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连续血糖监测(CGM)
icon
搜索文档
月付替代一次性购置,糖尿病器械迎来支付拐点,对中国市场有何启发?
思宇MedTech· 2025-08-13 02:39
政策概述 - CMS计划在耐用医疗设备支付领域引入两大变化:首次将胰岛素泵纳入竞争性招标,供应商需竞标提供价格以压缩Medicare支出[5];DME由现行一次性预付(单台约4500–6000美元)改为按月支付,类似订阅模式,旨在减少对未使用或停用设备的过度支付[6] - 2024年Medicare在DME上支出高达107亿美元,其中胰岛素泵约12亿美元,连续血糖监测(CGM)约28亿美元[6] - 实施时间轴:2025年6月27日拟议规则发布,8月26日意见征集截止,11月预计规则定案,2027年竞争性招标启动且合同期三年[7] 不同产品线影响 - 胰岛素泵厂商需应对竞争性招标带来的价格压力[5][10] - CGM厂商(如Dexcom、Abbott)多数通过Part D按月订阅报销,短期不受招标影响,但未来若政策延伸至Part D可能面临价格标准化压力[9] 美国行业趋势观察 - 订阅化支付成趋势:从一次性采购转向月租模式,或将成为更多医疗器械支付方向,提升可及性并平滑患者负担[10] - 商业模式分化:Tandem Diabetes Care传统Medicare收入占比不足10%,规划2025年Q4起通过药房渠道推行按月付费,预计取消一次性费用可提升老年患者采纳率但需应对招标价格压力[10];Insulet(Omnipod 5)绝大部分Medicare收入来自Part D,属于一次性可抛弃式耗材且不在Part B招标范围,受新规冲击有限[10];Medtronic依赖DME渠道,受竞争性招标影响较大,可能面临供应商因价格选择低成本泵的替换风险[10] - 药房渠道结合按月收费的企业(如Insulet、Dexcom)更贴近政策方向,依赖DME的大型厂商需提前调整渠道与定价策略[11] - 竞争性招标有助于降低Medicare支出但可能减少患者选择,尤其是在供应商为降成本而压缩产品组合的情况下[12] - 潜在外溢影响:若该模式在糖尿病设备上取得成效,未来可能推广至呼吸机、影像设备甚至外科机器人等高值DME领域[13] - CMS改革是对医疗器械商业模式的再塑造,厂商需在订阅化、可及性与临床价值之间找到新平衡点[13] 中国市场借鉴 - 美国Medicare与中国医保在覆盖对象、支付机制及市场环境存在显著差异:Medicare主要面向65岁及以上老人,中国医保覆盖全民且年龄结构更广;Medicare有更成熟竞争性招标与细分支付渠道(Part B与Part D),中国更多依托集中带量采购、医保目录与院内采购体系控费;美国厂商更依赖商业保险与自付市场补充,中国市场价格与准入受政策导向影响更直接[15] - 全球医保支付改革呈现共同趋势:降低患者自付负担(通过月租、分期、按次付费等方式);提升医院可及性(减少一次性大额采购压力);支付与临床价值挂钩(强调按使用付费、基于疗效支付)[15] - 中国高值耗材和设备支付方式朝方向演进:骨科、心血管集采降低价格并扩大可及性;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试点租赁通过月租或按例付费降低医院初期投入[15] - 若CMS月租与竞争性招标模式验证可行性,中国未来在呼吸机、胰岛素泵甚至部分植介入器械引入类似支付方式可能性不低,厂商需提前布局商业模式转型并在服务能力与数据价值挖掘上形成壁垒[14]