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inear
icon
搜索文档
组织能力才是 AI 公司真正的壁垒|42章经
42章经· 2025-09-26 08:33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简单:只让 AI 来做 Review。 AI 不仅能提效,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减少摩擦。人工 Review 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挑刺」,但如果是 AI 指出问题,工程师反而会感谢它帮自己排雷。 所以在我们团队里,大家都会相互推荐好用的 AI Review 工具。这种「好用」很难用量化指标衡量,更多取决于工程师的主观体验。 本期播客前半部分是任川的单人分享,后半部分是现场交流,原文约 14500 字,本文经过删减整理后约 5600 字。 任川单人分享 我们公司成立于去年 4 月,一开始就采用了 AI Native 的组织形式,两三个月后,就把 AI 深度嵌入了研发的各个环节,这一年多实践下来,效率和效果都很好。 今天我就会从工作流、人才、组织三个维度,分享我们打造 AI Native 工程团队的经验。 先说第一部分: 如何用 AI 重构研发工作流,把效率提升 10 倍。 所谓「10 倍提效」只是保守说法,实际体感远不止于此。拿 Code Review 举例,这件事即使在效率优化到极致的 Google,平均也要一两天,而我们只需 10 分钟。 在传统工作流里,我们通常会默认所有事都 ...
Notion CEO Ivan Zhao:好的 AI 产品,做到 7.5 分就够了
Founder Park· 2025-08-13 13:14
Notion的AI战略与产品理念 - Notion于2023年2月上线Notion AI早于GPT-4发布后续推出Q&A、Meeting Notes、企业搜索等功能致力于打造「AI工作空间」让用户以「AI同事」方式使用产品[2] - 公司定位为「软件领域的乐高」目标整合团队所需的十几种工具到同一平台提供可定制化的工作流构建模块[7][8] - 数据库是核心「积木」大多数知识工作本质是云端高级文件柜工程师日常将关系型数据库与视图连接公司使命是普及这种能力[12][16] 产品设计哲学与行业对比 - 产品理想区间为7.5分而非满分需平衡工艺美感与商业实用性对比Figma得7分Linear得8.5分[20][24] - 采用乐高式模块化设计避免传统生产力工具功能臃肿问题基础部件仅20个左右如表格、数据库、图表等但支持灵活组合[15][26] - 用户引导策略从零散积木转向预制「套装」降低学习曲线类似乐高与漫威联名款模式[13][14] AI时代的产品开发范式转变 - 构建AI产品类似「酿啤酒」需引导模型能力而非传统「造桥」式开发语言模型通常只能完成70-80%需实验性迭代[43][44] - 行业从「销售工具」转向「提供工作本身」如客服领域AI直接替代人类支持知识工作领域尚未出现真正Agent[48][41] - Notion整合上下文和工具的优势使其在构建知识工作智能体上具备先发条件企业搜索等功能已初步实现自动化[40][52] 计算媒介的历史与AI机遇 - 早期计算机先驱意图让计算像阅读写作一样成为可塑媒介但过去仅程序员能实现这一愿景[30][31] - AI技术可能回归嬉皮士时代初衷但当前使用方式仍受旧媒介限制如ChatGPT界面模仿搜索引擎[34][37] - 语言模型革命性堪比计算媒介本身需5-10年探索其潜力Notion受Alan Kay等启发延续「可塑造软件」理念[32][38] 行业竞争与未来方向 - 垂直SaaS碎片化问题显著普通公司使用超100种工具Notion通过整合降低70%工具成本案例Ramp[10][50] - 知识工作Agent未普及因工具和上下文分散编程Agent更易实现因GitHub代码库集中[41][42] - 公司推出三款AI产品:企业搜索、研究报告自动生成、智能会议纪要利用现有模块快速开发[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