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UIDE
icon
搜索文档
Cancer Cell:王吉光/江涛团队提出基于蛋白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分型,发现预后不良的免疫热亚型,并开发出AI诊断工具
生物世界· 2025-09-13 04:03
研究背景与意义 - 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是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的三种分子亚型之一 具有侵袭性强和可塑性的特点 标准治疗后几乎不可避免复发[2] - 肿瘤异质性和复杂分子机制导致治疗结局差异 尽管分子诊断改善患者管理 该疾病仍致命[2] - 既往研究将CDKN2A/B基因纯合缺失作为WHO 4级诊断标准 MYC基因扩增预示侵袭性进展 但缺乏这些改变的患者的进展和耐药机制知之甚少[5] - 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结合可揭示单组学无法捕捉的癌症生物学信息 但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预后信息蛋白质基因组学视角仍有限[6]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研究整合多组学数据n=51 单细胞RNA测序n=21 空间组学n=6 进行全面分子和细胞特征描述[7] - 分析基于精心挑选的队列 包括时空多组学数据 以定义分子亚型[3][7] - 结果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中国273例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队列中得到验证[7] 分子亚型分类 - 定义四种基于蛋白质组的分子亚型:AFM脂质和脂肪酸代谢相关通路活跃 PPR细胞周期与DNA复制通路显著富集常伴CDKN2A/B缺失与高级别肿瘤相关 IME免疫与间质相关通路显著富集 NEU神经元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突出[7] - PPR和IME亚型与较差预后相关[7] - IME亚型约占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13% 具有明显免疫浸润 富集的肥胖细胞样分化GD以及不良预后特征[7] 亚型进化与机制 - 对189对初发复发样本的纵向分析显示肿瘤向PPR/IME亚型进化[7] - 进化分析表明IME在复发时更为普遍[7] - 空间多组学分析将肥胖细胞样分化GD形态与间质样MES肿瘤细胞联系起来[7] - IME MES样肿瘤细胞中干扰素刺激基因如GBP1表达水平较高 能够促进增殖和迁移 提示不良预后机制[8] AI诊断工具开发 - 开发AI驱动的多组学分类器GUIDE Generic Utility for IME Diagnostic Estimation[8] - GUIDE灵活整合多模态数据 包括病理组织学图像 转录组 蛋白质组及DNA甲基化数据 支持单模态或多模态输入 实现准确患者分型判定[8] 研究价值与亮点 - 研究描绘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聚类分析 揭示免疫热亚型IME 可能为疗法开发提供有价值新信息[9] - 蛋白质组学定义具有预后价值的亚型[10] - 复发性肿瘤中IME和PPR亚型更为丰富[10] - IME亚型具有丰富肥胖细胞样分化和淋巴细胞浸润特征[10] - AI工具GUIDE实现多组学驱动的患者分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