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团购商品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化语境下海南非遗传播路径探析
海南日报· 2025-05-14 01:46
行业数字化趋势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重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92年发起世界记忆项目推动非遗数字化[1] - 数字技术迭代推动非遗传播场景多元化 包括国家层面的非遗数字数据库 数字博物馆 数字化教育及社会层面的体验 交互和消费场景[1] - 新媒体平台驱动形成由活态传承 精英话语 大众参与构成的非遗传播数字共同体[1] 传播渠道表现 - 短视频和直播成为最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非遗传播渠道 具备去中心化特性并提供广泛 多元 交互的传播情境[1] - 2023年抖音平台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播放总量达3726亿次 同比增长36%[1] - 直播通过电商 打赏等场景为非遗传播增加直接经济效益 2024年抖音非遗团购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356% 购买用户数同比增长328%[2] 受众与消费特征 - 90后和00后不仅是观看非遗类视频最多的受众群体 也是非遗商品的主要购买者 展现非遗活化的巨大潜力[2] - 非遗传播需要将生产-观看与生产-消费双链条整合为生产-观看-消费单链条 吸引信息接受者成为参与者并转化为实际消费者[4] 政策与产业生态 - 海南省2022年7月施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 围绕保护 运用 传承主线提出可操作规范 三亚等市县也出台相应保护规定[3] - 政策鼓励拓展国际市场 开展非遗相关产品和服务跨境贸易 为激活市场活力和挖掘产业潜力提供支撑[3] - 初步形成以政府为指导 非遗传承人为主体 商业价值为驱动的非遗高质量传播态势[3] 内容与传播策略 - 需从直播和短视频的整体策划 内容挖掘 制作技艺等多方面完善 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4] - 传播过程中需形成以受众思维为导向 以信息为载体的情感互动 注重激发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4] - 非遗传播应把握其作为文化符号连接现实叙事与历史血脉的特性 激发受众对文化生命力的认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