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Robot

搜索文档
广州发布“机器人+”场景需求清单 逾百企业现场精准对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3:00
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广州发布《广州市"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围绕7类智能机器人的80项典型应用场景提供精准切口[1] - 2024年广州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万套同比增长33% 服务机器人产量9万套同比增长22%[1] - 涌现广州数控、昊志机电、蓝海机器人、明珞装备、瑞松智能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1] 产业对接与政策支持 - 对接会汇聚70家装备用户和150家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供应商[2] - 广州正以供需对接为抓手加速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与应用场景[2] - 未来将加快出台具身智能产业政策着力构建产业集群优势[2] 相关ETF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下跌1.8% 市盈率21.02倍 主力资金净流出4535万元[4]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5.41% 市盈率46.38倍 主力资金净流入2364.8万元[4]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上涨9.23% 主力资金净流入169.3万元[4]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上涨6.7% 市盈率123.15倍 主力资金净流出289.8万元[5]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
机器人圈· 2025-05-08 10:00
工业机器人整机企业 - 7家整机企业呈现两极分化,头部企业规模效应明显,多数企业深陷亏损[1] - 2家双降(埃斯顿、埃夫特),4家单降(汇川技术、新松、越疆、新时达),1家双增(爱仕达)[2] - 汇川技术以370.41亿元营收居首但净利润下滑9.62%,主要因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提升拉低毛利率[3] - 埃斯顿净利润暴跌700.14%至-8.1亿元,埃夫特净利润下滑231.22%至-1.57亿元,均受光伏行业需求下滑影响[3] - 新松机器人营收增长4.33%至41.38亿元但由盈转亏,半导体装备业务增长99.41%成为亮点[4] 工业机器人零部件企业 - 21家零部件企业中18家盈利,3家亏损[5] - 9家双增(三花智控、兆威机电等),5家双降(鼎智科技、克来机电等),7家单降[6] - 三花智控以279.47亿元营收和30.99亿元净利润领跑,禾川科技净利润暴跌408.27%至-1.65亿元[7] - 昊志机电净利润增速达142.74%,奥比中光营收增长56.80%表现突出[5]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 - 25家集成企业中21家盈利,4家亏损[8] - 14家双降(瑞松科技、瀚川智能等),9家双增(软控股份、工业富联等)[10] - 工业富联以6091.35亿元营收和232.16亿元净利润占据行业80%以上份额[10] - 瀚川智能净利润暴跌1204.76%至-11.03亿元,利元亨净利润下滑455.34%至-10.44亿元[11] - 软控股份净利润增长51.94%,迈赫股份净利润增长204.72%表现亮眼[9] 服务机器人及AI企业 - 17家企业中8家双增(黑芝麻智能、科大讯飞等),11家盈利[13] - 黑芝麻智能营收增长51.80%,净利润增长66.10%;九号公司净利润增长81.29%[13] - 海康威视以924.96亿元营收居首但净利润下滑15.10%[13] - 云天励飞营收增长81.30%但亏损扩大,格灵深瞳净利润暴跌134.24%[15] - 优必选亏损收窄8.3%至11.6亿元,市值蒸发近1000亿港元[16] 特种机器人企业 - 5家企业中3家双降(亿嘉和、晶品特装等),仅1家双增(景业智能)[17] - 亿嘉和净利润暴跌2069.04%至-2.18亿元,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和资产减值[19] - 中信重工以80.34亿元营收和3.75亿元净利润成为行业龙头[19] - 行业整体规模较小,市场表现不佳[17] 行业整体趋势 - 2024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呈现"国产替代加速、应用领域分化、市场竞争加剧"特征[12] - 政策推动下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汽车、3C电子仍是主要需求领域[12] - 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稳健增长,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12] - AI芯片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黑芝麻智能、寒武纪等企业营收增速超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