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经济

搜索文档
热议转向冷思考,国内首份通证经济报告在外滩大会发布
贝壳财经· 2025-09-11 10:07
核心观点 - 通证经济正从虚拟世界试验场转向服务实体经济 回归价值本源[1] - 行业致力于构建真实世界通证经济生态 以通证作为新型价值载体实现高效价值流通与协作[1] - 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RWA)和通证化支付结算构成生态发展两大支柱[1] - 通证化真正价值蓝海在于服务实体融资需求 从投资驱动转向融资驱动是必然趋势[1] 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RWA) - RWA已成为加密市场中增长第二快的类别 绝大部分由私募信贷和美国国债占据[1] - 产业资产落地案例相对有限 通证化对实体产业是"雪中送炭"[1] - 成功规模化的资产需满足状态可验证 权属可编程 价值可量化三大条件[1] - 新能源资产通证化实践为行业提供参考路径 低流动性资产可通过链上流转对接多元资金[3] 通证化支付结算 - 通证化支付结算网络是通证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 高效支撑价值流通[3] - 央行数字货币 商业银行通证化等新型支付工具有望协同发展[3] - 新型支付工具将重塑跨机构和跨境结算体系[3] 可信技术机制 - 安全可信环境是通证经济的核心保障 需从资产真实 身份合规 交易安全三大层面构建[4] - 全球监管框架完善为通证化带来法律信任与制度基础[4] - 机构需将安全治理深度融入通证化战略以建立可持续生态[4] 生态共建要求 - 监管机构需提供清晰可预期的法律框架[5] - 科技公司需推动行业标准与解决方案创新[5] - 金融机构需发挥桥梁作用连接通证经济与传统金融体系[5] - 各方协同共建才能安全有效赋能实体经济[5]
万物皆可上链?蚂蚁集团发布通证经济白皮书揭示价值互联新图景
经济观察网· 2025-09-11 06:33
报告认为,当前产业资产通证化进程面临多重挑战。在资产状态验证方面,分布式光伏电站、充电桩等 新能源资产具有地理位置分散、运营数据孤立的特征,难以实现全面、实时的数据采集和验证。在法律 权属层面,传统融资方式往往要求将资产信用与企业信用捆绑,无法实现基于资产本身信用的融资,导 致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在价值量化维度,产业资产的现金流预测和价值评估缺乏标准化模型,难以进行 精准定价和风险计量。 蚂蚁数科在香港Ensemble项目中的实践提供了新思路。通过"两链一桥"架构,将境内9000多个充电桩的 运营数据经隐私计算处理后合规上链,成功实现1亿元跨境融资。这种模式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通过 AIoT设备实现资产数据源头采集,解决真实性问题;二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现金流自动分配,降低中 介成本。 报告认为,产业资产通证化的核心价值在于"信任穿透"。当每个分布式资产的运营情况都能在链上实时 验证时,融资决策将基于资产本身的表现而非主体信用,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精准匹配。这种转变有 望为万亿规模的"沉睡资产"注入流动性。 三层架构重构全球资金流动体系 如果每一项真实资产,从工厂的设备到农田的收成,从企业的应收账款到个人的碳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