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波罗计划
icon
搜索文档
商业利益超越宏大使命,个人诉求主宰太空雄心,NASA如何跌落“神坛”
环球时报· 2025-07-30 22:44
机构历史与地位演变 - 成立于1958年美国政府信任度巅峰时期 旨在展示美国优越生活方式[2] - 阿波罗计划雇佣40万名员工 耗资280亿美元 成为国家能力象征[2] - 登月直播吸引全球五分之一人口观看 宇航员形象被好莱坞传奇化[2] 预算与资源变化 - 1970年代火星计划被否决 年度预算从100亿美元请求降至30亿美元[3] - 2026年预算提案削减近25% 员工数量预计减少三分之一[5] - 10亿美元资金从NASA拨款转用于支持私营火星探测计划[5] 运营模式转型 - 预算紧缩导致赋予私营企业更大航天器设计权[3] - 长期依赖波音等大型承包商 存在成本高昂与业绩不佳问题[3] - 当前重心转向SpaceX等私营企业 公共事业私有化趋势明显[5] 战略方向调整 - 科学使命被削减 探索重点转向商业利益导向的火星殖民[5] - 宇宙探索从人文价值导向转为火箭动力技术痴迷[5] - 探测器火星科研任务(钻探岩石、寻找水源与生命痕迹)价值难以被私营企业货币化[6] 外部环境因素 - 两党政府均存在缺乏真知灼见与资金不足的执行困境[1] - 公众偏好转向教育养老等社会项目 政府公信力持续衰落[3][4] - 私营企业创始人获得过度影响力 具备卫星群控制等战略能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