股,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的10%[18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2023计划授予服务提供商的所有股份期权及公司当时任何其他股份计划可能授予的所有股份期权及奖励可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为50,059,704股[188] - 2013年购股权计划于2023年8月11日届满,2023年8月29日公司采纳新购股计划即2023年计划[18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根据2013年计划及2023年计划授出之购股权可供发行之股份数分别为14000000股及零股,合共14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约0.84%[189] - 2024年4月1日及2025年3月31日,2013年计划项下可供授出之购股权数目均为零[190] - 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及年报日期,2023年计划项下可供授出之购股权数目为166865681份,分别占当时公司已
文化传信(0034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4 12:3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公司收入为17,328千港元,较2024年的20,158千港元下降14.04%[3] - 2025年公司年度亏损为28,400千港元,较2024年的20,929千港元增加35.7%[3] - 2025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1.7港仙,较2024年的1.2港仙增加41.6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综合收入为17328000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28728000千港元[1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综合收入为20158000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20808000千港元[18] - 2025年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17,328千港元,2024年为20,158千港元[22] - 2025年客户甲1收入4,973千港元,客户乙1收入5,748千港元;2024年客户甲1收入5,648千港元,客户乙1收入5,133千港元,客户丙2收入2,457千港元,客户丁1收入2,362千港元[23] - 2025年漫画书籍收入12,971千港元,优质酒类收入1,227千港元,版权收入3,019千港元,数字化市场推广收入111千港元;2024年对应收入分别为12,419千港元、2,457千港元、2,685千港元、2,597千港元[24] - 2025年银行利息收入120千港元,顾问收入为0,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表之金融资产之股息收入5千港元等,总收入565千港元;2024年对应收入分别为177千港元、41千港元、85千港元等,总收入4,638千港元[25] - 2025年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表之金融资产之公平价值变动之收益(持作买卖)447千港元,于损益中拨回的物业及设备减值亏损49千港元等,其他收益或亏损为 - 1,743千港元;2024年对应收益分别为439千港元、0等,其他收益或亏损为4,039千港元[26]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亏损净额增加34.6%至27963000港元,每股亏损1.7港仙(2024年:亏损20782000港元,每股1.2港仙)[59] - 2025年集团经营业务整体收入减少14.0%至17328000港元,其中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增加5.9%,数字化市场推广业务收入大幅减少,零售与批发业务收入减少[59][60] - 2025年集团毛利约7627000港元,毛利率44.0%;2024年同期毛利9851000港元,毛利率48.9%,毛利率减少因数字化市场推广业务生产成本确认[61][6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总收入由2024年的2015.8万港元减少14.0%至1732.8万港元[8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公司年度全面开支总额为28,560千港元,较2024年的23,712千港元增加20.44%[4] - 2025年无形资产摊销为3322000千港元,较2024年的488000千港元增长580.74%[20][21] - 2025年银行利息收入为 - 120000千港元,较2024年的 - 177000千港元减少32.20%[20][21] - 2025年物业及设备折旧为23000千港元,较2024年的54000千港元减少57.41%[20][21] - 2025年使用权限资产折旧为1924000千港元,较2024年的342000千港元增长462.57%[20][21] - 2025年添置非流动资为32463000千港元,较2024年的288000千港元增长11172.22%[20][21] - 2025年就联营公司确认减值亏损金额少于1,000港元,无形资产减值亏损552千港元,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1,689千港元,总计2,241千港元;2024年对应减值亏损分别为157千港元、0、254千港元,总计971千港元[27] - 2025年除税前亏损已扣除董事酬金3,282千港元,其他员工成本16,436千港元等;2024年对应扣除金额分别为4,204千港元、19,777千港元等[28] - 2025年即期税项(香港利得税)88千港元,递延税项抵免 - 416千港元,所得税(抵免)开支 - 328千港元;2024年对应金额分别为154千港元、 - 9千港元、121千港元[29] - 销售费用从2024年约194.9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零港元[63] - 行政费用从2024年约2890.9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2639.1万港元[64] - 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从2024年约25.4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168.9万港元,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从2024年零港元增至2025年约55.2万港元,给予供应商未出版漫画预付款项减值亏损从2024年约56万港元降至2025年零港元,联营公司减值亏损从2024年约15.7万港元降至2025年零港元[65] - 研发成本从2024年约242.3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148.1万港元,法律、咨询及其他专业费用从2024年约543.7万港元降至2025年约391.9万港元[66] - 经营业务亏损从2024年约2092.9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2840万港元[68] - 2025年员工成本总额约1776.9万港元,较2024年的约2106.1万港元减少;应付一名员工遣散费拨备从2024年约156万港元降至2025年零港元[7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外部销售为15990000千港元,较2024年的15104000千港元增长5.87%[17][18] - 2025年数字化市场推广外部销售为111000千港元,较2024年的2597000千港元下降95.72%[17][18] - 2025年零售与批发外部销售为1227000千港元,较2024年的2457000千港元下降50.06%[17][18]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在2025年和2024年分别为1599万港元和1510.4万港元[84] - 数字化市场推广业务收入由2024年的259.7万港元大幅减少95.7%至2025年的11.1万港元,雇员总数由3名减至1名[8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自然语言处理业务净营运开支约258.1万港元,雇员人数维持在14人[87]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非流动资产为36,635千港元,较2024年的7,268千港元增加404.06%[5] - 2025年流动资产为61,226千港元,较2024年的119,014千港元下降48.56%[5] - 2025年流动负债为17,379千港元,较2024年的17,603千港元下降1.27%[5] - 2025年流动净资产值为43,847千港元,较2024年的101,411千港元下降56.76%[6] - 2025年资产净值为80,119千港元,较2024年的108,679千港元下降26.28%[6]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85,484千港元,较2024年的113,787千港元下降24.87%[6] - 2025年非流动资为30,749千港元,2024年为6,101千港元[22] - 商誉成本于2023年4月1日为22,026千港元,经出售、注销及汇率调整后,2024年3月31日及2025年3月31日为0千港元[34] - 易奇门于2021年3月31日商誉已悉数减值,汇传网络于2022年3月31日商誉已悉数减值[36][38] - 客户合约相关无形资产成本于2023年4月1日为16,724千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9,309千港元,2025年3月31日为37,296千港元[40] - 2025年3月31日对知识产权进行减值审视,确认减值亏损552,000港元,评估用折现率介乎16.5%至20.5%之间[41] - 应收贸易账款2025年为3,889千港元,减信贷亏损拨备223千港元后为3,666千港元;2024年为4,408千港元,减信贷亏损拨备943千港元后为3,465千港元[44] - 按账单日期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0 - 60日应收贸易账款2025年为1,706千港元,2024年为1,439千港元[45] - 61 - 90日应收贸易账款2025年为701千港元,2024年为442千港元[45] - 91 - 180日应收贸易账款2025年为1,108千港元,2024年为1,264千港元[45] - 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总额2025年为6,718千港元,2024年为35,813千港元[46] - 2025年3月31日无形资产按金约4,859,000港元,2024年为33,269,000港元[46] - 2025年独立第三方应收贷款6736000港元,较2024年的8068000港元减少;信贷亏损拨备1707000港元,较2024年的112000港元大幅增加[47] - 应收贷款初始确认公平价值按3.15% - 3.71%(2024年:3.50% - 3.71%)实际利率确定,贷款本金与公平价值差额约518000港元(2024年:384000港元)[48] - 2025年应付贸易账款899000港元,较2024年的946000港元减少;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中,已收按金485000港元(2024年:285000港元)、应计经营开支5064000港元(2024年:5158000港元)、应计薪金1494000港元(2024年:916000港元)、应计解雇员工成本1560000港元(2024年:1560000港元)[51] - 2025年3月31日资产净值约8011.9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约10867.9万港元减少;每股资产净值从2024年3月31日的0.07港元降至2025年的0.05港元[68]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存约1842.9万港元,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表的金融资产约88.3万港元[69]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约4384.7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约10141.1万港元减少;流动比率从2024年3月31日的6.8降至2025年的3.5;负债总额从2024年3月31日的约1760.3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约1774.2万港元;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3月31日的15.5%增至2025年的20.8%[6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4月16日公司拟配售最多2亿份认股权证,认购价每股0.3港元;5月16日获第三方2000000港元固定贷款,年利率24%[57] - 2025年4月拟配售最多20000万份认股权证,每份0.031港元,所得款项净额预期约545万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75][76] - 假设认股权证认购权悉數行使,预计最多筹集额外所得款项6000万港元,所得款項總淨額最多约6545万港元,其中约4363万港元(约67%)用于活化及推广知识产权的营运资金,约2182万港元(约33%)用作一般营运资金[7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3年4月13日出售附属公司汇传网络全部股权,现金代价57075港元,出售收益823000港元[52][53] - 2024年3月20日注销附属公司易奇门,确认注销收益约10942000港元[54] - 2025年为法律申索拨备1565000港元,因与供应商纠纷,中国附属公司一银行账户约1052000元人民币被冻结[55] - 2024年3月易奇门完成自愿清算,北京星河引擎截至报告日期尚未完成清算[80] - 2024年7月4日公司注销全资附属公司广州宏昊科技有限公司[8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82] - 公司主要股东登记处及股東登记分处将在2025年8月21日至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89] - 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采用《企业管治
文化传信(0034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12 09:29
营收与财务表现 - 公司总营收从2023年的9,355,000港元减少16.7%至2024年的7,792,000港元[7][9]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7,792千港元,同比下降16.7%[47]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3,527千港元,同比下降39.3%[47]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亏损为11,620千港元,同比减少39.8%[47]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亏损为0.7港仙,同比减少12.5%[51]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累计亏损为21.57亿港元[6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总权益为9.83亿港元[60] - 公司在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总综合支出为25.06亿港元[60] - 公司在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总综合支出为10.41亿港元[60] - 公司在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汇兑差异导致的综合支出为8001.7万港元[60] - 公司在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汇兑差异导致的综合支出为3873万港元[60] - 公司在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处置子公司导致的重分类支出为438万港元[60] - 公司在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处置子公司导致的重分类支出为147.5万港元[60] - 公司整体除税前亏损为11,933千港元[10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亏损为19,168千港元[107]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1,384,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931,000港元有所减少[144] 业务收入与分部表现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在2024年为7,680,000港元,2023年为7,574,000港元[8][10] - 数码化市场推广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781,000港元大幅减少93.7%至2024年的112,000港元[11][1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收入为6,358千港元,占总收入的81.6%[91] - 公司数字营销收入为112千港元,全部来自中国市场[91] - 公司社交媒体营销收入为1,322千港元,占总收入的17%[91] - 公司总收入为7,792千港元,其中香港市场贡献7,680千港元,占比98.6%[91] - 公司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收入为7,680千港元,占总收入的98.6%[102] - 数码化市场推广收入为112千港元,占总收入的1.4%[102] - 公司分部业绩中,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分部盈利872千港元,数码化市场推广分部亏损538千港元[10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收入为9,355千港元,其中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收入为7,574千港元,数码化市场推广收入为1,781千港元[107]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7,857千港元,同比增长8.1%[53]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7,423千港元,同比下降9.7%[53]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99,629千港元,同比下降8.3%[53] - 公司2024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98,270千港元,同比下降9.6%[57] - 公司存货减少9,129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3,957千港元[68] - 公司应付款项增加1,470千港元,去年同期减少65千港元[68] - 公司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增加541千港元,去年同期减少341千港元[68] - 公司合约资产减少899千港元,去年同期减少1,964千港元[68] - 公司应收贷款减少501千港元,去年同期无数据[68] - 公司持有优质酒类账面值约为31,278千港元,未确认减值亏损[107]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收贸易账款净额为4,659,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465,000港元有所增加[15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总额为37,423,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5,813,000港元有所增加[159]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自然语言处理业务向独立第三方支付的无形资产按金为34,063,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3,269,000港元有所增加[159] - 独立第三方之应收贷款净额为7,655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956千港元有所减少[168] - 公司持有的上市投资组合约为658,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714,000港元大幅减少[174] - 非上市投资约为418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413千港元略有增加[179] - 应付贸易账款总额为1,48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946千港元有所增加[185]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中,已收按金约为1,197,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85,000港元大幅增加[185] - 租赁负债在一年内应付金额为1,961千港元,多于一年但不多于两年期间内应付金额为1,359千港元[188] - 租赁负债的加权平均增量借贷利率为每年5.00%[189] 现金流与投资 - 公司经营业务所用之现金净额为8,84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230千港元有所减少[68] - 公司投资业务所用之现金净额为51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98千港元[68] - 公司融资业务所用之现金净额为5,93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4,871千港元[7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5,30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8,261千港元[72]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74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50,309千港元[7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添置设备约5,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8,000港元大幅减少[146]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签订了两份为期两年的新租赁协议,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各为3,874,000港元[147] 员工与组织结构 - 数码化市场推广业务员工总数从4名减少至1名[11][14]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9月30日的55人减少至2024年9月30日的50人[28][3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自然语言处理业务的净营运开支为约1,151,000港元,主要用于人员及业务推广成本,该业务分部雇员人数为15人[24][25] - 期间亏损已扣除员工成本8,369,000港元,核数师酬金675,000港元,确认为开支之存货成本3,510,000港元[129] 技术与研发 - 公司与科大讯飞及仿脑科技合作开发AI语音技术,包括软件和嵌入式芯片设计[20] - 公司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进展,获得多项发明专利[19] - 公司自然语言处理业务已获得数项发明专利,并与科大讯飞及仿脑科技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语音实时人机交互技术,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手机、智能家居及物联网[22][33] - 公司预计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首次应用将带来多年研发的首次丰硕成果,并相信该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数字化市场推广及物联网交互[23][25] - 公司继续加强与科大讯飞及仿脑科技的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语音实时人机交互技术已进入产品应用阶段,相关产品将陆续推出市场[29][33] 知识产权与业务扩展 - 公司计划在本财年最后季度扩展业务,包括出版及分销若干漫画[8][10] - 公司正与合作伙伴合作活化知识产权并扩大漫画业务范围,同时维持传统漫画出版授权业务[30][34] 税务与会计政策 - 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首2百万港元的8.25%计算,超过2百万港元的估计应课税溢利按16.5%计算[137] - 中国附属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13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抵免为313,000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所得税开支142,000港元[140] - 公司未应用任何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86] - 公司应用2020年和2022年香港会计准则修订后,未导致负债重新分类[85] 其他收入与支出 - 公司其他收入主要包括贷款应收款的隐含利息收入140千港元和银行利息收入44千港元[112] -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应收贷款的推算利息收入140,000港元,银行利息收入约44,000港元,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表之金融资产的股息收入约5,000港元[113] - 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表之金融资产的公平价值变动收益为202,000港元,出售物业及设备的收益为195,000港元[115] - 使用权资产的减值亏损为2,412,000港元[119] - 商誉减值评估涉及两个现金产生单位,分别为易奇门和汇传网络,两者均属数字化市场推广分部[120] - 汇传网络的商誉在2024年3月31日出售时已悉数终止确认,易奇门的商誉在2024年3月31日撤销注册时已悉数终止确认[121][124] - 财务费用中租赁负债的利息为5,847,000港元[126] - 公司未分配开支为11,494千港元,未分配收入为50千港元,其他收益及亏损为603千港元[10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分配开支为12,644千港元,未分配收入为78千港元,其他收益及亏损为5,361千港元[107] - 应收贸易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按金预期信贷亏损项下的减值亏损拨回净额约为362,000港元[166] - 应收贷款于初始确认时的公平价值与本金差额约为463,000港元[170] 股权与股东权益 - 公司在2023年4月4日以零对价出售飞龙芯7%股权,导致其在飞龙芯的实际权益从100%减少至93%[65] - 公司在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出售飞龙芯部分权益的账面值约为68.7万港元,计入权益作为非控股权益[65] - 公司法定普通股股本为2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190] - 已发行及缴足的普通股股本为1,668,657股,总股本为16,687千港元[190] - 公司于2023年8月29日采纳了新的购股权计划(2023计划),有效期为10年,至2033年9月3日[194] - 2013年计划已于2023年8月11日届满,未行使的购股权仍可继续行使[199]
文化传信(0034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5 1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7,79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355千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3,5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806千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11,62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9,310千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入为1,211千港元,2023年同期开支为5,754千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期间全面开支总额为10,40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064千港元[10]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为7,857千港元,3月31日为7,268千港元[16]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7,423千港元,3月31日为119,014千港元[16]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15,651千港元,3月31日为17,603千港元[16] - 2024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98,270千港元,3月31日为108,679千港元[18]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0.7港仙,2023年为0.8港仙[1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除税前亏损为11933千港元[4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除税前亏损为19168千港元[5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应收贷款推算利息收入140,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零港元;银行利息收入约44,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95,000港元;收回先前减值的应收贸易账款约零港元,2023年同期为884,000港元;金融资产股息收入约5,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72,000港元[5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持作买卖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4千港元;其他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95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6,296千港元;外汇汇兑收益净额241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147千港元;其他收益或亏损总计638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5,503千港元[5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使用权资产确认的减值亏损为2,412千港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亏损[5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负债之利息为5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7千港元[5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8,36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231千港元;审计服务核数师酬金为67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65千港元;非审计服务核数师酬金为23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0千港元[5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香港利得税为 - 2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42千港元;递延税项抵免为334千港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所得税抵免为313千港元,2023年同期开支为142千港元[6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为 - 11,38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3,931千港元;加权平均股数均为1,668,657千股[6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4,659千港元,3月31日为3,465千港元;其中0 - 60天为3,035千港元,3月31日为1,439千港元;61 - 90天为559千港元,3月31日为442千港元;91 - 180天为916千港元,3月31日为1,264千港元;超过180天为149千港元,3月31日为320千港元[69][7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应收贸易账款中应收联营公司CMEL约43,000港元,3月31日约为38,000港元[7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综合亏损净额减少约18.3%至1138.4万港元,2023年9月30日为亏损1393.1万港元[8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经营业务整体收入由935.5万港元减少约16.7%至779.2万港元[86] - 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毛利约352.7万港元,毛利率45.3%,2023年同期毛利580.6万港元,毛利率62.1%[87] - 销售费用由2023年同期约132.1万港元减至2024年约零港元[89] - 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经营业务行政费用总额约1193.5万港元,较2023年的1553.5万港元有所减少[90] - 已确认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约241.2万港元,2023年为零港元[92] - 2024年中期期间,法律、咨询及其他专业费用约171万港元,2023年为305.4万港元;研究成本约为54.2万港元,2023年为50万港元[93] - 2024年9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总额为3742.3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3581.3万港元[73] - 2024年9月30日,应收贷款为765.5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795.6万港元[77] - 公司经营业务亏损约1162万港元,2023年为1931万港元[9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约9827万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0.06港元[9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约2474.1万港元,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表的金融资产约86.7万港元[9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9177.2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6.9,负债总额约1701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16.4% [9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期间,公司已付无形资产按金约3406.3万港元[9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共聘有50名雇员,6个月内员工成本约883.5万港元,2023年为1023.1万港元[9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总收入由2023年的935.5万港元减少16.7%至779.2万港元[10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净营运开支约为115.1万港元,业务分部雇员人数维持在15人[11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员工总数为50人,2023年9月30日为55人[1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总收入为7792千港元,其中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收入7680千港元,数字化市场推广收入112千港元[2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总收入为9355千港元,其中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收入7574千港元,数字化市场推广收入1781千港元[35][39][50]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轻微增加约1.4%,数字化市场营销业务收入由2023年同期约178.1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11.2万港元[86]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2024年和2023年收入分别为768万港元和757.4万港元[107] - 数字化市场推广业务收入由2023年的178.1万港元大幅减少93.7%至2024年的11.2万港元[108] 会计准则修订相关 - 2020年修订为评估将结算期限延迟至报告日期后最少十二个月的权利提供澄清及额外指引,以将负债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24] - 2022年修订规定有关资料的披露要求,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负债可能于报告期后十二个月内偿还的风险[25] - 2020年及2022年修订将于2024年1月1日或其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生效,根据集团2024年9月30日的未偿还负债,应用修订不会导致集团负债重新分类[25] 集团业务分部信息 - 集团经营及可报告分部包括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数字化市场推广、零售与批发、自然语言处理[42]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包括漫画书籍出版及来自漫画知识产权授权的版权收入,数字化市场推广包括在中国提供数字化市场推广等服务[44][45] 税务政策信息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算,符合两级制资格的集团实体溢利首2百万港元按8.25%缴税,超过部分按16.5%缴税;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61] 公司股权收购信息 - 公司拟6300万港元收购仿脑科技全部股权,将发行1.91亿股代价股份支付[100] 公司证券交易信息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无购回、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15] 公司审核委员会信息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黄昆杰、冯定豪及蒙一力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等事宜[116] 公司合规信息 - 公司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期间,除独立非执行董事未按指定任期委任外,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守则[118] 公司企业管治委员会信息 - 公司企业管治委员会现由三位成员组成,董事会将物色人选填补空缺[119]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信息 - 2024年5月6日范骏华辞任后,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未达最低人数要求,7月31日冯定豪获委任后已符合规定[120] - 2024年9月26日冯定豪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主席后,公司符合提名委员会主席任职要求[121] 公司董事证券交易合规信息 - 公司所有董事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董事买卖公司证券的标准守则[123] 公司业绩报告发布信息 - 中期业绩公告刊登在联交所及公司网址,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上述网址刊登[124] 集团存货信息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持有账面价值约31278000港元的优质酒类,存货并无于损益中确认减值亏损[50]
文化传信(0034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17 09:15
综合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营业额为2015.8万港元,2023年为3060万港元[52][55] - 计入税项后,权益持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为2078.2万港元,2023年为3722.3万港元[52][55] - 每股亏损为1.2港仙,2023年为2.2港仙[52][55] - 2024年总营收较2023年减少34.1%,从3060万港元降至2015.8万港元[54][57] - 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综合亏损净额减少约44.2%至2078.2万港元或每股1.2港仙,2023年亏损3722.3万港元或每股2.2港仙[98][101] - 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经营业务整体收入由3060万港元大幅减少约34.1%至2015.8万港元[99][102] - 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毛利约985.1万港元及毛利率48.9%,2023年同期毛利1451.6万港元及毛利率47.4%[106][110] - 2024年3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约10867.9万港元,每股资产净值0.07港元;2023年3月31日分别约为14740万港元和0.09港元[131][133]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为1510.4万港元,2023年为1198.3万港元;数码化市场推广收入为259.7万港元,2023年为1532.8万港元;零售与批发业务收入为245.7万港元,2023年为328.9万港元[52][55]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2024年和2023年收入分别为1510.4万港元和1198.3万港元[64][68] - 零售与批发业务2024年和2023年优质酒销售产生的收入分别为245.7万港元和328.9万港元[65][69] - 数字化市场推广业务收入由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约1532.8万港元大幅减少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约259.7万港元[100][103]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增加约26.0%,因取得更多日本漫画授权增加出版销售额[104][108] - 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零售及批发分部优质酒类销售额为245.7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为328.9万港元[105][109]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也未宣派[53][56] 数码营销业务变动 - 数码营销业务中,北京星引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80.1%股权子公司启动自愿清盘程序[59] - 数码营销业务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北京Eqmen Technology Limited处于自愿清盘最后阶段[60] - 北京和广州数码营销业务大幅缩减,员工总数从9人减至3人[60] - 公司拥有北京星河引擎80.1%权益,该公司已开始自愿清算程序[61] - 数字化市场推广业务雇员总数由9名削减至3名[62] - 2023年6月15日,公司宣布Eqmen和北京星河引擎股东决议清算,Eqmen于2024年3月完成清算,北京星河引擎截至报告日未完成[182][185] 自然语言处理业务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自然语言处理业务净运营开支约为287.3万港元,雇员人数为13人[75][77] - 2023年6月公司宣布发行可换股债券集资9850万港元,其中约6895万港元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业务,约1970万港元用于集团知识产权振兴和推广的营运资金,985万港元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80] - 2023年6月12日公司宣布配售可换股债券筹集现金净额9850万港元,约6895万港元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业务,约1970万港元用作营运资金活化及推广知识产权,余下985万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7月配售中止[8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已就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及生产软件及芯片组支付按金合共约3326.9万港元[145] 融资与资金用途变更 - 2021年5月公司完成认购新股,净集资约4157.5万港元[79][81] - 公司决定变更认购事项余下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1742万港元的用途,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79][81] - 因市场情绪整体疲软和市场流动性不足,可换股债券发行于今年7月暂停,集团继续努力进行新融资[80] - 2021年3月1日,集团与认购人订立股份认购协议,认购人以每股0.15港元认购2.78亿股认购股份[148][154] - 公司拟将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4140万港元用作多项用途,包括建立及加强市场推广及技术团队约860万港元、提供关键意见领袖管理服务约1520万港元等[150][15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共1742万港元尚未动用,包括拟用作提供管理服务的1520万港元及潜在收购机会的222万港元[159][161] - 2023年6月12日,董事议决变更未动用的约1742万港元所得款项用途,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160][162] - 2023年6月12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协议,拟配售本金最多1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初步换股价每股0.50港元,全数转换后将发行最多2亿股换股股份,所得款项总额最多1亿港元,净额约9850万港元,该配售于2023年7月24日终止[171][172][175][176] 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员工总数为47人,2023年3月31日为52人[84][8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集团共有47名员工,其中31位位于香港,16位位于中国[144][14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经营业务员工成本约为2106.1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2423.8万港元,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之付款218.7万港元),应付一名员工遣散费拨备约为156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零港元)[144][146] 技术研发成果 - 集团与科大讯飞及仿脑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语音实时人机交互技术进入产品应用阶段,第一代飞 龙大师人机交互手机进入最后测试阶段[85][88] - 集团自主研发的飞 龙码适配73款主流芯片架构芯片,已与各大AI厂商结合推出新产品[86][89] 费用指标变化 - 销售费用从2023年约489.1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194.9万港元[113][116] - 行政费用从2023年约3107.8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2890.9万港元[114][117] - 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从2023年约177.8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25.4万港元[119][125] - 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从2023年约24.5万港元降至2024年0港元[120][126] - 未出版漫画预付款项减值亏损2024年约56万港元[121][127] - 联营公司减值亏损2024年约15.7万港元,2023年为0港元[122][128] - 其他经营费用中研发成本从2023年约593.9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242.3万港元[123][129] - 法律等专业费用从2023年约712.6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543.7万港元[123][129] - 经营业务亏损从2023年约3865.5万港元降至2024年约2092.9万港元[130][132] 收购与出售事项 - 2021年5月28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拟以6300万港元收购仿脑科技全部注册及缴足股本人民币5000万元,将发行1.91亿股新股支付,发行价约每股0.33港元[165][168] - 该建议收购事项须待公司股东于股东特别大会上批准[166][16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出售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Hyperchannel Info全部股权,现金代价5万元人民币[174][179] - 2023年4月4日,公司按零代价出售飞龙芯7%股权,实际权益由100%减至93%,出售部分权益账面价值约68.7万港元计入权益作非控股权益[181][184] 资本承担与或然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无重大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2023年3月31日:无)[188][189] 公司业务结构说明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联营公司及附属公司业务分别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9及40[192][198] 财务报表范围说明 - 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及事务状况载于第82至298页财务报表[194][200]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本集团五大客户年度总营业额占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85.3%,最大客户占28.0%[195] - 本集团五大供应商年度总采购额占持续经营业务总采购额84.1%,最大供应商占34.6%[196]
文化传信(0034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5 09:34
财务表现 - 二零二四年度收入为201.58亿港元,较二零二三年度下降了34.2%[1] - 二零二四年度毛利为98.51亿港元,较二零二三年度下降了32.2%[1] - 二零二四年度净亏损为209.29亿港元,较二零二三年度净亏损38.66亿港元[1] - 二零二四年度其他全面开支为23.71亿港元,较二零二三年度42.41亿港元下降44.1%[2] - 二零二四年度流动资产中存货为320.08亿港元,较二零二三年度34.36亿港元下降6.9%[3] - 二零二四年度流动资产中银行存款及现金为382.28亿港元,较二零二三年度61.50亿港元下降37.8%[3] - 二零二四年度资产净值为108.68亿港元,较二零二三年度147.40亿港元下降26.3%[4] 业务表现 - 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总计为201.58亿港元[8] - 二零二四年度收入中,香港市场占比最大,达到175.61亿港元,中国市场收入为25.97亿港元[8] - 本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总收入为30,600千港元,其中来自新媒体广告收入的占比最高,达到15,328千港元[9]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分部在2023年实现外部销售收入为15,104千港元,占总收入的49.5%[13] - 自然语言处理分部在2023年实现外部销售收入为0千港元,但未分配开支达到25,717千港元[13] 资产情况 - 二零二四年度股本为16.69亿港元,股份溢价及储备为97.10亿港元,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为113.79亿港元[4] - 本集团资产净值约为108,679,000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0.07港元[68] - 本集团流动资产淨值约101,411,000港元,流动比率为6.8[71] 财务状况 - 二零二四年未派发股息[28] - 二零二四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0,782千港元[29] - 二零二四年商誉及减值评估显示资产净值为零[30] - 商誉已悉数减值,易奇门于2021年3月31日,汇传网络于2022年3月31日[32][33] - 无形资产中,软件的累计摊销及减值为10,711千港元,知识产权按直线法攤銷[34][35]
文化传信(0034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13 10:00
收入与利润 - 公司总收入在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减少44.9%,从2022年的16,982,000港元降至2023年的9,355,000港元[4][5]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在2023年为7,574,000港元,2022年为5,415,000港元,公司正加大自有或授权版权书籍的销售力度[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9,355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6,982千港元有所下降[43] - 毛利为5,806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7,490千港元有所减少[43] - 除税前亏损为19,168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23,922千港元有所减少[43] - 期間虧損为19,310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23,922千港元有所减少[43] - 期間全面開支總額为25,064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30,237千港元有所减少[43] - 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为0.8港仙,相比2022年同期的1.2港仙有所减少[4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9,355千港元,同比增长-44.9%[74][75] - 收入来源包括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数码化市场推广、零售与批发、自然语言处理[74]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收入为7,574千港元,同比增长1,299千港元[74] - 数码化市场推广收入为1,781千港元,同比增长-7,774千港元[74][75] - 零售与批发收入为0千港元,同比增长-2,012千港元[74][75] - 自然语言处理收入为0千港元,同比增长0千港元[74][7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为19,168千港元[8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16,98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83]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为5,415千港元,数码化市场推广业务收入为9,555千港元,零售与批发业务收入为2,012千港元[83]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亏损为23,92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8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3,931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亏损20,851千港元[9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大幅减少44.9%至9,355,000港元[16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净亏损减少33.2%至13,931,000港元[16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数字化市场推广及零售与批发业务的收入分别为7,574,000港元、1,781,000港元及0港元[171] - 数字营销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从2022年同期的9,555,000港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1,781,000港元[173] - 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业务收入增长约39.9%[176] - 零售与批发分部收入为零港元,2022年同期为2,012,000港元[178] - 毛利为5,806,000港元,毛利率为62.1%,2022年同期为7,490,000港元,毛利率为44.1%[181] - 经营亏损为19,310,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23,922,000港元[19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净资产为122,374,000港元,每股净资产为0.07港元[196] 业务分部 - 数字营销分部因北京易奇门科技有限公司的自愿清算,业务大幅缩减,员工总数从22名削减至4名[8][9] - 公司计划在本财政年度最后季度扩展业务,包括出版及分销若干漫画[11] - 零售与批发业务中,公司预期随着经济复苏,优质酒类的销售将逐步恢复,并专注于大量出售酒类以产生正现金流及转移存货[14][15] - 公司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投资于具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软件及芯片组,专注于中文语音识别[16][17] - 公司宣布与科大讯飞及仿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组成战略伙伴关系,开发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实时人机交互,并生产离线中文语音识别芯片[18] - 公司预计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芯片(即语言芯片)作为物联网交互的核心组件之一,将广泛应用于市场研究及数字化营销[20] - 公司注意到业务正发生关键性变动,将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业务,同时维持其他业务分部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创造溢利[28] - 公司持续加强与战略伙伴科大讯飞及仿脑科技的人工智能语音实时人机交互技术,并生产一款离线中文语音识别芯片[30] - 公司已接触多个行业,并预期于本财年下半年将中文语音识别的人工智能应用于产品,预计将贡献可观收入[31] - 公司主要经营及可报告分部包括出版及知识产权授权、数码化市场推广、零售与批发、自然语言处理[78][79][80] - 公司持有账面值约33,626,000港元的优质酒类,无减值亏损[83] -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银行利息收入约95,000港元,收回先前减值的应收贸易账款约884,000港元,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表的金融资产的股息收入约72,000港元[88] - 其他收益或亏损主要包括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表的金融资产的公平价值变动亏损约6,296千港元,出售一间附属公司的收益823千港元[90] - 公司就商誉确认的减值亏损,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减值亏损[94] - 财务费用主要包括租賃負債之利息47千港元[9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派付、宣派或建议派付股息[10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添置设备约28,000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41,000港元有所减少[10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订立任何新租賃協議,而2022年同期订立了两份租期为两年的新租賃協議[1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10,170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1,224千港元有所减少[113] - 应收贸易账款按账龄分析,0-60天为1,247千港元,61-90天为1,173千港元,91-180天为2,729千港元,超过180天为2,804千港元[114] - 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总额为41,070千港元,较3月31日的41,840千港元有所减少[11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按金及预付款项主要为自然语言处理业务支付的无形资产按金约34,835,000港元[115] - 应收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在预期信貸虧損模型下的减值亏损拨回约为566,000港元[11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持有的上市投资组合约为2,256,000港元,其中248,000港元为长期策略用途[120] - 应付贸易账款按账龄分析,0-60天为992千港元,61-90天为0千港元,超过90天为83千港元[124]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主要包括已收按金约313,000港元,应计经营开支约8,089,000港元,及应计薪金约2,996,000港元[12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租賃負債总额为2,547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部分为1,465千港元,一年以上但不超过两年部分为357千港元[127]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股本总额为2,0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的普通股为16,687千港元[128] - 公司于2022年4月27日根据2013年计划向非执行董事兼主席及集团顾问授出合共14,000,000份购股权,占授出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0.84%[129] - 2013年计划已于2023年8月11日届满,届满后不得再授出购股权[130] - 公司于2023年8月29日通过普通决议案,采纳新的2023年计划,旨在吸引和保留集团最优秀的人才[13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根据2013年计划授出的购股权中,董事和顾问分别持有8,000,000份和6,000,000份,均未行使[13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2013年计划下的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72港元,公平价值分别为董事0.27港元和顾问0.26港元[13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2013年计划下的购股权均未行使、注销或失效[13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2013年计划下未有新的购股权授出[139] - 2013年计划下的购股权归属于授出日期,行使期为2022年4月27日至2025年4月26日[13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授出以权益结算的购股权的公平价值总额约为零港元,去年同期为3,753,000港元[14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购股权为14,000,000份,占公司股份的0.8%[14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部分金融资产按公平价值计量,其中上市股本证券的公平价值为2,504,000港元[149] - 公司出售汇传网络的全部股权,总现金代价为人民币50,000元(相当于57,075港元)[155] - 出售汇传网络产生净负债366,000港元,出售事项收益为823,000港元[156] - 公司于2023年5月4日与一名股东签订贷款协议,获得3,000,000港元无抵押、免息贷款[157] - 公司于2023年7月28日与一名董事签订贷款协议,获得3,000,000港元无抵押、免息贷款[15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薪酬总额为2,040,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893,000港元增加[162] - 公司于2021年5月28日与四名中国卖方签订协议,可能购买一家中国公司100%股权,总代价为63,000,000港元[165] - 公司于2023年6月15日成立清算小组,根据中国适用法律及法规清算两家附属公司[167]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尚未完成与四名中国卖方的股权购买交易[16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尚未完成两家附属公司的清算[168] - 销售费用从2,250,000港元减少至1,321,000港元[183] - 行政费用总额为15,535,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15,919,000港元[185] - 其他费用为3,054,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3,103,000港元[19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为50,309,000港元,金融资产为2,504,000港元[19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14,845,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33,475,000港元有所下降[20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为6.6,较2023年3月31日的10.0有所下降[20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约为20,670,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5,106,000港元有所增加[20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17.5%,较2023年3月31日的10.9%有所上升[200]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22,374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47,757千港元减少[45] - 非流动资产从2023年3月31日的14,282千港元减少至7,529千港元[45] - 流动资产从2023年3月31日的148,224千港元减少至135,515千港元[45] - 流动负债从2023年3月31日的14,749千港元增加至20,670千港元[45] - 流动资产净额从2023年3月31日的133,475千港元减少至114,845千港元[4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122,374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47,400千港元减少[4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累计亏损为2,139,028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125,097千港元增加[4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非控股权益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