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enseNova 6.5
icon
搜索文档
商汤科技_生成式人工智能新项目中标,得益于云资本支出增加和全面的人工智能产品组合;给予买入评级
2025-09-22 02:02
公司及行业概述 * 公司为商汤科技(股票代码:0020 HK),专注于人工智能行业,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解决方案[1] * 行业涉及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云计算、以及面向企业(ToB)和政府(ToG)的AI应用,覆盖教育、医疗、媒体、金融、交通等多个垂直领域[1]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业务进展与项目获取** * 公司近期获得了新的生成式AI项目,项目涵盖AI运营和AI整体解决方案,项目价值约为39万美元[2] * 新项目客户行业分布广泛,包括IT服务、交通、政府、医疗、教育、媒体、金融、旅游、农业、电信和能源等[6] * 具体重大项目包括:来自昆明政府的AI城市服务赋能项目(约2867.1万美元)、来自中国移动(天津)的智能计算中心建设项目(约6443.8万美元)、以及来自福州新区政府的智能计算中心建设项目(约7687.2万美元)[6] * 项目驱动因素包括中国不断增长的云资本支出(例如中国移动基于本土芯片平台的AI推理解决方案订单超10亿人民币)以及8月发布的积极“AI+”指导方针[1] * 公司提供从算力、大规模AI基础设施(SenseCore)到AI基础模型(SenseNova 6.5)再到ToB/ToC生成式AI应用(如Raccoon生产力AI、SenseMirage AI绘画等)的全面解决方案[1] * 公司专注于技术、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客户,并已多元化发展到更多其他行业的客户[2] **财务预测与业绩修订** * 基于更高的生成式AI项目收入,修订了2026E/2027E净亏损预测至-9.51亿人民币/-1.94亿人民币(此前为-9.64亿人民币/-1.94亿人民币)[6] * 将2028E-2030E盈利预测上调1%/1%/2%,主要驱动因素是公司加速的AI项目获取和扩展的具有更高性价比的AI基础设施支持[6] * 毛利率(GM)基本保持不变,由于收入规模扩大,运营费用率(Opex ratio)下调0.1-0.3个百分点[6] * 具体收入预测:2025E为48.92亿人民币(+0%),2026E为66.17亿人民币(+1%),2027E为85.50亿人民币(+1%),2028E为95.79亿人民币(+1%),2029E为114.35亿人民币(+1%),2030E为136.27亿人民币(+2%)[7] * 预计2026年将实现运营利润(OP)转正,达到22.7亿人民币(+1%),2027年实现净利润(Net income)转正,达到3.65亿人民币(+1%)[7] **估值与目标价** * 12个月目标价定为3.53港元(此前为3.09港元),隐含29%的上涨空间(当前股价2.74港元)[12] * 估值方法结合DCF模型(估值3.46港元)和EV/Sales倍数法(估值3.60港元),取平均值[8][12] * EV/Sales倍数法基于19.0倍2026年预测EV/Sales(此前为16.2倍),该倍数源自更新后的全球及本土同行EV/Sales与营收增长率的对比关系,并基于公司2026E-27E 32%的营收年增长率[9] * 更新后的可比公司组包括新增的万兴科技(Wondershare),以更好地反映公司的ToB业务扩张[9] * DCF估值基于10.7%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和2%的永续增长率,因生成式AI项目支出增加驱动净利润(NI)增长,从而带来更高的自由现金流(FCF)[10][11]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因素** * 生成式AI客户增长速度慢于预期[22] * 客户支出低于预期[22] * 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22] **业务模式与战略** * 公司提供灵活的业务模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以满足客户需求[2] * 预计公司未来几年将继续专注于大型项目,以更好地保障效率和提升人均收入[2] **财务数据摘要** * 公司2024年营收为37.72亿人民币,净亏损为42.78亿人民币,每股收益(EPS)为-0.13人民币[24] * 预计2025年营收为48.92亿人民币,净亏损为25.31亿人民币,每股收益(EPS)为-0.07人民币[24]
商汤:市值突破千亿,高盛目标价跳涨50%,券商集体唱好
格隆汇· 2025-09-17 13:01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收入24亿元 同比增长36% 超出市场预期[3] - 生成式AI收入同比激增73% 连续三次大幅提升 占总收入比重77%[3] - 毛利率维持在39% 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50%[3] - 经营现金流净流出同比收窄82% 现金储备达132亿元[3] - 贸易应收回款金额同比大增96%至32亿元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49%[3] 业务发展策略 - 采用"一基两翼"业务发展策略 产品矩阵快速渗透各行业[4] - 企业服务"小浣熊"系列拥有超300万用户 金融教育政务版本完成规模化落地[4] - 日日新多模态大模型V6.5支持多模态流式交互 交互时长年内增长超五倍[4] - 传统视觉AI服务客户超660家 复购率57% 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连续九年第一[4] - 汽车座舱视觉AI软件市占率连续五年第一 海外商机储备与新订单显著增长[4] 技术创新能力 - 大装置运营总算力突破2.5万PetaFLOPS 国产芯片异构集群规模达5000卡[7] - 集群利用率达80% 异构训练效率达95% 上海临港AIDC二期持续扩容[7] - 日日新V6.5预训练吞吐量提升20%以上 强化学习效率提升40% 推理吞吐量提升35%以上[8] - 多模态推理成本降至原始30% 性能提升5倍 性价比提升3倍以上[8] - 获得OpenCompass和SuperCLUE评测双冠军 通过中国信通院大模型通用能力成熟度4+级测评[8] 资本市场反应 - 高盛将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 目标价上调幅度接近五成[1] - 高盛设定目标价2.72港元 隐含约30%上行空间 远超大中华科技股平均9%水平[10] - 股价年初至今累涨近80% 区间最高涨幅逾110% 总市值突破千亿港元[12] - 多家券商集体看多 中泰证券首次覆盖给出"增持"评级 华泰证券维持"买入"评级[10][11] - 生成式AI收入占比预计2030年达91% 几乎构成核心业务全部[10] 行业政策环境 - 香港特区政府成立AI效能提升组 推进"AI+"发展 促进AI政务发展[1] - 国务院提出到2027年重点行业AI Agent渗透率达70% 2030年提升至90%[9] - 企业客户AI资本性支出预算2025年同比增长超40% 私有云大模型订单排至2026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