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bonds

搜索文档
债市关心的三个问题
2025-09-09 02:37
**行业与公司** * 债券市场(国债、信用债)[1] * 银行业(国有大行、农商行、富兴银行等中小银行)[10][11][17] * 资产管理行业(理财、信用债ETF、中长期纯债基金)[13][15] * 城投平台(城投债)[13] * 特定公司:富兴银行(未行使二级资本债赎回权)、中天金融集团(重整计划延期)[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股债跷跷板效应是债市核心定价逻辑** 权益市场是阶段性边际变化最大因素 债券走出独立行情需基本面或政策预期出现明显变化 例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1.8%时配置盘力量会减弱该效应[1][4][5][6] * **央行重启买债操作是必然但时机和机制待观察** 重启需综合考虑流动性、金融市场运行、政府债发行管理及离岸人民币国债机制等多因素 2025年5月起国有大行已增持3年以内债券为央行储备短期资产 情绪影响大于实际短端下行空间[8][9][10] * **银行季末卖债压力可控** 银行卖债核心动因为兑现浮盈改善利润表和满足季末考核 2025年三季度银行卖出压力预计小于一季度 对市场定价影响有限[11] * **当前债市具备配置性价比但交易难度大**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左右是配置盘与交易盘定价的切换点 对应OMO加40BP的水平 是过去10年定价区间的下限[12] * **信用债市场抗跌性增强** 2025年发生四轮小级别赎回潮(2月17日、3月7日、7月23日、8月18日) 三年期隐含评级2A+中短票收益率平均上行8.22BP(最近三轮不到6BP) 远低于2024年平均20BP的上行幅度 原因在于城投债融资政策收紧净融资下降、信用债ETF扩容引发结构性抢筹、以及机构倾向于稳健的票息策略[13][14] * **未来市场波动可控 关注结构性机会** 9-10月是季节性逆风期 但得益于供需格局较好、机构定价速度加快及流动性溢价问题缓解 赎回调整幅度可控 策略上重点关注2至3年期品种票息价值(收益率处于1.98%至2.08%区间) 择机加仓4至5年期品种(利差尚有27至36BP空间) 短期规避5年以上长久期品种[2][15] **其他重要内容** * **市场情绪与交易策略** 交易型资金(如券商)进场点位从1.77%~1.79%下移至1.74%~1.77% 但止盈幅度保持2-3个BP不变 灵活交易资金进行小波段操作[7] * **重要政策与事件** 山东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方案(2025-2026年试点 2027年全面推开) 财政部专项债会计处理规定 江苏省文旅专项债支持政策 富兴银行未行使二级资本债赎回权(2025年第二起) 中天金融集团重整计划延期至2026年8月27日[17]
【笔记20250804— 资本相对论:债券加税,利好权益】
债券笔记· 2025-08-04 14:04
交易策略分析 - 假突破是价格欺骗行为,真正方向是突破后的反方向,出现假突破时应反手操作而非被惯性思维束缚[1] 资金市场动态 - 央行开展544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净投放490亿元[3] - 资金面均衡偏松,DR001报1.31%,DR007报1.45%[3] - R001成交量68154.29亿元(占比89.65%),利率1.35%[4] - R007成交量6752.56亿元(占比8.88%),利率下降1BP至1.48%[4] 债券市场表现 - 10Y国债利率低开0.5BP至1.69%,盘中波动区间1.68%-1.7125%,收盘报1.708%(+1.30BP)[5][6] - 增值税新规引发分歧,老券表现优于新券,国债期货远月合约更弱[6] - 国开债250210收盘1.7975%(+1.25BP),地方债2500002收盘1.9185%(+1.55BP)[6] 权益市场联动 - 股市低开高走压制债市情绪,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5] - 债券加税通过"资本相对论"逻辑利好权益市场[3][6] 海外市场影响 - 美国非农数据低于预期导致风险资产普跌[5] - 特朗普或于9月3日访华消息影响市场情绪[5] - 美联储理事辞职等事件加剧海外市场波动[6]
【新华解读】债券估值业务自律指引提高公允性 防范“助涨助跌”效应
新华财经· 2025-04-30 19:54
文章核心观点 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自律指引(试行)》,旨在提升证券化产品估值的合理性、科学性、公允性和透明度,增强市场机构参与积极性,行业需从提高估值公允性和透明度、鼓励多估值源交叉验证、聚焦信用风险动态变化等方面完善债券估值体系 [1] 提高估值公允性和透明度 - 证券化产品在我国债券市场占比稳中有增,因自身特点市场机构对其估值精准有效诉求更强 [2] - 证券化产品属复杂且流动性差的金融工具,准确预测基础资产和证券现金流是合理估值首要条件 [2] - 《估值指引》针对证券化产品在估值方法模型科学性、估值机构信息披露等方面制定相关指引 [2] - 透明度提升有助于用户理解估值逻辑、校验估值结果、提升估值质量,为二级市场交易提供价格参考 [3] 鼓励多估值源交叉验证 - 《估值指引》鼓励估值产品用户选择多个估值产品交叉验证,防范单一估值产品错漏或终止风险 [3] - 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下,单日异常成交价易导致个券估值偏离,引发净值计算偏差和投资者集中赎回 [3] - 多个估值机构参与可使市场信息传递更充分,定价更有效率,投资者更能理性决策 [4] - 债券市场存在特定时期估值公允性不足、对单一估值依赖度较高问题,影响投资者对债券价值判断 [4] - 建立多估值源体系有助于防范利益输送,避免操纵价格,维护资管产品净值真实,增强市场抗冲击能力 [5] 聚焦信用风险动态变化 - 市场明晰信用债估值技术体系核心基础是信用风险,评级机构参与第三方估值业务 [6] - 债券市场中信用债和证券化产品最大风险来自信用风险,与股票市场估值存在差异 [6] - 次级证券化产品更易受基础资产信用风险冲击,基础资产信用风险对其估值结果公允性影响更大 [6] - 交易价格和市场估值偏差、重点参数及底层资产数据缺失易导致证券化产品估值偏差 [6] - 评级机构可凭借自身优势在估值领域加强布局,提供多元估值参考,防范金融市场风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