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eta和雷朋合作的AI眼镜
icon
搜索文档
从爆火到“劝退”,小米AI眼镜还卖得动吗?
36氪· 2025-08-19 12:06
公司表现 - 小米AI眼镜线下门店热度显著下降 上海、成都、杭州多家门店近20分钟内无消费者主动询问或试戴产品[1][2] - 线下渠道销售疲软 上海浦东门店售出数十台且补货频率低(半月补货3台) 杭州滨江门店月销量仅8-10副[2] - 电商平台销量分化 淘宝/京东/抖音旗舰店销量分别为7000+/4万+/2600+ 因渠道补贴差异售价分为1699元起和1999元起[2] - 部分版本缺货严重 单色电致变色版和彩色电致变色版全网无货 基础款中玳瑁棕售罄仅黑色和鹦鹉绿有现货[3] - 抖音平台销量高开低走 发售首日达5000-7500台峰值 截至8月18日跌至100-250台日销量[3] 产品体验 - 材质设计遭诟病 用户反馈整体塑料感强 镜腿镜架柔软 镜片反光严重 高中生群体认为科技感不足[5][6] - 交互功能存在缺陷 拍摄素材需手机端管理 无镜前显示导致盲拍 防抖功能缺失造成成片抖动[6] - 语音交互体验不佳 小爱同学唤醒响应不灵敏 无法自定义唤醒词且易与米家设备冲突[6] - 售后政策引发争议 拆封后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用户质疑政策合理性[6] 行业动态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快速增长 2025年Q1全球出货量148.7万台(同比+82.3%) 中国出货量49.4万台(同比+116.1%)[1] - 竞品表现突出 Meta与雷朋合作AI眼镜自2023年10月发布后销量突破200万台[1] - 中国企业积极布局 现存智能眼镜相关企业超400家 包括小米、阿里、华为等跟进者[1] 发展挑战 - 硬件基础存在短板 重量、续航、散热等问题制约日常穿戴实用性[7] - 应用生态尚未成熟 缺乏杀手级应用 功能可被其他终端替代[7] - 品控稳定性受关注 高性价比策略可能伴随品控风险[5] 未来趋势 - 轻量化眼镜功能升级 从"音频拍摄工具"向"个人生活助理"演进 覆盖运动健康、移动办公、智能家居等多场景[7] - 专业级设备垂直深耕 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