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铜及铜合金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鑫旭等5家中企更新招股书 附上市路演PPT
搜狐财经· 2025-09-10 06:08
五家公司美股上市进展 - 鑫旭、智慧物流、健营国际、易系科技、Altech五家公司于9月9日更新招股书推进美股上市进程[1] - 鑫旭和智慧物流来自中国内地且已完成境外上市备案 健营国际、易系科技和Altech来自香港并于上月公开招股书[1] 鑫旭(XXC)上市详情 - 计划以每股4-5美元发行150万股 募资范围600-750万美元[1] - 从事铜及铜合金产品研发制造销售 2024年上半年营收6648万美元 净利润150万美元[2] 智慧物流(SLGB)上市详情 - 计划以每股5-6美元发行100万股 募资范围500-600万美元[2] - 2024年营收9292万美元 净利润119万美元 专注于工业原材料长途运输业务[4] 健营国际(FIT)上市详情 - 计划以每股4-5美元发行200万股 募资范围800-1000万美元[4] - 营养产品分销商 2024年营收1946万美元 净利润102万美元[7] 易系科技(ECST)上市详情 - 计划以每股4美元发行200万股 募资800万美元[7] - 提供云ERP解决方案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2万美元 净利润55万美元[9] Altech(ALD)上市详情 - 计划以每股4美元发行150万股 募资600万美元[9] - IT服务公司 2025财年营收349万美元 净利润112万美元[11] 易系科技业务概况 - 香港云ERP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2年成立 业务包含云ERP解决方案及维护服务[21] - 2024年云ERP解决方案收入2977万港元(382万美元)占比94.1% 维护服务收入188万港元(24万美元)占比5.9%[22] - 2023年云ERP解决方案收入2209万港元占比91.9% 维护服务收入195万港元占比8.1%[22] 香港ERP市场规模 - 香港ERP市场规模从2019年41.5亿港元增长至2024年49.3亿港元 CAGR达4.9%[23]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52.1亿港元 同比增长5.7%[23] 易系科技财务表现 - 2024财年营收3164万港元(406万美元) 净利润692万港元[40] - 2023财年营收2404万港元 净亏损216万港元[40]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743万港元(223万美元) 净利润427万港元[38] - 2024年上半年营收1803万港元 净利润480万港元[38] 易系科技资金用途 - 计划用于潜在投资收购 研发ERP平台 销售营销活动及一般营运资金[15] - 2023和2024年总收入约410万美元[15] 易系科技竞争优势 - 拥有通用型跨设备云端ERP解决方案 服务多个行业客户[30] - 创新解决方案解决客户实际挑战 拥有稳定客户基础[30] - 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30] 行业发展趋势 - ERP市场正经历向云端转型趋势 受较低前期成本及可扩展性驱动[32] - 数据即服务(DSaaS)和云端模块服务采用率提升[32] - 自主人工智能应用增长[32] 竞争格局 - 香港数据解决方案咨询市场竞争激烈 有SAP和Oracle等全球领先企业[34] - 公司通过细分专业领域 个性化服务及成本效益解决方案参与竞争[34] - 人工智能在云端ERP的普及使企业能够通过易用工具提升绩效[34]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进一步渗透香港 亚太及欧洲ERP市场以扩大客户群[39] - 加强营销力度 提升ERP平台功能[39] - 开发商业智能解决方案 吸引专业人才并寻求战略收购机会[39]
供需错配下铜企生存遇困,加速向高端化转型
第一财经· 2025-06-09 08:47
铜价走势分析 - 沪铜期货主力合约从2020年3月底的35480元/吨上涨至2024年5月20日的历史新高88940元/吨,之后震荡下行 [2] - 2024年1月至3月26日沪铜期货主力合约从震荡上行至阶段性高点83060元/吨,之后急速下跌至4月9日的71060元/吨 [2] - 未来一个月铜价预计将在7.5万至8.3万元/吨区间波动,中长期来看铜价重心异涨难跌 [1][3] 铜产业链现状 - 当前铜产业链呈现"原料进口紧缺、冶炼内卷严重、加工生存困难"的窘境 [1] - 上游矿山企业面临成本攀升压力,中游冶炼厂在加工费倒挂下被迫降负荷生产,龙头冶炼企业通过混矿冶炼(非洲铜原料占比升至25%)及期货点价维持微利 [4] - 下游铜加工企业面对海外贸易不稳定性,生存受困,加速向高端化转型 [4] 供需基本面 - 2025年以来全球铜矿山产量增长不及预期,铜精矿供应持续紧张 [2] - 国内社会库存处于历史偏低水平,现货持续升水 [2] - 国内铜实际消费表现良好,电网投资、家电、新能源企业等是铜消费的重要支撑 [2] 行业转型趋势 - 2025年精密铜箔、铜合金压延带材等高端产品占铜加工材总量比重达28%,较2020年的12%提升16个百分点 [4] - 半导体用超高纯铜带(纯度≥99.999%)产量从2020年的1.2万吨增至2025年的5.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37% [5] - 铜加工企业加速向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通讯电子、电力电气、芯片半导体、AI散热等新兴领域转型 [6] 企业应对策略 - 铜上中游企业挖掘国内外铜资源供应来源保障可靠性,拓展再生铜资源作为供应链补充 [4] - 铜中下游客户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以绑定产业战略客户并扩展多元化销售渠道 [4] - 企业通过套期保值锁定加工成本、稳定销售价格,利用外汇期货对冲汇率风险 [7] 新兴领域发展 - 金田股份铜及铜合金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通讯电子、电力电气、芯片半导体、AI散热等领域 [6] - 终端企业对产品要求不断提高,从普通铜转向无氧铜、再生铜,并注重低碳环保 [6] - 铜加工产品以"原材料价格+加工费"方式定价,利润主要来自加工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