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

搜索文档
中国华能宣布!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03:34
项目规模与技术突破 - 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年捕集二氧化碳达150万吨[1] - 项目实现技术和装备100%国产化 攻克低能耗吸收溶剂等多项技术难题并创造多项全球与国内首创[1] - 碳捕集率超90% 捕集二氧化碳纯度超99%[1] 运营模式与功能 - 具备辅助调峰能力 可动态调整碳捕集系统负荷[2] - 使煤电机组在实现大规模碳捕集同时具备灵活调节能力 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2] 应用领域与战略意义 - 捕集后二氧化碳将用于地质封存 或应用于油田增采 绿色燃料合成 矿化建材等领域[1] - 标志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迈上新台阶 推动煤电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减排[1] - 为煤电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保障协同发展提供可行路径[2]
吉利星座一期完成组网,卫星物联赋能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03:34
2025年9月2 4日15时56分,山东日照附近海域,吉利星座第六个轨道面以一箭12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入轨。这是时空道宇在两个月内连 续完成的第三次组网发射,实现64星组网。吉利星座是由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全栈自主设计研发、建设与运营的全球低轨卫 星物联网星座,星座一期组网完成,正式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成为中国商业航天迈向全球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在全球卫星通信产业蓬勃发展、物联网应用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卫星通信已成为推动能源、交通、农业等多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基础 设施。尤其对于地域分布广泛、环境复杂、传统通信覆盖困难的能源行业而言,卫星物联网所带来的全球实时通信能力,正在成为行业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 全球实时卫星物联通信覆盖 突破能源行业通信瓶颈 能源行业涵盖油气田、管道、电网、风电及光伏电站等广泛分布的设施,传统地面通信网络在偏远地区、海上平台、荒漠地带存在覆盖 盲区,难以满足实时监控、调度和应急通信的需求。吉利星座一期组网完成后,实现了除南北极外全球地表任一地点的实时通信覆盖, 网络可靠性和卫星在轨可靠性均达到100%,为能源行业提供了稳定、低延迟、广覆盖的通信保障。 区别于以语音与宽带服务为主 ...
我国电气化率已超28%!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02:3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报告显示,工业领域电气化率稳中有升,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电气化率达到64.7%。此外,消费品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住宿和 餐饮业、农业与乡村居民生活电气化率都呈现上升态势。 到20 30年,全国电气化率预计将达到35%左右,超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8到10个百分点。 中国电气化年度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电气化率已超过2 8%,高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 9月2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中国电气化年度发展报告。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电气化率已超过28%,高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 体。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电气化率约为2 8.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中国电气化率已经高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东部、中 部、西部、东北地区电气化率分别达到约31.6%、27.5%、29.3%、1 6.8%。其中,14个省(区、市)的电气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所谓电气化率,是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较高的电气化率,既反映出我国电力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也体现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 转型步伐加快。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 ne ne rgy) 编辑丨赵方婷 ...
万亿央企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辞职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02:33
核心人事变动 - 王斌辞去中国电建董事、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 因年龄原因退休离任 [1][2] - 同时辞去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 离任时间为2025年9月23日 较原定任期提前约两年 [1][2] - 辞职申请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工作交接已完成 [1][4] 公司治理影响 - 离任不会导致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 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4] - 公司董事会对王斌任职期间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4]
美国正式公告:征收15%关税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01:49
美国正式公告:实施美欧贸易协议,征收欧盟汽车15%关税。 当地时间9月2 4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正式公告,实施美国与欧盟达成的贸易协议,确认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汽车及汽车产品征 收15%的关税。此外,文件还列出了对某些药物化合物、飞机零部件及其他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 当地时间7月2 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已与欧盟达成新贸易协议,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称,15%税率是欧委会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 ne ne rgy) 责编丨李慧颖 国际返程深研究院 在右工業周正被布货座研究院 新质生产力人才计划 暨2025ESG能源青年企业家 创新创业TOP30 案例征集 指定申报邮箱 zqnyb_2009@163.com 咨询电话 010-6536 7131 / 9485 / 949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征集时间 2025年6月-9月30日 寻找ESG新商业文明时代的定义者 让世界听到青年企业家商业向善的声音 ...
伊朗总统:不会追求拥有核武器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01:49
伊朗总统: 伊朗不会制造原子弹,也不会追求拥有核武器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 n e n e rg y) 责编丨李慧颖 当地时间9月24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言时重申, 伊朗不会制造原子弹,也不会追求拥有核武器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佩泽希齐扬说,伊朗从未追求、也永远不会制造原子弹;伊朗不需要核武器,这是伊朗人 民的信仰和道德底线。他呼吁停止将科学家和专家变为战争目标,呼吁国际社会对核设施 进行透明、公正的监管。 此外,佩泽希齐扬还表态,反对将多边机制工具化。他说,有的安理会成员国滥用自己的 地位行使霸权,破坏"伊核协议"(JCPOA),声称伊朗没有诚意履约,却掩盖了美国单 方面退出该协议的事实。这种双重标准的行径,严重破坏了多边主义的基础和国际法的尊 严。 ...
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01:00
点击链接阅读全文: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致辞(全文) 来源:新华社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9月2 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 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一要坚定信心。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尽管个别国 家逆流而动,但国际社会应当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信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 弱,推动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二要担当尽 责。坚持公平公正,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通过全球绿色转型缩小而不是扩大南 北差距。各国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落实率先减排义务,给发 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三要深化合作。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努力 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让绿色发展真正惠及世界每个地 方。 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 0 3 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 峰 值 下 降 7%- 1 0% , 力 ...
能源早新闻丨上海单体容量最大,全容量并网发电!
中国能源报· 2025-09-24 22:33
◐2024年全国碳市场成交额创市场启动以来年度新高。 据新华社报道,从9月2 4日在上海举行的" 20 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获 悉,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人民币。其中,202 4年全年成交额创20 21年市场 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 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 上涨43.55%,全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全年成交额181.14亿元,是2021年市场启动以来最高水平。 ◐我国西南地区最大液化天然气工厂建成投产。 据央视新闻9月2 4日报道,位于重庆涪陵的我国首个页岩气处理加工工厂扩能项 目建成投产,工厂产能提升至每天2 00万立方米,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工厂。涪陵液化天然气工厂一期项目于2 018年 建成投产,日处理原料天然气1 00万立方米,年产液化天然气2 2.2万吨。随着此次扩能项目的建成投产,工厂总产能实现翻倍, 提升至每天20 0万立方米,每年可为周边区域稳定提供4 4万吨液化天然气产品,大幅提升区域液化天然气资源保障能力。 ◐全球首个200 0伏特光伏实证认证基地落地海南 ...
17.5万立方米,我国自研,正式交付!
中国能源报· 2025-09-24 14:13
船舶交付与技术突破 - 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17.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正式交付[1] - 该船总长295米 一次满载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可满足大连市1.5个月的民生与工业用气需求[3] - 船舶具备全球港口停靠能力 能够停靠全球绝大多数大型LNG岸站[3] 行业地位与市场竞争力 -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因设计建造难度极高 被称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5] - 全球仅有少数几家船厂掌握核心建造能力[5] - 大连造船手持LNG运输船订单达17艘 形成批量接单建造的行业领先优势[5] 战略意义与产业影响 - 该交付标志着中国在高附加值船舶建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1] - 增强了中国在全球能源运输体系中的话语权和自主性[5] - 船舶将用于全球各港口的液化天然气运输业务[3]
华为数字能源刘大伟:从重卡“补能焦虑”到“类加油体验”
中国能源报· 2025-09-24 14:13
补能慢、等待长,直接影响车辆的商业化可行性,成为制约电动重卡大规模推广的主要瓶颈。 重型卡车(以下简称"重卡")虽仅占车辆总数的3%,却消耗了道路燃油的54%,是交通领域降碳的关键环节。推动重卡电动化,已成 为实现"双碳"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物流效率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乘用车已在城市出行中普及,但在商用车特别是电动重卡领域,受制于补能效率和配套 设施建设,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电动重卡不仅需要匹配大容量电池,更对充电速度和运营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补能慢、等待长,直接影 响车辆的商业化可行性,成为制约电动重卡大规模推广的主要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产业上下游正积极探索新方案。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 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功率充电应用城市与高速走廊,为重卡补能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 时,企业端也在持续推进技术攻关。作为数字能源领域的重要力量,华为在兆瓦级超充技术上率先取得突破,旨在为重卡用户带来"类 加油"体验,加速推动物流运输的绿色低碳转型。 上述背景下,针对当前行业关注的痛点与突破路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